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4.2 精卫填海

2024-08-01 来源:好走旅游网


四年级语文上册4.2 精卫填海

1.让生字走进语境。

(1)炎dì( )不但是农业之神,而且是医药之神。

(2)古语yuē( ):“nì( )子如杀子。”意思是:过分疼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2.选字填空。

[返 版] ( )回 ( )本 ( )权 迷途知( )

[衔 街] ( )来 ( )道 ( )坊 ( )接

3.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衔:①用嘴含,用嘴叼;②心里怀着;③职务和级别的名号。

(1)他在抗洪抢险和地震救援中屡次立功,军衔一再提升。( ) .

(2)衔泥的飞燕迎来春日的暖阳,为我们送来和煦的春风。( ) .

(3)关汉卿的元杂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每次我看到“窦娥衔冤”这一场都不禁为窦娥.鸣不平。( )

4.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炎帝之少女”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孟浩然之广陵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久而久之

D.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5.下面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C.常衔/西山之/木石

D.以/堙于/东海

6.书读百遍,而义自见。几个同学读完课文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你在正确的理解后面打“√”。

(1)晓云:《精卫填海》这个故事非常动人,充满神奇的想象力,用特殊的手法教给我们道理。

( )

(2)小林:精卫鸟非常执着,坚韧不拔,表现出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

(3)小凡: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根本就不能把大海填平。《精卫填海》这个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量力而行。( )

7.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东海。

(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填序号)

A.溺 B.故 C.堙 D.少女

①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 )

②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 )

③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 )

④乌鸦叼来许多石块,填塞在瓶子里。( )

(2)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精卫填海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原文的话)

(3)翻译画“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 )。

A.八仙过海

B.愚公移山

C.嫦娥奔月

D.女娲造人

(5)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练笔。

精卫日复一日地填海时,与大海有一段对话,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大海:你这只可恶的小鸟,每天往我海里扔石头、树枝干什么?

精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卫:我填不平你,还有我的子子孙孙,只要我努力坚持,一定会填平你的!

9.阅读神话经典,完成练习。

你读过《山海经》吗?它是中国古代重要典籍,也是一部记录神话传说的古老的奇书:《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原文还有几个句子。其中“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一句正确的位置是( )

①又北二百里,日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②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③女娃游于

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④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A. ①之前

B. ①②之间

C. ③④之间

D. ④之后

四年级语文上册4.2 精卫填海

1.答案(1)帝 (2)曰 溺

解析 本题考查字形。拼读时要读准整体认读音节,注意平舌音。书写时要注意:“曰”是易错字,不能写成“日”;“溺”右边两处点和提不能丢。

2.答案 返 版 版 返 衔 街 街 衔

解析 本题考查对形近字的辨析。组词是辨析形近字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如“返”表示回、归,组词为“返回、返工”;“版”表示与印刷有关,组词为“出版、排版”。

3.答案(1)③ (2)① (3)②

解析 本题考查多义字。字义要联系词语和句子来判断。如第(1)题中,通过“军衔一再提升”可知句子的意思是职务得到了提升,所以在这里“衔”应该是“职务和级别的名号”的意思。

4.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古文中多义字的用法。古文中“之”的第一种用法是做代词;第二种用法是做助词;第三种用法是做动词。“送孟浩然之广陵”显然应是第三种用法,做动词。“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的“之”指“道理”,是第一种用法,做代词。“久而久之”的“之”是第二种用法,做助词,无实在含义;“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之”是第二种用法,做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跟“炎帝之少女”的“之”用法相同。

5.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停顿。根据意思划分,“不返”是一个词,中间不应停顿。所以B项是错误的。

6.答案(1)√ (2)√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精卫填海》具备神话故事的特点,阅读时应仔细体会其中的人物形象。而(3)中的价值取向显然不对,没有深刻领悟精卫那种执着、坚持、永不言弃的精神。

7.(1)答案①A ②D ③B ④C

解析 本题考查在语境中对字义的理解。字义要联系词语和句子来判断,要注意古今意思的不同。如“少女”在古代指小女儿,而现代指的是未成年的女孩。

(2)答案 女娃 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我们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答题,还要了解什么是故事的起因、经过。

(3)答案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古文句子。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句意。如“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衔”字在句中指“用嘴含,用嘴叼”,“堙”字在句中指“填塞”。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后就可以很容易地翻译句子了。

(4)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神话故事的理解。神话故事是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和对理想的追求。《八仙过海》表现了神话人物各有各的高强本领;《愚公移山》赞美了坚持不懈,不畏艰苦,奋斗不止的精神;《嫦娥奔月》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奔向天空的向往;《女娲造人》赞美了女娲勤劳的品质。因此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愚公移山”。

(5)答案 示例:精卫,你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应该向你学习。

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感受的能力。这样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短文表面上是写“精卫填海”这件事,但实际上是借精卫填海这件事对精卫这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进行赞扬,围绕这个角度回答即可。

8.答案 示例:我要把你这坑害人的大海填平。 填平我?休想!我这么大,你填得平吗?我就是填一百年、一千年,也要把你填平! 你就别白费力气了!

解析 本题考查想象写话的能力。填写时首先要理解原文,并大胆发挥想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注意要围绕课文的主题来写,要表达精卫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9.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和句子衔接。我们可以结合古文的意思,进行选填。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的意思是“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的意思是“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的意思是“浊漳河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就可以知道对“精卫鸟”的介绍应该放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之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