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万江中学杜辉
[关键词]:教学案例
[摘 要]:选择排序算法设计教学案例
[正 文]:参考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之“选择排序算法”。
一、 课标要求
通过实例,掌握使用排序算法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 设计一个程序,按照选择交换法,把学校运动会比赛成绩(无序)按降序排序后存储。 二、 学习目标
建议用1学时,通过实例,使学生能使用选择或冒泡排序算法设计程序,掌握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重点
理解排序过程中“交换”排序的算法思路,即:选择和冒泡排序,掌握其两种程序设计的方法。 四、 教学难点
(1) 明白两种排序算法的“范围”—“选择”—“交换”的过程,掌握编
写程序实现这个过程的方法。
(2) 在使用循环结构时,循环变量的确定。
五、 教材分析
排序是现实世界中处理数据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是教材的重点学习内容。教材通过实例,介绍了最为直观的选择排序法,展示了选择排序的过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明确算法的思路,并将思路整理之后能够熟练地转化为程序代码,这当然是教学目的之所在。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当学生总结思路时,往往会将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一并提出,如果此时教师不加以肯定,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探究欲望。最
好的做法该应因势利导,将选择和冒泡法进行比较式学习,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总结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环境
教学课室建议选用具有校园网支持的多媒体电脑室,教师制作好能手动排序的教具软件,以提高探索效率。学生能上Internet,为其进一步深入学习提供支持。 七、 学生情况
1、 应有知识:数组概念及运用;取数组中的最小值;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2、 课前准备:请学生找出现实生活中对数据进行排序后使用的例子;请学生操
作手动排序软件(见附件),体会手动排序过程及找出规律;或者请学生预备好几张扑克牌,模拟排序过程;
八、 教学过程
教学 教 师 活 动 步骤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① 提问 ② 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点评 ③ 肯定排序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① 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何对数组赋值?如何在数组中找出最小数?如何交换两个变量的值?如何在VB中随机产生小于0~100的整数; ② 举出日常生活中数据排序后再使用的例子; 探 索 排 ① 给出“手动排序”课件或使用纸牌 ② 提问 ① 利用课件先体会手动排序,进而找出其规律; ② 小组讨论,提炼排序方法 ① 让学生能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② 发挥小组协作作用,① 为新课做铺垫; ② 使学生认识到“排序”的重要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序 方 法 算 法 描 述 进 一 步 比 较 分 析 用 VB 实 现 其 算 法 知 ③ 总结“选择”和“冒泡”③ 小组代表口述回答“排序”方法; 两种方法 逐步提出更高要求; ① 从自然算法逐步求精 ② 分小组描述算法内容 ③ 上校园网获得帮助 ④ 其它的不同方法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③ 此处课件的作用是创设模拟环境; ① 让学生养成利用资源的习惯; ② 让学生在协作中提高 ① 运用课件,总结归纳两种算法的根本点; ② 突出解析循环变量的取值; ③ 比较两种算法的相同和不同点; ④ 注意循环体的内容和循环变量的取值 ⑤ 确定自己注重的一种算法,并加深理解 ① 培养分析比较做出判断的能力 ② 突破一种方法进而理解各种方法 ③ 此处课件的作用是表述循环的规律,明确算法的关键步骤; ① 观察学生完成情况; ② 即时提供个别指导; ③ 搜集学生错误,集中讲评; ④ 运用课件,完成代码,实现算法; ① 此处课件是为节省设⑤ 每位学生先独立用VB实现一种算法 ⑥ 再通过交流,理解或实现更多的算法 计时间,不用设计窗体,只要编写代码; ② 通过讨论快速掌握另一种算法; ① 提供相关学习网站; ① 了解更多的排序算法; ① 拓宽学生视野 识 拓 展 布置课外作业 ② 给优秀学生的特别任② 运用排序算法解决更多实际问② 提高学生兴趣 务; 题; ③ 根据自身情况做进一步提升; ① 基础性任务 ② 提高性任务(选做) 整理、巩固已形成的知识和技能。 ③ 引出更多的问题 九、 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由学生课代表记录上课时表现出众的学生,如:发言正确者,小
组代表,任务完成好而受老师表彰的同学等; 2、 作业评价:通过课外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 十、 教学反思
本教学案例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自主探究,逐步了解并掌握常用算法之一的“选择排序”,通过探讨待解决的问题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尝试归纳该算法与算法实现的一般规律。通过三个教学班的实验,本教学案例是可行的,学生反映良好,已完成课标要求的任务。但是,在实验初期,由于时间安排较紧,不利于中下层学生的自主学习,后来通过“突破一种方法”的方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重点掌握一种算法,进而通过互助学习,快速掌握另一种算法,从而纠正其不足。 十一、 教学评析
本教案于6月17日作为东莞市信息技术新课程展示会课例,在万江中学展示。经于会教师交流,主要有以下评析:本节课利用校园网站和多媒体电脑室作为教学平台,溶合了在线教育和广播教学两大功能,将教学所需要的资源通过在线教育网页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可灵活地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和利用资源,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条件;通过多媒体投影和广播教学软件,达到直观演示、师生互动和集中评讲的最佳效果。
另一方面,运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超越“教材”追踪学生的问题和兴趣,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例如,学生在尝试了手动排序后,自然地一并引出“选择排序算法”和“冒泡排序算法”,因而对“冒泡”法也有所交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由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的是发问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例如: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中:“复习—探索—描述—分析—实现—拓展—巩固”7个环节里只有“分析”是教师为主完成的,其它各个部分都是以学生为主完成的。在教学评价时,既考查学生作业任务的完成情况,也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知识、技能、观点,表达、协作、交流等的表现,体现了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教学过程中还注意了通过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创造互助、讨论、交流、共同提高的氛围。 [参考资料]
1、《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李艺 2、《网络环境下的抛锚式教学模式》,郭风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