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通用6篇)

2021-10-06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取得实效,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案,⽅案是阐明具体⾏动的时间,地点,⽬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法等的企划案。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幼⼉园幼⼉⼼理健康教育⽅案,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园幼⼉⼼理健康教育⽅案 篇1  ⼀、设计意图

  嫉妒⼼理是在⾃⼰不如别⼈优越,有了失落感时才会产⽣的。嫉妒⼼是对某些⽅⾯超越⾃⼰的⼈的⼀种嫉恨,是对⽆意或有意竞争的⼀种仇恨⼼。

  在幼⼉中,嫉妒⼼理的突出表现为失落感。引起幼⼉嫉妒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别的⼩朋友被教师表扬了,⽽他没有得到表扬;别⼈的好朋友多,⽽他没有好朋友;别⼈有很多好玩的玩具,⽽他没有;谁穿了漂亮的⾐服,⽽他没有穿等等,这些都可以引起幼⼉的轻微嫉妒⼼。

  嫉妒⼼看上去似乎是对⾃尊⼼的⼀种满⾜与安慰,但实际上,他满⾜的只是并不真确的欲望。如果⼀个⼈不能从与他⼈的相互⽐较中努⼒进取,合理竞争,仅以嫉妒别⼈的进步与优势来安慰,满⾜⾃⼰的⾃尊⼼,那么,这种不正确的⼼理防卫优势⽐成为⾃⼰成长路上的重⼤障碍。

  特别是5-6岁(⼤班)的孩⼦,他们的⼼理较4岁左右的孩⼦有名显得的发展变化,原来不太注重的⼀些东西也开始注意起来,嫉妒⼼理有了⼀些变化。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对孩⼦进⾏正确应引导,应及时调整和纠正幼⼉嫉妒的⼼态,让幼⼉学会欣赏别⼈,懂得欣赏别⼈,才会得到别⼈的欣赏。让幼⼉能正确对待⽐⾃⼰优秀的⼈,正确看待别⼈的成绩与成功。让嫉妒⼼变成进步的动⼒。同时,让幼⼉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知道只有经过⾃⼰的努⼒来超越别⼈的⾏为,才是最好的、最正确的,这样有利于促进幼⼉的⼼理健康和完善⼈格的形成,并使他们终⾝受益。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特设计本次活动。  ⼆、活动⽬标

  1、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教育幼⼉要多看别⼈的长处和优点,克服因嫉妒⽽产⽣的不满情绪,教育幼⼉要虚⼼向他⼈学习。

  2、教育幼⼉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靠⾃⼰的努⼒,互相不服⽓,甚⾄互相瞧不起是不会进步的。  3、培养幼⼉积极向上的进取⼼。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理解故事和练习绕⼝令,让幼⼉懂得每个⼈都有⾃⼰的长处,也有⾃⼰的短处。⼤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起进步。

  难点:如何引导幼⼉学会克服因嫉妒⽽产⽣的不满情绪,虚⼼向他⼈学习。  四、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及图⽚、录⾳机及⾳乐磁带。  五、活动过程  (⼀)导⼊

  教师:“⼩朋友如果你看到别⼈有的地⽅⽐你强,你会怎样做呢?⽼师这⾥有⼀个故事,名字叫《数星星》,⼩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鱼和⼩青蛙是怎样做的?”  (⼆)展开

  1、出⽰挂图并为幼⼉讲述故事《数星星》,引导幼⼉懂得经常⽣⽓是⼀种不好的⾏为,⽽且不利于⾝体健康。

  教师讲完故事后提问:

  (1)鱼妈妈为什么说⼩鱼很聪明?

  (2)开始时⼩鱼数的泡泡多还是和⼩青蛙数的星星多?⼩青蛙看到⼩鱼⽐它强,是怎样做的?  (3)过了⼀段时间⼩鱼⼜和⼩青蛙⽐赛,结果如何?⼩鱼看到⼩青蛙⽐它强,⼜是怎样做的?  (4)⼩朋友,如果你看到别⼈有的地⽅⽐你强,你会怎么做呢?

  (5)⼩青蛙和⼩鱼为什么能在数数竞赛中得到⾦牌?你该怎样向它们学习?

  2、出⽰两副结果不同的图⽚(明明和亮亮进⾏⽐赛,明明冠军,亮亮第⼆),向幼⼉讲解其中内容后教师提问问题,并让幼⼉分组讨论,通过对问题的理解让孩⼦知道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靠⾃⼰的努⼒,互相不服⽓,甚⾄互相瞧不起是不会进步的。  1)教师提问:

  (1)⼩朋友认为哪个结果好?为什么?

  (2)如果你的⼩伙伴取得了好成绩,或者受到了⽼师的表扬,你会怎样想?

  2)幼⼉分组讨论,互相向⾃⼰的⼩伙伴讲述⾃⼰的看法,并分析⾃⼰遇到后会怎样做。通过幼⼉间的讲述及讨论,让幼⼉知道要⽤正确的⼼态对待输赢,要靠⾃⼰的努⼒去取得好成绩。

  4、学习绕⼝令《⽑⽑和涛涛》,让幼⼉懂得,每个⼈都有⾃⼰的长处,也有⾃⼰的短处,不要嫉妒别⼈的长处,更不能瞧不起别⼈的短处。⼤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起进步。  (三)结束

  教师⼩结:“⽑⽑和涛涛各有⾃⼰的本领,他们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朋友你们都有什么本领呀?把你的本领教给你的⼩伙伴好吗?”

  幼⼉园幼⼉⼼理健康教育⽅案 篇2  活动⽬标:

  1.能够通过绘本故事感受妈妈的爱并且表达出来。  2.了解妈妈的⾟苦,能够⽤⼒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妈妈。  3.愿意与同伴分享⾃⼰对妈妈的爱,喜欢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1.PPT绘本故事《我妈妈》【幼⼉园PPT课件制作】  2.视频

  3.⾳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  活动过程:  ⼀、导⼊

  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声⾳由弱到强,教师轻轻哼唱进⼊课堂。  1.⼩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歌的名字吗?

  2.听到这⾸歌词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情景?你的⼼⾥有什么感受?  3.谁能说⼀说这⾸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母爱的伟⼤、我们对妈妈的爱)  ⼆、听绘本故事,说说我们的妈妈

  教师:\"今天,⽼师给⼩朋友带来了⼀个绘本故事,我们⼀起来听⼀听,好不好?\"  (⼩朋友们要竖起⽿朵来听,等故事听完了⽼师会有问题问你们)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故事⾥的⼩朋友说他的妈妈是什么呢?⽼师先来说,故事⾥⾯说他的妈妈是个⼤厨师......是个神奇的画家......是个⼤⼒⼠......还有什么呢,请⼩朋友们举⼿回答。

  2.现在让我们再回顾⼀遍故事,看看⼩朋友们说的对不对......(真棒,⼩朋友们给⾃⼰⿎⿎掌)  3.听完了故事,请⼩朋友说⼀说⾃⼰的妈妈。

  4.最后我们要跟我们的妈妈说⼀句什么话呢?(我爱她,永远爱她)  三、看视频,⽤⾃⼰的⾏动表现对妈妈的爱  1.⼩朋友们说⼀说两个视频分别讲的什么内容。  视频⼀:⼩朋友的妈妈给他送⽜奶

  视频⼆:妈妈给奶奶洗脚,⼩朋友给妈妈洗脚,还给她讲⼩鸭⼦的故事

  2.教师:\"视频⾥的⼩朋友爱他的妈妈,所以给她妈妈洗脚,那我们也爱我们的妈妈,我可以为我们的妈妈做些什么呢?\".......

  ⽐如妈妈下班回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3.听歌做动作

  结束语:今天我们从绘本故事还有视频⾥都知道了妈妈对我们的爱,那我们⼩朋友是不是也很爱⾃⼰的妈妈呀?可是我们有些⼩朋友的妈妈都不知道呢,所以我们也要⼤声说出我们对她们的爱。今天回到家看到妈妈,我们要对妈妈说什么呢?让我们⼤声说出来。

  幼⼉园幼⼉⼼理健康教育⽅案 篇3  活动⽬标:

  1、在轻松的环境中敞开⾃⼰的⼼灵,快乐地交朋友,表达⾃⼰真实的⼼理想法。  2、在优美、浅显的语⾔中调整⾃⼰的⼼理⾏为。  活动准备:

  轻⾳乐、⼩椅⼦(或其它活动室⽅便可取的东西)布置的⼩树林。区别不同班级幼⼉的标志  从不同的班级选取若⼲名幼⼉,他们相互间不是很熟悉。  活动过程:  ⼀、轻松活动

  ——营造轻松的⼼理氛围  (播放轻缓的⾳乐)

  伴着轻缓的⾳乐,请⼩朋友随意找个位置,摆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来,闭上眼睛。  ⽼师配乐解说:

  “让我们听着⾳乐,闭上眼睛,放松⼩⼿,放松⼩脚,让快乐来到我们中间吧。”  “早上,太阳出来,阳光暖洋洋,好舒服!”

  “爸爸爱我,妈妈爱我,⽼师也爱我!我,是个快乐的孩⼦!”  (请⼤家睁开眼睛)  ⼆、游戏《找朋友》

  ——主动与别⼈交流

  ⼩朋友⾯对⾯围成两个圆圈。不停地交换位置,⽤语⾔和动作认识新朋友。  1、师幼认识

  2、幼⼉游戏,相互认识  “想不想认识⼀下新朋友?”  (1)讨论:  怎么认识新朋友呢?  (2)游戏找朋友

  “那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认识⼀下新朋友,好吗?”

  ⼀半⼩朋友围成圆圈站好,别⼀半⼩朋友去找朋友,⽼师⽤语⾔的  动作提醒⼩朋友问候、相互介绍。  (3)找个新朋友聊聊天。  3表达:

  “当你和新朋友说“你好”、拥抱朋友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4、⼩结“⽣活中不能没有朋友,有了朋友,就有了快乐。⽼师希望⼩朋友有更多的朋友  三、游戏《树林散步》  ——关爱朋友、信任朋友

  闭上⼩眼睛,让朋友牵着⼩⼿在“⼩树林”散步。

  1、请⼀对⼩朋友先⾛⾛,随机问⼀下他们的感觉。(相信、放⼼)  “⼩朋友,想到树林去散步吗?”  2、说⼀说感受

  你闭上眼睛⾛,朋友牵着你的⼿,在“树林”散步,有什么感觉呢?”  3、全体幼⼉伴着⾳乐在“树林”⾥散步。

  ⽼师随机表扬⼤胆不睁眼看的⼩朋友以及细⼼照顾朋友的⼩朋友。  4、⼩结:

  相信你的朋友、帮助你的朋友,是⼀件⾮常快乐的事情。  四、游戏《跟我不⼀样》  ——勇敢地承认错误

  ⽼师说相反的话,跟⽼师说做相反的动作,如果错了,就举起⼩⼿,⼤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1、跟⽼师说的相反。  2、跟⽼师做相反的动作。  随机表扬主动认错的孩⼦。

  3、⼩结:勇敢地承认错误,做个诚实的好孩⼦,你会变得更快乐  五、游戏《马兰花》

  ——尝试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1、游戏规则:

  (⼀起说)马兰花、马兰花,风吹⾬打都不怕,勤劳的⼈们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开了⼏瓣花?  ⽼师:三瓣花(幼⼉三⼈⼀起抱做⼀团)。

  没有找到朋友的幼⼉继续举起⼩⼿,⼤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2、幼⼉游戏。

  ⽼师注意忽易忽难,最后让每个幼⼉都成享受功的喜悦。  六、⼩结:

  ⽼师希望⼩朋友天天快乐,做个⼈⼈喜欢的快乐宝贝。

  幼⼉园幼⼉⼼理健康教育⽅案 篇4

  ⼼理健康教育是提⾼师⽣⼼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学校⼼理健康教育⼯作,贯彻党的教育⽅针,坚持育⼈为本,根据我校师⽣⽣理、⼼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法,培养师⽣良好的⼼理素质,促进⾝⼼全⾯和谐发展。⼼理咨询是⼀门专业性很强的⼯作,也是⼀项极其严肃和谨慎的⼯作,它需要各种规章制度来加以规范和保持其健康发展。我园在现有条件下将开展以下⼯作。  ⼯作要点:

  ⼀、积极推进⼼理健康教育⼯作:

  1、我园将继续完善⽣理和⼼理、家园互动、师⽣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位的⼼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维护⼼理健康的⼆级⼼理危机⼲预⽹络,创建维护师⽣⼼理健康的⼯作机制。

  2、营造有利于师⽣形成良好个性⼼理品质的和谐氛围,有效预防和缓解师⽣的⼼理压⼒,提⾼我园师⽣的社会适应能⼒和⼼理调适能⼒。

  ⼆、以⼼理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开发师⽣⼼理潜能开展。  1、针对幼⼉年龄特点在⼤、中、⼩班各开设⼼理课程。  2、⽼师之间平时应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  3、以⼼理讲座为辅助,为⽼师排除⼼理障碍。

  开展⽼师的⼼理辅导⼯作,对每⼀位来访的⽼师做到真诚倾听、详细记录、认真分析、助⼈⾃助、过程保密等要求。对于在学习和⽣活中出现的问题的幼⼉希望⽼师给予直接的指导。  1、利⽤多种渠道,宣传⼼理健康知识。

  2、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宣传⼼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的⼼理健康问题。

  3、利⽤好宣传栏对家长及教师宣传⼼理健康常识,旨在普及⼼理健康科学教育,帮助她们掌握⼀般的⼼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理素质。  幼⼉园幼⼉⼼理健康教育⽅案 篇5  课题:

  良好⽣活、卫⽣习惯  ⽬的:

  ⽣活⾃理能⼒的培养,卫⽣习惯的培养。

  过程:

  1、教师利⽤活动的时间组织幼⼉⼼理健康教育,会愉快进餐,不挑⾷,初步培养良好进餐习惯;会主动喝⽔,初步懂得不吃零⾷的道理;能按时睡觉、起床、进餐等;不害怕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病时愿意接受治疗。

  2、⽣活卫⽣习惯的培养

  会保持⾝体各部位的清洁卫⽣、学会盥洗⽅法;会使⽤⾃⼰的⽑⼱、杯⼦;能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初步知道环保的意义;认识⾝体器官的名称及作⽤,初步了解保护⽅法;养成良好的⽣活作息时间。  3、⾃我保护

  了解过马路、坐车、玩户外活动器材时要注意安全;帮助幼⼉了解⽣活起居⽅⾯的安全知识;知道不把异物放⼊⽿、⿐、⼝内;知道不轻信陌⽣⼈的道理。  活动效果:

  通过对幼⼉的⼼理健康教育,使⼤部分幼⼉懂得了⾃⼰的事情⾃⼰做,⾃⼰吃饭、⾃⼰穿⾐服、⾃⼰喝⽔,⾃⼰的事情⾃⼰做。

  幼⼉园幼⼉⼼理健康教育⽅案 篇6  ⼀、建设背景与基础

  《幼⼉⼼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门专业理论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是成为⼀名合格幼⼉教师的必修课。

  《幼⼉⼼理学》主要研究幼⼉期⼉童(3——6、7岁)⼼理发⽣与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是⼼理学的分⽀学科。本课程主要阐述幼⼉期⼉童⼼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童⼼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童⼼理的整个⾯貌,揭⽰⼉童⼼理发展的内部⽭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  长春市第七中等专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是长春市⽰范专业,学校⾮常重视课程建设和课程开发,学校制定了以优质核⼼课程建设为重点,形成了“校级优质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作为校级精品课——《幼⼉⼼理学》的所有授课教师注重探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学⽣实际能⼒培养。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教师在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段,特别是在教育⽅法和实验实训⽅⾯进⾏了⼴泛深⼊的探讨和研究,制订了完整的、科学的、可⾏的“教学基准”、“教学计划”、“教学课件”试题库建设等教学材料,形成了⼀套相对完整合理的课程建设规划,为精品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幼⼉⼼理学已经建设成为市级精品课。  ⼆、指导思想

  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做中教、做中学”和“⾏为导向”教学法为指导,引导教师创新教学,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很好的培养学⽣的实践技能。

  精品课要具有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能充分反映学科前沿成果并不断更新;使⽤特⾊鲜明、符合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要求、与应⽤型专业课程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法和⼿段;拥有较完备的⽴体化先进教材以及较⾼⽔平的授课教师梯队;教学条件与环境能够达到市级精品课⽔平,实践教学内容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形成完整体系。  三、建设⽬标与思路  课程建设⽬标:

  本课程⼒争建设成市级精品课程,通过3年的发展,不断建设,以⾼素质的教师队伍、⼀流的教学质量、实践性教学⽅法,为长春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需要,既有职业道德⼜有创新精神;既有⽂化底蕴⼜有操作技能;既有理论基础⼜有实践能⼒的新型⼈才。  课程建设思路:

  1、深化教学形式与⽅法改⾰,《幼⼉⼼理学》课程在教学形式和⽅法上的改⾰既要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注重多媒体教学⼿段的使⽤,⼜要体现⼼理学学科特点,课堂教学既传授知识,⼜塑造⼈格,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导及实践将抽象理论与⽣动的⼼理学实践内容结合起来。

  2、加强教学研究⼯作。针对《幼⼉⼼理学》教学⼯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课程组⾃主开展专题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作,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及时探讨教学内容编排、教学要求的难度、教学形式、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络平台使⽤规律、课堂教学评价⽅法的效度和信度等问题,积极申报和参加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进⼀步提⾼教学科研⽔平。

  3、完善《幼⼉⼼理学》⾳像、图书资料库。根据教学和科研需要,有计划地购置和收集与⼼理学课程相关的反映当代幼⼉⼼理学发展趋势和应⽤前景的专业书籍、科普读物和⼼理学教学光盘,建⽴《幼⼉⼼理学》图书、⾳像资料库,供教师教学和科研使⽤。  四、建设内容

  1、调整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知识内容的⽐重,注重实⽤性强的知识。本门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44学时为理论课学习时间,学⽣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了解3-6、7岁⼉童的⼼理发展特征与规律;20学时为实践学习时间,通过组织学⽣去幼⼉园实地了解幼⼉的⼼理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实践相结合,课堂与幼⼉园相结合,多⽅⾯促进学⽣对幼⼉⼼理的了解。

  2、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全体学⽣到幼⼉园进⾏教育见习,学以致⽤,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实施⽅法: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学⽣以分组的形式深⼊幼⼉园进⾏实验、测验、调查、访谈、作品分析等全⾯了解幼⼉某⼀年龄的某种⼼理品质,最终上交实验报告。在集体去幼⼉园的过程中,学⽣之间还可以充分交流,互为⽼师,促进学⽣对⼉童⼼理的了解。

  3、充分运⽤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设计教学⽅案,提⾼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让学⽣学会学习。在理论学习期间,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主动思考的能⼒,教师每节课上课前提出⼀个问题,引导学⽣思考,逐步提⾼学⽣⾃学的能⼒。在实践学时,要求学⽣⾃⼰确定研究⽅向、⾃⼰确定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案、⾃⼰书写研究报告,全⾯锻炼学⽣的独⽴动⼿能⼒。  五、建设计划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本课程教学团队具有多年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平较⾼,主讲教师是双阳区的学科知名教师,但教师的学术⽔平能⼒还需进⼀步提⾼,因此,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积极争取和承担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科研课题,争取在各类期刊上多发表论⽂,并且多与同⾏交流,⼤⼤提升教师的学术⽔平。  2、加强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重新梳理教材,整合教学模块,同时加快与教材配套的实习实训教材的建设⼯作,⼒争在三年内出版相应的幼⼉⼼理学辅助教材和相应的电⼦教材。  3、实现课程资源上⽹

  制作电⼦教案、电⼦课件、教学⼤纲、试卷和习题库等相关资料并对教师授课录像进⾏整理,并放到⽹上实现资源共享。  六、经费使⽤

  1、课程建设经费主要⽤于⽀付教学研讨、课程⽂件资料(教学⼤纲、习题册、实验指导书等)编印、办公⽤品及耗材、课程课件开发、⽹页制作、⽹页维护和⾳视频素材制作、外聘专家评审费及指导费、课程建设组成员的各种劳务费等,以及其它直接⽤于本门课程建设有关事项的费⽤。

  2、课程建设所需的参考图书及必需的实验实训设备、耗材由课程组提出,按程序报批后,由学校统⼀购买并归档、保管。

  3、课程负责⼈应严格按照经费额度和课程建设进度需要,制定切实可⾏的经费使⽤计划,不得超⽀。

  七、保障措施

  1、成⽴了学校精品课程领导⼩组

  学校⾼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成⽴了由校长负责的精品课程领导⼩组,负责精品课程的建设⼯作。  2、学校创设条件⽀持并启动精品课程

  学校创设政策环境和⽀持条件,⿎励本课程在建出⽔平的基础上进⼀步建出特⾊,从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到考试考核、课程实习等⽅⾯,保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施,发挥课程建设的⽰范引领作⽤。  3、建⽴精品课程⽹站

  学校派专⼈进⾏⽹站的建设,并对教师授课进⾏录像,争取在两年内教师授课全部上⽹,丰富⽹络课程资源,建成“幼⼉⼼理学”精品课程⽹站,形成丰富的⽹络资源。  4、规范资⾦管理⼒度

  本课程作为市级精品课程下拨经费5万元,学校加强资⾦使⽤过程的管理,保证经费使⽤规范和效益。

【幼⼉园幼⼉⼼理健康教育⽅案(通⽤6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