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12-30T13:29:16.587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 陈琼
[导读] 在彩泥活动中,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孩子们通过学习、讨论、尝试、评价等过程,
陈琼
官渡区北京路幼儿园空港校区 650212
【摘要】在彩泥活动中,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孩子们通过学习、讨论、尝试、评价等过程,将心中美好的事物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本文从教师的指导策略、巧用辅助材料、妙用故事、迁移幼儿经验四个方面探讨了彩泥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的基本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泥工活动鼓励幼儿多看、多动、多探索,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达到激发幼儿感官,丰富幼儿生活,培养幼儿想象力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 彩泥游戏 想象力 创造力 【正文】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想象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在对某种事物感兴趣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想象力,并产生了一定的学习欲望和动力。在彩泥活动中更是如此,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一团团泥土在孩子们手中变换着、创作着、游戏着,孩子们通过学习、讨论、尝试、评价等过程,将心中美好的事物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不仅仅制作出了一些渗透其个性特长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游戏活动,能够在不断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 ? ? 一、坚持幼儿探索在前,教师指导在后。
? 《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拥有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他们会用彩泥创造出各种东西,尽管不是那么细致精确,但他们始终能把自己的创作和脑海中的形象联系起来。因此,在彩泥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先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老师再介入的指导策略。
一般来说,幼儿在创作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哪怕是一颗小草,每个孩子做出来的叶子也是不一样的。他们往往是随着手中的泥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创作意图。彩泥变长了,他们说自己捏的是小棍、小蛇;彩泥变圆了,它们说自己捏的是苹果、是汤圆。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首先应肯定幼儿的创作,然后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创作泥塑作品,尝试单色泥、多色泥、混色泥等多种创作方法,尝试运用添画、补色、拓印、写生、设计等技能进行再创作,从中让幼儿感受不同技法带来的不同效果,体验玩泥的乐趣。。
例如,在塑造小乌龟时,可以先让幼儿自己创作,看看幼儿能否捏出乌龟大致的形象。然后再对乌龟进行形象分析,让幼儿对乌龟的外形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知道乌龟有四条腿,头、龟壳、尾巴这几部分组成。接着让幼儿欣赏龟兔赛跑的动画故事,熟悉乌龟的不同形象,最后,才让幼儿用已掌握的泥塑基本技能再次进行彩泥制作。这样,幼儿制作出来的乌龟才会形态各异,或许不是很像,但很有人情味。这种运用基本方法进行与同伴不一样的自主创作,是教师潜移默化让幼儿获得的。 ? 二、巧用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借形创作。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辅助材料,给予幼儿惊喜,正如《纲要》中所说的:“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是孩子们最大的特点,他们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产生参与的愿望。但在与他们长期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很容易“喜新厌旧”。当孩子对某个点渐渐失去兴趣时,只要我们及时地加点新颖的东西,便能延续他们的兴趣。比如,在捏小鱼的过程中,幼儿把鱼的身体团好,有的幼儿拿来小剪刀,直接在鱼身上剪出鳞片。虽然作品或多或少有不尽完善的地方,但孩子们乐在其中,他们在无意中练习了某种技能,在惊喜之余享受着的成功喜悦,最重要的是幼儿在积极的氛围中掌握了团泥的技能,锻炼了手的协调性、灵活性。
其次,教师要由浅入深的教给幼儿一些泥工的基本技能,如团泥、搓泥、粘泥、混泥乃至固定支撑法、着色法等,在创作技法上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
再次,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辅助材料,如羽毛、火柴棒、绿豆、花生等,让幼儿能够在泥塑活动中充分运用这些辅助材料,弥补在某些精细技能上的不足,从而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创作意图,获得成功经验。
如在制作小刺猬时,对于中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制作刺猬身上细小的刺还有难度,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觉得太难了就会不愿意坚持完成创作。这种情况下,我给幼儿提供了小段的牙签,不需要老师的指导,孩子们就会把牙签插到做好的刺猬身体上,完成小刺猬的创作,并且激发其他孩子用相同或类似方法进行再次创作的热情。当然这种巧用辅助材料进行创作的方法可以用到很多的活动中。又如,在幼儿创作大公鸡时,我们可以让幼儿简单的捏出大公鸡的身体和头,然后用绿豆做大公鸡的眼睛,用羽毛做大公鸡的尾巴,这样大公鸡就变得丰富形象了。
系列化的创作活动中,幼儿泥塑作品的色彩、材料、组合方式也各不相同。随着孩子们兴趣越来越浓,在“桃花朵朵开”的系列创作活动,孩子们所用的创作材料也丰富起来。有用彩泥创作、有用毛根和彩泥组合创作、彩色卡纸与彩泥的组合创作、毛球与彩泥的组合创作……
丰富的工具和材料满足了幼儿的创作需求,为幼儿进行泥塑活动提供物质保障,是幼儿艺术创作的基础。它能够更好的发挥每个幼儿的特长。
三、妙用故事,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 在彩泥活动中,我们往往习惯于让幼儿学习创作单一的相同的形象。但是创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会创作出不同的形象,哪怕是一颗白菜每个孩子做出来的叶子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特点,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各种不同形象的制作方法,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幼儿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里到外。这样的指导日积月累,幼儿就会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1.绘本篇。
绘本故事以它特有的表达方式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以往我们更多的是在语言领域里开展相关活动,绘本与彩泥游戏的实践研究给了我
们很多惊喜。
? 《狮子王》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绘本,围绕主人公狮子王的一家在森林里发生的故事,孩子们从第一次活动就喜欢表演绘本中基本场景。泥工活动中,有的幼儿用彩泥制作狮王、狮后,有的用彩泥制做小狮子和各种小动物,有的用彩泥制作植物和小花……幼儿开始从单一的绘本故事进入,逐渐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彩泥游戏和戏剧表演活动。很多幼儿从幕后走到台前,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狮子王》系列活动激发了幼儿不断尝试的愿望,《狮子王》的故事也在孩子们的演绎下变得丰富多彩。 2.自然篇
?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们最自然的学习是从生活中、自然环境中获得的。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东西是从他们所熟悉的环境、活动中获得的。”
每年春天,是幼儿园最美的季节。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在幼儿园的操场、花园、树丛里,观察、发现、欣赏、创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幼儿依靠观察到的具体、直观的形象进行彩泥创作。为此,我们先后开展了彩泥游戏“好吃的蔬菜水果”、“七色花”、“我喜欢的玩具”等。在以“树”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在幼儿园里寻找自己喜欢的树,分别对树冠、树干、树枝、树叶有目的的进行观察。豆豆发现洋白蜡的树皮是一块一块的,像干了的土地,都是裂纹;晨晨说龙爪槐的叶子像一片一片的羽毛……户外游戏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增加幼儿的视觉记忆力,让幼儿对要做的植物有所认识。在引导观察、提升视觉经验的同时,我们还收集不同树的素材图片做成图片集,开阔幼儿创作视野。通过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树》,感受画面和谐的色彩,体会作品表现出的旺盛的生命力,为幼儿进行彩泥创作积累素材和知识经验。
四、组合幼儿已有认知,引导幼儿迁移经验。
? 苏联教育学家苏姆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泥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幼儿对于某个新的形象的创作不会凭空而来,往往是由已有的表象选择、加工和改组构成的。对于幼儿已有的认知,如何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组合获得新的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丰富幼儿的认知入手。彩泥创作本身就带有组合性质,我们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是单独制作事物独立的部分,然后再进行组合,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各种事物,如让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糖人,在观察的时候让幼儿说说这个是什么,他的各个部分都是怎么做出来的,让幼儿将自己已有的经验运用到新认识的形象中,运用已有经验模仿创作新形象。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比较自己的作品和老师的作品之间细微差别。经过长时间这样的观察、模仿和尝试创新,幼儿就知道哪些学过的技能可以做出不同的基本图形进行组合,从而创造出不同的事物。如教学中,在教幼儿制作了棒棒糖以后,很多幼儿能用同样的方法创作出太阳,还有很多幼儿能在认识了毛线团、蜗牛等有共同点的事物以后自主创作出老师没有指导过的新形象。
通过彩泥这种媒介,记录幼儿对生活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用艺术的眼睛去欣赏美,用艺术的心去感受美,用艺术的手去创造美。虽然有些作品不完整,有些作品有瑕疵,有些作品形象模糊,但幼儿稚嫩的手法、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事实证明,彩泥游戏为幼儿大胆想象、尽情体验开辟了一个自由的天地,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它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良好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泥工活动鼓励幼儿多看、多动、多探索,让他们从一个成功飞向另一个成功,达到激发幼儿感官,丰富幼儿生活,培养幼儿想象力的目的。 字数:410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
3.陈鹤琴《如何在彩泥活动中提高幼儿想象能力》学前教育,1999年第六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