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卷 第4期(总第29期)
烟台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YantaiCollegeofEducationDec.2005
Vol.11No.4(SumNo.29)
从惯用语的翻译中看文化缺省补偿的方法
刘 婷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昌430062)
摘 要:成功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译者本人对原语文化的知识和经
验的掌握是否达到或最大限度地达到原作者的理想读者的水平;二是译者能否完整并准确地传达原语文化,使读者在领会译文的同时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本文旨在讨论文化缺省这一交际双方预设的情境认同如何在惯用语的翻译中得到补偿,以及如何补偿才能忠实原作同时兼顾译文读者。
关键词:文化缺省;文化补偿;惯用语;文外加注;文内明示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40(2005)04-0060-03
于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一、引言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掌握两种语言的人就能够胜任翻译工作。然而,仅仅掌握两种语言是不够的,了解相关的文化也同样重要。众所周知,每个社团的成员在其成长过程中,都受到其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认知结构和价值观念。因此,他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态度就会与另一社团的成员有所不同,其中也包括语言习惯的不同。如惯用语,人们口头上常用的洗炼、含蓄的语言,比一般词和词组更具定型性,比四字成语更具灵活性,比书面语更具含蓄讽刺、生动形象的比喻性,是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译者在惯用语的翻译中应充分注意原文文化缺省的存在。首先,对原文的正确理解依赖于对原语文化特征的相关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译者没有注意到原文中存在的文化缺省成分。结果,译者所理解的原语文化可能是以他自己的文化现实为基础。其次,由
的翻译误读比语法错误更难发现,因而造成译文读者对原文更严重的错误理解。因此,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在本质上更是一种双重的文化交际活动。本文将探讨惯用语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做出评价。
二、文化缺省
在交际过程中,双方要想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就必须具有共同的背景知识。所以,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时需要调动语外因素,更加仔细地揣度对方可能有的而又与自己不同的态度、观点和信念等。一种文化的接受者接受另一种文化时,常常会碰到文化缺省现象,即文本外的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
这种背景知识是以固定的图式形式组织起来贮存于人的大脑中,以便运用时随时可以搜索。图式是“一般的”信息,不仅包括了人们生活中的事件,而且还包括了事件的程序和顺序以及社会情景的一般知识。可以说,图式是
[1]
“高度复杂的知识结构”。
收稿日期:2005-06-10
作者简介:刘婷(1982-),女,湖北黄石人,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60
图式的基本结构包含带有标记的若干空位,空位又由填充项填充。文化缺省是通过接受者长期记忆或语义记忆中的具体的文化图示原型来建立关系的[2]。接受者对某一文化现象了解得越充分,他记忆中的图示原型就越完整,其空位填充能力也就越强。因为没有任何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背景,在言语交流中总会有些语义的缺失或曲解。但是,作为同一语言文化背景中的成员,他们拥有足够的共同背景知识来保证进行有效的交流。
三、文化缺省补偿的方法
原文中文化缺省的存在表明,翻译并不仅仅是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翻译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文化身份的形成,翻译对构建异国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3]
读者迅速建立连贯,阅读的兴奋惯性不会受到影响。例如:“卷铺盖”可译为“packup”也可译为“packupandquit”。后者把原有的内涵意义译得更加透彻明了。让异域文化读者不会产生误解。文内明示的译法被大量采用,因为它依然保留了原语形象和原文的异质文化。
31归化:即用蕴含目标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取代蕴含原语文化身份的表达方式。例如:“树倒猢狲散”直接按字面译成“Whenthetree
falls,themonkeysscatter.”比喻形象、明显、生
动,完全能为译文读者所接受,使他们获得了英语对等语“Ratsleaveasinkingship”同样的效果。如果选择后句作为“树倒猢狲散”的译文,很明显,是采用了“归化”的手段。归化意味着使异国文化紧贴目标文化读者,使目标文化读者毫无困难地阅读译文。换言之,归化就是为了方便目标文化读者,用目标文化代替原语文化。归化因补偿过量而使译文读者失去了获得文化探索享受的机会。
41删除:即删去含有影响语篇连贯的文化。由此可见,在把异
国文化传达给目标文化读者的过程中,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译者不仅要有双语能力,还要有双文化能力[4]。他如果看不出原文的文化缺省,就会将自己的意义真空转嫁给译文读者。
那么,当译者同时具备双语能力和双文化能力时,在翻译过程中,怎样才能补偿文化缺省?首先,对于那些造成译文读者意义真空的文化缺省,译者有责任采取必要而又恰当的方式来加以解决。其次,译者的翻译活动也是一种交际行为,与原作者的交际对象不同,他的交际对象是目标文化的读者。因此,要想交际获得圆满成功,译者一方面要能洞悉原文的文化缺省,另一方面还要对自己的译文读者的知识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合理地定义自己与读者的共有知识和语用前提。然后,在选择表达策略时,还要考虑原文文化缺省所蕴含的艺术效果的方式,消除读者的意义真空,传达原作所蕴含的语义和文化信息。
翻译界对于文化缺省的补偿已经形成了几种处理方法:
11文外加注:即文内直译,有关文化缺省
缺省。这种译法删去了含有文化缺省并造成意义真空的内容,从而使译文语篇处于较好的连贯状态中。但它最大的弊端就在于阻隔文化交流,使读者无法了解本应了解的文化信息。
51硬译:即按字面照译原文,对于影响阅
读中的文化缺省不做任何交代。显然,这种译法不可取。因为这种译法掩盖了原文的文化和艺术事实,实际上是对译文读者的蒙骗。例如:“不到黄河心不死”如果被译为“notstopuntil
onereachestheYellowRiver”不了解中国文化是
难以理解其意的。原文含有中国地名,翻译时应加注解道出内涵意义“notstopuntilonereach2esone’sgoal”。
原文中文化缺省的存在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原文作者在写作时是不为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着想的。那么,什么样的译文既兼顾原文作者又兼顾译文读者,并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普通读者对译文的期待不能忽视,因为他们的积极反馈极大地影响了翻译的标准。许钧曾就中国读者对名著《红与黑》的译文的期待作过调查。调查结果是中国读者希望能够读到能反映异国情调和异域文化的翻译文学。给出两种原作的译文,一种是略带一点“欧味”的
61
的说明放在注释之中。这种译法的优点在于能较好地体现原作者的艺术动机和原著的美学价值,同时可以利用注释相对不受空间限制的特点,较详细地介绍有关的原语文化的知识。
21文内明示:即文内意译,或直译与意译
相结合,不加注释。这种译法的优点在于能使
译文,另一种是过分归化的译文,要读者在这两种译文中选择一种,结果是大部分读者选择前者,其理由是他们希望能欣赏到外国文学特有的韵味,领略到外国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异国情调以及鲜明的语言风格[5]。毫无疑问,翻译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对原文的忠实。根据这个原则,翻译应忠实于原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文化信息。过分归化的译文会阻碍译文读者领略原文的异质文化。因此,译者应尽量保留原作的“风姿”。
当然,译文是否能为译文读者所理解应是译者关心的首要问题。但是过分强调“功能对等”这一原则会严重地阻碍译文读者欣赏原文的异质文化,使译文读者难以了解原文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因为根据功能对等原则对译文做出的文化补偿太显而易见,好像译文中所谈到的事情就发生在本国或本地区。事实上,译者为了照顾译文读者的接受力而归化了原文的异质文化,译文读者就失去了阅读译文的意义,因为异质文化本身就是原文意义的组成部分。“译者应该记住他的任务是语言翻译而不是文化[6]
翻译”。Venuti也指出,抑制外国文本的语言文化差异常常会使翻译失去意义[7]。任何翻译都会有语义内容的损失。笔者认为,文内明示与文外加注相结合可以把翻译中的文化亏损减少到最小,又可保留原作的风姿。文外加注是为了向译文读者介绍原文文化的有关知识,增进他们对原文的了解,使译文读者
在领会译文时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有些惯用语带有很浓的中国文化色彩,有的含有中国历史典故或古代人名,有的涉及中国地名或宗教,若一味采用意译,译文读者容易接受,但是原文的文化色彩却消失殆尽。例如:“赔了夫人又折兵”直译为“giveone’senemyawifeandloseone’ssoldiersaswell”,译文读者看了会不知所云,但是如果译为“sufferadoublelossinsteadofmakingagain”,这就以牺牲原文中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形式和所指为代价,在所谓“内容”层面上进行的翻译[8]。为了准确传达原文意思,同时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第二种译文应以注脚的形式出现,作为对第一种译文的补充说明。文外加注独立于正文之外,不受空间限制,译者可以详细地介绍原语文化,最大限度地补偿文化缺省。
文外加注的缺点是阅读不连贯,影响兴奋惯性的持续。而文内明示这种译法在保留艺术效果的同时能使读者迅速建立连贯,保持阅读的兴奋惯性。特别是在处理文化缺省比较密集的语篇。例如:“危如累卵”就可译为“asdan2gerousasapileofeggs,greatinsecurity”,“greatinsecurity”是加注,完全能够补偿文化缺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脚注的形式加以补充说明,读者在阅读中出现意义真空时不得不暂时中断阅读,去查找注释,阅读的兴奋惯性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能够用文内明示加以补偿的尽量少用或不用注脚以延长兴奋惯性。
参考文献:
[1]Brown,G,Yule,G.DiscourseAnalysis[M].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2]Matlin,M.Cognition[M].NewYork:Holt,Rine-hartandWinston,Inc,1989.
[3]Sch~ffner,C,Kelly-Holmes,H.CulturalFunctionsofTranslation[C].Clevedon,Philedel2phiaandAdeleide:MultilingualMattersLtd.,1995.
[4]Nida,E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2cationPress,1993.
[5]许钧《.红与黑》翻译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6]Nida,EA,TaberCR.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9.[7]Venuti,LRethinkingTranslation[M].London&NewYork:Routledge,1991.
[8]王大来.从翻译的文化功能看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原则[J].外语研究,2004(6).
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