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名片背面山西
“二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如果说,山西有一张名片的话,我想,它一定是这样的:山,便是名片的最中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脍炙人口的一首诗传遍了中华大江南北,吕梁山与太行山,就这样走入我们的视线。想必,陆游途径山西之山时,也被这番奇景所折服吧。酿一壶酒,以月光下酒。远处山层峦叠嶂,国破家亡无归处,正是不得志之时,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坚信,他的人生、他的仕途,也会像这景一般,虽身处逆境,但走下去就会出现光明与希望的新世界。水光潋滟,山水相接。我想,湖,就应在名片的下方。荡一湖涟漪,啧里古镇就这样悄悄然荡到了我们身边。记得上次与它会面时,是在初秋的傍晚。那诗人因秋而发的愁思,我却一丝都提不起来。如果说哪句诗最应景,想必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陶渊明的悠然自得,说的最好不过了。小酌一杯清茶,吹着惬意的秋风,任由发丝在颊间,痒痒的细细的。闲适淡泊陶冶情操,小小的人儿竟也悟出了一些道理,浮躁的世上,要唯我,独静。
倘若啧口镇的湖衬不出这山,那我便以马伦草原补了吧。没想到,外于黄十高原的山西。竟有这番美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那位南北朝的作者,想必也是得此美景而抒诗一首吧!一碧如洗的蓝天伴着轻飘飘的白云儿,草香花香与雨后的土香,冲进我的鼻腔,就这样在身体里氤氲开来,仿佛下一秒,就要一同与这景色归去,归向另一个美好的世界。
岁月失语,唯石能言。“软景”着实令人着迷,但这“硬景”--乔家大院,才是名片的镇“片”之宝。俗话说,“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古老的瓦当,精雕细琢的门楼,虽然褪色但还不失鲜艳的木廊……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是一个象征着大吉大利的双喜字。被称为北方居民建筑的明珠,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说,当今人民的智慧是一块完好无瑕的碧玉,那么,现代人民的智慧便是一颗东方明珠。
人文,是最令我痴迷的了,所以,它应当镶嵌千景与景之间,情与情之上。逛累了?不如来一碗豆鱼焖面!碧色的豆鱼赤色的酱,是最能勾起食欲的,可别忘了添点咱山西的陈醋!再顺便小酌一杯那“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竹叶青。“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赏着景儿再品点洒,你品你细品!还不满足,再就块儿咱山西保贤的牛肉!洒与肉下肚,又乃人生快意之事!
如果非要说,西名片是一幅动情的画的话,我倒不希望它是花花绿绿的静,我希望它是一份永不静止的纪录片,交通在发展,信号在变强,人民逐渐富裕,山西逐渐繁荣!山西在变好!山西在变强!山西在成长!山西名片,是你,是我,是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