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小题目偏多)(关于青少年的界定和青少年的历史) 一、什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的概念
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它作为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 (二)青少年的概念与特征
心理学、人类学、法学、社会学等各有不同定义,一般来说,青少年是指身心加速发育直至完全成熟阶段的人群,或者说是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一个过渡年龄阶段,年龄一般在14-25岁之间(可后延至30岁,见P3)。
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征: 生理特征(出现生理困扰):1体像与体态烦扰2第二性征困扰3性发育和成熟 心理特征(心理上的“暴风骤雨”期):1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同行2自我的同一和矛盾3依恋关系的变化4认知的变化
青少年期的几个特别要素发展: 1青少年智力的发展 2青少年情感的发展
3青少年情绪模式及其发展
负向情绪与正向情绪:愤怒、恐惧、忧虑、难过、嫉妒、恨、快乐、爱等 4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重点)
它是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机需求、兴趣爱好,以青少年为工作对象,以科学的专业的服务方法为手段,解决青少年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甚而促进其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社会工作领域。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全体青少年:广义社会工作,涉及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问题”青少年:狭义社会工作,针对“问题”与偏差青少年的补救性服务。 二、为什么要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为什么要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 微观上看:个人发展的需求
宏观上看:社会发展的需要——青少年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二)青少年问题
1青少年心理和情绪问题
焦虑、紧张、抑郁、恐惧、强迫、对立行为、多动、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 2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游戏、过度沉溺网络中虚拟的角色 3 青少年犯罪问题
犯罪率上升:盗窃、抢劫、伤害、绑架、敲诈勒索、吸毒、贩毒等。 4 家庭矛盾冲突,亲子关系失衡
边界不清,父母过度保护;关系疏离,父母不闻不问;单亲家庭,家庭结构不完整 5 失学失业问题 失业,辍学,就业难 6 其他问题
道德品质、 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弱势青少年权益保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分类 青少年社会工作内容分为三类:
1 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社会资源,协助正常发展而涉及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2 治疗性青少年社会工作:针对已经发生问题的青少年个人、家庭、社区 3 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特征: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性、服务对象自决。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手段。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
“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视角。
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五)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原则
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接纳与关爱青少年;注重青少年的个体需求;协助青少年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产生背景P30——33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P33——37
第二章 青少年发展的有关理论★(重点复习前两个理论) 一、生理学相关理论
(一)生物进化论和复演论(1)
1859年,随着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发表,进化论的观点推动了人们对个体发展过程的研究。他认为,生物本身以有适应环境才能的话,物种的生存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他的学说可以……的青少年工作和研究一个视角,即从生物进化的观点去认识和理解青少年行为;可以给青少年社会工作一个命题,即如何帮助青少年适应环境,培养他的生存能力。 生物进化论和复演论(2)
被称为青少年研究鼻祖的美国第一位心理学博士,霍尔是进化论的坚定拥护者,他代表青少年理论中复演论的顶峰。《青年期》是霍尔的代表著作。该书是一本研究青少年的专著,在方法上广泛运用问卷法,在理论上则是运用生物学上的复演学说来解释青少年心理的发展变化。
复演论认为,婴幼儿期中在重视人类发展初期的“似猴”阶段,感官与动作的探索对个体的发展最重要,儿童期是狩猎时代的反映,少年期是人类进化中农牧社会的反映,青年期则是狂暴与冲突、风暴与压力并存阶段,复演着二十世纪以来人类所处的骚乱状态。
面对儿童的工作,对应的理念是爱,少年对应的理应是虔诚,青年对应的是服务…… (二)生长顺序和时间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人类生理发展的类型、时间以及青春期发展的变异和差异。
美国生物学家丹纳,是生长顺序和时间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以英国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哈本顿成长研究”,重点探讨青少年,特别是进入青春期以后生理发展的顺序、类型和变异的情况。
认为青少年工作者,要掌握了解和熟悉青少年各个时期生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各阶段发展特征,帮助青少年自己作为成长中的生物体进行正确认识。 (三)发展螺旋论与遗传学说
发展螺旋论和遗传学说本身是遗传学渊源,认为生命过程,关系到一系列不断发展的有条不紊的渐进组织,每个组织都根源于遗传体质,每个组织都依赖另外组织,每个组织都变得越来越变异和专门,所有组织的基本计划都可以从基因中得到那些导致结构变异的基因,以及那些支配行为的发展的平日顺序的基因。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生理学家格赛尔,被美国生理学的先驱。 主要观点(了解)
1个体的发展的一个规则的自然发展历程,差异是由“遗传编码”的差异造成的,遗传所引导的成熟才是成长的基本机制。
2 成长就像螺旋一样是前进和后退的律动现象。
3 各种基因影响人的心理、生理、行为、人格、智力、性取向等多方面发展。
(四)格赛尔的成熟阶段描述(P75) 生物学理论对青少年工作的启示(P77) 二、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理论 (一)人格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大于所处的自然产物。
一个过程——观察学习过程:人的学习不但要经过自身体验还要通过观察学习的过程而来,被观察者是观察者的行为楷模。这一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分为注意、保持、再生和增强。 两个概念——自我系统和自我效能的概念。
自我系统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它有知觉、评判、规划行为的功能,强调认知对学习的作用。自我效能是对自我行为成功程度的自我评判,及在特定情景中,对自己表现出良好的行为知觉和成功程度的评价。这种评价同时涉及两咱期望:一是效能期望即完成一件事的信心,二是结果期望即对个人行为结果的预测。
两个重要观点——自我规划和模仿
自我规划是指设立终极性的目标,以促进青少年自觉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 (二)人格认知理论(P91——92)
又称为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源论。代表人物皮亚杰。他认为个体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三)人格的心理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学派
人格的心理分析理论包含两个学派,分别是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和以荣格为代表的人格派。
1 无意识理论(P77——78)
人的心理是由有意识和无意识构成的。意识只是心理结构中的一部分,而无意识则是水面下的冰山。无意识又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人集中注意力努力思考后可以回忆起来的东西。潜意识是指个体不能知觉的精神活动,由原始冲动、本能以及一些出生后得到满足的需要和欲望构成,本人没有意识到但却是一切心理疾病产生的心理基础。
荣格把弗洛伊德无意识扩充到整个人类群体范围内来讨论,把无意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个人无意识,另一个是集体无意识。
2 人格结构理论(P78——79)
将心理功能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理论强调,青少年发展过程中认同作用对其社会化有重大影响,接受认同是儿童社会化重要的心理历程,缺少这一环节会造成个体发展过程的减慢、停滞甚至倒退。
对个体成长和适应研究中,一直很重视早年生活经验,认为儿童时期个体会逐渐形成调节自我需要与现实条件间的矛盾的能力,而这个能力会伴随个体走过一生。 3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p80-81(重要)(人格心理分析理论)
这一理论提示我们,重视青少年认同作用,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冲突,要适时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性的教育
(四)人格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基模和适应。基模是指个体适应环境的思考与动机的基本模式,基模的改变时学习的结果;适应是指当个体碰到新的情景,会用基模去解释这一情景,…… 人格的心理分析理论——人格派(应用):要重视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因为生理的变化会产生心理的革命,也就是会启发精神的诞生,这一过程主要在儿童期完成;青少年发生的问题并不完全与外部环境相关……
(五)马斯洛的人本理论
人格的人本理论是以马斯洛为带代表,他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说明人的本质特性、内在情感以及他们的潜在的智能、目的、爱好、兴趣等于人类经验相关的一切方面,基于这种理论,马斯洛提出人发展的本质在于需求,并具体阐述了不同的需求层次: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
这一理论反映出青少年发展的基本路线和方向,青少年的高层次需要在不断的发展着,同时我们也可以
根据这一理论去解释和揭示青少年各种行为的原因。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要满足和主动迎合一些必要的需求,引导青少年需要的正确发挥。 (六)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他是人本主义理论学派的开创者,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以当事人为中心”
1强调咨询者与当事人之间所建立的关系。他认为这种关系是一种专业关系,真诚、关注、倾听和无条件的爱是关系的重点。
2.强调动员与当事儿自身的潜力,而不是靠挖掘潜意识或改变行为,他认为当事人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改变自己。 “自我理论”
1认为自我是人格的连续性、稳定性所赖以产生的最小单元。自我分为两部分,一是实现自我,指的是人对于自我现状的知觉,另一个是理想的自我,指的是人对自己将要成为怎么样的人的理想。
2 认为人格结构的平衡一致,不是指人格各个部分之间,或指组成与行为之间、或过去与现实机能间的平衡一致,而是指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我之间的平衡一致。
面对崇尚自我,生存压力又格外突出的当代青少年,罗杰斯心理学的一些论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七)发展任务的理论
这一理论侧重点在于规定不同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任务。 代表者认为:在个体成长各阶段都有需解决一系列问题,不同人生阶段,个人需要发展一套相应的技能、知识、功能 和态度来符合社会期望和要求。因而,每个从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如儿童期、少年、青年期,中年期及老年期都有不同的任务需完成。
最著名的一种观点是同哈维格斯特提出的,他代表了美国中产阶级的民主价值,具体将人的一生分为六个阶段,并为每个成长阶段提出六至十个任务。
发展任务理论的一个重要根据是如果青少年在社完成每项任务时都能得到成功,那么他们就会得到快乐,并为社会所承认,这些成功为完成今后的任务打下牢固的基础;未能完成社会任务的个体可能会感到不快乐,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并在完成今后的任务时有可能遇到困难。 发展任务理论(2)(了解)
六至十二岁的儿童期的九项任务:…… 发展任务理论(3)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与同龄男女青年形成更成熟的关系;……与男性或女性的社会角色;了解自己的体格并有效地运用之;从父母或其他人那里获得情感上的独立,经济独立的保障;选择和准备择业…… 发展任务理论(4)
青年发展任务:选择配偶;学会与婚姻伙伴共同生活;…… 心理学理论对青少年工作的启示:P94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帮助…… 3.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一)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有关的基本概念(1) 角色P95
(二) 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有关的基本概念(2) 角色冲突P95
(三)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有关的基本概念(3) 角色紧张P95
(四)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有关的基本概念(4) 互动P95-96
(五)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有关的基本概念(5) 规范P96
(六) 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有关的基本概念(6)
社会群体P96
(七)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有关的基本概念(7) 家庭
它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小型群体,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具有多种功能:(了解) 社会子女并使社会化;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青少年的发展:
权威教养型的家庭,包含高程度的父母接纳和合理程度的父母控制,以温暖和负责任的方式鼓励子女依年龄适应的独立,但同时会使用合理的亲职权威管理子女……
独断教养型的家庭,强调以控制的方式约束方式约束子女,常使用威胁的体罚,控制子女物质资源的方式管束子女,极少当子女协商做解释,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青少年,会形成依赖、顺从、叛逆、敌对等家庭,会十分依赖外在权威。
宽容溺爱教养型的家庭,能对子女予以接纳和反应,但却给予过度自由,导致孩子无法制止本身负向,不合理的行为,这样的青少年不会遵守规则,自我控制和自我接纳能力弱。
寡言冷漠教养型家庭,对子女的需求漠视,不做反应子女自卑与自我拒绝,欠缺生活方向,更易逃学和出走
(八)……(8) 一.社区
从人的行为的角度而言,社区实质的一种影响人行为的重要社会结构,具有控制社区成员的行为、价值观和规范的功能。
影响青少年个体的所有社会环境因素,如家庭、社会地位、社会文化、学校等都有很大一部分都在于社区中,生活在不同社区环境中的青少年。在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个人行为、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模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帮助。
德国学者托尼斯认为,社区的人们基于亲族、邻里或共有的文化价值观以及没有注明,但只具有凝聚力的关系等而————? (九)……(9) 组织(作了解)
青少年在组织中的学习:适应、社会化、控制、沟通、平等、地位 2013.5.17
(二)默顿的越轨理论P96-98 默顿个个人简介 他的五种行为模式
越轨理论对青少年工作的意义 (三)科赛的冲突理论
(四)符号互动理论(作了解)P105-107 符号互动理论对青少年工作的意义P107 四.文化学方面的理论 (一)关于文化的含义
文虎是包含社会中某一部分作用的知识、信念、艺术、道德等的综合体。 四层面内容:1.思想道德文化,包括对世界的解释和基本的价值观 2.科学理论文化,特指对人类和自然的规律认识 3.文化艺术文化,主要涉及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4.社会习俗文化,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行为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关于次(亚)文化:
指拥有一些独特文化物质的团体表现出来的文化。
青少年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显著特征,对青少年发展有重要影响,青少年亚文化现象是社会工作者的思想的现象。
在倡导多元文化的现实条件下,不同的次文化团体有着和睦共处的可能合必要的可能。 (二)有关的社会文化理论 文化人类学理论
代表人物:米德(美心理学家),实证性田野研究,
他的理论:1.提出大多青少年现象是由环境和文化综合决定的。
2.提出青少年亚文化理论,角色冲突首先是文化的冲突,而非政治社会的差异及沟通的冲突。 3.区分了代与代的关系上存在2种不同类型的文化,父母楷模、并存文化、子女楷模文化、尝试用子女楷模方式去理解未来的文化传递。 场域理论;
勒温,他从人的成长和他人关系的角度,根据物理学,电磁场原理,解释青少年社会中的行为。
最早提出“边缘人”概念,认为青少年处于二元世界,是边缘人,他们对家庭的过分依赖和疏离都能产生冲突
启示:成人应在同一文化角度理解青少年,重视良好环境的塑造,使青少年全面发展,最完美的外部群体。
青少年是生活在一定长于,其行为是一种函数。
2013.5.23
第三章 青少年的福利政策和青少年福利行政 一:青少年福利的概念与含义 (一)社会福利
“补求型”的社会福利:即将社会福利看出是一种在常规的社会机制不能正常运转或不能满足一部分社会成员某些较为特殊的社会需求时,而采取的应急措施,此时,社会福利的目标被定为“为社会目标服务”。
“制度型”社会福利;即将社会福利看成一个社会化,必需的重要的社会职责和社会功能,主张以制度化的社会福利体系积极的为全社会成员服务,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都获得发展的机会,也是普惠型,发展型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的发展轨迹:
1. 从解决社会问题到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正。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制定的《济贫法》和《新济贫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制定的《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 1935,美通过《社会保障法》 1942,《贝弗里奇报告》提出从“摇篮到坟墓”福利思想,并于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发生国家进行广泛推广。
2. 从以家庭为主体的福利社会化
家庭、亲戚和亲族捐赠性质的慈善团体发展到以政府为主的福利支持。 3. 从补助性社会福利到发展性社会福利 (一)青少年社会福利
青少年福利实际上是对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社会环境提出满足需要,让其发展的社会政策、专业科学知识及具体行为的总和。
狭义是青少年社会福利是指有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青少年群体提供的特殊服务。服务功能倾向于救助、矫治、扶助等。本身有残补性取向,是一种消极的青少年社会福利。
广义的青少年社会福利的对象是所有的青少年,这一类型的青少年福利具有发展取向,是一种制度性的青少年福利。
青少年福利含义的性质:
青少年福利是一种哲理,是一种社会概念,包括社会公正、平等、公平等社会共识,承认青少年的社会的社会弱势地位,尊重青少年发展的能动性、主动性。尊重每一个青少年独特性等进步儿童观,以及成人社会和政府的责任、策略等丰富的内涵。青少年福利是一种社会政策,是通过社会政策立法的方式对青少年需求的满足、权利保障以及其发展的支持与保护。是一种社会机制建设:在对社会政策的指导和制度下,社会通过政府的协调、统整、机构的服务配合、程序的规范、衔接,制度的完善、全面等社会自身的机制、建设宏观福利目标,助于青少年发展。 (二)青少年福利需求
1. 获得基本的生活照顾,家庭和社会应提供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基本生活和养育需求。 2. 获得健康照顾:包括身心医疗照顾和预防保健服务。
3. 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家庭应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教养环境。
4. 满足学习的需求:社会应提供青少年充足的就学机会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5. 满足休闲和娱乐需求:家庭和社会应提供足够的休闲娱乐场所和设备,并教导其学习良好的娱乐态度和习惯。
6. 利用社会生活能力的需求:应培养青少年有关社会的个人交往技能,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价值观等多种能力。
7. 获得良好心理发展需求:协助青少年建立认同,增其自我成长的能力。 8. 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求:保护青少年人身安全,个人权益 二.青少年福利政策
(一)青少年福利政策的概念
是一套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的方针或行动准则,其目的在于促进所有青少年幸福。
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内涵包括青少年需求的满足、青少年权利的保障及青少年保护的三个方面:
广义上讲,青少年福利政策可指一切涉及到青少年福利活动和政策立法,包括医疗政策,教育政策及未成年人保护立法等各方面。
狭义而言,仅从青少年社会工作角度探讨,指青少年…… 青少年福利政策的界定:
青少年福利政策是政党、国家社会政策的一部分,是为保证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一切立法,及行为的总则和规范。
它包含三要素:
1. 主体是国家,体现的是国家意识,具有法定权威性, 2. 目的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和价值观
3. 是国家法则、法规、办法、条例等方式对社会青少年自身的约束,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
青少年社会政策的内涵:明确政府在青少年福利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性原则: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各职能部门在青少年……
(二)国际青少年政策的价值取向P160
联合国世界青年行动纲领提供的青年需求范畴:达到符合青年愿望的教育程序;得到与他们的能力相适宜的就业机会;充分参与社会所需的足够粮食和营养;增进健康和避免患病致癌,而且无各种形式暴力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2013.5.24(五) 青少年社会工作
国际社会青少年福利政策的价值取向
联合国世界青年行动纲领的青少年政策的主要原则:P70 三、中国古代青少年福利政策的特点
尽管没有完整的青少年概念,但有关青少年福利的思想源远流长在《易经》中,有“蒙以养正”育幼思
想,《周礼》中“慈幼”被列入保息六正之首。
在实际的青少年福利工作和机构人员设置,……,管仲所倡导的九惠主法中又“慈幼恤孤”,有掌幼作为主事管员。
我国青少年福利政策现状之内容组成
青少年基本权利及相关政策:青少年教育及相关服务政策;青少年劳动就业居住、健康、社会保障及相关政策服务。
青少年福利现状之法律形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保护青少年基本权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禁止使用儿童的规定》 3.涉及福利的有关机构和部门规定,如《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勤工俭学暂行工作条列》《儿童福利院工作条列等。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青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针对特殊的社会青少年
青少年福利政策现状之孤残流浪儿童救助 孤残儿童救助政策:
1. 收养:包括国内收养和涉外收养 2. 助养和家庭寄养
助养:个人家庭和单位指定或非指定的自愿为儿童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残儿童,弃婴捐助费用,进行探望等行动。助养的法定监护人是民政部门。
寄养:公共福利机构将儿童放在福利机构之外的家庭进行照顾 3. 机构照顾:包括综合型、康复型、教育型的儿童福利政策
流浪儿童救助站:负责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联系监护人,递交儿童福利机构收养。 4. 特殊教育:目前处于以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一定特殊学校为主干的基本格局。 青少年福利政策现状的评价:
1. 政府历来重视青少年工作,青少年福利政策思想不断发展
2. 关于青少年福利政策法规较为丰富,为青少年工作、生活、成长、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为青少年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行动框架
3. 原有青少年政策确定体观教化和控制的内涵,尚未制定有统一,专门的青少年福利政策和明确正式的法律法规。青少年福利政策分散在相关法律规定之中。 四.青少年福利行政
(一)青少年福利行政概念:政府机关或公共团体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与正常生活的行动过程。青少年福利政策概念有三要素:行政主体是社会各类涉及青少年的机构;目标是促进青少年福利;它是以个动态过程,重点在于对人力,物力资源的利用以及持续的不断提高的服务提供。它是以个与外界不断发生关系的动态系统。
(二)青少年福利行政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
根据社会政策制定青少年服务计划;根据社会社会政策对青少年需求建立完善青少年社会服务组织;对青少年服务组织的协调控制;对青少年服务组织和具体工作进行督导及激励;对青少年服务组织和工作进行评估
青少年福利行动过程
确定方向和目标—目标分解,设计途径—分解社会资源—整合各方力量—部署和指挥工作—督导与控制—记录与结算—争取供给裁员 我国主要青少年福利行动系统
1.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综合协调系统属政府体系
2. 民政系统:以福利输送为工作重点,下设社会福利司,社会救济司,安置司,优抚司等 3. 共青团系统:协助政府及心理青少年事务
4. 妇联系统:这一组织基础是中华妇女联合会,以抚育、培训、教育儿童成长为三大主要目标。以工作对象为0—6岁儿童,负责学龄前儿童教育和家长教育 5. 各类青少年服务机构:
——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问题(自学) 青少年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宏观社会背景(社会变迁);2.家庭教育(如对孩子的高期望);3.学校教育(如对产生的歧视);4.整个社会环境(如社会不公平现象,社会风气等)5.价值多元化(会使青少年思维活跃,但是非观念界限模糊)
第五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对应书本第七章) 一.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宏观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推动有关青少年的立法
目标:推动青少年政策法律内容体系的建设——针对青少年需求和问题的各个方面,加强完整的青少年法律体系的建设(法律界定和同法保护、教育权、健康权、劳动就业、福利服务,社会保障等)
手段:直接向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青少年的需求;通过各种渠道,对青少年社会问题和社会中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对现有的有关青少年法律进行研究梳理,确定需求;通过行政的(政府机构)、社会舆论的(新闻媒体)、法律的(如具体的案例)渠道反映青少年需求;在国家权力机关提出关于青少年的立法的权利和义务。
(二)在青少年问题上为政府提供资讯和建议 调查了解青少年基本情况。。。 (三)促进青少年健康
1.在饮食方面:首先保证青少年粮食、营养(解决贫困问题、食品生产、食品安全、宣传普及知识等) 2.医疗方面:通过健康检查,知道锻炼,不良生活方式的矫治、传染病的预防、健康教育等方法,减少疾病的发生,全面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促进其健康发展成长。
3.居住条件:保障青少年良好的居住环境,积极推动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强对青少年居住环境的有关知识等
4.活动场所:在政府改善居民居住住房条件的同时提高学校、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在城乡建设中注重青少年的利益和健康因素。 (四)推动青少年教育
1.宣传、推动、监督义务教育法的落实,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教育 2.运用、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 3.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4.大力加强职业教育,通过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 5.推进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6.宣传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思想水平 7.面向青少年解决青少年学习做人的做事的相关问题和困惑 (五)监督、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六)为青少年。。。
(七)促进家庭建设,推动青少年发展,推动政府和全社会普及现代家庭观念 (八)保护青少年权益
(九)面向全社会代表、宣传青少年
二、直接面向青少年社会工作——微观的、具体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成长发展辅导 1.生理健康辅导
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辅导;常见疾病的预防;对自己作为自然生物体的正面认识
2,学业辅导P243
正确学习目的的确定;学习兴趣的激发(求知欲望、成功欲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注意力、认真态度、时间效率意识等);智能研发;学习技巧和能力的辅导;不良学习因素(动力不足、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的矫治;升学、考试指导 3.心理健康辅导
(1)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对自己他人都持有态度;悦纳自己;悦纳社会
发展健全的的自我:自我洞察;发现自我、判断自我;自我的认定:知道自己是什么;自我的接纳;悦纳自己,既不自傲,也不自卑;自我的信任:有自信心;自我的尊重:自私的人并不是真正爱自己;自我的开放:不自闭
(2)认知和智力的发展
思考问题时考虑各种问题;能够产生假设来思考;发展系统化而又抽象的思考能力与处理信息有关的能力发展;记忆的能力;程序组织的能力;注意力;采用信息处理计划的能力。
思考方式对人格的影响:自省的能力——对个人的思想意识能够进行评价;抽象的能力——能够考虑现实以外的可能;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演绎、归纳、分析;假设性推理能力——考虑变因,提出假设并论证
(3)情绪与兴趣的发展 4.人际交往的辅导
(1)在交友中反思待人待物、处事之道
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跳进他人的世界:同情);保持客观(从他那里跳出来:同理);交往中保持个性:独立而互助,相知而不着迷 (2)异性交往
异性间的交往十分必要:学会两性沟通;更清楚地认定社会性性别角色;两性性格互补。 异性间情感沟通的困惑:取舍的困扰、环境压力(父母、同学的态度);自我意象的困扰(自卑、不敢交往);草率、失恋或其他(单恋老师、偶像);性关系发生前后的困扰
异性间交往的辅导:1.鼓励大方的的群体交往(避免一对一的过分亲密)2.建议停留在朦胧的好感阶段(感情上适可而止)3.对深陷其中者帮助其果断自拔(问一问要什么,为什么)4.坦率的师生交流5.对家长的辅导 (3)团体交往
与人相处的重要性:成长的需要——隶属的需要、相互依存的需要(社会性需要);在团体中实现自我——学会领导、学会遵从;现代生活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处理社会冲突和矛盾 不拒绝团体——无所归属的人难以生存 5.理想、道德、值观观发展辅导
成长发展辅导的核心内容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理想包括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丰富的内容,价值观是对于世界认识的基本尺度,它反映在人的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做人做事都有价值为根本。道德在内容上回答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问题,在构成上包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两方面。
6.少年休闲娱乐方式的辅导
7.自我形象塑造——形象靠自己塑造的 人是有各种需要的(生理、安全。自尊等);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外部评价和自我认定);形象的塑造的标准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要有什么样的气质:活泼自然、温和体谅、优雅大方、谦恭有礼、言语有度)
(二)青少年职业的训练和就业指导
1.对自我发展目标的正确解释;2.对自己职业素养的科学测试;3.对各种职业的了解和正确认识;4.对各种职业的实践体验活动;5.针对职业需要,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相关素质;6.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各种适应性技巧;7.自我推荐、面试等技巧
(三)贫困青少年的救助 (四)学生辍学问题的防治
学生辍学的类型:家庭收入低;过度的学习压力;沾染了社会不良行为
学生辍学的原因:个人因素的心理障碍、学习困难、成绩低落、个人意志薄弱、结交不良朋友等;家庭因素——父母疏于管教和管教不当;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五)适应不良行为的辅导
适应不良行为的表现:不诚实;懒散;退缩;蔑视权威和规则;过度依赖成人;过度依赖团体;攻击性 适应不良行为的类型:外攻击行为——牺牲他人;辅导:价值上的矫治、情绪上的疏导、承认环境的改善、行为环境的转化等;内攻击行为——自杀。辅导:心理诊断、主因分析、生命教育、情绪疏导、行为监控等;说谎与逃避——对外部世界的消极反应模式;不遵守、破坏纪律;过度依赖;洁癖困扰 (六)青少年犯罪矫治
司法保护;价值转化;心理情绪疏导;行为习惯矫正;学习提高与生存技能培训;周围环境的建设;职业介绍和生活指导;回归主流社会的必备准备;政策建设 (七)对特殊青少年的救助工作
对残疾青少年的救助P297:学习辅导与生存技能培训;心理情绪发展辅导
对三无青少年的救助:家庭与特殊服务,主要形式为家庭补助,实施程序:申请、调查、审查、拨补、随访
家庭寄养:包含三项特征;在家庭内提供照顾,非机构的替代照顾,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寄养,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养;收养机构
第六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重要哦)★ 一、青少年个案工作p117 (一)青少年个案工作的概念
它是以青少年,多指有问题的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其直接目标在于帮助青少年解决困难和问题,并预防产生新的困难和问题。 (二)青少年个案工作的要素★
青少年个案工作者: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工作者,需具备生理学、青年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人类行为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和相当程度的经验积累,体现了工作方法上的专业性。
青少年个案工作的对象—青少年,以严重问题青少年,但随着社会发展,已开始由面向在生理成长,心理发展上存在各种障碍的青少年面向任何青少年的专业成长指导发展。
青少年个案工作方法:一方面,直接启迪青少年发展的需求,帮助其调节心理情绪状态,激发发展的潜能,辅导其正常发展;另一方面,向青少年提供资源,改进其遭遇和社会处境,促进青少年的改变和成长。
青少年个案工作目标:帮助那些在生存和发展中存在不同困难的青少年,增进其健康成长,解决具体问题,应对眼前困难是低层次的目标,有利于青少年的发展是最基本的前提和根本目标。 (三)青少年个案工作的特点:工作对象是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以艺术化,多样化,不是公式化,刻板化助人);工作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在本质上强调助人自助(不是从表面解决一时之需)P271-273
(四)青少年个案工作的理论基础 影响最大的理论基础:
1. 心理分析理论:个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服务队象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自我平衡,运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完成这一任务,对青少年工作来说主要是在其人格认知出现偏差时,注意对其各种欲望的合理满足,促成宣泄,尽量避免各种形式的发展障碍。
2.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的本能,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主要是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帮助青少年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
知,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其行为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3.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做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做的不适当反应。社会工作的任务是帮助青少年学习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4. 社会系统理论:把人与生活环境看做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基本条件,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各个子系统或元素间的均衡关系,使它们能够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这一理论要求对青少年所处系统的工作如家庭等的功能恢复,强调外部社会性力量对青少年本身强大的影响力。
5. 标签理论: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同环境中的成员对他及其行为定义的过程或标签过程密切相关的。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签的过程来使那些被认为是有问题的青少年恢复为正常人。 (五)青少年个案工作原则
保密、沟通、个别化、环境分析、承认与接纳 (六)青少年个案工作的程序与模式
1. 青少年个案工作方法的一般程序:申请与接案—……
2. 青少年个案工作的集中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调适模式、行为修正模式、结构家庭疗法 (七)青少年个案工作的策略
1.情境配合(家庭,学校,青少年群体) 2.检讨,建议与追踪辅导
二.青少年团体工作(小组工作)
(一)概念:指由青少年所组成的团体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三人以上的团体成员;2.具有多样性,如正式团体非正式团体,学校班级;3.青少年团体对青少年社会化发展有积极作用;4.有效团体内部需要具备内在动力(内在凝聚力,向心力);5.青少年团体对青少年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二)青少年团体功能
(三)青少年团体分类P126
按亲密程度分初级团体、次级团体;按团体组成和结构分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按团体成员参与团体程度分志愿小组和强制小组;按小组工作目标分朋辈团体,成长团体和学习团体,治疗团体 (四)青少年团体工作概念(书上)
★(五)青少年团体工作的四个要素:青少年团体工作对象、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团体工作者
(六)青少年团体工作者的四种角色:核心人物、团体规范及规章制度的象征;团体活动策划者及团体行动目标界定者;团体成员角色的控制者 (七)青少年团体工作的意义
可以协助青少年了解自己,增进人际关系并发挥自我潜能
(八)青少年团体工作的基础理论:组织系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分析理论 ★(九)青少年团体工作基本理论和模式:互动模式(理论基础:系统论和场域论);治疗模式(社会化理论和行为修正理论);社会目标模式(社会学理论);任务中心模式;过程模式(发展性模式);团体中心模式;赛瑞行为模式
(十)小组团体工作原则:个别化、鼓励调动成员积极性,主动性原则,调节冲突原则 (十一)青少年小组工作的过程:沟通—互动—控制……
(十二)青少年团体工作的控制:规范、角色、团体目标和内在情感 (十三)组织和介入青少年团体技巧:组织、领导、介入团体冲突 三.青少年社区工作 (一)概念P137
以调动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区居民参与为重点,以营造社区内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环境和引导青少年在力所能及范围内……
(二)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对象群体:1.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2.受朋辈影响的青少年3.行为偏差的青少年4.网络成瘾的青少年5.无心向学的青少年6.基本生活无障碍的青少年
7.品行不良的青少年8.有过过错的青少年
四.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原则(或目标)P137-138 1.以青少年发展为中心原则
2.组织教育服务是青少年社区工作的根本原则
3.积极促进青少年全面参与是青少年社区工作的最关键原则 五.青少年社区工作的技巧P140 六.青少年社区工作的一般过程
第七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实物案列 (自学) Ps:结合书本复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