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4-08-05 来源:好走旅游网


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2011年,全省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将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和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公立医院改革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完善医院评价与监管体系,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放心满意的医疗服务。

一、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全省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一是鼓励、指导省、市两级试点城市潍坊和东营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上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山东特色,积极探索,形成经验。做好试点工作评估,总结和推广试点工作经验。二是制定出台《2011年全省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指导纲要》,选择规范服务、院务公开、绩效考核、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志愿者服务、出院病人随访、临床路径实施、新农合病人优惠治疗、远程医疗会诊十项惠民便民措施,在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广实施。三是优化公立医院机构布局。根据国家关于公立医院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制定山 东省医疗机构设置发展规划,使公立医院在规划调控下健康、有序、适度发展;重点加强新区、郊区、卫生城区等薄弱地区和儿科、妇产、精神卫生、传染病、老年 护理、康复等薄弱领域服务能力的建设。开展独立血液透析机构试点。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关于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意见》,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 生事业。四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方便群众就医。五是优先发展县医院。在卫生部的指导下,选择部分县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通过实施“卫生强基工程”、“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等相关工作,提高县医院的服务能力,争取2011

年底,人口超过30万的县(市)有1所二甲以上水平的公立医院。六是开展惠民、便民服务。积极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肾透析患者救助等慈善项目,组织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医疗救治工作,减轻群众负担。七是改革收费结算和医保支付方式。探索推进实施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八是通过提高待遇、建立规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完善职业发展条件、改善执业坏境等多种措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医师多地点执业试点。九是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加强全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加快推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十是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发展。

二、健全公立医院评价与监管体系。一是继续做好大型医院巡查。选择30所医院,通过对医院公益性质、医院建设与发展、医疗服务、医疗安全、经济管理、行业作风等全面巡查,帮助医院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加强整改,不断提高医院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二是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围绕医院管理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突出质量、服务、安全和医患关系等重点工作内容,以查促建,纠建并举,推动病人安全目标和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三是开展优质医院创建活动。按照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方便就医,改进管理,提高效率”为主题的优质医院创建活动。四是启动医院评价工作。根据卫生部总体部署,制定完善我省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紧紧围绕医改中心工作,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将现场评价与日常评价、专家检查与社会监督等方式密切结合,逐步建立起符合我省实际的、科学规范的医院评价监管制度。

三、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一是加强临床专业质控体系建设。制定完善《山东省临床专业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和《山东省临床专业质控规划》,建立逢进必评、定期考核、能上能下的临床质控中心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省级质控中心数量,推动省、市两级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临床专业质控中心的作用,组织制定重点临床专业的质

控标准,加强医护人员技能培训,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质控体系。二是继续加强基础质量管理。抓好《山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版)》的贯彻落实,组织开展2011年全省病历书写技能大赛,规范医务人员病历书写。继续加强临床检验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进一步完善医疗核心制度并抓好落实,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谈话制度,保证医疗安全。推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落实病人安全目标。三是加强医疗机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积极支持医疗机构参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力争每个重点专业都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开展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统筹考虑各项重点工作,将省级重点临床专科申报、评估工作与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建设、“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两好一满意”活动质量品牌创建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打造我省重点专科品牌。四是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外科手术部位、导管相关血流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做好重点环 节医院感染控制。建立完善省级医院感染监测网,建设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化平台;继续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加大对严重医院感染和重大医院感染事件的处理 力度。五是加强医疗美容服务管理。继续加强医疗美容主诊医师的准入考核,对医疗机构的医疗美容项目进行核准。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医疗美容机构的依法执业和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情况。

四、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一是加大临床路径管理推行力度。继续扩大试点病种种类,将试点范围延伸到县级医院。在全省50%三级综合医院开展不少于1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在全省20%的二级综合医院开展不少于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组织对全省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调研评估。在二级以上医院探索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组织应用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和DRGS方法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二是努 力推动全省同级医院辅助检查结果互认。继续扩大全省临检结果“一单通”范围;组织开展全省临检结果“一单通”实施现状调研,对五年来全省实施临床检验“一 单通”的经济和

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开展医学影像检查质量控制,积极推动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一片通”,努力实现同级医院辅助检查结果互认。三是促 进合理用药工作。会同药监、经信、畜牧兽医等部门开展抗菌药物管理联合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抗菌药物使用环节管理,保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认真贯彻落实《处 方点评管理规范》,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积极推动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工作;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测、分析和报告制度,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网和合理用药监测网,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情况进行排名和公示,对排名靠前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诫勉谈 话;继续开展临床药师制试点,发挥临床药师专业指导作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四是开展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工程,重点推动植(介)入类技术、血液净化、肿瘤性疾病、内镜技术等专业的规范化诊疗。做好器官移植、心血管介入、血液透析、肿瘤、儿童先心病和白血病等有关专业的病例信息报送和管理。五是开展高额医疗费用专项治理行动。针对重点医院、重点科室、重点病种、重点人群,选择神经外科、骨科、心内科等科室,以神经介入、心血管介入、关节植入等费用高昂的植(介)入手术和肿瘤性疾病为重点,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五、进一步改进护理服务。一是研究制定《山东省护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全省护理事业发展目标任务。二是巩固和扩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50%省部属和三级医院60%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全省二级医院50%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潍坊、东营、济南、青岛要全面实施。认真贯彻落实《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深化护理服务内涵,使患者在看病就医、住院治疗的全过程中,能够得到主动、全面、规范、优质的护理服务。加大临床一线护士配置,1名护士分管病人不能超过8个,逐步做到医院普通病房的床护比达到1:0.6。加强绩效考核和后勤支持系统建设,落实合同制护士同工同酬。三是评选第三批全省护理服务示范病房,通过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省护理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四是大力发展护理机构,满足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的长期服务需求。

六、加强医疗服务要素监管。一是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许可、校验审核程序,加强现场审核,严格实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提高医疗机构依法行医、守法执业的自觉性。二是认真做好医、护执业资格考试和注册管理,开展农村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试点,制定《2011年全省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方案》,建立完善的医师定期考核和医德考评制度,加强医、护信息的网络化管理,打造高素质的医、护专业队伍。三是认真做好全省第二类技术和部分第三类技术的评价和准入工作。分批制定全省的二类临床医疗技术目录。重点做好器官移植、心血管介入、血液透析、妇科内镜等特殊、敏感技术的日常管理,保障医疗安全。组织落实手术分级、麻醉分级管理。四是抓好医疗器械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用)》,围绕医疗机构基本条件、管理职责及规章制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进行重点自查和整改,规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

七、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管理。按照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在全行业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 满意”活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落实惠民便民利民医疗措施,争创人民满意医院。制定《山东省医院志愿者服务活动方 案》,建立工作机制,引导开展为患者服务的志愿服务。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通知》的贯彻落实,通过实施预约诊疗服务和无节假日医疗服务,做好门急诊医疗服务,加强对住院患者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提供优质高效的辅助检查服务,加强医疗收费管理,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和院务公开等重点工作,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环境,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改进医患关系。

八、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一是深入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召开全省无偿献血表彰暨血液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全面加强血液管理,巩固“无偿献血先进省”成果的措施,积极推动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建设,完善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开展“优质服务”“血液安全”“合理用血”品牌创建活动,引导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加强内涵

建设和管理,保障采供血供应和临床输血安全。三是健全采供血服务网络建设,优化采血点布局。四是开展合理用血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临床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水平。五是指导省血液中心和青岛市中心血站做好核酸检测试点工作,提高血液筛查检测水平,保证血液质量和安全。六是认真做好血友病病例信息登记工作,规范血友病诊疗和凝血因子类药物应用。

九、积极推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医患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的意见》的贯彻落实,争取在17市全部建立起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调解所辖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医患纠纷。规范医患纠纷调处工作流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动医患调处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程。加强与保监部门的沟通,组织公立医疗机构积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和支持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配合保险企业依托医患纠纷调解组织处理涉及医疗责任保险的有关保险赔案。

十、继续加强突发事件和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120”急救网络建设。制定出台全省急救中心、(站、点)的设置规划,指导各市科学设置急救网点;研究制定全省“120”急救车辆的配备标准,加强急救人才引进和规范化管理,提高“120”指挥调度中心的软硬件配置水平;进一步完善院前-院内急救转接流程,打造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衔接的“绿色通道”。落实《院前急救机构绩效考核方案(试行)》。二是结合省、市两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制定,努力解决好县及县以下儿科、重症医学科、传染科等科室建设相对薄弱,人才队伍严重不足等问题,推动突发事件和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相关专业建设与发展。三是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

此外,还将研究制定全省康复医学“十二五”规划;建立健全以省级康复机构为骨干,地市级康复机构为支撑、基层机构为基础的康复三级网络建设。继续推进防盲治盲相关工

作。贯彻落实《禁毒法》和《戒毒医疗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戒毒治疗机构的建设、管理和戒毒医疗服务行为,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戒毒治疗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