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

2021-08-17 来源:好走旅游网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

摘要:体育素养是学生能否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关键因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更应注重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确保学校体育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素养职业需求Discussed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 sports accomplishment shallowly trained Song Yinfen

Abstract:Whether is the sports accomplishment the student lifelong participation

sports key aspect.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goal had decided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school sports longterm benefit pursue.Therefore,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 sports accomplishment the raise,guarantees the school sports to serve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goal.

Keywords: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accomplishment Professional demand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124-02 体育素养,指的是一个人所具备的体育文化水平。它主要包括体育意识、身体运动能力、基本体育知识以及从事体育锻炼、身体娱乐与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等。

体育素养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体育价值观念,是一个人能够长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驱动力。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高职院校新生体育理论知识匮乏,或具有片面性,体育兴趣不够稳定,甚至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从而阻碍了其体育实践能力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尤其是阻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构建。因此,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或课外活动中,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提高学生的体能外,还应注重如下体育素养的培养: 1.培养学生相应的体育文化素质

体育素养以及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个体的体育文化底蕴有极大的关系,因此,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首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时数的理论课教学,或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及其它的宣传媒体,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必备的体育知识,对学生提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要求,培养学生 “健康第一”的体育文化素质。组织体育竞赛或安排学生观赏不同类型的高水平体育赛事,通过观赏比赛,使学生感受体育运动中的人体美、动作美、同伴之间的合作美等,提高学生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通过组织和参加体育比赛,给学生以良性的刺激,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针对现在社会的人才观,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人格和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等。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最好的方法是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让学生始终处在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内,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体育文化观念、心理品质、价值取向。

2.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教学设计应满足学生将来的职业需要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的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应用型人才,即“高级蓝领”。将来的职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条件、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有较高的要求。不同的职业对学生的运动素质和技术技能也有着一定的特殊要求。如地质、矿产、石油、野外勘探、旅游等专业,需要学生

具有爬山、攀岩、越野跑、野营等方面的技能,并需要具备较好的耐力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尤其是身体素质的练习要有侧重点。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及所需的意志品质。其次,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定位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小脑的技能和身体协调性,为将来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认识与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一般来说,一个人对某一活动的兴趣越大,对此活动的习惯性就越强。因此,要想让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甚至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应始终作为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革不合理的教学模式,注重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体验体育的乐趣,培养体育兴趣。另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应本着学生“学懂、学会、学悦”的原则,大胆创新,合理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方式、方法。 4.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自我进行锻炼

教育不应只“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健身活动,同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体育健身的原理、基本方法,以及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健身的重点和要求等,以便将来学生离开学校,离开老师这个“拐杖”时,自己能够按用以具备的科学方法进行体育健身、娱乐和休闲。其次,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体育实践、体育交流、体育娱乐和休闲的场所,帮助他们提高运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比如,组织召开大型的体育运动会、体育月(周),组织成立各种体育社团、协会、俱乐部等,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能力、增强兴趣的平台。另外,增加学生的体育保健知识,让学生了解与某些高技能工作相对应可能出现的职业病,并教会他们怎样预防和平时保健。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8 [2]王则珊主编.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7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Z]教体艺,[2005]4号 [4]王小元.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08(3) [5]王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新取向[EB]职成教育网,200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