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0-01-03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学管理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梁国明 广西桂平市大洋中学,广西桂平537214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言文教学意 义重大。本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从文言文教学入手,针对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进行策略研究,以促进文 言文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缟号:1671-5861(2015)07-0198.O1 一直以来,校园中流传这样一句话:“一怕周树人,二 却可以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 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学生缺乏文言文学习的兴趣,缺 悟其情,涵泳体味,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化古人的神气为 乏文言文积累,惧怕学习文言文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文言文 自己的神气。但是,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能做到重视 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但是并不影响它在中学语文 诵读的,恐怕为数不多,主要是因为时间有限,怕影响教学 教学中的比重,在高考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学生只能硬着 进度,因此,不少教师都是读一两遍了事,这不能不说是一 头皮学习。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的教学,破解学生对文言 种遗憾。其实,看看我们的课文,李白的《蜀道难》篇中“蜀 文又爱又恨的困局,是我们教师必须做好的工作。下面,笔 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 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文言文教学的几点策略,希望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 ,冰崖转石万壑雷”,“剑 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之难,难于上 1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白居易的《琵笆行并序》篇中的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说它是重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 点,主要是文言文是属于文化经典,教材中不少文言文脍炙 成曲调先有情”,“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 人口,是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是中 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还有《孔雀东南飞》、《归 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对于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意义 园田居》、《兰亭集序》……哪一篇不值得我们高声诵读,于 重大。说它是难点,一方面是学生对文言文容易产生很强的 生情中去体味呢?正所谓“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宏伟之 时空感和距离感,因而对文言文兴趣不大,另一方面是,文 概,非密咏天音则不能谈起深远之趣”。 言文在字词、句式、表现手法与现代文相比具有多样性和不 2.3新旧联系,举三反_ 明确性,不好理解掌握,使得文言文教学处于一个极为尴尬 与现代文相比文言文历经久远,因此学生缺乏学习文言 的境地。究其原因主要是:(1)重言不重文。教师重视字词、 文的语言环境,若是仅仅依靠高中课文中的四十多篇文言 句式的理解及传授文言文常识,忽视了作者的情感及文化的 文,就想做到“举一反三”,那是奢望。虽然举一反三不容 内涵,每一篇文言文无不是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有着深 易,但是退而求其次,做到举三反一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 厚的文化背景,没有这些的了解,势必造成文与言的割裂, 文言文有完善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这就方便了我们的学 没有血肉的学习,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既无法激发学生 习。在我们高中学习的文言文中,很多语言知识,如实词、 学习兴趣,也违背了文言文教学的目的。(2)缺乏活学活用。 虚实、句式等,有很多都是重复出现的,只要教师加以引导, 不少教师讲授完一篇文言文,就仅限于使学生掌握本篇文言 新旧联系,学生必然能轻松掌握。 文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者用法等,缺 例如,实词“爱”的用法,在许多课文都有出现,单是 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达到能阅读其他名篇的目的。 《过秦论》中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用法,如“此四君者,皆 2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 所谓教无定法,殊途同归,文言文教学需要不断的探究 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三句中的“爱”的 完善,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教学方式,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 意思就分别表示为“恩惠”、“喜欢”、“舍不得“。其中在《史 笔者作了如下探索: 记?陈涉世家》、《六国论》、《师说》、《促织》等课文都有出 2.1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现,教师若是能在上到这些课文时,能把学过的课文自然联 兴趣是学习主动性的源动力,是决定学生是否能自主学 系起来,学生掌握“爱”的用法自然就容易得多。由此可见, 习的重要因素,在文言文学习中兴趣尤为重要。众所周知, 不同课文的学习是“举三”的过程,而把所学课文有机联系 学生好奇心强,特别喜欢听故事,教师若能根据学生这一心 起来则是“归一”的结果。这样的联系,学生是感觉亲切并 理特点,结合课文内容将一些小故事,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 乐于接受的。 学习兴趣,从而收到预期的文言文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文言文教学也需要改革,要转变 例如,笔者在讲授苟子的《劝学》一文时,就先给学生 过去单纯注重知识点传授的传统模式,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整 讲述了一个劝学的故事: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归隐山林后过着 体阅读感与理解能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熏陶,使 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有一天,有个少年向他求教读书的 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还能理解其深刻的 妙法,陶渊明听后大笑:“天下哪有学习的妙法?只有笨法, 思想内涵。 勤学则进,辍学则退!”少年迷茫不解,陶渊明将少年带到 参考文献 溪水边指着溪水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为什么那块磨刀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石有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是一天磨成的吗?”少年摇摇 社,2007. 头,然后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 [2]郑国民.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 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 大学出版社,2000. 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少年恍然大悟,拜谢 [3]熊江平.谈谈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 而去。笔者生动的讲述使得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精神大振, 1993. 学习劲头大增。 [4]陶永武.转变两个观念,走出教学困境一一中学文言文教 2.2重视诵读 学的误区及辩证[J].语文学习,2002.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 作者简介:梁国明,男,汉族,中学一级职称,职务:教师, 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诵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于广西桂平市大洋中学。 虽然我们不敢奢求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之后,突然顿悟,但是 198 2015年7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