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
红兴隆北兴农场小学 孟昭晶
课题背景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经超越了国家的界限,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之一,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时代对道德与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采纳持续生存的道德准则”;“为持续生活而教育”;“关于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感为最高教育目标之一”。可见,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无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对少年儿童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是当前小学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宇宙无限无际,但是人类凭着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进行大量探索。发现有人类这样的高级智慧生物生存的星球只有一个地球。而现在的地球却又是一个被污染毒化了的星球。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高速度发展,排放污染物越来越多,地球正面临着生态的危机,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人类活动有很大的盲目性,曾经在很多方面破坏着人和自然的关系,使地球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对此,人类必须反思过去的失误与过错,人类别无选择
本论文中共分为: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概况 三.实施要点 四.主要成效 五.研究结论 这五大部分
一. 在\"问题的提出\"中,说明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及对培养小学生环境意识的实践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在\"研究概况\"中,分别说明了概念的界定,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及实施步骤。
三. 在\"实施要点\"中,详细说明了:1.绿色活动得教育目标。2.绿色活动得教育内容。
3.绿色活动课的教育方法。4.绿色活动课的教育途径。5.绿色活动课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评价标准。
四. 在\"主要成效\"中,具体总结了:1.绿色活动课环境教育的操作框架。2.教师明确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了环境意识。3.通过环保实践活动,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方面的进步。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五. \"研究结论\"中,总结了:1.开展绿色活动课培养了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的环保意识。2.应特别重视校外实践活动。3.绿色活动课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应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4.对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评价标准,更应重视观察学生在行为上是否自觉环保。5.在绿色活动课中进行环境教育,要遵循的原则。 一. 问题的提出.
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因此,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明确指出:\"人口控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关系经济和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全球环境的污染和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的破坏已相当严重。人类向环境索取的物质和能量已超过自然界的供给能力,使环境朝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恶化。我国的环境问题亦不例外,如: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森林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如果再不齐心协力地立即采取措施,我们就只能给后代留下一份可悲的遗产,更少的耕地、更少的物种、更少的生存空间、更少的选择性和更多的人口。 扭转这种可悲的趋势,从根本上xx这些环境问题的发展,或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单靠政府的努力是不行的,非环境专家单独的能力所能解决。因为环境问题涉及到老百姓和各类群体的行为,所以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人人对环境都具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人们观念上
的改变,培养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在社会、经济和政府各方面都让人接受。
然而,因人们的素质不高而引起的环保问题时有所闻、时有所见。虽然,大部分人都知道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对环保问题有所知道,懂得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但并没有因此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没有形成相应的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也谈不上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了。再看中小学生的状况,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但不能自觉落实于行动,导致言行脱节。原因在于把环境教育理解为普及环保知识,用一般的传授知识,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强烈环保意识,也就无法使学生形成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中小学时期乃至幼儿园时期都是人的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逐步形成和成熟的基础阶段,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使他们掌握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和解决一些简单环境问题的技能,既是现实需要,也是长远之计。中国自70年代末开始将环境教育正是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就在小学生进行普及环境知识的教学,并注意利用社会大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通过对在校的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环境意识。我校在新校开学后,就强调了环境教育,搞过一些有关环境的主题活动,虽然在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发现破换绿化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环保意识能力较差,因此,然后有必要对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进行实践研究。 二. 研究概况 (一) 概念界定
1.\"绿色活动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利用课内(晨会,校班会,各门学课)和课外(社会实践等活动),并同各科教材的结合,对小学生传授环境知识,使学生认识自然的环境,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和提高环保能力,并能独立完成合作解决现有的环境问题。 2.\"小学生环保意识\"指在小学阶段,通过开展绿色环境教育的活动,提高小学生环境道德
水平,形成相应的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保护身边的环境,并能积极参与社会环保的有益活动,建设自己身边的美好环境。 (二) 研究目标
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实践尝试中探索绿色活动课的目标内容,教育方法,原则,研究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及评价标准。 (三) 研究内容
1. 解小学生对环保的真正认识程度,立足校内,结合社会,开展有效的绿色环境教育活动。探索绿色活动的目标内容,教育方法原则。 2. 研究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途径和评价方法。 (四) 研究发放及实施步骤(x) 三. 实施要点
(一) 绿色活动课教育目标:
绿色活动课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小学生获取保护环境所需的知识、态度、责任感和技能提供机会。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解释环境,提高学生关于环境的意识和求知欲,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解决环境问题。
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态度目标、意识目标、行为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传授有关的环境知识,帮助学生浅显了解从身边到全球的不同环境现象问题。 (培养丰富的感受力,重视活动和体验)
态度目标:帮助学生养成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关心环境,爱护环境。 (培养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综合的思考力和判断力) 意识目标:提高学生对环境及其环境问题的敏感和认识。 (培养关注,重视事物的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行为目标:把熟悉的或相关的真实环境作为教育的资源和场所,培养学生的技能,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环境问题的解决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工作的能力和技能) (二) 绿色活动课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分为二方面:
知识内容 1.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个体、群体、商业、政府机关等)。2. 过去和现在不同的环境,理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 不同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森林减少、土地退化)。4.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后果。5. 保护环境的行为重要性。
行为内容 1. 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环境的认识和观点(如作文、绘画、小品、演讲......)。2. 个人或群体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态度价值观意识内容 1. 欣赏、爱护、关心环境及其他生命。2. 对环境问题的独立思考。3. 对关于环境问题,对他人意见、行为的尊重或纠正。 (三) 绿色活动课教育方法: 。
1 观察法: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周围环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从而,获得对环境事物的感性认识。
2 讨论法: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参与。
3. 实践法: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环保达到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
另外还有\"榜样激励法\"、\"行为矫正法\"。
(四) 绿色活动课教育途径 1. 课内传授
(1) 单独传授:利用晨会课,、班会课有计划、有内容地把将环境知识传授给学生。 (2) 多学科渗透(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将环境教育地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中,通过各门课程在各年级的实施,化整为零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2. 课外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1) 校内:爱我校园、绿在校园、美化校园、知识化装点校园 ①\"从一盆花,筑绿色长廊\"
②\"种下一片绿色,插下一份希望\"--校园围墙植绿活动。 ③\"小小植物通,设计小灵通\"--挂牌,认养植物。
④\"天天十分钟晨扫清洁我们的校园\"--设计制作绿化区x传标牌。 ⑤\"动动手,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美好\"--布置绿色教室。 ⑥\"变废为宝,动手乐\"--各年级中队主题会活动。 (2) 校外:参与市举办的\"'新锋x'小主人绿色大行动\" \"垃圾分类,废物利用\"--家庭配合讲环保。
\"废电池的危害及回收\",\"垃圾分类处理好处多\"--走进社区,宣传环保 (五) 绿色活动课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评价标准
1. 课内教师是否精通环境教育内容,xx质量是否结合贴切。 2. 班会课,主题队会是否有环境教育专题内容。 3. 校内环保科普宣传量。
4. 课外环保活动次数,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普及率。 5. 学生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行为。
四. 主要成效
(一) 通过研究,形成了绿色互动课环境教育的操作框架。 绿色活动课 ↓
教育目标:获取知识、形成态度、培养能力、曾强意识
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准则
(二) 教师明确了环境教育重要性,增强了环境意识 1. 教师达成共识,全体参与在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原先,大多数教师认为环境教育是专职教师教育地内容,难以渗透到本学科中去,教学中也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通过动员,教师明确环境教育主要性,学习教材,挖掘有关内容,进行环境知识讲座后,教师们纷纷尝试在本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实践课展示活动,引起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他们通过讨论表达了自己对环境的认识和观点,并对环境问题的思考来寻求改善的方法,使学生对环境的态度、意识、行为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和提高。(三) 通过环保实践活动,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1. 学生对环境的知识了解得更多了
根据调查,原先有很多学生家中废弃电池是丢弃的,垃圾不是分类处理的,为了让家长,学生了解废电池的危害,我们得到了新区的支持,一起进行环保教育工作,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废纸,废电池的回收活动。同学们出宣传黑板报在向居民宣传废电池的危害性的同时,还在社区门口放置了废电池回收桶,同学们还给居民们分发了有关\"废电池回收\";\"垃圾分
类处理好处多\"的宣传单,生小记者纷纷对居民进行采访。校内,大部队同时还开设了\"手拉手\"回收站,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学生懂得了更多的环境知识,在参与方式上,主动性也大大提高,经常有学生把家中的废电池带到学校放进回收桶内,值日生扫地时,也会把废纸与灰尘分别放置,分别处理,废纸进校回收站。
2. 学生对环境的态度上形成了相应的义务感和责任感,环保意识大大增强
在每一次校内、校外的环保活动中,学生的热情高涨,认真对待,学生认为\"环保应从自己做起,要主动护绿,不破坏环境\"。
3. 通过绿色活动课的活动开展,提高了学生自动参与环保工作的能力,相当多的学生养成了环保行为习惯。
(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我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全校教育工作,使学生的环保行为有了明显提高。 五. 研究结论
1. 提高教师的环保意识是开展绿色互动课,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前提。 教师应该掌握环境教育的基本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才能
使自己有能力把环境教育地内容有效地组织到他们各自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具有正确的环保行为,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责任就更容易形成,增强。 2. 应特别重视校外实践活动。
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活动可使学生自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形成知识、情感、意识、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的主动发展,是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环保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即:
实践活动→激发兴趣→增强意识→指导行为
3. 绿色活动课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应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使之易于理解、接受,这是培养、增强小学生环保意识,形成责任感,养成环保行为的重要因素。
4. 对培养小学生环保意识的评价标准,不应以单纯的书面调查结论,学生的纸上谈兵作为检验的标准,更应观察学生在行为上是否自觉做到保护环境。 5. 在绿色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要遵循几个原则。 (1)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内容不应过深,应当结合周围的环境状况,使学生觉得\"看得见,摸得找\",环境教育才不至于脱离实际,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2) 循序渐进原则
在环境教育活动中,环境问题的产生,形成环境问题的原因等都很复杂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掌握。因此,针对一个环境问题应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按接受能力来安排学期的活动内容,将循序渐进的原则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2007.12.10
孟昭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