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673-6052(2018)01-0018-03 DOI:10.15996/j.cnki.bfjt.2018.01.005
相邻间距过近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及
其他服务设施建造方案
刘 洋
(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市 110166)
摘 要: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控制是保证高速公路运营功能及合理控制建设规模的措施之一,随着间距的减小,出入交通流对主线直行交通流的干扰越来越大,当净距小于车辆驶离主线全过程所需的距离时,难免造成交通流紊乱或形成安全隐患。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相邻间距过近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及其他服务设施方案选取的思路即技术措施,可供参考。
关键词: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设施;最小间距;最小净距
中图分类号:U448.17 文献标识码:B
最小间距控制是互通式立体交叉及其他服务设施设置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距离过近,主线直行交通流会因为地方交通的频繁接入而受到一定影响,严重时会产生紊乱甚至出现交通瓶颈,从而导致通行能力和运行安全水平下降。服务区与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应满足驾驶人判断及车辆运行的需要,避免因出口不明、驾驶员疏忽,车辆抵近时紧急制动,导致后续车辆追尾。
1 互通式立体交叉及其他服务设施最小间距1.1 规范的规定
互通式立体交叉及其他服务设施最小间距为满足相邻入、出口之间设置完整交通标志和维持交通流稳定所需要的最小间距,也是要求普遍遵守的规定。
根据《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规定,互通式立体交叉之间、互通式立体交叉与其他设施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表1规定。
表1 互通式立体交叉及其他服务设施的最小间距
相邻设施种类
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与枢纽互通式立体交
叉之间
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之间
互通式立体交叉与服务区、停车区、U形转弯设施之间
4.0最小间距(km)
4.5
1.2 最小间距的确定
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由相邻两互如图1所示,
通立交侧的构造长度与净距构成。
图1 间距和净距示意图
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净距指加速车道渐变段终点至下一减速车道渐变段起点之间的距离。根据JTGD82-200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下一出口的第一块预告标志应设置km的位置。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在在距离该出口2
两互通式立体交叉之间不会干扰主线直行交通流连续运行的距离小于2km。因此,在确定互通式立体交叉最小间距时,互通式立体交叉净距可取2km。2 互通式立体交叉及其他服务设施最小净距
最小净距是独立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最小控制标准,指相邻入、出口之间主线基本路段的最小长度。最小净距根据车辆驶离主线全过程所需要的距离确定,该过程包括驾驶人认读标志、行动决策、寻找间隙、变换车道和出口确认等,所需要的距离与运行速度和变换车道的数目等有关。
2018年 第1期 刘 洋:相邻间距过近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及其他服务设施建造方案—19—
2.1 规范的规定
根据《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规定,受路网结构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当互通式立体交叉之间、互通式立体交叉与其他设施之间的距离不能满足表1中的规定时,经论证间距可适当减小,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或其他设施分别独立设置时,相互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表2的规定值。
表2 互通式立体交叉及其他服务设施的最小净距
主线设计速度(km/h)
1201008060如前所述,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及其他服务设施之间的最小距离应按最小间距控制;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可按最小净距控制,现将相邻间距过近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及其他服务设施方案选取思路分类如表3。4 方案实例
4.1 A服务区增设方案
A服务区为在某已建高速公路上新增设的服务0km/h,建设单位为充分区,该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互通式立体交叉
主线单向双车道800
700
650600之间最小净距(m)
主线单向3车道
1000900800700主线单向4车道120011001000900
互通式立体交叉与主线单向双车道700650600600服务区、停车区之间主线单向3车道
900
850
800
700最小净距(m)主线单向4车道
11001000900
800
(2)当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净距小于表2的规定值,且经多方案比选论证两者必须设置时,应根据其距离大小,利用辅助车道、集散道或匝道连接形成复合式互通式立体交叉。
(
3)应提前设置完善的下游互通式立体交叉或其他设施的出口预告等指路标志。2.2 最小净距的确定
根据《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出口预告标志分别设在距离出口2km、1km、500m和0km的位置。根据表2规定值,当全部预告标志设置在净距范围内有困难时,2km和1km的出口预告标志可提前设在净距起点之前或上游互通式立体交叉之前,但500m出口预告标志必须设置在净距范围内。
3 相邻间距过近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及其他服务设施方案选取思路
表3 相邻间距过近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及
其他服务设施方案选取思路
净距条件
设计方法净距大于表2
按各自独立互通及其他服务设施设计净距小于表2,
但鼻端间距大于设置辅辅助车道相连的复合助车道最小长度
式
鼻端间距小于设置辅助车道最小长度集散车道相连的复合式
距离过近设置集散车道困难,或设置集散车道对已建立交改建较大
匝道相连的复合式
注:辅助车道最小长度规定见《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第10.6.3条,集散车道相关规定见第10.7条
利用原有已废弃设施用地,已将服务区位置选定。距离该服务区东侧有一处已建互通,该互通与服务区距离较近,其中主线北侧尚可满足规范,南侧服务区与互通之间净距只有5
33m,不满足规范规定的互通与服务区最小间距600m的要求,合、分流鼻端之间间距仅1
005m。该服务区与已建互通净距小于表2,但鼻端间距大于设置辅助车道最小长度,故采用设置辅助车道将服务区与互通形成复合式的方案,如图2
。图2
该方案已建互通南侧三条匝道需外移改建,上下游出口的1km和2km预告标志应于辅助车道路段前提前设置,仅匝道部分工程建设费用约250万。4.2 B服务区增设方案
已建M互通和已建N互通均位于南方某已建高速公路上,该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km/h,M互通为B型单喇叭服务型互通,被交路为省道,N互通为B型枢纽互通,被交路为某高速,M互通和N枢纽互通交叉点间距1094m。现M互通拟废除,利用现M互通占地新建服务区,但保留现上跨A匝道主线桥,用于规划市政道路建设。
由于现M互通和N互通交叉点间距1094m,改造后服务区与M互通间距较近,
不满足规范规定的互通与服务区最小净距600m的要求,同时亦不满足设置辅助车道最小长度1000m(极限值800m)的要求,可采用服务区和N互通通过集散车道或匝道
—20—北方交通 2018年 第1期
相连形成复合式的方案,但考虑到N互通为已建互通,为减少改造规模及施工期对交通中断的影响,故采用通过匝道相连形成复合式的方案,如图3。
该方案需对N互通三条匝道进行改造,北侧出口的1km和2km预告标志应于N枢纽互通减速车道渐变段起点前提前设置,南侧出口的1km和2km预告标志应于服务区减速车道起点前提前设置,仅匝道部分工程建设费用约2600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JTG/TD21-2014公路立体交叉
设计细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2] 刘子剑.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交
图3
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5.
DiscussiononConstructionSchemeforInterchangeandOther
ServiceFacilitiesatCloserNeighboringDistance
LIUYang
(LiaoningProvincialCommunication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Co.,Ltd.,Shenyang110166,China)
Abstract Thedistancecontrolofinterchangeisoneofmeasuresforguaranteeingtheoperationfunctionofexpresswayandreasonablycontrollingtheconstructionscale.Withthedecreaseofdistance,theinterferenceoftrafficflowonthestraight-ontrafficflowofmainlineislargerandlarger.Whenthecleardistanceissmallerthan,itwillinevitablycausetrafficflowdisorderorthatrequiredfortheoverallprocessofmainlineforvehicledrivingpotentialsafetyhazard.Incombinationwithengineeringproject,theideaforselectionofschemeforinterchange,namelytechnicalmeasure,soastoprovideandotherservicefacilitiesatcloserneighboringdistanceisdiscussedreference.
Keywords Interchange;Servicefacilities;Minimumdistance;Minimumcleardistance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上接第17页)
OptimizationDesignofMainArchRingofLarge-span
ReinforcedConcreteArchBridge
CHENBoxu
(ZunyiTransportationSurvey&DesignInstituteCo.,Ltd.,Zunyi563000,China)
Abstract 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andinnovationofarchbridgeconstructiontechnology,thestrengthofconcretematerialsisimprovedcontinuallyandthelarge-spanreinforcedconcretearchbridgeisconstructedincreasingly.Theoptimizationdesignofmainarchcrosssectionisperformedforthereinforcedconcretearchbridgewithaspanof600mbyadoptingthelarge-sizeanalysissoftwareAnsystoobtaintheinfluenceof,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thedesignoflarge-spanreinforcedconcretesectionparametersonmainarchringarchbridge.
Keywords Large-spanreinforcedconcretearchbridge;Mainarchring;Optimizationdesig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