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01.26 2008 N0.14 重视实验室建设是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关键 沈瑞莲,李淑元,邵长玲,周秀艳,梅秋芳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lO13OO) 摘要:展望21世纪的高校实验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实验内容也将向综 合性、设计性实验发展。重视实验室软、硬件建设是实施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实验室人、财、物管理 模式的转变探索一条适合实验室发展之路,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实验队伍;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08)14-0017—02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增加,实 验室;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包括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和 验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 语音室;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包括护理学实验室、预防医 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学实验室、药学实验室;公共测试中心包括细胞培养等科研室。 力及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有重要作用。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 新的体制已经形成一年多,并逐渐开始规范化运转。以下笔者 求,我校加大了对实验室改革的力度,具体措施如下。 就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调整前后的情况进行简要叙述。 1转变观念。深化实验室体制改革 2.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室环境 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发展教育的先 学院于2006年新建了实验教学楼,其于2007年3月投入 导。我国的传统高等教育观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 使用。形态实验室位于实验楼二层,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8个, 学校视传授知识为己任,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重理论内 每个实验室的面积比原来少了7~8平方米,但总面积比原来增 容而轻实践环节;重知识的现有结论而轻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加了190平方米左右;机能实验室位于实验楼三层,实验室由 重教师的精心传授而轻学生主动学习;重对传统的继承而轻对 原来的8个增加到9个;检验实验室在教学楼,实验室由原来 现状的突破和面向未来的创新。这种教育思想培养出来的学生 的2个增加到4个,面积增加了90平方米;解剖实验室增加2 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迎接新的挑战。过去认为实验 个,面积增加了126平方米。 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自然就会建立隶属于教研室“小而全”的 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安全等软、硬件方面工作也引起学 实验室体制。因此,要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正确认识实验教学 校、学院的高度重视。我们在2006年重点加大了对实验室仪 的地位和作用。 器、设备的资金投入,有计划地做了政府采购项目库,尽量争取 其次,要认识到实验室建设是办好高校和培养合格人才的 更多的资金以改善实验室环境及实验教学条件。我们有理由相 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育人方面又有其独特的作用。实验教学具 信政府采购资金到位后,实验室的面貌会焕然一新。 有自身的教学特点和规律,既要讲授严格的实验规范和培养操 3目前需解决的问题 作能力,还要培养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创造能力,使学 3.1优化仪器设备曲管理。做好清查、掇对工作 生具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科学思想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建校二十多年来,我院大部分仪器是建校初期购置的,有 这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当一部分属于“带病工作”或“超期服役”,在仪器设备清查、 意义,学生将终生受益。 核对过程中,首先对没有使用价值的仪器设备进行登记,填写 2调整前后我院实验室的状况 报废申请单;对多年未用的实验器材各实验室可以互通有无, 2.1体制 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对于不经常 我院于1987年建校并招生,经过10年的努力,机能实验 使用的、仪器性能完好的实验器材实施先退库,再根据实际使 室、形态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都在国家教委基础课实验室评 用情况协商统一使用,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对于化学试剂也进 估过程中达到了合格的标准,并被授予证书。 行相应的清理。在此过程中,摸清家底,报废仪器要认真核对账 在校院合并过程中,我院并人了首都医科大学,并更名为 目,做到账物相符,实验仪器实现规范化管理。 燕京医学院。在此过程中实验室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调整,成立 3.2认真做好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提高仪器设备曲完好车、 了4个中心实验室,即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基础实验 更新年和使用车 教学中心、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公共测试中心。4个中心 在做好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还应重视仪器设备的 实验室涵盖了学院所有的实验室。其中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维修,对有维修价值的仪器设备要及时修复,力争做到出现问 包括机能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及检验实 题及时解决,使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学院加大了实验室 一1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Vo1.26 20o8 No.14 90名大专生学业成就归因倾向分析 朱玲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运用开放式问卷对90名大专生的成就归因倾向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被试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从总体上看是积 极的,努力被看做是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能力归因显示部分被试缺乏自信心,自卑感较强;ig气归因的高比例显示不少被 试存在学习态度问题;被试进行内部归因的人次多于进行外部归因的人次。 关键词:大专生;学业成就;归因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08)14—0018-02 归因是指个体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进行解释或推测 的过程,即个体对事件发生原因的看法。自从1958年海德(F・ 归因于能力差或不努力等内部因素,会使人感到自卑或内疚; 把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等外部因素,则可能使人产 生气愤和敌意而不会损害其自尊。其次,有关成败的归因还会 引起对未来期望的改变。这主要与原因的稳定性有关。当个体 Heider)的开创性工作以来,归因理论经过琼斯(Jones)和戴维 斯(Davis)、凯利(Kelly)以及韦纳(B・Weiner)等人的研究,得到 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其应用范围从社会心理学领域扩展到 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如任务容易或能力强,会增加其对将来 同类工作的成功期望;若把成功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运气好或 努力,则对以后工作成功的期望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而当个 体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这种相对不易改变的因素时,其对将 来在同样任务中成功的期望就会降低;把失败归因于努力这种 可以改变的因素时,则可以通过提高努力程度来预期将来的成 了教育心理学、工业管理及临床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其中在教 育情境中的归因尤其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 大多数对人类归因方式及特点的研究认为,个体对成功或 失败行为的原因所做出的归属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归因的研 究集中于探讨个体对成功及失败归因的方式、特点以及这些归 因对个体感情、未来期望及今后努力的影响。 韦纳等人认为,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是个体分析工 作成败的主要因素,并将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进行了 分类。其中,能力和努力为内在因素,任务难度和运气为外在因 素;能力和任务难度为稳定因素,努力和运气为不稳定因素。 按照韦纳的归因模式,当人们对行为结果做出归因之后, 这种归因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首先,有关成败的归因会引起 ~功。同样,期望也作为一种动力因素对进一步的行为起作用。对 未来成功抱有期望者往往具有坚持行为,而对未来成功不抱期 望者则可能止步不前甚至自暴自弃。 由此可见,无论人们对其成功与失败有何种归因,都会对 个体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尤其会对今后成功的期望产生影 响,而这又会进一步影响个体行为的动机。在学校中,学生学业 的成功与失败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也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 学生能否对其学业成就进行积极的归因,对其后继的学习动机 系列的情绪反应。当个体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努力、能 力等,会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若把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如任 务容易、运气好等,会使人产生意外的和感激的心情。而把失败 和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笔者拟以部分大专生为样本对 其学业成就归因倾向进行考察和分析。 '''''''''''''''''''''''''''''''''''''''''''''''''''''''''''''''''''''''''''''''''''''''' 建设力度,将很快添置一些新的仪器设备,以提高仪器设备的 更新率。实验中心的成立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保证 了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 建设一支思想作风好、事业心强、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高 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实验室建设的 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 与提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 性。因此,稳定思想和提高实验技术水平是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建设的核心,必须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鼓励实验技术 3.3规范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过去我们曾经制订了一些规章制度,随着形势的发展,有 些规章制度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情况,因此我们要对原有的规章 制度进行修订,重新制订实验课教师和实验室的各级各类人员 的岗位职责,完善实验室的工作记录、实验工作13志等。制度一 经建立,重在检查落实,也要健全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检查制度, 使实验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3.4以人为本,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有 力保障 一人员在职进修提高,拓宽知识面,在职称晋升、待遇等方面实行 政策倾斜,稳定实验队伍。只有在思想稳定、事业有发展的情况 下,实验室工作人员才能尽心尽力为实验室全身心投入,使实 验室的面貌发生根本转变。因此,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形成一支 梯队合理、业务精通、敬业奉献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实验室 建设发展的有力保证。A 18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