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锅炉事故及事故案例

2020-06-05 来源:好走旅游网
锅炉事故的原因及其预防

锅炉是在高温高压的不利工作条件下运行的,操作不当或设备存在缺陷都可能造成超压或过热而发生爆破或爆炸事故。锅炉的部件较多,体积较大,有汽、水、风、烟等复杂系统,如运行管理不善,则燃烧、附件及管道阀门等都随时可能发生故障,而被迫停止运行。 锅炉的爆破爆炸事故,常常是造成设备、厂房毁坏和人身伤亡的灾难性事故。锅炉机组停止运行,使蒸汽动力突然切断,则会造成停产停工的恶果。这些事故的发生,都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巨大损失。所以,防止锅炉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故分类

锅炉事故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

锅炉爆炸事故、重大事故与一般事故。

锅炉爆炸事故是锅炉运行中,锅筒、集箱等部件损坏,并有较大的泄压突破口而在瞬间将工作压力降至大气压的一种事故。这种事故爆炸威力大,造成的损失很大。

重大事故是运行中发生爆破、爆管、严重变形、炉膛塌陷、炉墙倒墙、钢架烧红等而被迫停炉大修的各类事故。

一般事故则是运行中发生故障而被迫停炉,但又能很快恢复运行的事故。

锅炉事故如按事故发生的部位来分类,则有锅筒等水容量较大的受压部件突然开裂的爆炸事故,炉管爆炸事故,省煤器事故,过热器事故,管道、烟道、炉墙事故;安全附件、给水设备、燃烧设备等部位的事故。

锅炉事故如按事故发生的原因来分类,则有水位监督不慎造成的缺水、满水事故,水质不好引起的事故,设计、制造或安装、检修不良引起的事故,维修保养不当,而由腐蚀、积结污垢灰焦而引起的事故,燃烧控制不好引起的事故。

二.事故的预防

⒈ 应健全锅炉运行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检修质量标准、交接班制度等各项有关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八项制度、六项纪录)

⒉ 应加强锅炉用水管理,给水水质应符合规定要求,软化水应达到质量标准,炉水碱度不应过高。排污要有制度,受热面内部应保持不结垢或仅有较簿水垢,定期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清除水垢,以免造成钢板或钢管过热。

⒊ 在安装和检修时,应选用符合图纸要求的材料。

⒋ 采用合理的锅炉结构。在制造、安装或检修以及锅炉的技术改造中,应注意改进锅炉的不合理结构,使之达到合理或基本合理。

⒌ 有计划的组织培训司炉人员和管理人员,提高安全运行操作和管理水平。司炉人员在熟悉设备性能的基础上,达到安全经济运行,避免发生事故。司炉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在事故发生时,应冷静迅速地采取处理措施。

三.常见的锅炉事故

近年来,锅炉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缺水事故最为常见,而且危害较大。再有就是因水

质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炉管等受热面过热烧损事故。在叙述常见锅炉事故时,除了锅炉爆炸事故和缺水、满水、汽水共腾事故以外,其他事故均以事故发生的部位来分别叙述。

(一) 锅炉爆炸事故

锅炉爆炸发生是由于锅筒(汽水锅筒或水锅筒)破裂,锅筒内储存着的几吨、甚至几十吨有压力的饱和水及汽瞬时释放巨大能量的过程。

锅炉爆炸所产生的灾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锅筒内水和汽的膨胀所释放的能量;二是锅内的高压蒸汽以及部分饱和水迅速蒸发而产生大量蒸汽向四围扩散所引起的灾害。

⒊ 锅炉爆炸的主要原因

⑴ 在锅炉较长时间缺水,钢板被灼红、机械强度急骤降低得情况下,司炉人员违反操 作规程,向炉内进水,引起爆炸。

⑵ 铆接锅炉,锅壳与锅筒长期漏泄,且炉水碱度较高,造成铆缝或胀口处钢板苛性脆化,以致造成爆炸事故;(现在很少用)

⑶ 严重超压造成爆炸事故;

⑷ 因安全附件失灵、结构设计不合理、材质发生衰老等原因,造成锅炉爆炸。

⒋ 预防措施

⑴ 要特别注意水容量较大的锅筒的锅壳、封头或管板、炉胆等主要受压部件的材料、强度,联接形式、焊接与冷加工组装等在设计和制造上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火管锅炉由于锅筒直径较大以及锅筒内受压部件较多,联接型式较复杂等情况,因此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⑵ 检验与修理锅炉时,对锅筒的苛性脆化、严重腐蚀与变形以及起槽裂纹,要高度警惕,检查要周到细致,修理必须要保证质量,防止强度不足或裂纹扩展而突然撕裂。

⑶ 司炉人员必须切记:发生严重缺水事故时,一定不能再进水,以免锅炉钢板在过热烧红的情况下,与水突然冷缩而脆裂。

⑷ 锅炉的安全附件,特别是安全阀,必须经常保持灵敏、准确、可靠 。多数小锅炉爆炸事故都有一个共同得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装置安全阀或安全阀失灵而造成超压。如安全阀正常,控制在较低的压力下运行,爆炸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

⑸ 应注意被忽视的薄弱环节。有很多爆炸事故发生在炊事、洗澡、采暖、热饭用的锅炉,甚至热水锅炉和茶水炉也多有发生。这些锅炉体积小,压力低 ,又多在生活部门,往往不被注意和重视,很易成为锅炉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所以,应特别注意。

(二)缺水事故

锅炉运行应保持正常水位,当水位表中的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时,称为缺水事故。 锅炉缺水事故是常见的事故 。严重缺水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很大的。轻者引起大面积受热面过热变形,胀口渗漏,炉膛顶墙、隔墙塌落损坏,过热蒸汽温度过高损坏汽轮机等;重者引起爆管,胀管脱落,大量汽水、火焰喷出伤人;最严重的是处理不当而可能造成爆炸事故。严重缺水事故使锅炉受到极大的损坏,过热变形严重的很难再修复;过热变形较轻的,从修复到正常使用往往要很长时间,使用单位因此而停工停产。

⒈ 缺水事故的现象

⑴ 水位表玻璃板(管)上成白色;或将铅笔等棒形物或斜线板放到水位表后面,透过水位表观察,如看不到折线,而是连续的棒形物或斜线时,则说明水位表内已经没有水了;

⑵ 水位静止,不轻微波动,这种假水位现象,司炉人员未及时发现; ⑶ 高低警报器和其它水位报警信号装置发出低水位警报或信号; ⑷ 蒸汽流量大于给水量; ⑸ 过热器蒸汽温度急剧上升; ⑹ 锅炉房内嗅到烧焦味;

⑺ 炉膛顶墙塌陷;

⑻ 锅筒、炉膛、炉管等受热面过热变形;

⑼ 上水时,听到省煤器有异样冲击声或省煤器附近烟道突然漏水; ⑽ 烟囱冒白色水气烟; (11)发现爆管、胀口脱管。

发生缺水事故时并非上述现象全部出现,一般情况下,只有前三种现象,而无后几种现象,则可能是轻微缺水,但不排除严重缺水的可能性;如在前三种现象出现的同时,又出现后面几种现象时,一般即认为是严重缺水事故。

⒉ 缺水事故的判断和处理

缺水事故有两种,一种是轻微缺水,即水位表虽看不到水位但锅筒内水位尚未降到水连管以下,这时水位表中出现的是一种虚假水位。这可用关闭水位表汽旋塞的办法,使水位表内蒸汽冷凝,形成真空负压而尚未降到水连管以下的水吸引入水位表内。这种方法通称“叫水”。如叫水操作后,仍不见水位,说明水位至少已低于水连管以下了,很可能更严重,这时,就是发生严重缺水事故了。

如确认是轻微缺水事故,由于受热面尚未“干烧”,则完全可以进水到正常水位。如果原因不清,经上水仍不见水位时,或给水设备有故障时,则应立即停炉。如判断是严重缺水,则应立即紧急停炉,并降负荷,关闭给水阀门。

处理严重缺水事故最重要的问题是,在未断定是轻微缺水以前和已确认是严重缺水以后,严禁向炉内进水。

发生严重缺水而停炉后,待炉体逐渐冷却,再对炉膛和其它处受热面以及炉墙、钢架等进行详细检查,如由于处理及时,不是十分严重缺水而无大问题时(如仅仅管子轻微变形),应查明和消除事故的致因,并在水压试验合格后投入使用;如过热较严重,引起胀口渗漏、管子严重变形、钢材严重过热烧损时(必须时做金相检查),则须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⒊ 缺水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⑴ 水位无人监视或运行人员不注意观察水位。

⑵ 水位表未按要求及时冲洗,汽水连管堵塞,运行人员又未及时发现假水位或未判断出是假水位。

⑶ 给水自动调节器和水位警报信号装置失灵;或水源中断、给水设备损坏。 ⑷ 排污阀严重渗漏及其它部位严重漏水。

⑸ 排污时误操作:排污时间太长;运行人员未认真监视水位;排污后忘关排污阀。

⒋针对上述原因,预防缺水事故的要点是:

⑴ 加强运行人员的教育,增强责任感,提高处理事故的水平; ⑵ 冲洗水位表及排污操作应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运行操作规程; ⑶ 给水自动装置及水位报警、信号装置需安排专人每班检查校对和调整维修;要防止过分和完全依赖自动化装置,运行中应加强维护管理;

⑷ 运行人员应休息好,一般不应执行超过八小时的大倒班制度;

⑸ 水位表安装位置必须正确,汽、水连管不能倾斜,以便真实反映炉内水位。水位表在运行中应加强维护管理,防止堵塞,出现假水位。

(三) 满水事故

满水事故也是锅炉运行中的一种常见事故。严重满水事故会引起蒸汽管道水冲击,使

阀门、法兰和蒸汽管受到损坏甚至振裂,将严重损坏汽轮机的叶轮和轴承,甚至使叶片断裂;锅炉发生满水时故后,蒸汽带水严重,蒸汽品质恶化,过热器易积盐垢过热烧损,对用汽部门的设备和产品质量可能带来严重影响。

⒈ 满水事故的现象

⑴ 水位表玻璃板(管)内颜色发暗,水位线消失; ⑵ 高低警报器或其它高水位警报装置发出高水位信号; ⑶ 给水流量明显大于蒸汽流量; ⑷ 过热器温度下降;

⑸ 蒸汽管道、汽轮机有异样的撞击和震动,法兰、轴封、阀门等向外冒汽滴水。

⒉ 满水事故的处理

⑴ 应先通过对水位的检查和各水位指示装置的对照检查,确认是否发生满水事故,如蒸汽管道未发生水击,则认为是一般满水事故;反之,则可判断是严重满水事故。

⑵ 发生一般满水事故时,须立即停止给水,减弱燃烧,开启排污门放水;同时开启过热器和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门,及用汽部门疏水门,加强疏水。待水位正常满水原因查清并消除后,再恢复运行。

⑶ 如是严重满水事故,则应紧急停炉,停止给水,迅速放水,降低负荷加强疏水,待水位恢复正常,管道阀门等有关部件经检查可用则在满水原因查清并消除隐患后,方可恢复运行。

⒊ 满水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满水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运行人员对水位监视不够而造成;其次是水位表堵塞造成假水位;再有是高水位警报信号装置、给水自动调节设备失灵。

预防措施与缺水事故相同。

(四)汽水共腾事故 ⒈ 汽水共腾事故的现象

所谓汽水共腾,就是炉水表面泛起较严重的泡沫,在负荷增加,燃烧强化,汽水分离加剧的情况下,炉水表面泡沫层发生急据的翻腾和上下波动,水表位内出现很多汽泡和泡沫,水位模糊不清的一种现象。出现汽水共腾时如同满水事故一样,蒸汽带水急剧增加,蒸汽管道可能发生水击,过热蒸汽温度下降。蒸汽中带有许多盐浓度很高的炉水将严重影响过热器和汽轮机的安全运行。

⒉ 汽水共腾事故的处理

⑴ 减弱燃烧,降低负荷,关小主汽阀; ⑵ 加强蒸汽管道和过热器的疏水;

⑶ 全开连续排污阀;打开排污放水,同时上水,降低炉内含盐量,以改善炉水品质。防水、上水要注意水位变化;

⑷ 待水质改善,水位清晰时,可逐渐恢复正常运行。

⒊ 汽水共腾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⑴ 一般情况下,由于汽水分离,炉水蒸发面下方100-200mm水层含盐浓度较高。

但给水碱度大、杂质多以及未加强排污时,炉水表面层含盐量往往非常高,蒸发面泡沫越来越多,锅水粘度很大,气泡上升阻力增加。在负荷增加。汽化加剧时,大量汽泡由于在炉水表面没有很快汽水分离而积聚在炉水表面,冲击蒸发面,搅动泡沫层,是水位上下剧烈波动和翻腾。

⑵ 在水位过高,主汽阀开启速度太快、负荷突然增加时,由于蒸汽空间压力骤降,使汽化更加剧烈,蒸汽空间暂时的负压往往产生“吊水”现象 ,促使和加剧汽水共腾。

预防措施就是加强水质监督,严格控制炉水含盐量,认真进行排污;在炉水含盐量高、杂质多,开始出现泡沫层而未得到改善之前,要降低负荷,减弱燃烧,缓开主汽阀。

(五) 炉管爆破事故

炉管爆破事故主要是指冷壁管和沸腾管束的爆破,尤以受热强度较大的水冷壁管爆破事故为常见。炉管爆破事故是锅炉运行中比较严重的事故,汽、水的大量喷出使炉膛产生正压,连汽带火从炉门等处突然喷出,常常由此而伤人,处理不及时,易同时引起缺水事故,炉管爆破后,被迫停炉检修,影响生产正常进行,后果是严重的。

⒈ 炉管爆破事故的现象及处理

炉管爆破不大时,如汽压很高,燃烧很旺,则炉膛内有异样的蒸汽喷射声响,炉膛火色发暗,破裂处更为明显,燃烧恶化,炉膛温度下降,烟囱冒水蒸气样白烟。再严重时,水位开始明显不正常。如汽压不高燃烧较弱时在爆管处炉膛火床发黑,明显看到炉管喷汽淌水。这种情况,如能维持正常水位,应即刻减弱燃烧,并通知用汽部门做好停炉检修准备。

炉管严重破裂时,大量汽水同烟火从炉墙的门孔往外喷出,水位、燃烧严重失常。严重爆管事故必须紧急停炉。

⒉ 爆管原因及预防

⑴ 管子解垢太厚造成过热烧损而爆裂。这在热强度较大的冷壁管部分最为常见。 ⑵ 锅炉在运行中有些较大的片状、块状沉淀物,随着水的循环进入炉管内,往往在管径变小,流动阻力较大的弯曲部位被滞留,使通径减小,而且以后循环水中的泥沙杂物都易被此堵住,越积越多,以至完全堵塞,而造成过热烧损爆裂。较大的片状、块状沉淀物主要是炉内原有的老垢,或运行中自行脱落的水垢;或在栲胶、碱煮、酸洗除垢后,硬垢虽以松动,但未全部除净,运行中往往大片脱落;再就是遗留大工具、棉纱等。

⑶ 管子腐蚀、磨损减薄严重,成压能力降低而爆管。 ⑷ 严重缺水时引起的管子过热而爆管。

⑸ 因缺水、排污不当、炉膛结焦、燃烧器运行操作不当等原因破坏正常水循环,则发生水循环故障的管子可能过热烧损而爆管。

⑹ 由于设计、安装和运行操作不当,使管子长期处在热胀不均、剧烈的冷热变化或不能自由膨胀的条件下工作,造成管子焊口开裂、胀口环形裂纹,致使破裂。

针对上述原因,要预防炉管爆破事故,重点应注意加强水质管理,防止结垢。除垢要除净,要特别注意片状水垢掉落而造成堵管。运行中要注意防止炉膛热偏差,保证可靠水循环。锅炉技术检验中应注意检查炉管腐蚀、磨损减薄和可能出现裂口的问题。

(六) 省煤器损坏事故

省煤气的损坏,主要是管子的破裂和裂纹、法兰接头损坏所引起的泄漏。

⒈ 省煤器的损坏事故的现象

⑴ 水位异常的下降,给水量明显增加,且大于蒸汽量,省煤器入口水压降低; ⑵ 排烟温度下降,省煤器出口水温升高; ⑶ 省煤器附近有异样声音;

⑷ 省煤器下部灰斗和炉墙处冒汽、潮湿甚至淌水;

⒉ 省煤器损坏事故的处理

⑴ 对于沸腾式省煤器

a 加强锅炉给水,维持正常水位;

b 减弱燃烧,迅速降低负荷,与用汽部门联系,做好停炉检修准备; c 关闭锅炉的所有放水门,禁止开启锅筒与省煤器之间的再循环阀门; d 注意引风机入口烟温与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的升高和控制; e 如锅筒水位不能保持,则应紧急停炉。 ⑵ 对于非沸腾式省煤器

a 开启省煤器旁通烟道,关闭省煤器烟道的出、入挡板;

b 开启不经省煤器而直接进入锅筒内的给水旁路门,关闭省煤器的进水、出水阀门; c 将烟、水可靠隔绝后,应立即放水,开启空气门或抬起安全阀;

d 如烟道挡板严密,则应在严格保证人身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检修,恢复运行,否则应尽早停炉检修。

⒊ 省煤器损坏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省煤器损坏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⑴ 给水没有除氧而使省煤器管内壁造成严重的氧腐蚀。这是钢管省煤器非常普遍的通病;

⑵ 省煤器管外壁的飞灰磨损和低温酸蚀;

⑶ 水击事故和烟道爆炸事故所造成的剧烈震动往往严重损坏省煤器,甚震裂; ⑷ 省煤器安全附件不全或失灵引起的超压和超温;

⑸ 省煤器管子焊接、铸件、连接安装等方面的质量问题造成的裂纹和渗漏。

针对上述原因,防止省煤器损坏的要点是:保证省煤器的制造、安装质量;省煤器上进出口的安全附件必须配齐和灵敏可靠;钢管省煤气器必须要给水除氧;运行中要防止省煤器水击事故和烟道爆炸事故的发生;锅炉检验时要注意检查省煤器管的外壁腐蚀和磨损情况。

(七)过热器爆炸事故

过热器的损坏主要是爆管。

⒈ 过热器爆炸事故的现象和处理

⑴ 过热器附近有异常响声;

⑵ 炉膛负压突然减小,甚至正压往外喷汽和冒烟; ⑶ 蒸汽流量明显下降,并不正常地小于给水量; ⑷ 排烟温度明显下降。

过热器发生爆管后,应及时停炉修理,以防止喷出的高温蒸汽吹坏临近的管子,使事故扩大。如从事故的现象来分析,不是十分严重以及不致很快恶化和扩大时,可根据负荷需要情况,暂缓停炉,但时间不易过长。

⒉ 过热器爆炸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过热器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是:

⑴ 由于露水之品质不好,蒸汽带水过多,满水事故等造成过热器积盐垢,而引起过热器烧坏;

⑵ 过热蒸汽温度过高而烧坏过热器;

⑶ 停炉期间,过热器由于操作人员不注意,很易积水,而使过热器管壁蚀薄; ⑷ 吹灰器蒸汽喷口正对过热器管,以致很快损坏管子;

⑸ 过热器管不是用耐热钢材,组装时焊接质量差(多系耐热合金钢和全位置焊接,焊接要求较高)。

其预防措施主要是:有过热器的锅炉,应有较好的汽、水分离装置,要控制蒸汽品质,运行中要尽量避免高水位运行,防止发生汽水共腾和满水事故;注意控制和调整有各种因素引起的过热蒸汽温度过高;要保证过热器的制造和安装质量。

(八)水位计损坏事故

水位计玻璃管(板)爆管和损坏也是锅炉运行中常见的事故。水位计损坏事故虽然不能算严重时故,但往往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而且发生和处理此事故时常常伤人。平常多见的是小型锅炉上的玻璃管爆破事故。

⒈ 水位计损坏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⑴ 玻璃管(板)、云母质量不好;

⑵ 玻璃管安装不好,如上下中心偏斜、压紧螺母拧得过紧、玻璃管两端在切割时有裂纹等;

⑶ 水位计初次使用时,没有很好地预热;或冲洗水位计时,汽水开关太猛,使温度发生突然变化;

⑷ 运行中冷空气或冷水点直接接触到水位计而引起温度突然变化。 为了防止水位计损坏,首先要保证水位计玻璃管(板)、云母地质量安装前进行温度变化的试验;其次,要注易安装质量,不留爆管的隐患;再有是运行中要尽量避免温度的突然变化,冲洗操作要小心谨慎地进行。

⒉ 水位计损坏事故 的处理

发生水位计损坏事故后大量汽水喷出,此时运行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应在戴好防护用具、防止烫伤的情况下迅速关闭汽、水考克。更新水位计时,应先充分预热后再开汽、水考克。 如同时损坏两个水位计时,在水位警报信号装置以及给水设备正常的情况下,可不必停炉,但应抓紧重新安装。

(九)水击事故

锅炉水击事故是在锅筒、汽水管道、省煤器中发生的水流剧烈撞击的一种现象。水击时,常常发出很大的响声和震动。严重的水击可使部件受到损坏,阀门、法兰渗漏、震裂,甚至造成管道破裂。 一种“水击”是蒸汽冷凝后形成局部真空负压,使水流在突然有压差的情况下互相撞击,此种:“水击”大多在蒸汽管道、省煤器有蒸汽加压装置的锅筒等部位发生。另一种“水击”是由于高速流动的给水被突然截止后水流很大的惯性力撞击管道部件所造成,一般多发生在给水管道系统中。以下分别叙述。

⒈ 蒸汽管道水击事故的原因及处理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水击事故。主要原因是蒸汽管道暖管时过急、疏水不够或发生汽水共腾和满水事故时,在蒸汽管道里积聚了许多水而造成的。

蒸汽管道发生水击事故后,要关小主汽阀,减缓送汽,并立即加强疏水,是水击减缓或消除;同时要详细检查管道部件支架有否被震坏的情况。 ⒉

省煤器水击事故的原因及处理

省煤器水击有两种原因,一种是非沸腾式省煤器过热汽化时,与温度很低的给水相遇,由于蒸汽体积突然冷缩而造成。另一种是省煤器入口给水管路上的逆止阀动作不正常,忽开忽关,而引起高速流动的给水的惯性冲击。前一种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打开旁通烟道,使省煤器出水温度达到正常值时,如无渗漏和其它异常情况,则可恢复正常运行;后一种事故则要检查给水管路上的逆止阀动作情况,如已失灵,应更换。 ⒊

锅炉的水击事故原因及处理

锅炉的水击事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省煤器的锅炉,其锅筒内水位低于进水导入管时大量进低温给水而引起蒸汽空间蒸汽冷凝所造成的;另一种情况是锅筒蒸汽加热时,进汽和加热速度太快所造成。这两种水击现象都会因锅内进水管、进汽管的支架不牢固、联接松动而加剧。

处理的措施是:立即减缓进水和送汽,待水击消除后,再适当加大。停炉检修时要紧固好进水和送汽管的支架。

给水管道上水击事故原因及处理同于省煤器水击事故第二种情况。另外,再给水温度剧烈变化时,也可能因给水的突然热胀冷缩二引起水击。给水管道发生水击后,除有很大的水流冲击声外,出口处压力表指针往往大幅度急剧摆动。应根据事故情况,采取暂停给水、更换逆止门和调整给水温度等措施。

(十)锅炉膛爆炸事故

锅炉膛爆炸是炉膛内突然向外喷火火汽体爆炸的事故。喷火是炉膛内的可燃物与空气混合物在爆炸下限以外,自燃或遇火后突然着火燃烧,大量咽气来不及排出造成炉膛正压而向外喷火。气体爆炸是炉膛内可燃物与空气混合气体的浓度在爆炸极限内遇明火而突然发生的。炉膛向外喷火容易伤人,炉膛气体爆炸会造成炉墙烟道裂缝、倒塌,甚至锅炉受到损坏,并威胁人身安全。炉膛爆炸事故主要发生在煤油炉和粉煤炉。

⒈ 炉膛爆炸事故的原因

⑴ 点火前炉膛内存有可燃物。这有三种情况:一是点火前先开燃烧器,往炉膛内通入可燃物;二是上次点火不着时,炉膛内存在的大量可燃物;三是炉膛内残有的可燃气体。 在炉膛内存在油雾火其它可燃气体的情况下,入未经通风排除就进行点火,则极易造成喷火或爆炸。

⑵ 锅炉运行中,炉膛因故突然灭火后,没有及时切断燃料供给,可燃物在炉膛高温下,可能引起自燃而发生喷火或爆炸。

⒉ 炉膛爆炸事故的处理

炉膛爆炸后必须立即切断油源,停止送风、引风,关闭烟道、风道挡板。如发现烟道中仍有火苗,应即扑灭。如确认烟道中,特别是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部位已无火苗时,即可启动引风机,并详细检查锅炉各部件、炉墙、烟道及各孔、门是否完好。一切正常后,烟道必须先通风5-10分钟,然后重新点火。

⒊ 炉膛爆炸事故的预防

⑴ 燃油炉和煤粉炉在点火前必须先检查炉膛内燃烧器有无漏油等情况,发现后应立即清除。同时通风5-10分钟排除炉膛内存在的可燃气体。点火不着时,应立即停止点火,不得拖延时间。在充分通风后,在按正确步骤点火。

⑵ 点火时要先开鼓风后引风,再供给燃料,严禁先开燃烧器供给燃料、后开风门、再引火的错误操作。

⑶ 正常停炉时,应先停止燃料供给,并注意无泄漏再关鼓风、引风。

⑷ 运行中,突然灭火或突然事故停炉时,必须首先停止燃料供给。最好配备自动灭火保护装置。

(十一) 烟道尾部再燃烧事故

锅炉烟道烟道尾部再燃烧就是在炉膛内没有完全燃烧的可燃物,粘附在尾部受热面上,在一定条件下,在尾部烟道内重新着火燃烧。又称二次燃烧。尾部燃烧时,常会将空气预热器、引风机甚至省煤器烧坏。为燃油炉、煤粉炉所常见的一种危害较大的事故。 ⒈

烟道尾部再燃烧事故的现象

⑴ 排烟温度明显上升,热风温度也升高; ⑵ 烟道负压显著变化,有时尾部防爆门动作; ⑶ 从烟道门孔或引风机的轴封等处冒火星和烟气; ⑷ 烟囱冒黑烟或火星。 ⒉

烟道尾部再燃烧事故的处理

⑴ 立即停止供给燃料,进行紧急停炉。严密关闭烟、风挡板及各处门孔,防止漏风以切断氧气来源。严禁启动引风机,否则不仅不能灭火反而会加剧燃烧,扩大事故 。 ⑵ 安装蒸汽灭火装置,或用蒸汽吹灰器等其它蒸汽喷嘴装置来灭火。 ⑶ 加强锅炉的进水、放水,以保忽省煤器不被烧坏。

⑷ 待排烟温度接近喷入蒸汽的温度,且稳定一小时以上时,方可打开门孔进行检修。

⒊ 烟道尾部再燃烧事故的原因

⑴ 根本的原因是碳黑、油、煤粉等可燃物沉积在尾部受热面上。沉积的原因:一是点火或停炉时炉膛温度低,易于燃烧不完全,大量未燃尽的可燃物被带到尾部烟道;二是炉膛负压过大,使未燃尽的可燃物带进尾部烟道;三是燃油雾化不好或煤粉过粗,不易完全燃烧而带入尾部烟道;四是点不着火时仍进燃料或停炉时漏入的燃料被带到烟道。

⑵ 尾部烟道温度提高得主要原因有:一是尾部受热面积有可燃物后传热效果降低,排烟温度升高;二是这些可燃物在高温下不断地氧化发热;三是在低负荷,特别是在停炉地情况下,氧气流速很低甚至停滞,散热条件差,使可燃物氧化所产生的热量积聚起来,逐渐升温至可燃物的自然点。

⑶ 烟道各处,特别是尾部烟道门孔和风、烟挡板不严密,漏入空气助燃。 在可燃物、温度和氧气同时满足的条件下则开始着火燃烧。

⒋ 烟道尾部再燃烧事故的预防

⑴ 加强燃烧调整,保证完全燃烧。应尽量减少点火停炉的次数;应避免长时间低负荷运行;保证燃油雾化良好和煤粉细度;炉膛负压不易太大等等,总之,尽量减少可燃物粘结

到尾部烟道。

⑵ 当发现尾部受热面积灰加剧时,须及时吹灰,如钢珠吹灰、停炉冲洗等。

⑶ 停炉时应及时停止送、引风,十小时内应严密关闭烟、风挡板和各种门孔,防止空气漏入。煤粉炉、油炉应在尾部烟道装设可靠的灭火装置。停炉后应有专人监视,发现排烟温度升高和烟囱冒黑烟时,应急时组织处理。

(十二)炉墙及拱的损坏事故

炉墙及拱的损坏主要是指炉墙裂缝、塌落、变形和炉膛耐火砖烧结、结焦、掉落及拱的变形耐火砖掉落等情况。这种事故常造成正常燃烧器破坏、受热面过热烧损、钢架烧红变形、炉膛严重漏风及炉墙倒塌而迫使停炉。

⒈ 炉墙及拱的损坏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⑴ 砌筑炉墙及拱时砖和灰浆的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成型不良,石墙转的墙度和耐火度不足,砌筑时砖缝间隙留得不够,影响砖墙得自由热胀冷缩。

⑵ 砌砖后未按要求进行烘炉,点炉升火、升温及停炉冷却得时间太短,操作过急,负荷经常骤然增减或经常超负荷,以及点火启动和停炉频繁,使砖墙的强度经受不了急剧的热胀冷缩而发生开裂和变形。

⑶ 炉膛温度过高,火焰中心偏斜以及燃料品质易于熔化结渣使砖墙严重结焦,此时一是焦渣侵蚀砖块损坏炉墙;二是除焦时操作不当而损坏炉墙。这在无水冷壁管的炉墙和炉膛高温段拱尤为常见。

⑷ 发生严重缺水、水循环故障、炉膛爆炸等事故时,炉墙和拱往往受到严重损坏。 针对上述原因,防止炉墙和拱损坏的要点是:保证材料及砌筑的质量,严格按要求烘炉,升火、停炉及运行中要注意防止温差变化过急过大,防止严重结焦并定期除焦除渣,防止严重缺水、炉膛爆炸事故的发生。

⒉ 炉墙及拱损坏事故的处理

炉墙发生不太严重的裂缝和不严密现象时,可用石棉绳堵塞或涂抹耐火泥,轻微的变形可采取加固措施。但如损坏严重、炉墙表面温度明显上升、钢架过热变形、炉墙烟道和拱有严重凸起或塌陷因而危及安全运行时,则应立即停炉修理。

锅炉事故案例分析

1. 锅炉缺水事故

1) 事故经过

(1)1978年8月31日,湖北恩施市化肥厂,一名司炉工在操作生活锅炉时,由于离 岗,回耒后发现锅炉缺水,立即向烧干的锅炉里加水,而引起锅炉炉体爆炸,将其当场炸死。

(2)975年5月,湖北XX化肥厂水汽车间利用停电时间检修炉墙。当天晚班检修完毕加水后下班烘炉,深夜班接班后接通知锅炉零点30分烘炉,五点钟起压送气,但当班班长对该锅炉不认真检查,仅安排三名锅炉工人轮流操作,自己却去睡觉,到四点四十分,该班长叫一名操作工送气,自己离开现场。由于这名操作工对锅炉水位、安全阀、进水阀等重要部位没有检查,以致安全阀漏气、液位下降、进水阀关闭都未被及时发觉,五点钟锅炉已严重缺水。在此情况下,本应停炉任其自然冷却,但该操作工错误地打开进水阀向炉内加水,致使炉体因骤冷而造成前后管板凹凸变形,百分之七十火管胀口松动和漏水的严重事故。

(3) 1992年2月22日,锅炉烧塌的事故。 2) 事故原因

(1)运行人员疏忽大意,对水位监视不严或无操作;运行人员擅离职守,放弃了对水 位及其他仪表的监视。

(2)水位表故障造成假水位而运行人员未能及时发现。 (3)水位报警器或给水自动调节器失灵而未及时发现。 (4) 给水设备或给水管路故障,无法给水或水量不足。 (5) 运行人员排污后忘记关排污阀,或者排污阀漏。 3) 应采取措施 现场处理措施:

(1)首先判断是“轻微缺水”还是“严重缺水”,通过“叫水”判断。 (2)“轻微缺水”给锅炉慢慢上水;“严重缺水”立即停炉;严禁给锅炉上水。 今后预防措施:

(1)加强管理,增强责任心。

(2)经常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了解锅炉结构特点,避免盲目叫水和进水。

2. 满水事故

1) 事故经过

(1)1981年7月12日,广东省海口轮胎厂内胎车间1名锅炉工违反劳动纪律上班睡 觉,致使锅炉注满水后,蒸汽压力过高,当内胎车间1名硫化工(女)打开罐门取胎时,内胎因蒸汽压力过高而胀破,喷出的蒸气和热水将该硫化工严重烫伤。

2) 事故原因

(1)运行人员疏忽大意,对水位监视不严或无操作;运行人员擅离职守,放弃了对水 位及其他仪表的监视。

(2)水位表故障造成假水位而运行人员未能及时发现。

(3)水位报警器或给水自动调节器失灵而未及时发现。 3)应采取措施 现场处理措施:

(1)发现锅炉满水后,水位表也往往看不到水位,但表内发暗,这是满水与缺水的区别。(高水位报警应发出声音;过热蒸气温度降低;给水流量不正常的大于蒸汽流量等)。

应冲洗水位表,检查水位表有无故障,确认满水后,立即关闭给水阀,停止向锅炉上水,启用省煤器再循环管路,减弱燃烧,开启排污阀及过热器、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阀,待水位回复正常后,关闭排污阀及疏水阀。查清事故原因并消除,调整给水,恢复正常运行。

今后预防措施:

(1)加强管理,增强责任心。

(2)经常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了解锅炉结构特点,避免当缺水事故处理。

3.超压爆炸事故

1)事故经过

(1)1977年1月12日,湖南省湘阴县氮肥厂供气车间2号锅炉,1名锅炉工因在家中闹矛盾上班情绪不好,接班时未认真检查,未打开蒸汽总阀,加上压力表及液位计上附有一层灰尘而看不清指示,安全阀失灵,结果造成锅炉超压爆炸。该司炉工当场死亡。

2)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是锅炉超压,未打开蒸汽总阀。

(2)间接原因:压力表、液位计上附有一层灰尘而看不清指示、安全阀失灵。 (3)重要原因:管理不善。 3) 今后应采取措施

加强管理,制定锅炉房八项制度和六项纪录,并认真执行。

压力容器事故

一.压力容器的定义

《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指出,本规程适用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压力容器: 1.最高工作压力(Pw)大于等于0.1MPa(不含液体静压力,下同);

2.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其最大尺寸)大于等于0.15m,且容积(V)大于等于0.025m3; 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二.事故的情况

1. 压力容器的爆炸 2. 受压部件严重损坏

3. 受压部件开裂引起的可燃气体泄漏引起火灾或有毒气体泄漏引起人员中毒死亡、受伤的事故。

三.事故的原因

1.设计制造方面 2.运行管理方面

3.安全附件不全、不灵

4.安装、改造、检修质量不好以及其它方面引起的事故

四.事故案例 1.储氨器爆炸事故

1992年3月4日清晨,郑州某工厂一外径1200mm,容积4.94m3的储氨器在只使 用了短短36天就发生爆炸,这在同类事故中还是罕见的。

1)事故情况

该厂1989年4月开始使用辽宁某厂生产的第一台储氨器,1990年11月因扩建停用,1991 年11月又启用,当年12月3日,发现封头与筒体组焊缝热影响区开裂达130mm,经有证焊工作补焊处理后当月6日又投入使用。1992年1月补焊后的焊缝再次开裂15mm,经补焊后再次投入使用,1月25日开裂30mm长,紧急停车报废处理。

第二台储氨器于1992年1月27日安装,经用户试压合格后投入使用。使用前该设备没有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要求向劳动部门办理压力容器使用登记手续。3月2日发现北端头下部焊缝附近有泄漏现象,未采取有效措施,于3月4日发生爆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78万元,全产被迫停产。

2)现场调查:储氨器在厂房西侧南北放置。该设备允许工作压力1.85Mpa,使用中最高工作压力为1.1Mpa,储氨器断口处没有发生塑性变形,封头从于筒体相连的焊缝处较整齐的分离出去,封头主体向西北方向抛出去3米左右,其中一小块,面积为150mmX800mm抛向东北方向3米处,筒体和南端封头整体移位5.15米,筒体向西稍有偏斜,顺时针扭动400。断口内表面发黑,有腐蚀介质。断口呈现脆性断裂,

3)检验分析:

(1).该容器为定点国家厂家生产。结构厚度材质符合要求。

(2)理化实验:进相检验标明: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呈五级带状组织,符合要求 (3)在脆性断裂区进一步金相分析:断裂面上有较多的夹杂物,最宽处0.25mm。在点焊处断面上发现有较多的非金属夹杂物,用电子探针分析为硫化物,其焊缝热影响区呈马氏体,并发现有沿厚度方向的微裂纹。

4) 事故原因分析:

(1)在结构上采用内削边,制造过程没有严格按工艺要求削边,增加了应力集中系数,

点焊位置正好在应力集中处。

(2)点焊时产生马氏体组织和微裂纹,马氏体组织存在者较大的残余应力。容器制造 完后又没有热处理。(去掉马氏体组织)

(3)使用介质为液氨,使得裂纹在腐蚀环境下迅速扩展,达到临界值时造成低应力脆 性断裂,使得容器发生爆炸。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液氨引起应力腐蚀。 5)应采取措施:

(1)设计改进不用削边。

(2)有应力腐蚀的容器焊后热处理。

(3)材料上选用强度上低一级的材料,减少应力腐蚀的可能性。 (4)加强管理,使用单位应到监察部门备案。

2.氧气瓶混进氢气爆炸

1) 事故发生经过:1982年5月14日下午,两只氧气瓶在充装排上发生爆炸,当场炸 死一人。一只气瓶穿过充装间和压缩间的隔墙,撞在氧气压缩机的管路上,氧气压缩机汽水分离器飞出约20米,充装间全部被毁,造成停产。

2) 事故原因分析

这个单位氧气系电解水制得。由于设备损坏,氢、氧隔膜破损,使氢氧混合(事故后气体化验分析,14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14%),加之充装阀门用脚蹬,气体流速过快而产生静电火花,点燃爆炸。

3) 应采取措施

(1)加强设备检查和及时维修,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2)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符合实际并确保安全的安全操作规程。而且认真 贯彻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