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岳阳楼内景点介绍

2021-08-20 来源:好走旅游网
五朝楼观:

迎面的是新建的景点“五朝楼观”,它以青铜微缩的形式重现了岳阳楼在不同朝代的风格,按照顺时针方向走,分别是唐、宋、元、明、清。它们全部都参照了各个朝代有关岳阳楼的书画和建筑符号建成,以青铜为材料,按照三比一的比例建成,是全世界最大的青铜模型建筑群。大家看这个宋代的岳阳楼模型,共有24个角,是滕子京所重修的岳阳楼,也就是《岳阳楼记》中所描写的岳阳楼了。清代岳阳楼以清代画家龚贤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其匾额为清朝康熙皇帝所书。 双公祠:

是为纪念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位先贤而建。该建筑坐东朝西,建筑面积 800 平方米,采用湘北明清祠堂式建筑风格,白墙青瓦,为单层砖混结构。门额“双公祠”三字由范仲淹第二十八代后人范敬宜题写。门联为“一湖一楼一记,浮乾坤、控南北、叙乐忧,江山胜景辉映千古;双公双绩双德,联珠璧、会风云、昭日月,文坛佳话流播九州。”由北大教授龙协涛撰联,原书协主席沈鹏书。祠内还设有两个陈列厅,分别为:(一)“岳阳天下楼”,展示岳阳楼的建置沿革、形制演变 、 历代名人咏叹岳阳楼的诗文。(二)“双公忧乐情” , 展示范仲淹与滕子京生平以及对岳阳楼的历史贡献。展览力图通过场景、文字、图表、模型、文献资料、照片、拓本、书画等相结合的形式,再现岳阳楼的历史和演变,展示岳阳楼的建筑文化,揭示岳阳楼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弘扬“先忧后乐”的传统人文精神。 碑廊:

碑廊全长240米,宽约5米。始建于1984年5月,那时廊长仅30米,碑石仅64块,为了丰富名楼文化内涵,岳阳楼管理处历时3年,耗资达80万

1

元重修碑廊。现在新旧作品加起来共有139块,共分四个区,古代名人区,现代名人区,领袖区,岳阳楼记区。这些碑文包含了诗歌、散文、对联,书法上更是有草书、楷书、篆书、隶书。大家可以好好欣赏。

这条路是新旧景区的分界线。在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岳阳楼进行了新景区的建设,历时一年半。 牌坊: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八百里浩瀚洞庭湖,可惜由于当地渔民的围湖造田,我们的岳阳楼已经不足四百里了。大家看这个牌坊: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说的就是我们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南极潇湘说的岳阳楼南边通向湖南的湘江,北通巫峡是洞庭湖北边通向长江三峡之一的巫峡。由清代的张照所写,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所刻。“刘海粟书年方九十”一般年方都是用来修饰妙龄少女,像年方十八。老先生说,比起岳阳楼1700多年的历史,他算是年轻的了,可见大师的幽默。 岳阳楼: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岳阳楼的建筑特色,可以用十个字概况: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岳阳楼没有打地基,靠的是四根楠木大柱,从楼底直贯楼顶,支撑全部重量。四根楠木代表一年四季,内圈的12根大柱象征着一年的12个月,外面绕以20根檐柱,在加上四根楠木大柱就是一年的24个节气。岳阳楼共三层,这可能与大家心中的千古名楼有所出入。据说当时的建造者取得时天时地利人和之意。还有一说法是道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道家看来,三是最为吉祥的数字,也是最大的数字了。大家看这些飞檐,一楼雕的是凤,二楼是龙,取龙凤呈祥之意,也

2

反映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三楼雕的是祥云,象征着皇权,天子。大家看这个屋顶像什么,是不是像古代将军的头盔,这就是盔顶,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匾:

岳阳楼有两块匾。上面这块“岳阳楼”匾额,是郭沫若先生1961年所题。下面是由国民党政府湖南省省长何建写的。

早在1961年以前,岳阳楼上悬挂的是何健所题的匾额。1932年,岳阳楼因为年久失修,已经非常破败。如果再不进行修缮,就有坍塌的可能。在当时驻留岳阳楼的道士的极力请求下,由当地的国民党政府湖南省省长何建带头发起,多方筹资3万银洋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因陋就简的修葺。完工后何健题写了“岳阳楼”匾额。

上面这块匾额题字呈现两个特点:一是依照古制题字一般应是由右向左书写,可“岳阳楼”三个字是由左向右书写非常现代化;二是题字无落款。

新中国成立后,到1961年,政府出资对岳阳楼又进行了一次大的修整。岳阳县政府经过合议,决定取下何所题的匾额,请毛泽东主席题写匾额的,毛主席说自己的草书恐怕与岳阳楼不相谐调,还是请郭老来写。郭沫若写了几幅,不知道选那一幅好,就将所有写好的都装在信封里,在封面上写着“岳阳楼管理处收”,请毛主席选定。毛主席看了,觉得这几幅字体都略显拘谨,不是非常满意,偶然翻看信封上的“岳阳楼管理处收”一行字,“岳阳楼”三个字倒很潇洒流畅,便建议使用信封上的“岳阳楼”三个字。因而匾额题字呈现两个特点:一是依照古制题字一般应是由右向左书写,可“岳阳楼”三个字是由左向右书写;二是题字无落款。如今,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岳阳楼”匾额已经录入了《中国名匾》,郭沫若先生书

3

写匾额的手迹原件则珍藏在了湖南省博物馆。

一楼:

大家和我进屋参观,这就是岳阳楼记的雕屏。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巴陵郡。越(及,到)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同“俱”全,皆)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同“嘱”)予作文以记之。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也是1044年,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这几句话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事件的缘由。滕子京非常具有远见卓识,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他想到了与他同中进士的同窗好友范仲淹,就修书一封,请人画了《洞庭秋月图》一并寄给范仲淹。当时范仲淹正被贬到河南邓州戍边,见书信后,欣然奋笔疾书,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滕子京在收到《岳阳楼记》是非常高兴,想不到范仲淹可以根据一副山水画写出如此有政治思想的文章。就立马请了大书法家苏子美书写,著名雕刻机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屏合成为“四绝”可惜真迹只存在了短暂的33年,毁于宋神宗年间的一场大火中。现在的雕屏是由乾隆年间的大书法家张照所写。张照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任书法老师,也是刑部尚书。深受康熙和乾隆皇帝的喜欢,被乾隆称为“王羲之之后的第一人”。张照这人非常的清高,惜字如金,那岳阳楼到底是如何才得到他的墨宝呢?当年岳阳的知府黄凝道就用了招激将法。当年,张照途经岳阳,要来参观岳阳楼。黄知府听到消息,很开心,打算请张照书

4

写《岳阳楼记》。张照在登山岳阳楼后,即兴写了一副对联,就是我们前面看到的“南极潇湘千里月,被她巫峡万重山”就以“皇命在身,不可久留”为借口,打算离开。黄知府就着急了,这时天空乌云密布,风雨大作,将张照一行人的船给留住了。黄知府心生一计,立马命人摆宴席,为张照接风洗尘。在酒席上,黄知府和张照讨论书法诗词歌赋,最后把话题扯到岳阳楼记上,说:“当今世界上已经没有人的书法能和苏子美相媲美了”。张照这人很高傲,一听这话就不高兴了,说:“如果没有人敢与苏子美相比,那我倒要试试”。黄知府就命人将早已准备好的文房四宝拿上来。大家仔细看这个“居”字等会儿到二楼,将会看到另外一幅雕屏,其中一真一假,哪一幅才是我们张大人的真迹,请大家随我到二楼参观。

二楼:

大家看这个居和一楼的有什么不一样。没错,这个撇比较长。这都要说到另外一个事件了。在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一位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记》雕屏这个块宝,想占为己有,便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整整十七个月的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赝品。这位艺雕高手即害怕吴知县的势力,又良心不安。就在这个居字上做了点小手脚,看这一排“曰君居心”就影射了吴知府的居心妥测,居心不良。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之际,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吹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吴知县让家人一人抱住一块雕屏,这样既可以保住雕屏,又保全家人。可是雕屏是由上等的紫檀木制成,紫檀木的密度比水大,因此雕屏全部沉入水底了。后来,在洞庭湖干旱的季节,雕屏才被当地的渔民打捞上来,渔民觉得这木材质量非常好,打算晒干做家具。正好被当地的一文士吴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