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又见榆钱飘散文

2024-04-27 来源:好走旅游网
又见榆钱飘散文

又见榆钱飘散文

前几日,路过桥头看见很多人围着一颗树正在忙活,走近一看原来是人们正在争着采“榆钱”,榆树不大,也不高,榆钱却节的不少,一串串的饱满厚实。可经不住人多,一会榆钱就被人们采光了,空留榆树光秃秃的立在那里。

看到此景,不由就想起儿时在乡下老家,每到春天那成片的榆树开花的情景。儿时老家栽的最多的就是榆树,那是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榆树,榆树多的最主要原因也许是因为好栽,而且树苗多,榆钱飞到那里,一场雨后就会发出许多树芽,慢慢就长大成了树苗,人们就可刨了栽种,或者就没栽种,地上树苗长得有手指粗了,人们就会留下长得好的,拔掉不好的,这样连栽种都省了。

“榆钱”就是榆树开的花,准确说应该叫榆树种子。之所以叫它“榆钱”是因为它的形状酷似古代铜板方孔钱因此而得名。另外,中国人也比较喜爱寓意吉祥,“榆钱”“余钱”同音,寓意较好,人们喜欢称呼“榆钱”。在农村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栽种几棵榆树,人们也好图个吉利。

很多文人墨客都有对榆钱的精美描写。韩愈在其作品《晚春》里就有对榆钱的描写:“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其中的“榆荚”就是“榆钱”,写的就是春天里杨花纷飞,“榆钱”翻飞的情境,春天里杨花、榆钱漫天飞舞,就像漫天雪花在飞舞,意境很好。

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原来干枯的榆树枝就开始长出一串串枣红色的茸毛,茸毛里就是花芽。榆树是先开花后长叶的植物,过些日子这些茸毛就长出了一小簇一小簇翠绿的榆钱儿,一下子枝条上就点缀了青翠的一串绿花苞,再过些日子花苞开放,条条树枝就像挂满了片片透明的碧玉,在斑驳的阳光中碧绿而透明。微风吹动,树枝轻摇,远远看去十分还看。这时整个村庄就辉映在一片翠绿中了。

关于“榆钱”的记忆,除了快乐还是快乐,老家的榆树一般都是又高又粗的,高的有二三十米高,粗的有一抱粗,上去也不那么容易。

当然也有矮的,可是大树上的榆钱才甘甜粘腻特别好吃。小时候,我们虽然都长得瘦小,但身手却出奇的灵活。爬墙上树在我们都是“小菜一碟”。在农村男孩几乎没有不会爬树的。甚至,还有很多女孩也是上树一族。

春天采“榆钱”就是我们孩子最快乐的事,清明节前后榆钱正是最好的时候,叶片饱满且还不老,是最好吃的时候。我们这时就成了住在树上的“猴子”。找个树杈坐在树上,一只手揽好了,榆钱儿能生吃,于是我们先捡最好的“榆钱”先吃饱。然后把褂子褂角一系撸了放在里面。更多的时候是把树枝一起折断扔下来。我们几个在树上摘,余下的在地上捡,等采得差不多了,也玩够了才从树上溜下来。

我们在树下再与他们大吃特吃,好像总是填不饱肚子的样子。嘻嘻哈哈的,在树下边吃边闹。我们把生了榆钱的枝条折下来,编织成圆圈,套在脑袋上,相互追逐嬉闹,叽叽喳喳的儿趣声和小鸟的鸣叫声,衬托出了村子的古朴宁静,自然和谐,于是整个村子宛如世外桃源,别有洞天,令此刻的心心往神驰。直到炊烟四起,或者夜幕降临,才肯拍拍身上的尘土,打道回府。

榆钱儿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一道美味,那时人们生活还不富足,记忆中,粮食总是不够吃,每年都要采很多野菜来补充,榆钱饭即是其中最好吃的,主要有榆钱饭、榆钱饼和榆钱窝窝头等。母亲,先把榆钱儿从枝条上捋下来备用。

榆钱儿好多种做法,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把榆钱儿洗净,合了玉米面或者高粱面蒸成窝窝头和饼子,黄黄的玉米面透着榆钱儿的翠绿,咬一口脆脆的透着青草的味道;还有榆钱儿饭,榆钱儿洗净加水煮开,然后下上地瓜面或玉米面做成干饭;更好的是把榆钱儿合了白面擀成薄薄的饼子放点盐进去在锅里摊熟,做成咸食饼子,这是我小时候的主食。此外,还榆钱儿糕、榆钱炒鸡蛋、榆钱鸡蛋饼等,一般是吃不上的,小时候我也没吃过几回。

榆钱儿能吃的时间很短,过了清明节十几天后,慢慢榆钱儿变得微黄,又渐渐枯黄,这时再食用就很难吃了,远远看去榆树像挂满铜钱,微风吹拂,满树的金黄的榆钱儿宛如金币飘飘洒洒回归大地,地

上就铺上厚厚的一层。落了榆钱儿的榆树枝条,也开始长出小小的叶片。等到长大可以采来煮熟做饭,但没有榆钱儿好吃,一般人家都用来喂猪,活直接喂养牲畜。

又是一年春来到,而我却再也见不到家乡成片的榆树结满榆钱的情景了,再也见不到碧玉般的榆钱儿那在枝头傲然挺立了,再也吃不到榆钱儿饭、榆钱饼和窝窝头了。此时多想吮吸一下榆钱儿的清香,品尝一下那久违的挂念的咸食饼子的味道!

榆钱儿,不仅仅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一道风景,更是在物质贫瘠的时代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一道美食,更是今天人们饭桌上的一道奢侈品。让人类品味到大自然的仁慈宽厚。

【又见榆钱飘散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