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倪瓒山水画艺术特色解析

2020-05-11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倪瓒山水画艺术特色解析

作者:刘秀丽

来源:《教师·上》2011年第12期

摘 要: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特殊历史时期,许多文人画家避入山林,潜心修学创作。倪瓒隐居于太湖,日日与湖光美景为伴,细心观察与写生,根据太湖的环境创造了新的“一河两岸”平远构图法,用疏简的笔法描绘疏林、浅滩、远山,营造出平淡清旷的山水境界。他突破了前人以实物来进行创作的传统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观念,最终成为“元四家”之一。

关键词:简约;高逸;致远;萧疏

倪瓒创作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意境和鲜明的性格,成就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明代的画家董其昌提出过“南北宗论”,他认为“南宗”才是山水画的正统,尤其是十分推崇倪瓒,认为他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倪瓒字元镇,号云林。与黄公望、王蒙、吴镇齐名,并称“元四家”。倪瓒青少年时期家庭富裕,勤奋好学,家中有一座藏书楼“清泌阁”,藏有历朝的书法名画,倪瓒终日沉浸其中,潜心临摹,揣摩名家的绘画技法。由于他的个性以及生活在太湖一带的自然环境,他的山水以描绘江南烟云迷茫为主,用笔柔润的董源、巨然给他以极大的影响。同时,他常外出游览,对大自然的美景进行描绘,精细地观察自然界种种现象,认真写生。倪瓒十分注意继承传统技法,博采众家之长,加上勤奋学习,为他后来在绘画上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作品风格

倪瓒善画山水、竹石,早年以董源为师,画法墨色清淡,用侧锋,有轻有重,以干而带毛的“渴笔”画山石树木,常用折带皴,间或用披麻皴,喜欢用横点点苔,皴擦多于渲染。早期以学习、临摹前代大师如赵孟頫等的习作为主,结合大自然的美景作画。及至中年,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五十岁以后,已经有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构图上他突出个人风格特点——“一河两岸”的三段平远构图法。采用平远构图,即近坡杂树数株,远景云山一抹,中隔湖水一汪,使画面具有辽阔旷远的特殊艺术效果。中右方以小楷题字连接上下景,使全图浑然一体,这种章法是倪瓒的一大创举。这种构图法的创新与他相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他一生都是在太湖一带度过,日日与秀丽清远的湖山相依相伴,太湖一带多山,但都是些低矮平缓的丘陵,既缺少北方关山那种雄阔气势,也没有黄山那种奇险景象,所以也就不能简单地套用前代画家的绘画构图和技法,必须运用一种适合于太湖的新构图法。自然的“三段式”构图法应运而生,这种构图法很好地表达了太湖的美景和作者心中所要表达的意境。在技法上,他也取得了一些突破而不同于前人。树法,倪瓒所创的新画法,侧重于侧锋,随时调整笔锋,用转折笔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变化,物象简而用笔繁。画树干,干笔侧锋,干湿笔复加而成。和吴镇重泽润的树法比,他重在枯笔中求润。皴法,倪瓒画山用笔简练,皴法也是侧锋干笔的画法,折带皴是他常用的手法,也用披麻皴,两者结合可以很好地表现山峦的起伏和纹理。现存的作品,也是大多两者结合来表现土石形象。点苔法,倪瓒以侧笔横点为特色,他的山水画树叶、石坡、山峰都是这类画法。“疏淡”应该是一个特征,使苔点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强化了体积感和空间节奏。 二、艺术观念

他的创作思想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基于倪瓒的人生际遇、人生态度以及学识和性格,形成了他特殊的艺术观念和艺术作风。在他的画中,我们看到,在烟波浩渺的太湖中,远望山冈一片,平坡一抹,气象萧疏,茅屋闲亭,丛林点缀其间,别有一番清幽旷远的味道。仔细观察倪瓒的画面,我们常常发现他很喜欢画空亭,亭中不着一人,给人以萧远、孤寂的感觉,可能也表达了画家内心的某些想法吧。《渔庄秋霁图》历来为人称道,是倪瓒的代表作。画面近处画一小小的土坡,其上六株高低不一的树,隔水两道山丘,和远处的土坡差不多。全画分近、中、远三景,中景是一片湖光,其实一笔未画,远景和近景墨色一致,没有近浓远淡的分别,但令人称道的是远近的效果却很强烈。画山石先用长线条数道勾出轮廓,墨浓而干枯。然后用干笔在右下部和暗处干擦几笔,天然而丰富。树叶稀少,以淡墨点染。画面表现了太湖景色,虽然着色不多,但效果和吸引力却很强烈,给人一种与世隔绝、荒寒萧疏的感觉。这个时候他的绘画技法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但他却并不满足于既有的成就。到了晚年,倪瓒的作画又有了新的变化,惯用简笔的他有时也会偶尔使用繁笔,全用墨笔,不着一色,干净明洁,令人俗虑尽空。他艺术观念的求新还表现于不再简单地运用以前的“一河两岸”的三段构图法,如《江岸望山图》就有了新的尝试,近岸是土坡高树茅亭,隔河对岸画的不是平缓山丘,而是二重较重的山峰,且用笔作披麻长皴,然后苔点,表明他的绘画思想又有了新的认识。他的一生都在创新和自我提高中度过,从而在绘画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三、艺术创新

倪瓒之所以在元代乃至中国的绘画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由于他的超越前人传统绘画理念和思想观念的创新。由唐至宋,山水画发展为两大主要面貌:一是重构成,画重峦叠嶂,取其雄伟之势;一是重韵味,画淡墨,求其泽润之美。两者在笔墨风格上尽管不同,但在重视自然感受,忠实于景物方面却是一致的,相对的,画家对于自身感受描绘得不多。到了元代,文人画家们变革古法,追求笔墨情致,讲究以情构景,在这个过程中,倪瓒可以说是做得最彻底的、走得也是最远的一位画家。他作画笔墨不多但意境深幽,疏而不简,简而不少,用笔或浓或淡,笔法苍劲简率,不刻意追求形似,以表现山水的意趣为主。他的画虽还是山水,但却不再只是对实景的追摹和写生,而是一种山和水的观念合成。即他不再把自然景物本身作为描绘的重点,而是透过物象本身来寻找一种感觉,加上自己内心的思想感受,来着意表现一种自己特有的心境和一种形象之外的韵味,从而突破了前人的固有观念和思维定式,在绘画上取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基于他个人的际遇、学养及在时代变革的风气渲染下,形成了一种新的创作观念和艺术思维。 四、后世影响

倪瓒的山水画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和面貌,以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意境,把元代山水画发展到一个空前的地位,也使他成为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清画家多学习他的风格,但学得像的却几乎没有,笔墨和技法可以学到,但那种意境和“逸品”却很难达到。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将笔墨和意蕴都提纯到一种极精粹的艺术构成,如水中之月只可欣赏体会,不可触摸把握。人们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却无法触及,他的绘画令后人难以企及。明朝大画家沈周多学倪瓒,但始终也没能学精,只得叹曰:“元人犹可学,独倪瓒不可学。”但现代山水画家李可染认为倪云林的画虽然用笔高雅,意境深远,但构图较贫乏,层次差,常常是一棵树,一点坡石和远山,稍稍显得萧疏了些。时代的不同,审美观点也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倪瓒开创了独有的画法,引领了一代画风,对明清乃至近现代的绘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何加林,何庆林.南宗山水画技法[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王克文.南画山水技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26—40. [3]徐志兴.中国书画美学简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职工子弟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