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2021-10-13 来源:好走旅游网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72・ TERRITORY&NATURAL RESOURCES STUDY 2012 NO.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53(2012)02—0072-02 中图分类号:F590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0]第173号 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彳/ 豁 ,李悦铐 2(1.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2.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文章以吉林省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08年各城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及空间特征,试图从自然环境、旅游 资源禀赋、旅游交通建设、城市经济发展实力、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方面揭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原因,并基于整合旅游资源、构建 交通网络、加大政府投入及加强市域合作的角度提出协调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 鉴参考。 关键词 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协调发展;吉林省 Diferenc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tourism economy in Jilin province XU Zhe et al(College of Tourrism and Geographyic Science,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13600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the nine prefecture—level Cities of Jili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alyzes overall situation and spac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tourism economy in 2000-2008.Then,the reason why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diferent is analyzed. At last,we put forward to Borne suggestions to coordinate regional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tourism economy;regional diferences;coordinated development;Jilin province 由于旅游活动自身有着空间位移的特征,旅游经济的发 展必然同一定的地域空间结构相联系,区域不同,旅游经济差 异的总体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也就随之不同,据此提出的区 域经济差异调控政策才具有实践意义。本文以吉林省9个地 级市为区域研究单元,对2000—2008年各城市旅游经济差异进 行分析,揭示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形成的制约因素,从整合 旅游资源、构建交通网络、加大政府投入及加强市域合作的角 度提出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措施,为制定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及 可持续发展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差异分析 1.1指标选取 变化的现状预示未来其旅游经济差异仍将不断扩大。吉林省城 市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在波动中不断扩大,变异系数在2001年 达到最大值1.73,此后逐年略有回落,2008年降至I.45,相对 差异在平稳发展中略波动变化。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测度,总是基于一定的指标,且指标 能够衡量各区域旅游经济整体状况【ll。吉林省各城市入境旅游 发展水平较低,国内旅游是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重要组成部 分,本文选取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作为吉林省城市旅游 经济差异的衡量指标,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2000—2008年的吉 林省统计年鉴。 1.2研究方法 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存在很 大的差异性。从时间上看,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的变化趋势并 不一致;从扩大速度上看,绝对差异的扩大速度明显大于相对 差异,随着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绝对差异有继续扩 大的趋势。吉林省旅游经济差异特征表明各城市旅游经济起点 不同,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城市经济水平高、旅游资源丰 富、基础设施好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快,相比之下,那些自 身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虽然也在发展,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1.3.2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 通过各城市国内旅游收入与全省旅游收入平均值的比率 来反映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这种比率可以反映各城市的旅游 发展水平相对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情况,从而表征旅游经济发展 的差异状况。2000—2008省内各城市国内旅游收入超出全省平 均水平的只有长春、吉林2个城市,其中长春各年份均达到全 旅游地之间的旅游经济差异研究大多源于区域经济差异 的研究方法或模型,本文用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分别对 区域旅游经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的变化作定量研究,并通过 各城市国内旅游收入与全省旅游收入平均值的比率来进一步 反映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 (1) (2) 省平均水平的4.5倍以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而辽源一直 在全省平均水平的I/10左右徘徊,始终处于全省的最低值, 2003年比率最低的辽源与最高的长春相差58.77倍,为差值最 悬殊的一年(表2)。 式中,S为标准差, 是第t年第i个城市的国内旅游收 入,xt是第t年各城市的平均国内旅游收入,n为省内城市的个 数,Cv为变异系数。 1.3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 1.3.1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演变分析 表1显示,21世纪以来,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绝对差异 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标准差从2000年的9.12上升至2008 年的70.33,2008年绝对差异达到最大,说明吉林省城市旅游 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年际变化显著,吉林省旅游经济绝对差异 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中倾向,也表 现出一定的分级现象。长春、吉林超过全省旅游经济平均比率, 尤其是省会城市长春,经济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品味度高 的旅游资源占绝对优势,城市品牌形象和影响力近年来有较大 提升,在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延边为全省平 均旅游经济比率的O.5—1之间,优越的边境区位条件,使得旅 游地位逐年增强,在旅游发展前景方面显示出良好势头。四平、 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六个城市均处于全省平均比率的 O.5以下,由于这些城市经济实力较弱、旅游资源禀赋欠缺且开 发利用程度不高,城市旅游发展水平较低,尤其是辽源,多年来 旅游经济发展最为落后。 2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宏观自然环境差异 吉林省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其中部地区以平原为主,自然、 徐豁等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表1 2000—2008年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总体差异 2Oo0 2oo1 2oo2 2003 2OO4 2oo5 2oo6 2OO7 2008 ・73・ 2.5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差异 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地区也是城市经济与旅游 标准差 9.12 14.91 20.65 26.o7 3O.63 37.44 45.9O 56-31 7O.33 发展较好的地区。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宏观经济 变异系数1.58 1.73 1.71 1.72 1.66 1.53 1.56 1.50 1.45 发展战略促成了长春、吉林、四平等工业城市的成长与发展,也 表2 2000—2008年吉林省城市国内旅游收入与省内平均值得比率 城市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长春4.67 5.3O 5.28 5.29 5.05 4.76 4.87 4.70 4.56 吉林 2.51 2.09 1.98 1.99 2.22 2.oo 1.9O 1.93 1.91 延边0.73 0.6O 0.72 0.77 0.50 0.88 0.88 0.89 0.94 通化 O-35 0.29 O.28 O.3O 0-38 O.39 0.38 0.39 0.43 白山0.25 0.23 0.2O 0.16 0.28 0.33 0.32 0.33 0-35 四平0.12 0.11 0.15 0.13 0.16 0.14 0.13 0.14 0.15 松原0.o9 0.1l 0.11 0.09 0.12 0.18 0.2O 0.27 0.31 使吉林省工业主要集中在哈大铁路以东的地区。21世纪初,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跻身于国家发展战略,使吉林省 老工业城市及资源型城市重获新生。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 “以长吉图为发展开放先导区”,明确提出“促进长吉图一体化 发展”,其被视为吉林省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机遇,使得长春、 吉林、延边三城市以与时俱进的姿态站在发展的前沿。 3吉林省城市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白城0.10 0.11 0.15 0.13 0.12 0.18 0.16 0.18 0.19 婆 : 兰 Q: : 竺 : : : : :! Q:! 表3 2008年吉林省城市旅游总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对比 3.1整合旅游资源,推出跨市域精品旅游路线 吉林省应依托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城市,合理组 合旅游资源,积极打造专项、精品旅游路线,积极推出“生态观 光和冰雪娱乐”为主的跨区域旅游产品,如组建长春一查干 湖一大安白城一洮南一向海湿地旅游路线、推出净月潭一北大 湖一吉林雾凇一松花湖冰雪旅游路线、发展集安一临江一长 白一朝鲜惠山边境旅游路线,通过发展吉林特色旅游,保证旅 游市场稳健发展。 3.2构建交通网络,优化区域旅游交通系统 首先,加快一体化的高速公路运输体系建设,使得各城市 之间能实现尽快到达。巩固中部线路,以长春、吉林为中心,辐 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且易开发;而由于东部地区以山地为主,山 射周边,实现省会长春与各市、州所在地高速公路联结,最大限 地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难度大,处于边境的区位为旅游发展 度缩短各旅游中心节点的旅途时间;强化东部线路,加强通往 尤其是国际旅游方面提供优越条件;西部为草原、湿地,自然 珲春、延吉、图们等主要口岸高速公路的建设,有助于吉林省边 生态环境良好,旅游开发潜力较大,但属于生态脆弱区,且配 境旅游提升,实现贯穿集安、通化、白山及长白山主要旅游通道 套设施较差。吉林省内部的自然环境分异影响旅游业的开发 有效连接。以推动生态、史迹旅游的发展;努力建设西部线路, 规模与发展方向。 以松原、白城为中心。实现向海、查干湖、月亮泡、查干湖等湖泊 2.2旅游资源禀赋空间差异 湿地旅游景区的有效连结。其次,构建技术、设备更为先进的铁 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不均衡是导致旅游发展水平的空间 路网络,实现吉林省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与各个中心城市多点 差异直接原因。吉林省旅游资源的分布比较广泛,但有较大吸 连接,以利于旅游资源的整合推广。最后,加强长春、吉林、延边 引力的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簇群”特征,形成以 与通化个航空机场建设,提高吉林省旅游可进入性,为区外、海 长春市区为中心,以吉林市为中心,以白城为中心,以通化、集 外游客提供更便捷的交通服务,最大限度缩短行程。 安为中心,以长白山为中心以及以国交界处的图们江三角为 3.3加大政府投入。促进投资经营多元化 中心的6个簇群【'】,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不平衡引发旅游经济 政府对旅游业投入的增加能够有效的促进旅游业的快速 发展水平差异,这6大簇群所依附中心城市相应的也是吉林 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好的地区,而其它的一些资源条件比较 好的旅游景区,由于脱离了“簇群”,景区组合差,可达性不高, 使得旅游开发的潜力受到影响。 发展。结合省内各城市的实际。政府要加大投入以建设旅游基 础设施,优化旅游投资环境,吸引更多资本投向旅游业,例如, 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争取国家在发展基础 设施债券方面的支持,构建培育产业发展基金等,促进投资主 2.3旅游交通建设差异 体多元化。 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托,随着吉林省城镇化进程的推 3.4加强城市合作,建立一体化旅游发展机制 进,中部城镇群对外联系通道建设得较好,长春、吉林、通化、 首先,依托长春、吉林两城市,建立旅游信息共享、旅游资 白山、白城等城市旅游交通节点位置已经确立,其中长春、吉 源开发的区域合作机制,制定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政策和策 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具备较高水准,其它城市旅游交通建 略。其次,建立吉林省旅游形象策划、旅游产品宣传的联合推广 设仍然滞后,如道路等级低、景区之间线路连接不畅、可达性 机制,通过九城市联合开发旅游产品、组织旅游路线,打造区域 较差,直接导致大多数地区旅游组织能力较差,限制了对旅游 旅游精品,提升吉林省旅游吸引力。最后,建立省内旅游行业管 产品的组合及区域旅游线路安排【3】。 理的区域监督机制,最大限度的旅游合作各方的利益,实现区 2.4城市经济发展差异 域旅游共赢。 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业的运营都需 参考文献: 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地区经济发展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保 【l】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 25(5):406 ̄410. 证。由表3可看出,2008年长春、吉林、辽源旅游总收入排序与 2005,2】于涛方。顾朝林,徐逸伦,王洪,等.吉林省旅游资源评价与分析研究旅 地区生产总值排序完全一致;通化、白城旅游收入与国民生产 [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2)188—202. 总值排序虽存在一定偏离,但偏离程度不是很大,城市国民生 游资源开发【产总值的高低基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旅游收入水平,即 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恰好也是旅游收入高的地区, 尤其是近两年松原旅游经济的较快发展更加说明地区经济发 展水平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扶持作用。 [3】孟爱云.区域旅游合作背景下吉林省旅游空间组织研究[J].旅游论 坛。2010.3(1):55-58. 作者简介:徐掂(1977一),女。汉族。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 管理。 (201 1-10—09收稿袁海峰编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