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模拟试卷44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 血缘婚、血缘家庭
正确答案:古人时期的婚姻关系,已摆脱了原始的杂交状态,进入群婚的早期阶段,婚姻只能在同辈之问进行,父母和子女间不得婚配,这叫做“血缘婚”。由这样的婚姻关系结合成的社会组织称为“血缘家庭”。这是人类婚姻形态的一大进步。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2. 《文心雕龙》
正确答案:文学评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成长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是在文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内容包括了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曹魏时,曹丕著有《典论论文》,首开文学批评之风,此后文学批评著作不断出现,其中梁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全书十卷五十篇,全面论述了文学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有各类作品的特征和历史演变,有关创作、批评的原则和方法,文与质的关系等。刘勰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现实,不应当片面地追求形式。《文心雕龙》总结了齐、梁以前的文学发展情况,把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一 涉及知识点:综合
3. 移宫案
正确答案:移宫案是明宫三大疑案之一。明光宗死后,郑贵妃的同伙李选侍与太子朱由校居乾清宫。并与太监魏忠贤密谋挟持朱由校,欲争当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上疏奏请李选侍移出乾清宫,离开太子,遭李选侍拒绝。史称“移宫案”。李选侍又要求先封自己为皇太后,然后令朱由校即位,亦遭大臣们拒绝,矛盾日渐激化。在朝廷内外的压力下,李选侍仓猝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斗争并未结束。移宫后数日,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李选侍母女才被救出。反对移宫的官员散发谣言:选侍投缳
4. 【奴儿干都司】武汉大学2006年中国古代史真题;黑龙江大学2017年历史学基础真题
正确答案:明朝前期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机构。全称: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永乐七年(1409年)置,治所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辖区东至海,东北包括库页岛,西至斡难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永乐十一年(1413年)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曾两次在特林修建永宁寺,并立有两碑。奴儿干都司于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废弃。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5. 屯田制
正确答案:屯田制为曹魏为恢复、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军需而实行的政策。196年,曹操接受了枣祗的建议,下令实行屯田。屯田又可分为民屯和军屯,民屯即将流民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垦荒种田,由政府提供农资,收成与官府四、六分成;军屯即在军队驻扎地区,由士兵及其家属耕种土地。屯田制的实行,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军队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军需供应。但屯田制下剥削率较重,百姓和士兵逃亡或反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涉及知识点:魏晋南北朝
6. 一.二八事变
正确答案:1932年日本为占领上海而发动的侵华事件。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东三省。为了转移中国和国际社会对东北局势的关注,加紧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为了迫使国民政府作出妥协,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悍然对上海发动了攻击,这就是“一.二八事变”。日本通过“一.二八事变”,达到了拼凑伪满洲国和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的双重目的。 涉及知识点:抗日战争
7. 传奇
正确答案:元代,在南方,以南曲腔调唱的温州杂剧等地方戏发展而成为南戏,亦称传奇。著名的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都是无名作家的作品。 涉及知识点:宋、辽、西夏、金、元
8. 胡三省
正确答案:字身之,宋亡隐居,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作了294卷的《通鉴注》。《资治通鉴》内容繁富,需要训释之处较多,胡三省的《通鉴注》是后人读《资治通鉴》必不可少的一部参考书。 涉及知识点:宋、辽、西夏、金、元
9. 提洛同盟
正确答案:提洛同盟是公元前478年希波战争期间在雅典领导下成立的古代希腊城邦联盟,金库设在提洛岛,故得名。成员包括中希腊、小亚细亚、爱琴海诸岛屿和色雷斯沿岸城邦;雅典负责派遣部队的指挥官,并规定各国应出多少船只或金钱。公元前467一前466年,同盟取得重大胜利,赶走了波斯在安纳托利亚南海岸的驻军。公元前454年,同盟金库迁往雅典,结果雅典动用同盟的储备金来重修神庙,并视同盟为雅典帝国所有。伯罗奔尼撒战争时,大部分同盟国支持雅典,这场战争转移了同盟国对波斯的注意力。斯巴达在公元前405年打败雅典后,于次年即解散同盟。公元前4世纪初,因害怕斯巴达势力壮大,盟国又恢复结盟,但因强敌斯巴达日渐势微,同盟也日渐衰落,公元前338年在喀罗尼亚战役中被腓力二世打垮。
解析:提洛同盟是雅典称霸的工具。 知识模块: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10. 湖广填四川
正确答案:明洪武年间和清顺治到乾隆年间的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始见于魏源《湖广水利论》。蒙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屡遭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包括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省居民在内。移民以农业人口为主,手工业、商业人口次之。湖广填四川对四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 涉及知识点:历史地理学与史学理论
11. 卡诺莎觐见
正确答案:德国皇帝和教皇围绕主教授职权展开对抗,1075年,教皇格里高利下令废除世俗的授职权,而德国皇亨利四世针锋相对,于1076年1月宣布罢免教皇。一个月后,教皇又宣布驱逐亨利出教,并解除德国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取消亨利的皇帝资格,德国的封建主也威胁亨利如果不在一年之内恢复教籍,就要另立皇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帝宝座,亨利不得不暂时妥协。1077年1月,亨利冒着大雪前往意大利卡诺莎城堡向教皇请罪,据说他穿着破衣服,赤着双脚,跪在城堡外面苦苦哀求了三天,教皇才恢复了他的教籍。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卡诺莎觐见”,是中世纪西欧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开始。 涉及知识点:欧洲基督教文明
12. 六镇
正确答案:北魏前期在都城平城以北边境设置的六个军镇,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主要是为了防御来自北方柔然的侵扰,拱卫首都平城。北魏前期中期,对六镇极为重视。北魏边镇置镇都大将及僚属,镇下置戍,镇兵巡行防戍。六镇将领全由鲜卑贵族担任,戍防军人主要是鲜卑人。
解析:六镇是北魏边防的重要建制,也包含了北魏同其他民族的交往。最重要的是六镇从创立到起义,其中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魏的社会矛盾,考生应注意对六镇具体情况的大致掌握,尤其是北魏末年民族大起义的影响。 知识模块:综合
13. 种姓制度
正确答案: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涉
及知识点:世界古代史
14. 申九血案
正确答案:国民党政府镇压国统区人民掀起的反蒋斗争而制造的血案。当国民党政府加紧“戡乱”和“行宪”的时候,1948年初,上海申新九厂工人为生活所迫举行罢工,操刀军警镇压,3名工人被打死,重伤10人,这就是申九学案。 涉及知识点:国共内战
15. 片面最惠国待遇
正确答案:亦称片面最惠国条款。在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受对方已经或将要给予第三国的同等的条约权利,这种待遇称最惠国待遇;仅缔约一方享受这种权利,而并不给对方以对等的权利或利益者,则为片面最惠国待遇。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今后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即为中国近代给予外国侵略者片面最惠国待遇之始。继英国之后,有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
解析:此为不平等条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回答此类问题,既要注意到当时的内容,也要注意它以后的状况,这样才算全面。 知识模块:综合
16. 西姆拉会议
正确答案:辛亥革命后,英国加紧了在我国西藏的分裂活动。1913年10月,由英国操纵的中英藏会议在印度北部的西姆拉召开,企图迫使中国承认西藏独立。遭到中国代表拒绝之后,英国又抛出事先炮制好的所谓“西姆拉条约”,企图把中国西藏、西康、青海等大片领土分裂出去。中国代表在当时就拒绝在条约上签字,而后的中国历届政府也始终没有承认过。英国在背后又背着中国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用秘密换文的方式捏造了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把九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 涉及知识点: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
17. 莱比锡之战
正确答案:1813年,第六次反法联盟同拿破仑进行的会战。俄、普、奥等国于1813年组成第六次反法联盟,10月18日~19日,双方在莱比锡进行决战,此被称为“民族之战”,即决定欧洲各民族命运的战役。同盟国联军投人32万大军,法军只投入16万人。大战结果,双方各损失约6万人。由于一直同法国协同作战的萨克森军队突然倒戈,拿破仑遭到失败,突围返回巴黎。莱比锡之战是拿破仑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会战的失败,标志着拿破仑军事优势的最后丧失。 涉及知识点: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18. “西方派”
正确答案:近代俄国围绕废除农奴制问题形成的思想派别,约出现于1840年。“西方派”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但不赞成采取革命手段消灭它们,而是主张通过渐进的改革,废除农奴制,建立西欧式的君主立宪制,以实现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到1848年,“西方派”又分裂为革命民主主义派和自由派。革命民主主义派,是一个新型的知识分子阶层,多数出身小官吏、低级僧侣、小市民和农民法庭,少数为贵族家庭的背叛者。他们的斗争目标是废除农奴制和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已经不同于坚持旧立场的“自由派”,成为俄国解放运动的主要力量,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是其代表人物。 涉及知识点: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19. 异姓诸王
正确答案:早在楚汉之争时,刘邦就为壮大自己力量,分封了韩信、英布、彭越等重要军事将领,史称“异姓王”。汉初被分封的异姓王有七个,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韩王信、衡山王吴芮等。此外,刘邦还封了功臣萧何等140多人为列侯。这些异姓王的领地广,握有重兵,对中央集权形成了巨大威胁。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刘邦先发制人,除长沙王吴芮外,其余异姓王相继被剪除。 涉及知识点:秦汉
20. 巴布教徒起义
正确答案:1848—1852年伊朗人民的反封建起义,因参加者以巴布教徒为主,故名。19世纪初,外国资本侵入伊朗,本地工商业遭到打击,封建统治集团加强剥削,广大人民所受压迫较前更甚,积怨日深。设拉子商人米尔扎·阿里·穆罕默德在从事宗教活动多年后,于1844年自称是救世主把意旨传达于世人的巴布。1847年他进一步自称为马赫迪,即救世主,并仿《古兰经》写成《默示录》,成为巴布教的圣经,创巴布教。该教主张制度和法律应保障人身自由和人民财产,保障贸易和商业利益,男女平权,人人平等而幸福。巴布教徒最初企图在统治集团中传教,但未获成功。1847年巴布被捕入狱,各地遂纷纷起义。起义的主力为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领导者为低级教士和商人。较大的起义为:1848—1849年的马赞德兰起义,1850年的赞兼起义和尼里士起义。伊朗国王惊恐,于1850年7月9日将巴布处死,并调集重兵对各地起义进行镇压。因力量众寡悬殊,到1852年各地起义据点先后被击破,无数巴布教徒惨遭杀害,起义失败。 涉及知识点:综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