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
开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 中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研究
课 题 主 持 人 王传阶 主持人所在单位 湖南省永顺县第二中学
填 报 日 期 2011年12月
湖南省教育学会秘书处
2010年制
一、 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主持人姓名 行政职务 研究专长 所在市(州)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永顺县第二中学 湖南省永顺县灵溪镇大桥街554号 联系电话 1
中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研究 王传阶 性别 男 民族 土家 出生年月 1971-10 学 历 本科 专业职务 中学一级教师 德育教育研究及高中历史教育研究 湘西自治州永顺县 电子信箱 邮政编码 416700 办公电话 5223416 姓名 王传阶 张 芳 主 要 研 向志成 究 人 员 向天真 刘 静 彭英娇 彭示锋 熊忠友 女 女 女 男 男 手机 家庭电话 无 学历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学位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工作单位 永顺二中 永顺二中 永顺二中 永顺二中 永顺二中 永顺二中 永顺二中 永顺二中 永顺二中 永顺二中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男 女 男 女 男 研究专长 历史教育研究 语文教育研究 数学教育研究 英语教育研究 政治教育研究 语文教育研究 地理教育研究 语文教育研究 数学教育研究 物理教育研究 中一 中二 中一 中一 中一 中一 中一 中二 中一 中一 鲁选平 贾胜萍 预期成果 经费来源 完成时间 B、论文 C、研究报告 自筹及学校资助 2013年6月 一、 开题论证后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1 11年4月~ 11年12月 2 12年1月~ 12年6月 3 2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确定课题内容和研究人员,完 成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的多元设计 课题中期评估 开题报告 王传阶 鲁选平 张 芳 贾胜萍、 实验报告 向志成、熊忠友 向天真、贾胜萍 12年6月~ 研究报告 彭英娇、彭示锋 12年7月 4 12年9月~ 12年10月 中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开展状况与活动方式的调查分析 5 12年11月~ 13年1月 6 13年3月~ 13年6月 整理资料,撰写相关的研究报 研究报告、论文 告 课题结题 结题报告、论文 调查报告 刘 静、向志成 王传阶、鲁选平 张 芳、熊忠友 向志成、熊忠友 向天真、贾胜萍 王传阶、鲁选平 张 芳、熊忠友 最终研究成果 序号 1 完成时间 11年4月~ 11年12月 2 12年6月~ 12年7月 3 12年9月~ 13年1月 中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开展状况与活动方式的调查分析 4 13年3月~ 13年6月 课题结题 中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王传阶、鲁选平 张 芳、熊忠友 研究报告 最终成果名称 确定课题内容和研究人员,完 成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课题中期评估 研究报告 成果形式 开题报告 负责人 王传阶 鲁选平 张 芳 贾胜萍 彭英娇、彭示锋 刘 静、向志成 向志成、熊忠友 向天真、贾胜萍 二、 开题论证后的实施方案
3
填写内容: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与措施、组织领导、成员分工、研究成果及负责人、经费管理以及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等,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一、问题提出 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日显突出,主要表现为:学校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价值观、创造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了社会经验;学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不尊重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制;在教育评价上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促进学习者发展和提高的教育功能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如何将育人进行到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显得至关重要。 2007年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全面开始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但相对落后的湘西地区,仍然很大程度上未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本实验试图打破这种单一的育人模式,构建一种多元的、开放式的育人模式,让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感,尝试进行道德抉择,在与人交往中体验情感,在克服困难中磨练意志,在解决问题中履行道德行为,以具体的实践行为体现道德品质,达到育人目的。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和才干。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全面育人工作的一个重点,理应受到重视。从当前学校工作实践来看,教师虽然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但随意性大,盲目性大,缺乏对学生具体指导,缺乏有效地组织,使知行严重脱节,实践能力薄弱,为此,我们提出中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的课题加以研究,以此来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二、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育人模式虽有一系列改革创新,但在基本观念和实践上仍未跳出前苏联模式的圈子,而在中国现有育人模式建构中,不顾自身实际,习惯于照搬。迄今为止,国内外建构的有效模式,国外有代表性的劳伦斯·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路易斯·拉斯恩的价值澄清模式、弗雷德·纽曼的社会行动模式、彼得·麦克费尔的关心体验模式等,国内有代表性的则有实践活动教育模式、主体参与模式、情感体验模式、情感教育模式等,上述模式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但它们产生的文化背景、校情、学情不同,各有特色,也各有长短。 三、理论依据 传统教育观以知识为核心,现代教育观以人为核心。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书育人,传道授业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主,把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工作重要位置,学生的思想品德、4
知识水平、发展能力、体质、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等都通过教学完成。在教学中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教学体系,增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走“产教结合”的教学方式道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各类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情趣、情操、意识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中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显示了全方位的育人意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体魄受到了锻炼,审美情趣得到了陶冶,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得到了增强,而学生在实践中取得的思想上的进步和意志品质受到的锻炼,又迁移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上,有利地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课题界定 本实验的名称是“中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就是要使每一个中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和才干。离开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亲身参与,就无所谓“实践”,也无从达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目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这个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使学生实际地参与到社会、家庭、学校切实的生活中去,而不是社会生活的旁观者。这样可以使学生丰富对国情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社会、对父母、对老师的了解,从而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锻炼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志愿工作,有机会为社会出力,尽一份责任和义务。这样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还可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及学会与人相处等。这样课内外互补,相得益彰,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知行能力,达到育人的目的。 五、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第一、分析中学生实践活动的发展状况,了解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观念与认识、愿望与评价,倾听他们对于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等的要求,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实践成功的积极有效途径。 第二、研究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设计的方法、策略。 第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育人功能、研究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良好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参与社会活动能力,开发智力和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 六、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本实验采用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实验周期为一年,实验对学校的编班、教师的安排、教学条件不作特殊要求,以便今后推广。为了验证实验效果,将实验学校与同类学校作对比,将实验前的学校和学生与实验后的学校及学生变化作对比。从城镇和农村各选择一所学校作为实验学校,城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成份等都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农村学校也选择一所农村有代表性的学校。 本实验周期为三年(2011年4月-2013年6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3-----2011、12) (1)分析当前湘西地区学校育人之实际确定此研究课题 5
(2)根据课题要求成立课题研究组 (3)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对象和内容,结合研究任务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 (4)明确此课题研究的地位和意义,确定此课题的研究在湘西地区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形成一种人人参与、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5)课题组成员明确职责,积极做好准备工作(理论学习、研究跟踪的对象选择) 第二阶段(2012、、9) (1)定期进行理论指导,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2)经常性的集中讨论,总结前期的研究情况巩固研究成果,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后期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步骤 第三阶段(2012、、6) 在上个阶段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之后,实现课题研究的第二次质的飞跃。在不断的总结、探索、实践之后完成课题的最终目标,即研究出一套完善、科学、实用的学校育人体系 。 收集整理前段课题研究材料全面总结研究成果,请省、州专家作结题论证,撰写实验报告。 七、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彭善礼 成员:覃永进 黄瑜彦 潘彬深 成凉 彭南洲 吴涛 2、研究小组 组长:王传阶 成员:张芳 鲁选平 贾胜萍 向志成 向天真 刘静 彭英娇 彭示锋 熊忠友 八、研究条件与保障措施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与文献 在开展的相关研究设计之前,课题主持人及部分参与人曾在“十一五”承担省、州教育科研课题,其中《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保健研究》获“湖南省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委员会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自治州“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课题主持人与主要参加者一直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有开展过教育科研课题的经历,年富力强,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经验,有的曾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从整个课题成员组成看,有几人为年级备课组组长,队伍较为精干,即使有的课题成员目前尚未有学术成就,但开展教育科研的工作积极性高,富有科研热情,有强烈的与科研课题共成长的迫切愿望。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针对性强、目的明确,切中了当前湘西地区新课改不力的现实,解决了学校育人工作亟待解决的的突出问题。课题刚一指出,就受到校教科室的高度重视,受到学校的欢迎,并组建强大6
的力量进行研究,由教科室集体牵头,安排教学一线有一定教育理论功底的教师,对此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学历全在大学本科以上,并在经费上学校予以支持,使这项实验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得到保证。 九、主要参考文献: (1)梁绿琦.志愿服务与当代青年成才[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 (2)湖南教育网 发表时间:2007年12月03日 11:59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 (5)《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
7
v1.0 可编辑可修改 8
9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0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1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