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学习总结(精选3篇)
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学习⽣活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知识和阅历都得到了很⼤提⾼,让我们⼀起来写学习总结吧。但是学习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建筑设计学习总结(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建筑设计学习总结1
跌跌撞撞在这个专业也已经学习了近三年,每次的作业都是在焦头烂额的慌乱中过度过的。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搞笑。任务书刚拿到⼿的时候,激情很盛,三天两头跑图书馆,后来呢,开始懈怠,拿个万年不变的草图交给⽼师看看,算是意思⼀下。等到要交作业的前⼀个星期开始没⽇没夜的赶图。这也⼏乎成为了历年建规院不变的风景。夜⾥整整⼀排或者两排宿舍楼齐刷刷的亮着灯。夏夜⾥,美了⼥⽣楼对⾯的男⽣宿舍。
⼤⼀上刚开始是基础的练习,包括渲染啊,⾊块,平⾯构成等等。,最后的作业是⼀个⽴体构成。那个作业还被⽼师收收进了学⽣档案,给低年级的⼩朋友做⽰例了,有些⼩⼩的⾃豪,呵呵~最⼤的收获就是⼀定要胆⼤,但是⼼思⼀定要细腻。我觉得每⼀件成品都是有感情在⾥⾯的,你对它倾注的越多,越积极的⿎励⾃⼰你很喜欢它,相信它也⼀定能够感受到你的认真,并且给予你相应的回报的。⼈说字如其⼈,在我看来,像这样的艺术成品是最能表达个⼈情感的东西,所以想要取得⼀个好的成绩,⼀定要⾸先⾃我催眠,告诉⾃⼰“我很喜欢这次的任务”。
⼤⼀下的任务⼀般般,马克笔渲染,咖啡厅设计,还有什么我不记得了。做马克笔的时候战战兢兢,⾮常的⼩⼼,结果作出来的作业虽然成绩不错,但是和别⼈的相⽐,显得有些⼩⽓,不够放得开。咖啡厅的设计思想就局限了很多,拿个时候还没有接触空间啊,功能分析啊什么的,只要做出来是个成品就⾏了,所以在平⾯的功能上做得⽐较差劲,但是外形还是我⾃⼰⽐较喜欢的,⾄少不像现在,⼀提笔就是个⼤⽅块矗在那⾥。
后来的作业就基本上都是做建筑单体的设计了,有规划师沙龙,有展览馆,还有24班⼩学,⼤学⽣活动中⼼,商场设计,群体的就做了⼀个⼩区规划。做得最开⼼的就是⼩学设计了,在看资料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常漂亮的⼩学校,⼗分羡慕。于是就以哈⾥波特的魔法学院的移动楼梯为母体做了设计,结果被⽼师说像个男⽣做的,⾮常的⼤⽓,背离了我原来做个⼩可爱学校的初衷。主要是思维被局限了太多。考虑了光照,通风,动静分区,办公教学分区以后,基本上的⼤体就可以定下来了,⽽设计与设计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建筑细部上了。但是如上⽂所讲,⼀堆懒⼈连⼤体设计都是慌着赶的,何况细部乎?于是很多设计出现雷同。其实也不是雷同,有些⼈⼲脆直接“借鉴”,后来我们和低年级有⼀次交流互动,发现好多作品和我们那⼀届⾮常的相似。不是很喜欢那些过分借鉴的⼈,没有了⾃⼰思想灵魂
的设计,不是⾃⼰的亲⼿作品,就算再⾼分,我也觉得拿着羞耻。天道酬勤,也相信⽼师的眼睛。 做设计的时候⼀旦开始了就会很投⼊,只是问题的关键是很难开始。做规划的⼈⼀定要多看书,这是⽼师讲的,规划师要有社会道德,这也是⽼师讲的。所以呢,平时也有多看看书,各种各样的,看书总不会说有浪费吧~学的越多,就越能理解现在的社会问题,也不单纯是个愤青,知道了要多⾓度的冷静思考社会上的⼀些问题。规划上很反对俞孔坚⽼师的反规划理论,我个⼈到是蛮喜欢的,还专门把在2005中国城市报告年会上的讲话给收藏了起来,如果以后能够到⼟⼈公司去就好了。 下⾯来说说设计过程中的⼼得吧。
建筑设计⾸先应该明确为谁⽽建,⼀定要把⾃⼰当作真正的使⽤者来思考,想像⾃⼰缩成⼀个⼩⼈,在⾃⼰设计的房⼦⾥穿⾏想获得什么样的感觉,应该有什么样的想法。譬如⼩学校,譬如⼤学⽣活动中⼼,游艇码头等等。每⼀个转⾓,⾛道,阶梯都应当是为⼀定⽬的⽽存在的。有些时候⼤体的思路⼀出来,很多细⼩的地⽅就⾃然出来了。
其次建筑的设计应当满⾜基本的功能需要,包括使⽤,安全,和经济等。尤其是安全。建筑的伤亡影响的⼈太多了,不可以忽视。虽然知道⾃⼰的设计只是纸上谈兵,但是仍然要把它当作将要实施的⽅案来做。不过这也是我⾮常不擅长概念性设计的原因。太实了。
还有呢就是多翻阅。收集别⼈的很多长处,在脑海⾥⾯多多整理,融进⾃⼰的想法。就像冯纪中⽼师说的那样,感性,是我们积累了很多印象,可能是书本的,也可能是实地勘测的。⼈有了经验,就有了表象。设计起步时,会选择表象。经过选择的表象成为意象。随着设计的深⼊,意象越来越多,也包括理性的。表象与意象呈两条平⾏线发展,就达成意境,即理性与感性的融合。
建筑设计学习总结2
⾸先对于我来说,这次的学习,它不仅仅让我学到专业知识,还将全⾯地检验了我各⽅⾯的能⼒:学习、⽣活、⼼⾥、⾝体、思想等等。就像⼀块试⾦⽯,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信⼼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也是的!短短三个星期的学习⽣活结束了,在这些学习的⽇⼦⾥我的收获还不少。学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下。
通过三个星期的学习的学习的实践⼯作,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性的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适⽤的具体的施⼯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是⼗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带领我们学习的吴师兄是我学院xx届的,他现在在⼴州⼴骏⼯程监理公司⼯作。吴师兄在学习中不仅带领我到施⼯现场跟我们解说⼯程过程的相关专业知识,还不断地找机会给我们实操,还经常问⼀些基础知识的问题。要我们每⼀个学习的⼈不仅要在闹⾥形成相关“相关知识⽹络”还要我们逐⼀⼝述出来,锻炼我们的⼝头能⼒、交流能⼒、表达能⼒。
例如说混凝⼟的裂缝产⽣的原因及其处理⽅法吧!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那就说说我的见解: 1、产⽣裂缝的原因:
混凝⼟中产⽣裂缝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混凝⼟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料不合格(如碱⾻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硬化期间⽔泥放出⼤量⽔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引起拉应⼒。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底或已硬化混凝⼟的约束,不能⾃由收缩,⼜会在混凝⼟内部出现拉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表⾯引起很⼤的拉应⼒。当拉应⼒超过混凝⼟的抗拉强度时即产⽣裂缝,裂缝从基底向上
发展,甚⾄贯穿整个基础基础。许多混凝⼟的内部温度变化很⼩或很慢,但表湿度可能变化较⼤或发⽣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固,时⼲时湿,表⾯⼲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的抗裂能⼒差。由于材料不均匀,⽔灰⽐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快混凝⼟中其抗拉强度⼜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很低,易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 2、防⽌裂缝的措施:
(1)采⽤改善⾻料级配,⽤于硬性混凝⼟,掺加外加料,减少混凝⼟中的⽔泥⽤量。 (2)掺和混凝⼟时加⽔或⽤⽔将碎⽯冷却以降低混凝⼟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是减少浇筑厚度,利⽤浇筑层⾯散热。 (4)在混凝⼟中埋设⽔管,通过冷⽔降温。 (5)可⽤⼀定⽤量的冰块掺和在混凝⼟中。
(6)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温骤降时进⾏表⾯保温,以免混凝⼟表⾯发⽣急剧的温度梯度。 (7)施⼯中长期暴露的混凝⼟浇筑块表⾯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8)改善边界的约束和构造设计,如合理分析浇筑、设置滑动层、避免应⼒集中、设置缓冲层、合理配筋、设应⼒缓和沟等。 (9)加强施⼯监测⼯作。
每个⼯程完成后,都难免会出现裂缝现象的,影响因素并不仅仅是客观因素还有主观因素。通常浇筑混凝⼟⼯的技术⽔平都是偏低的,他们的⼯作只是靠经验所得的,在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的。所以,到了施⼯现场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施⼯现场的实际与理论知识有很⼤区别的。
如在浇筑混凝⼟之前的第⼀步骤是清理模板的杂物,但实际上,在每⼀条梁柱模板上都有杂物的,但由于它们的少数存在不会影响混凝⼟的强度,所以,通常施⼯单位都不作另外的处理的。⼜如,有些钢筋⼯涂⽅便踩踏,令部分板筋下榻、变形,造成浇筑拆模后出现露筋现象。这样外露的钢筋与空⽓长期接触会出现锈蚀现象,从⽽影响钢筋的强度,影响板的⼒学承载⼒,对建筑的构造有严重的影响。 通过现场实践,将《建筑施⼯技术》的理论及⽅法运⽤于⼯程实际中,让我更进⼀步了解和掌握施⼯技术中的⼯艺流程、施⼯⽅法、质量控制标准、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 希望学校能给予我们更多到现场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学到的知识更充实。
建筑设计学习总结3
说到建筑设计,其实我是半路出家,我是从勘察、结构设计后改搞建筑设计的;我国现有⼏百万的建筑设计⼤军,每每看着我们的设计师⾟苦地忙着⾃⼰的⽅案,就想着为他们做点啥。我从事建筑设计这⾏⼤概⼗余年了,这⼏年有幸考上了国家⼀级注册建筑师和结构师,有些经验想拿出来与⼤伙⼀起交流分享;那么,怎么样才能成为设计⾼⼿呢?
谈到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很多类似的成语诗词和顺⼝溜中得到通俗的理解,练武的讲究“拳不离⼿”,唱戏的讲究“曲不离⼝”,读书的认为“书⼭有路勤为径,学海⽆涯苦作⾈”……总之,就是⽆论⼲什么,都要注意时时处处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只有积累了⼤量的⼴泛渊博的知识,才有可能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成为⼀个有⽔平的建筑设计师,是每⼀个建筑设计从业⼈员的共同追求。“有⽔平”或“⾼⼿”或“⾼⽔平”都是⼀个概括的称谓,分析每⼀个有⽔平的建筑设计师的作品,设计道路、创作历程,他们都有共
同的特征,即:
1、扎实、全⾯的专业基础。 2、⼴泛的艺术素养。 3、独到的见解和个性。 4、学术、研究的前瞻性。
我以为这是⼀个很⼤的话题,不是说拥有了以上的因素就等于拥有了成功设计的作品,只可以说是所有成功设计作品的必要前提和⾸要条件。业内⼈⼠都知道这个道理,每⼀个设计,⼀个⼯程,都受制约于规划、经济、⼈为⼲扰、材料、经营、基础条件等多种因素,是⼀个集体⾏为,所以,搞纯艺术的画家做不得建筑设计,他们需要的是⼀个⾃由发挥的、完全独特个性的精神空间。
我理解⼀个好的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在中国国情下,应该是在不可能改变各种制约因素前提下,能限度地发挥⾃⼰的创造性,运⽤各种设计⼿段,达到甲⼄⽅⾯的共同满意。纵观国内设计⾏业,尤其是处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建筑设计⾏业必将会随着社会⼤趋势⾛向⽇益完善,社会分⼯也越细。由于社会的需求,需要设计师们要知道、了解的东西太多,以后也许会随着分⼯的精细、⾏业体制的规范,延⽣出类似国外的设计师协会,如⼯业建筑设计协会、公共建筑设计协会、商业设计协会、⽂体设计协会、酒店设计协会、……实际上,我国建筑设计⾏业,已经⽇趋和国际上逐渐接轨,并呈现⽆⽐繁荣的现象,设计公司,“事务所”,整个中国就象⼀个⼤的建筑市场。
我们常常会感觉累,⼯作强度⼤,新材料、新⼯艺需要了解,新理念、新信息需要消化,新的设计⼯具、设计⼿段需要学习,⼤家都很忙,忙于应付,忙于过程,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想想和再学习。 年轻设计师中,很多⼈过于追求技巧,⽽常常忽视设计本质,⼀旦离开计算机,离开图库,⼤脑⼀⽚空⽩,徒⼿根本不能画图,不能设计,中年设计师,⼜易墨守陈规,难于改变已有的设计、审美观念,难于适应新思想、材料……
透过种种表⾯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有的设计师,设计⽣命常青不衰,有的则昙花⼀现,有的则永远没有个性……设计⾏业如同世间万物的因果关系,所有的现状、现象和它内在的因素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每⼀个⼈、每⼀个从事设计⾏业的⼈,⾯临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微妙的,量化的,只有达到量化的积累,才会有质的突破,也就是我要说的“厚积薄发”。
建筑设计的概念,⼤家都很清楚,它所涵盖的范围极⼴,涉及的功能、结构、材料、领域也很多,每件成功作品本⾝由多种因素组合⽽成,如何把众多元素组合成⼀个和谐、统⼀的空间,那就需要我们的⽔平了。实际现状是,许多设计师拿不出好的设计,然后去抄袭、剽窃。所以,我们⽬前所能做的就是要清楚⾃⼰的状况,正确地认识⾃⼰距离设计,尤其是好的设计有多远,学习、积累并不停的思考。 具体到建筑设计,现在学⼯民建的学⽣做建筑设计的好多,仅仅凭借学校中所学的知识毕竟是很少、很基础的概念性的东西,然⽽也恰恰是最根本和最精华的东西。实际上在⼯作中我们也在不断地随着实践的深⼊⽽在不断地学习,只是很不系统,往往是缺什么补什么,⽤到哪⾥,学到哪⾥。所以,也要善于利⽤各⾃不同环境和⽅法,达到知识的逐步积累。
装饰材料多样化,设计⼯程项⽬的多样性及和各种各样的具体情况,也需要我们了解更多设计本⾝以外的知识,不仅需要了解和解决项⽬中的空间、尺度、⽐例、材料、颜⾊的关系,更要了解并运⽤与之相关的疏散、节能、防⽕等知识。因为设计都是由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元素构成,组合得感观好,功能问题解决的好,就可能成为⼀个好的设计。在这个基础上,你才能合理地以各种数字和设计法则作出最合适的设计。
很多⼈以为⾃⼰是作设计的,于是只关⼼“设计”的事,只看“设计”的书,所有的活动和知识均局限在这个圈⼦内,以为这样很“专业”,其实,很多与设计相关的知识都是在不经意时积累的,知识⾯越开阔,见识越⼴,思想越活跃,作设计才能不拘⼀格。相信随着所有设计从业⼈员⽔平的提⾼,会涌现出更多好的作品、好的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