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职业教育新格局 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战略任务,是促进就业再就业、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站在新的起点,如何抢抓机遇,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是一个值得深思、亟待探索的重大课题。近期,笔者组织相关部门对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作了一些分析与思考。
一、基本现状
我县职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发展历程,现有公办职业技术学校4所,即教育部门主办的职业中专学校、劳动保障部门主办的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县农办主办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以及县农科教统筹办公室主办的培训中心。另外有社会办学机构2个,主要开展实用技术短期培训,开设有厨师、美容美发、计算机、家电维修、电焊等10多个专业。
县职业中专学校成立于xx年,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于一体,现有学生828人,24个教学班,在职教职工86人,其中文化课教师56人,专业技术教师25人。学校占地32亩,校舍面积80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达2000多万元。开设有电子、机械、汽车修理、服装、文秘、计算机应用、商务、旅游服务、现代农业等9个专业。近年来,该校面向市场,推行“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在深圳、东莞、惠州等沿海城市建立实习就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稳定在90%以上。县农广校成立于xx年,学校占地700平方米,在职教师9人,常年外聘兼职教师6-8人,开设了农业推广、动物医学、经济管理、乡镇管理、文秘与行政管理等5个专业的大专函授班,主要承担农村成人中等职业教育、农村科技和农民素质培训。县农科教中心成立于xx年,主要负责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科技推广、农民素质教育。县
- 1 -
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成立于2003年,现有教职工30人,学生600余人,设有电算会计、电衣车、电焊、电器维修等4个专业。该中心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优势,面向市场,大力开展“订单”培养,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率和就业再就业培训就业率分别达到100%和72%,是目前全市县级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办学条件最优、开设科目最多、办学效益最好的技能培训学校。
二、主要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民生”的发展理念,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办学特色逐步显现。各职教学校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办学专业和办学结构,逐步形成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县职业中专学校先后与xx纺织职工大学、xx学院、省市电大、xx职业技术学院、xx教育学院等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县农广校成功实现与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省生物与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对接,联合开展大专函授教育。同时,各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行“定单”培养,以推荐就业拉动招生,形成“入口”与“出口”的良性循环,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办学条件逐步改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机遇,逐年提高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加快了县职业中专学校的改造、扩建步伐。2006年至2007年贷款140万元报批土地3.3公顷,2008年至2009年维修教学楼2845平方米,绿化校园3000平方米,新建了校门,添置了100余万元的计算机、焊工、车(钳)工等实训设备,使学校办学条件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县职业培训中心在2005年新建了综合大楼和教学实践基地后,学校的教学、实训、运动和生活等设施也得到明显改善。
- 2 -
3、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健全。一是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管理上,积极推行“人本教育—学生自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学习上,对学生从严要求,从优培养,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素质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开展技能实践活动,丰富了教育内容,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二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强化职业技能培养。目前,我县职业教育专业课堂教学与实训操作的比例基本达到1︰1,学员到企业顶岗实习(见习)机会增多,实际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增强。
4、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步增强。县职业中专学校每年招收初中毕业生400多人,推荐就业360多人,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就业学生月工资达1800元。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大力实施“温暖工程”、“阳光工程”,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职工联合培训,近年来举办各类培训班100余期,培训人数达12000多人,劳务输出8500多人。县农科教中心多年来致力于特种养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等现代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农民达3.3万多人次,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22人、种养殖能手226人、科技示范户120户,带动发展无公害蔬菜12万亩,创建以现代种植业、养殖业为龙头的科技示范园区6个,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三、困难与问题
虽然我县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的用工需求以及广大群众的愿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欠佳。一是社会对职业教育有偏见和误解。“重普轻职”和视职业教育为“旁门左道”等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中职招生艰难,普高学校人满为患,普职招生比例严重失调。二是中职招生秩序不规范。买卖生源、虚假宣传等违规现象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形象。
- 3 -
三是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有没有受过职业教育都能同样就业,甚至待遇也一样,导致老百姓认为“读职业学校是浪费时间、浪费钱物,不如直接进厂打工”。
2、师资力量薄弱。一是职业教育教师编制不足。县职业中专学校教师编制近十年没有增减,导致缺编30多名。县农广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缺少教师编制,不得不外聘专职(或兼职)教师。二是由于我县职业教育学校很多教师是从普教岗位上选调过来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尤其是缺乏新兴专业的技能型教师。县职中的25名专业教师多是“半路出家”,专业和技能都不过硬,其他3所职教学校无一名“双师型”教师。专业师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县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
3、资金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属于公益事业,收取的学费全部用于教育教学,学校发展全靠政府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和教育费附加征收不足,我县职业教育经费未能按要求安排到位。县职中因改造、扩建共负债450多万元,实训大楼资金缺口260万元;县农广校办学场地狭窄,仅有一栋综合楼,无学生宿舍、食堂、操场等附属设施;县职业培训中心没有独立的校园。这一现状远远不能满足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4、职教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我县4所职教学校分别隶属于教育、劳动、农办等部门,多头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各自为战。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存在结构失调、资源浪费的现状。加上各部门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各有权限,难免有部门利益和自我保护倾向,因而出现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难以融通、课程内容难以衔接、职业学校资源和社会企业培训机构的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影响着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我县作为后发展山区县,经济发展压力较大,群众致富愿望强烈,要加快推进富民强县进
- 4 -
程,不仅需要专家、学者,更需要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业的能工巧匠,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为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各种机遇,汇聚各方力量,全力把党和国家重教、支教、助教、兴教的各种政策用足、用好,不断壮大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实力,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强化宣传,着力营造发展氛围。各职能部门要从战略和长远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职业教育,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经济、抓民生”的理念,切实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一是要把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宣传好,做到家喻户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二是要大力宣传优秀技能型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着力宣传职校毕业生就业有路、致富有方、升学有望、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引导社会、家长和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择业观,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支持、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2、整合资源,逐步壮大发展规模。我县职业教育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由于结构上资源分散,管理上各自为政,导致整体优势不大,竞争能力不强。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统筹规划,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打破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加快建立县级职教中心,将县农广校、农科教中心、职业培训中心等职业教育资源和建设项目整合到县职教中心的办学主体——县职业中专学校。及时制定并实施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落实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建立起部门协作,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实现职教规划、培训、就业一体化。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社会力量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职业教育,不断壮大办学规模,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3、加大投入,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一是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要按每年人均1元的标准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确保30%用于职业学校、成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科技开发以及扶贫经费时,要列支部分经费用于职业学校、
- 5 -
乡镇成人教育中心的实用技术推广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展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按规定享受再就业培训补贴。二是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充分利用招商引资、社会捐助等手段,吸纳民间资本投入职业教育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资金短缺的问题。
4、创新机制,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一是创新办学思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要强化就业基地建设,努力把课堂、实训基地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创新管理模式。按照“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的路子,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灵活设置专业科类,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职教体系。要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制定出台量化考核细则,准确评价学校工作成效和教师工作实绩。
5、优化师资队伍,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一要落实待遇和政策,积极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调优秀人才到县职教中心任教,不断补充职业教育新生力量。二要建立在职教师培训制度。将学校收入的5%用于教师培训,确保教师每年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1个月以上,在职专业教师(文化课教师)在5年内完成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三要推行“特岗、特聘和特邀”经验,特设岗位招募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特聘退下来的专业人士担任职教老师,特邀专家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学校兼职教师,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师资水平。四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全面实施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教师职务聘约管理制度,尽快打造一支“作风优良,专业扎实,工作勤奋,充满活力”的职业教育精锐之师,促进全县职教质量不断提高。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