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喜剧:是一种不同于古典时期旧喜剧的新型喜剧。它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食客,兵士,艺妓最著名的作家是雅典的米南德,《恨世者》《萨摩斯女子》。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对“人”的肯定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
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文学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创作原则,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个地点,时间不能超过一昼夜,既24小时。
狂飙突进运动:1770年歌德与赫尔德在斯拉斯堡的相识与相知,以及1770年《格廷根文艺年鉴》杂志的出版,吸引了一批青年作家,共同标志着“狂飙突进”运动的开始。“狂飙突进”运动的名称源于格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这批青年作家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他们在领袖赫尔德的带领下,以“天才,精力,自由,创造”为中心口号,主张个性解放,崇尚感情,提出“返回自然”,提倡民族意识。
自然派:“自然派”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果戈理的创作使这一文学流派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许多青年作家追随果戈理,他们的创作真实地反映生活,揭露了农奴制腐朽黑暗,描写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命运,表达了劳动人民要求变革社会的愿望。别林斯基从理论上论证了自然派文学批判现实的倾向。
《人间喜剧》:巴尔扎克创作的总称,包括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部分,共90余部.主要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资产者的发家,贵族的没落,金钱的万能来揭发和批判资本主义金钱社会。
宪章派文学:宪章派诗歌。发生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期间的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这派作家大多是工人和工人活动家。宪章派文学直接为宪章运动服务,具有强烈的战斗性、鼓动性和群众性,作品以诗歌为主。其诗短小精悍,浅显生动,具有浓厚的民歌色彩。代表作家有琼斯、林顿等。
前期象征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文学流派。象征主义者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只有内心感受才是真实和美的;诗歌应该摆脱描写外界事物的倾向,努力写出“内心的真实”,但内心的感受也必须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才能表达,因此诗人应当找出与之对应的“象征的森林”,用物质的可感性表现隐蔽的内心世界。象征主义注重联想和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通感”手法。
音乐小说:指罗曼 罗兰的小说《约翰 克里斯多夫》,它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浓郁的音乐色彩。它的结构是按交响乐的结构方式设计的。在作品的主要人物关系上体现了音乐中的“调性”。
“吠陀”:是古印度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诗体文献,“吠陀”是知识,学问的意思。它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经书,是以人生与宗教为主题的较短的抒情诗。最初是印度人民世代口头流传的集体创作,后由掌握文化的婆罗门祭司编订成一些集子。主要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等。
俳句:俳句是江户时期诗歌方面的重要代表。一般俳句有三句,每句分别有5,7,5个音节。这是世界上最短小的诗歌,重要代表“俳句”是松尾巴蕉。
旅美派:“叙美派”又称“旅美派”,这是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作家所组成的文学流派。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是此派重要作家,代表作是散文诗集《先知》
埃及现代派:“埃及现代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以后扩大到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埃及作家塔哈·侯赛因是其卓越代表。
《吉尔伽美什》:是古巴比伦神话故事的总汇,是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完整的英雄史诗,在世界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流浪汉文学: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它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其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在布局谋篇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
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所。
唯美派:是日本20世纪与自然主义对立的文学派别,受欧洲唯美主义文学影响,日本出现了唯美主义思潮,他们以杂志《昴星》的创作为标志,主张艺术至上,追求文学技巧的完美,重视个人感觉,表现在官能享受中的快乐和精神满足。代表作家是永井荷风和谷崎润一郎等。
唯美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起源于法国,后兴盛于英国的文学流派。唯美主义者为了标榜不与丑恶的现实为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宣扬真正的艺术和资产阶级生活制度相抵触,和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相对立,因而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须顾及道德,艺术要追求的只有诉诸感觉,印象的形象。唯美主义作品多以爱情和欢乐为基本主题,以消遣度日的特权人物为主人公,讲究辞藻,韵律,重视静物的描写,以造成视觉,听觉的美感。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20-3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种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的特征是:不注意外部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行动表现和情节的连贯与完整,而致力于表现人物意识的流动状态;打破传统小说按情节发生次序或逻辑联系而形成的直线发展的结构,不受时空或逻辑制约,时空跳跃、多变;多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象征和暗示等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已被现代小说广为采用。普鲁斯特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代表作家还有:英国的沃尔夫、爱尔兰的乔伊斯、美国的福克纳等。
湖畔派: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有两组代表人物,首先开创浪漫主义潮流的是“湖畔派”三诗人,包括华兹华斯,
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远离都市,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写了湖区风光的诗作,故被称为“湖畔派”
拜伦式英雄:《东方叙事诗》是拜伦在1813~1816年创作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组传奇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娜》等。在这些诗篇中,诗人集中塑造了一系列“拜伦式英雄”的形象。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高傲,孤独,倔强,个性独特,蔑视文明,反抗现存社会制度,敢于同罪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
城市文学: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文学,它大多是民间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反映市民的审美情趣,强调“机智”和“乐观”。其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多余人:“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时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是悲剧性的。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在思想上受到实证主义,遗传学说和生理学等哲学和科学的深刻影响。它强调真实,主张文学应完善地再现自然;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消失在作品的背后,避免主观情感的流露,只需记录事实;
突出科学性,认为文学创作运用生理学,遗传学理论及实验方法从事写作,描写也要达到一种科学式的精神。
巴黎公社文学: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出现了萌芽状态的无产阶级文学,如法国工人诗歌,英国宪章派文学,德国的革命诗歌等。这一时期成就最大的是巴黎公社文学,包括公社诞生前后约20年间公社社员的大量文学创作。它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产物,是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自传小说的评价,他认为托儿斯泰最注重的是一些情感和思想怎样发展成别的情感和思想,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
巴洛克文学:巴洛克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这种风格在当时一些国家的文学创作中,也有所体现,于是人们就移用了这个概念指称这种风格的文学创作。这种创作在内容上偏重表现宗教狂热,对尘世的绝望,情绪为夸张的悲观和颓丧,用词华丽,堆叠辞藻,作品结构常常框架宏阔,叙事风格扑朔迷离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因崇拜古希腊,罗马文学而得名。它是法国封建王权和资产阶级相妥协的产物,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哲学为基础,强调理性原则,认为在文学创作中因遵循理性。作品多从古希腊罗马神话,历史和传说中选取创作素材,突出体现规范,严整,简练,明晰,崇尚理性的特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戏剧创作中的“三一律”原则。
新思潮派:新思潮派也称新现实主义,它是由文坛上的第三次,第四次《新思潮》杂志的同人所组成,代表作家是芥川龙之介和菊池宽等。他们否定自然主义纯写实的方法,也不追随白桦派的理想主义,更不在作品中像唯美主义作家那样表现颓废的美。他们关注现实,注重对平凡人日常生活和复杂心理的描写,并进行一定的批评和理性的解释。
战壕真实派: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诞生于苏联的一个文学流派。作家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描绘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们在战场上的遭遇和真实感受,尽力突出战壕真实。代表作家有邦达列夫等。
新感觉派:是日本现代文坛上的一个文学流派。其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企图以新感觉、新认识、新表现来革新新文学。代表作家:横光利一、川端康成。
“梅塘集团”在187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六作家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各写一短篇小说,结集为《梅塘之夜》。左拉的《磨坊之役》,莫泊桑的《羊脂球》。
“社会问题剧”易卜生开创的戏剧类型。作品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剧本结尾没有任何结论,甚至没有任何暗示,这样的戏剧称为“社会问题剧”。
一,使用了“追溯法”。通过追溯的方法把矛盾产生的原因和经过交代出来。二,把“讨论”带进了戏剧。剧情展开过程也就是讨论展开过程。三,心理描写十分出色。代表作品有《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
《群鬼》、《人民公敌》等。
耶拿派:耶拿派是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其主要成员有施莱格尔兄弟,洛瓦利斯,蒂克等。施莱格尔兄弟是早期浪漫主义的理论家。他们在1798年到1800年间创办的《雅典娜神殿》上,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强调创作自由,重视情感,寻求神秘感。
黑色幽默小说: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小说流派中成就卓然,最有影响的一支,在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影响。善于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其主要特征是揭示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悲惨景象,却由于人物本身的边缘或局外人的姿态,而丝毫没有悲剧感,使人哭笑不得。
感伤主义:“感伤主义”得名于劳伦斯·斯特恩的一部小说《感伤的旅行》,在创作上强调感情的力量,着力描写人物的不幸和痛苦,以引起读者的怜悯和同情。它曾流传到德国,法国和俄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为浪漫主义的兴起作了铺垫。
“大学才子派”:“大学才子”是十六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代表任务有李刚,冯洛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代美国青年曾经抱着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战,结果神圣
的战争不过是列强间的肮脏交易而已。他们觉得被国家欺骗了,信仰崩溃,本来和社会维系着的一切都被战争摧毁了,自我失去了生存基础,只能靠刺激和幻想来维护。于是,他们沉浸在艺术领域里,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这就是“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有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海明威等。
骑士文学:骑士文学盛行于11至13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的时期,以法国的成就最高。其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古兰经: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散文巨作,实际上是伊斯兰教的神圣经典,语言简洁生动,文辞流畅华美,古代阿拉伯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七星诗社”指16世纪出现在法国的一个诗人团体,由七位诗人组成,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并从中受到教益为出发点,以革新法国是个形式,促进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为旨归。代表诗人 龙沙,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
人物再现法: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独创的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以表现他们的性格发展和不同的生活阶段,并使多部作品连接成一个艺术整体。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发端于20世纪30~40年代,到60年代成为拉美小说的主潮,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大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们在创作中表现拉美人民苦难的历史,揭露黑暗现实,
抨击本国独裁政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探索民族的出路和未来。在艺术上,通过带有原始色彩的魔幻般的知觉感受,通过不同的文化观念折射现实,经常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如幻觉,梦境甚至鬼魂等形象展现现实的神奇色彩,不断表现生活现实。
《万叶集》:是日本的第一部和歌总集。为了与汉诗相区别,日本人将用大和文写的诗歌称为和歌。代表诗人有山上一良等。
柔巴依:即四行诗,是伊朗的传统诗体,四行诗译为“柔巴依”,伊朗这种传统的诗歌形式与中国的绝句相似,形式短小,便于抒情。
《欧那尼》剧本在艺术上完全打破三一律的限制,地点随意变换,大量采用奇情剧手法,充满浪漫的奇异构想,围绕它的上演,引起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阵营之间的一场决战,而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彻底战胜古典主义。
陌生化效果:布莱希特创造了一种“间离效果”的艺术方法,有意识地在角色、演员、和观众之间制造感情上的距离。首先是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融进角色中,而是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其次,通过舞台布置和演员表演,在观众与剧情之间制造适当距离、是观众用探讨、批判的态度看剧情,激发他们改变现实的愿望。
“小人物”:“小人物”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欺凌被侮辱的典型。他们官阶卑微,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而成为“大人物”统治下的牺牲品。
解冻文学:“解冻”思潮是以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命名的。小说通过描写伏尔加河沿岸一家工厂的厂长茹拉夫廖夫这个“官僚主义者”典型,反映了苏联社会的不正常现象。小说以写冰雪消融,解冻时节来临结束。于是“解冻”成了这个时期文学界的象征,由此发端的干预生活,写阴暗面,表现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关注人物命运的创作倾向,被称为“解冻文学”思潮。
悬诗:“悬诗”是阿拉伯文学的一种,代表了蒙昧时期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据说每年都要在夷加附近的欧卡兹集市上举行赛诗会,中选的诗以金粉汁书写在亚麻布上,高悬于“克尔白”天房,因而得名。
复调小说:是一种小说样式,是由众多的似乎平等的声音的对话构成。复调的形成的根源在于作家没有能在小说里解决他解释的问题,甚至连提出一个稍稍合理的办法也做不到,于是在小说里产生的这种很特别的现象。似乎书中的人物都各自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但始终叫人说不清正确的结论在哪里。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出现于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在内容上表现世界不可理喻,人生荒诞不经,艺术手法上打破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形象,机械重复的戏剧动作和枯燥乏味的语言表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
存在主义:是末期产生于法国,后流行欧美的文学流派,它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以文学形式宣传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宣扬世界荒繆,人生痛苦。代表作。代表作家是萨特,加缪和波伏娃。
战后派:“战后派”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登上文坛的第一批新作家,他们以1946年创刊的《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强调艺术至上,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之外,主张作家不受政治党派和理论的束缚。野间宏《阴暗的图画》被公认为“战后派”的先知。第二次战后派作家主要有三岛由纪夫,大冈升平,安部公房,掘田善卫等。
外国文学
名词解释:
奥林波斯神系:在这一组神话中,希腊诸神按父权制氏族的方式在奥林波斯山上建立起以宙斯为首的庞大的家族,称为“奥林波斯神系”。
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人半神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诵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
诗。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公元前8世纪,小亚细亚一带的民间歌人,双目失明的职业乐师荷马把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短歌,传说整理加工,巧制精编,创作了《伊利昂纪》《奥德修纪》这两部长篇叙事佳作。到了公元前6世纪中叶,在雅典执政者庇士特拉妥的带领下,学者们将其删改完善,《史诗》正式用文字记录下来,整理成书。到公元前3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们又进一步审校,定本,这便是流传至今的“荷马史诗”。
英雄史诗: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作品形成的时间和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两种。早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的民间集体创作。后期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 。后期英雄史诗的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中心思想,借助于古代希腊文化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以世俗的形式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思想文化运动。
正剧:狄德罗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戏剧体裁 ,冲破古典主义理论在悲剧,喜剧之间划下的界线,用散文的方式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并称这种新的戏剧为“严肃剧”即所谓“正剧”。
“海德堡”派:1805年左右,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了《隐士报》形成了德国浪漫派的另一个中心海德堡派。其中心人物有阿尔尼姆和布伦塔洛,他们合作出版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该派的贡献主要是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撒旦派”或“恶魔派”:代表人物有拜伦,雪莱,济慈。他们果敢的斗争精神使得英国绅士们为之愤怒,所以称为撒旦派。
“新人”:“新人”指的是19世纪中叶在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具有思想倾向的平民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形象尽管个性相异,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坚定的意志,明确的思想,以及实干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新小说派: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蜚西欧,美国,日本及东欧的文学流派。它既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没有统一的文学主张。其出现以罗伯·格里耶1953年发表的小说《橡皮》为标志,随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新小说派摈弃情节和人物,拼贴散乱的片段,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倡导读者参与创作,重建小说的人物与情节。这个反对小说创作倾向的流派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
《亡灵书》:又译为《死者之书》是古埃及最有代表性的作者的作品,是指导死者生活的诗歌集,汇入大量的神话诗,祷文诗,颂诗,歌谣,咒语等,内容驳杂,反映了古埃及人企图将生命的荣华富贵延续到后世的幻想。
《旧约》:古代希伯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总集。全书共39卷,可分为法律书,历史书,先知书,诗文杂著4部分。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学影响广泛而深远。
物语文学:物语是日本文学的一种,即虚构的文学作品。日本的物语文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伊势物语》为代表的围绕和歌为中心的“歌物语”,另一个是以《竹取物语》为代表的富于传奇色彩的“传奇物语”。两
者都用假用名字写成,其中《竹取物语》明显受到唐传奇的影响。11世纪初产生的《源氏物语》是这一时期物语文学的最高成就。
白桦派:白桦派由围绕在同人文艺刊物《白桦》周围的作家组成。他们早期创作有理想主义倾向,多以表现自我,肯定自我为主。以后的人道主义思想逐步加强,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代表作家主要有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和有岛五郎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