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其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愈来俞高。并且,这种心理上的需求基本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第二是在旅游层面上。而在茶乡构建生态旅游,不仅能助推当地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能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心理需求,具有很好的社会文化功能。而在茶乡构建旅游市场时,由于当地茶农众多,茶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且核心的旅游景点;此外,由于在旅游过程中,衣食住行,尤其是“住”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茶乡旅游地的茶农以及其他原住民,就会为了扩大经济收入,而开展民宿产业。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当前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利益,因此茶乡民宿产业在发展过程必须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关键词:茶乡;民宿;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的人均GDP也呈现出直线
上升的趋势,例如早在2016年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8500美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均GDP的增加,作为会受到其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反过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旅游业,相应的也获得了长足发展的机会,可以说我国的旅游服务业已彻底完成了转型升级,即由过去的纯观光形式,变为了现在的观光、体验多形式共存的情况;此外,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使得我们在对旅游资源等加以开发的时候,对其中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保护成为了必然要求,此外,保证开发行为的生态性也是这一活动的必然要求。在此种情势之下,民宿旅游业应运而生,其不仅有利于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也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进步。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茶乡民宿旅游在开发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1茶乡生态旅游的兴起及其意义1.1茶乡生态旅游的兴起
近年来,我国的茶乡生态旅游可谓是方兴未艾。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地方的茶乡生态旅游可以成为代表。
一是对于福建武夷山而言,可以说是茶的大乡,这里的人们借助茶乡的优势发展相关生态旅游时,主要依仗的就是该地的生态旅游资源,而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导向则是市场需求,并且其对于具体所能容纳的旅游人数规划和旅游项目、设施的建设都是极为科学、合理的,最终形成了以武夷岩茶(也就是大红袍)为主打产品、以对该茶的保护为主打业务的品牌效应。其对于武夷岩茶的种植大约达到了10万余亩,其针对旅游活动而言所设计的具体的旅游项目则大概包括参观茶园、体验茶农生活、观茶、品茶、斗茶以及观赏专门设计的与茶相关的歌舞表演和茶艺等。可以说这种生态旅游,不仅极好的宣传了当地的茶产品,还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是对于四川名山而言,其与福建武夷山的生态旅游不同的是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广受欢迎的“茶家乐”游玩方式。而所谓的“茶家乐”,具体化来说就是借助茶乡的茶农们所拥有的茶园、庭院等相关资源,来使来此旅游的人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茶叶生产、种植的有趣过程,以及别具一格的农村风貌。并且在这种旅游项目中,其主要的目标人群就是城市居民,充分利用城市生活与农村生活之间的差异性,来为游客们提供不一样的服务,使游客们能感受到与平时生活不一样的乐趣与体验。总的来说,就是让游客们不仅能在心理上有不一样的感受,同时还能在实践中有不一样的体验。
三是对于江苏太湖而言,其是茶之胜地,所发展起来的茶乡旅游除了能给予游客们欣赏环湖地区的大片茶园,还能让游客们享受到诸多的历史人文景观,并与此同时于繁忙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难得的享受一下生态休闲。这里不仅有陆巷古村、雕花楼、明月湾景区、缥缈峰等旅游胜地,还有古尚锦茶坊、御封茶楼、水月坞茶园、韩村坞茶园、金龙茶坊、沙滩山茶舫等茶楼古舫,能给人以绝佳的体验和感受。1.2发展茶乡生态旅游的意义1.2.1增加旅游地茶农的收入
就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茶乡地区的茶农而言,要想增加自己的收入,主要只能从提高茶叶的产量、质量等方面来进行着手。但是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式之下,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增产方式以难以再充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需要,因此,寻找出新的促进茶业经济发展、提升茶农收入增长的方式势在必行。在此情形之下,发展茶乡生态旅游,促进茶叶产品的产品性质转化,实现产业升级,对于持续稳定的增加旅游地茶农的收入而言具有重要意义。1.2.2促进茶乡产业经济的发展
此外,发展茶乡生态旅游,对于促进茶乡产业经济发展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改变传统茶业单纯的生产功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二是将旅游业与茶业产业很好的联合起来,不仅能使就业岗位得到大量增加,并且能在极大程度上促进社会上
的就业与再就业,从而以此来促进茶乡第三产业发展,使茶业经济得到
更高层次的发展。
1.2.3推动茶乡文明的建设
在我国,能成为“茶乡”的,大多是一些丘陵地区或者山区等,对于这些地方来说,不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对外交往交流的水平都是较为落后的,并且交通和信息也都较为闭塞。因此,基于此种现状,发展茶乡生态旅游对于推动茶乡文明的建设而言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具体来说,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对于缩小区域差异而言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因为茶乡生态旅游的发展能有效促进区域、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二是对于转变农民传统经营思想、提高他们的生产经营能力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就是说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能增强当地农民的生产意识,克服其长期以来的、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增加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三是对于增强乡村地区整体的经济实力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有利于促进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建设。1.2.4加强茶乡文化的传承
一般来说,对于茶乡而言,往往其茶文化资源是极为丰富的,而要发展一个茶乡地区的茶乡生态旅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当地的茶文化进行发掘和利用。此外,如果某地的茶乡生态旅游要增强其吸引力以吸纳更多的游客,就必然会发掘出一些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的文化。例如当地一些独特的茶叶种植技术、独特的饮茶、品茶文化、传统的茶歌、茶舞、经典的炒茶工艺等等等等。而随着茶乡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能促进这些文化的继承,也有利于促进这些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同时,由于茶乡生态旅游的发展,还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使当地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2茶乡民宿旅游的生态性和文化性2.1茶乡民宿旅游的生态性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民宿旅游应当是包含于乡村旅游之内的,而对于乡村旅游来说,其所具有的最明显的性质就是乡村性,再深入一点来说就是我们通常在生态领域所说的自然性、生态性。“道法自然”从古至今就是我国很多人民的一种至高追求,通常来说,这里所说的“自然”,除了我们一般意义下的自然环境之外,更代表的是一种生于天地、自然间的一种准则和规律。对于茶乡旅游来说,要想保证持久、永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发展符合这种准则的生态性旅游,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进步。总而言之,在发展茶乡生态旅游,保有生态的观念是极为必要的。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只有尊重生态性的旅游才能成为特色性、文化性的象征,才能对游客们产生持久的吸引力。因此,茶乡民宿旅游必须要考虑生态性,在生态观的指导下,将茶乡民宿旅游的生态性展示出来,才是恒久之策。2.2茶乡民宿旅游的文化性
单解民宿旅游中的“民宿”这个词而言,其是由“民”和“宿”这两个字所组成的,因此我们要解析茶乡民宿旅游所包含的文化性,首先要从这两个字出发来进行理解。首先从“宿”这个字来看,对于游客而言,要顺利的完成一场旅行,其中的“住”是必不可少且极为重要的,而对于民宿旅游来说,其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给游客提供良好的住的地方。那么在从“住的地方”出发进行理解,可以延伸出“建筑”这一物体,而对于建筑而言,从历史、人文的角度来看,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艺术品。其次从“民”这个字来看,民可以直接的延伸出民俗性、民族性等含义,再具体一点来说,就是某一个地区所具有的、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独特的特色。那么,融合起来来看,茶乡民宿旅游不仅具有独特的地方风俗民情的文化性,还具有建筑方面的文化性。
3生态文化旅游背景之下茶乡民宿旅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3.1茶乡的民宿建筑应当是生态性与文化性的结合体
生态旅游视角告诉我们要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兼顾保护,体现了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所以在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地区,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具备开发条件的、具有土著建筑风味的民房,要与当地的
(下转第134页)
基金项目:青岛农业大学:“瑜上.山间汤泉度假酒店建筑及景观设计”(项目编号:660/2418707)。
作者简介:玄颖(1979-),女,山东青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132
2018年第10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上接第131页)
旅游商品的开发,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相伴而生,同样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商品具备双重价值,不但可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还可以有效的传播旅游地的形象。茶产区的旅游商品,当然最主要的就是茶叶了。在体验活动中,不妨加入茶叶的制作过程,既满足了游客的体验需求,又满足了消费需求。除此之外,还要拓展思路,开发茶叶之外的特色旅游商品,如:茶枕、茶器、茶文化衫、茶摆件、茶饮料、茶食品等等。在制作工艺和包装装潢上,要体现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地域特征,以刺激游客的购买欲望。
3.3加大投入完善茶山旅游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的完善和建设,是旅游业开展的基础之一。茶产区应该在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旅游开发的硬件设施。如在核心旅游区外的道路拓宽、停车场的修建、宾馆民宿的建设等等。核心景区内WiFi网络的覆盖、厕所的布局和设计、标识标牌、公共休息设施、垃圾箱等等。一切硬件设施的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注重人性化和细节化设计,积极营造让游客满意舒心的景区环境。3.4改变思想引进旅游市场运作机制
长久以来,农耕文化决定了茶产区的要文化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茶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路。所以茶区要主动改变思想,引进市场运作机制,从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最基层的执行层,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按照市场化运作、进行企业化管理。要增强市场化意识,及时更具市场需求的变化来对旅游产品结构、管理思路、发展思路进行调整。实现市
场化管理后,在一些传统观念内可能会引发“不近人情”的争论,也会给
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带来阻力,但长远来看,一定会为景区的科学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4结语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潜力十分巨大。我国众多茶产区应当把握住这一机遇,发掘茶文化的深厚内涵,深耕茶文化资源,积极引进人才和科学的管理办法,保障生态旅游的健康和科学发展。但需要指出的是,茶产区生态旅游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暂时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少之又少,发展的步伐和节奏需要摸索和尝试着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茶产区可以在主产业、旅游业、服务业和商业上实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1):2-13.
[2]钟林生,马向远,曾瑜皙.中国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6(12):88-89.
[3]莫珣.广西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研究[J].丝路视野,2016(8):44-45.
[4]汝百乐,徐友.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61-65
[5]王玉成.旅游文化概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上接第132页)
自然地理条件完美融合,和谐统一,在外观上体现当地的文化风情。在内部条件上,也要依据当地的文化风格配置一些独特的硬件。在打造民宿建筑时,要有工匠精神与文化精神,真正将民宿建筑当做能够传承千年的艺术品来对待,只有以此种心态来对待民宿建筑,才能开发出不朽的文化性的旅游产品,才能真正长久吸引旅游者。任何短视的行为在文化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当然在生态文化的基础上,民宿建筑的经营过程中也应融入现代化的一些管理思想,使其能够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人性化的住宿场所。比如有些民宿旅游的建筑室内不需要豪华内设,但舒适性和便利性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改造后的民宿既不会破坏原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遗产,又能在文化上和它们格调一致,且具有地方特色文化魅力。
3.2必须完善茶乡民宿旅游的相关产品体系
民宿旅游业不光要在民宿建筑上下大工夫,更要不断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着力从源头充实自己的文化产品内容。有些地区的文化特色不明显、文化内容不详实,当地民宿旅游业就应该着力突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内容,使原有的文化特点更清楚、更具体、更鲜明;可以使当地建筑风格更加具有地方特色、更符合当地风俗习惯;可以联合当地旅游部门利用文学作品或者电影或者新媒体讲述当地历史和故事传说,使地方特色文化更加生动、详实;可以组织各种纪念庆祝特色活动,扩展自己的文化内容。可以开发系列的户外活动,使旅游者不光能在民宿建筑内感受地方文化,更应该使旅游者在户外丰富的旅游活动中获得更多体验。像瓦当瓦舍推出的city/countrywalk活动,就是在深挖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
之下,给旅游者带来不一样、深度的文化体验。这种形式的民宿旅游产品,不仅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生态旅游产品,更是对目的地特色文化的最佳宣传。
3.3在茶乡民宿经营中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好民宿旅游产品宣传工作
对于茶乡民宿旅游来说,在现代社会要获得长足深远的发展,除了要在发展过程中符合传统性的要求之外,还必须要体现出时代性,做到与时俱进。而如何才能体现时代性呢?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茶乡民宿旅游之中将互联网的因素添加进去,使其宣传、发展、营销等工作与互联网技术充分联系起来,从而扩大茶乡民宿旅游的受众(因为当前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还是中、青、少年等)以及提高茶乡民宿旅游的宣传效应。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充分把握自己的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网络上的宣传平台和宣传渠道。这样不仅能做好自己的宣传工作,还能通过从客户端上获取游客的反馈信息来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泽芬.生态文化旅游视角下的民宿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2017(18):299-300.
[2]张翠晶,王毅卓,李珊珊.从社会文化功能角度谈茶乡生态旅游的构建[J].福建茶叶,2017(5):92-93.
—[3]李伟,熊雨箫.基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茶乡茶文化保护研究——
以川西茶区成佳镇茶乡规划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4):92-97.
[4]龚永新.茶乡生态旅游构建[J].中国茶叶,2009(12):36-37.
(上接第133页)
水平以及不同地区的游客皆可以成为茶文化旅游的目标人群,不同的受众群体的审美取向、个人爱好、旅游目的都不尽相同,尤其是一些90后、00后的年轻人,其对旅游的认知与中年人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茶文化旅游开发者就要结合自身实际和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多开发一些具有特色,能够被不同群体所欢迎的丰富多样的旅游线路。
譬如,针对当前年轻人猎奇心强、求知欲望浓厚、探究意识强烈的特点,茶乡旅游经营者就不妨利用茶乡有山有水的地貌及自然优势,为他们定制一些能够探险、户外生存的旅游线路,让旅游者在探险的过程中,一方面更好地领略茶乡的自然山水,另一方面通过近距离感受到茶树的生长环境,了解茶树那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增强个人意志,提升个人精神。另外,针对一些学校或是带有学习目的的旅游团或者是旅游群体,经营者就要开发一些知识文化旅游线路。具体而言,就是要让旅游线路多一些茶文化讲解、茶叶种植知识传授、茶叶制作过程讲解、茶艺表演等内容,这样一是能够让普通的旅游内容上升到理论的范畴,另一方面更是能将那些原本存在于课本中的农事知识、手工业技巧以及人文背景,以真实的面貌直观地呈现于游客面前,让游客寓教于乐,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3.2在开发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将茶文化和当地其它历史文化资源充分融合
茶文化不是一门独立的文化学科,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其不可能独立存在,必然与其它文化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134
以,茶文化旅游开发和设计者,就要加强与其它部门尤其是当地旅游部
门的联系和协作,通过出台区域性的文化旅游开发顶层设计,对当地所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度规划、整合、包装,并制定一些充满创意、内容丰富的文化旅游项目。
在这方面,地处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的做法就值得我国广大茶乡学习借鉴。普陀山有着优美壮丽的自然风光,有着享誉海内外的普陀山云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当地雾茶,另外更是一个佛教圣地——
的普陀寺驰名远近,每年都能吸引着大量的香客和游客。而当地针对这一点,一方面结合禅茶一味的内涵,将当地的云雾茶与普陀寺进行融合,创新发展出富有禅意的普陀佛茶。另外,当地在进行文化旅游开发时,更是将佛教、普陀山自然风光、云雾茶等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更是取得了极强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普陀山的文化旅游模式,是我国开发茶文化旅游模式的一个典型范本。
参考文献
[1]徐永成.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国[J].中国茶叶加工,2005(2):10-12.
[2]周岚.关于茶文化旅游的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17):58-61.[3]林馥茗.开发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产业发展[J].茶叶科学技术,2007(3):31-32.
[4]徐永成.长三角打造茶文化中心[J].茶叶,2005(1):32-34.[5]王玉成.旅游文化概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2018年第10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