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

2022-08-16 来源:好走旅游网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

姓名:吴雪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公共管理·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杨连生

20060614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曾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将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中国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之中。作为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是站在时代前沿并结合教育实践形成和提出的,有很强的生命力,许多重要教育思想直到今天仍闪烁着熠熠的光辉。蔡元培对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教育管理思想极其丰富。本文对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以期对我国教育管理的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启示。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产生的渊源,其中包括蔡元培的生平、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文化背景,这部分为全面系统探讨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归纳概括了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对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进行评价,其中包括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三大特色、两大主线、历史地位及局限性分析;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从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中得到的几点启示。关键词:蔡元培;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思想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Commenta呵ofCaiYuaIlpei’sEducationManagementIdeasAbstractt锄ousd锄ocraticreVolutlomst,1deolo昏st,educationalistinmoderllChina,Hewasreputedas“monarchinacad锄icworld,paltemofa11humall”byMaoZedong.CaiYuanpel1saCaiYuanpeitllrewhisenergyoftllewholc1ifeintoculturea11deducationChina.Ascourseofmodema舻ateducatio血st,Hisid朗wascombincdwimtheeduca虹onpmcticeandproposedinmefbntoftheem,wimstillshiningtoday.caiYuallpeis仰ngVital埘.ManyofHisideasineducationalideasishad嘶百nalideasandpracticeincducationsystemaIldrefomofeducationmanag啪鼬t.HiseducationmaIlagcmentwaspTofuse.CaiYuanpei’sideasweredeeplytllispap盯,InordertogetsomereVelationtomerefbmlofeducationa11alysis肌ddis∞ssedinmallagementaIldcducationsystem.111erearefol】rpansiIlthisCaiforpapef:111efirstpanistlle嘶百nofeducationmanageIllentofYua印ei,includinghisdis饥ssion山elife,hisllistorybackgrolllld,culturcbackground,tllisist11ebaseeducadonpansofCaiYuallpei’smaIlag哪cntofCaiYuallp“Thcsecondpartsumsupmajnm孤ag锄ent.11let11irdpartistoevaluatehisideas,indudingtllI∞characters,御oclues,historys咖s,limita60nsaIlalysis,etc.ThefourthpartofCaiYuallpei.istogetsomerevclation如mtheeducationmallagememKeyWords:CaiYuanpei;Educa60nM蛐agem蛆t;Educati帆ManagementIdeasII独创性说明作者郑重声明:本硕士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大连理工大学或者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日期: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版权使用规定”,同意大连理工大学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连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作者魏邋导师签名: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面对着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教育部于2004年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曾明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努力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历史性任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为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强教育同科技与经济、同文化与社会的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1】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教育现状距离实现这样的目标和要求还有差距,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我们的教育体制还不完善,教育管理的改革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同步,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特别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教育管理的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水平,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推动力。中华民族曾经在世界历史上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总结前人历史经验教训的同时,将其中的精华部分为我们现在教育改革所用,既可以少走弯路,又能为加快发展教育提供一些思路和理论支持。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有许多需要揣摩和可以借鉴的地方。蔡元培就是其中的一位。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20世纪初我国教育制度的创始者。他的文章、思想影响深远,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身跨学术、政治两界,其丰富的教育学术论著和管理思想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块瑰宝。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不仅在当时领先于世界,今天仍值得我们领会和学习,重温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教育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一部分,从广义上讲,包括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两个方面。“宏观的教育管理被称作教育行政,微观的教育管理被直呼为学校管理。”[2】‘‘教育管理行为都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的制约下,在教育管理部门领导者的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所管辖的各级各类教育组织进行预测预与规划、组织与指导、监督与协调、激励与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开发和合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理配置,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办学效益、稳定教学秩序、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3l“现代教育管理指的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教育系统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以增进教育效能、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4]可见,教育管理更偏重于宏观上有权管理教育的部门依法通过相应的手段、措施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管理。教育管理的主体不单单指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包括政府,只有通过政府综合社会各方面力量,才能调动教育以外的有关资源,形成推动教育的合力和良好环境。所以,教育管理的两个方面: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根据笔者的初步研究,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丰富的内涵。同时,教育管理学又是教育学、管理学、行政学的交叉学科。以往关于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研究多是从教育学、历史学角度来写的,选取的研究内容也大多围绕他的学校管理方面,忽视了对政府在教育管理中作用的研究。所以本文希望能在研究角度上取得创新,改变原有的只从学校微观层面分析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缺乏从教育的宏观管理层面把握和理解的研究方式。研究的思路不只停留在学校管理领域,将教育管理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基于本文选取的题目,整个文章的总体结构按照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渊源、主要内容、思想特色、思想主线、历史地位、局限性和现实意义的思路来阐述。选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演绎法。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极其丰富,本文选取其中与当今教育管理联系比较紧密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教育管理的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启示,这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2大连理工=_}==学硕士学位论文1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渊源1.1蔡元培生平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一个商人家庭。他自幼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1872年入私垫,学习儒家文化。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1893年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升任翰林院编修。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蔡元培萌生了“教育救国”的想法,“志以教育,挽彼沦胥”。1900年弃官南下,出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任职不到一年因遭守旧派排挤而辞职。1901年赴上海,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4月,同蒋智由、叶瀚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同年11月,组织爱国学社,任总理。随后,他又与蒋观云、林白水等人创办了爱国女校,任校长。1906年秋,蔡元培借清政府派遣翰林院编修出国留学的机会,申请自筹经费以半工半读的方式赴德国留学。1907年到柏林学德语,并于次年入莱比锡大学研究心理学、美学和哲学等。在1907年到19“年的留德期间,蔡元培考察了德国的教育制度,翻译了若干关于德国教育的文献资料。1911年,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蔡元培应孙中山之召,回国出任民国教育部第一任教育总长。他彻底否定了清末“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制定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制度——“壬子癸丑学制”。任职仅半年就因对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实行的专制统治不满,于同年7月愤然辞职,退出内阁,再次赴德留学。1913年9月至1916年10月携家人旅居法国。旅法期间与吴玉章等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及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11月蔡元培应教育部电召回国,于1917年元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直到1927年。上任伊始便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随后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把一所腐朽遗风浓重的官僚机关变成全国的学术中心和新文化的发祥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蔡元培因积极营救斗争中被捕学生而一度被迫辞职离开北大。1923年,因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权革命及俄国十月革命表示赞同,为反动的北洋政府所不容,再一次被迫离开北京大学。蔡元培先后任北大校长十年有余,实际主持工作五年半。1927年,任国民政府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大学院院长并兼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国民政府委员及监察院院长等职。1928年8月,蔡元培辞去各职,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移居香港养病,1940年3月5日,病逝于香港。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1.2社会历史背景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产生、形成和他所处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中国近现代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也就不可能有蔡元培这些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所以,要深刻理解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必须对他所处的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有所了解。蔡元培生活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时代,新旧交替、充满变革,中西文化猛烈撞击并相互融合。他见证了晚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洪宪帝国”、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的更迭;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每一次社会政局的变化都会牵动教育领域的变革。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冲破了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大门,西方文化传入,推动了洋务运动,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体制逐渐被新的管理制度所代替。而后,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拯救中国于危难之中,掀起了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科举、兴学校,把教育作为救亡的主要手段,引进西方学校制度,设立京师大学堂,1898年变法开始,在光绪帝的配合下,颁布了大批维新变法诏令,后因慈禧太后发动北京政变而结束。政变后,清政府推行“新政”,彻底废除了科举制,建立起新的学校教育制度“癸卯学制”,形成初等、中等、高等学校系统;健全了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学部;确立了“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戊戌变法的失败成为蔡元培投身教育事业的契机,他认为:“康党所以失败,由于不先培养新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51他认识到救亡必先启蒙,培养一代新人方为救国之本。于是,蔡元培产生了教育救国的想法,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在维新变法的同时,孙中山等一些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发动了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宣告了封建专制的结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权建立后,废除了封建旧教育,确立起资产阶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这也为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他完整的教育管理思想体系就是在这个时期后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上任后,蔡元培彻底否定了清末“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提出著名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和以道德为核心培养完全人格的新教育宗旨,为民国初年的教育管理确立了指导思想。召开第一次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制定了“壬子癸丑学制”并通过了一系列条例、规程,使近代教育制度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然而很快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建立了北洋军阀政府。为了复辟帝制,袁世凯推行教育复古政策,刚刚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教育管理制度也受到破坏,蔡元培也因不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满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而辞职。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教育宗旨几经更改,袁世凯复辟失败后,五四运动时期又恢复了民国初期的教育宗旨。1922年,北洋政府举行了全国教育会议,那时蔡元培虽然不是国家教育行政首长,但由于他的威望和地位,会议仍由他主持。在这次会议上对全国的学制进行修改,由黎元洪大总统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又称“壬戌学制”),以七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即: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思想;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6]这次改革对教育界产生很大影响。进入到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蔡元培任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仿效法国实行了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教育行政体制。一年后,由于出现很多问题而取消,恢复教育部。此外,蔡元培所处的时代,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建立起庞大的教会教育系统,以实现他们通过文化教育侵略中国的目的。教会学校对当时中国教育产生很大影响,侵犯了中国的教育主权。蔡元培认为:“教育是进步的”,“教会是保守的”;“教育是公同的”,“教会是差别的”;“若是把教育权交与教会,便恐不能绝对自由。所以,教育事业不可不超然于各派教会以外。”【7哒也是蔡元培“教育独立”行政管理思想产生的原因之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蔡元培开始了他探索通过教育,启发民智,振兴中华之路,并孕育形成他独特的教育管理思想。1.3文化背景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就文化方面而言,是在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同时,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将二者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曾有学者这样评价:“‘一方面接受了固有的文化遗产,一方面又吸收了十九世纪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想’;‘凝结中国固有文化的精英,采撷西洋文化的优美’”【81,这是学者们对蔡元培“学贯中西”的褒扬,同时也反映出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文化渊源。1.3.1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蔡元培有着深厚的国学积淀和修养,他的教育管理思想继承了很多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蔡元培自幼熟读经史百家诗书古籍,接受了正统的传统文化教育,这些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文化给了他深刻的影响。蔡元培很重视儒家的经典学说,经常在他的著述、讲演中引用其中的言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比如蔡元培曾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用这些古代思想家的语录来解释法国大革命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孔子日,匹夫不可夺志。孟子日,大丈夫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不能屈。自由之谓也。古者盖谓之义。孔子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日,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毋加诸人。……平等之谓也。古者盖谓之恕。”“孟子日,鳏寡孤独,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孔子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亲爱之谓也。古者盖谓之仁。”[_7】这也是蔡元培融会贯通中西方文化的一种体现。儒家思想提倡德育并且十分重视美育的陶冶作用,孔子曾提出君子要追求“尽善尽美”的思想。蔡元培在大量吸取了我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中重德教观念中某些辨证合理的因素之后,融合西方思想的精华,大胆地提出了美育思想,并把它应用到了国家教育计划的制定之中,[9】这也成为蔡元培“美育代宗教”及“完全人格教育”的重要思想来源。蔡元培十分推崇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学术文化思想。这个时期的教育文化空前发展,出现了许多教育理论专著,如《大学》、《中庸》、《学记》等,这些都为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中庸》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蔡元培就曾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引用其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8】来诠释他“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管理思想。蔡元培虽然在教育改革中积极批判封建旧教育对人的束缚,但他也不否认中国古代教育中蕴含的优秀思想。他认为旧教育中注重人的修养和道德伦理,注重培养被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因材施教等思想都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蔡元培对于传统教育的批判与继承,为他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当然,在长期的儒学教育熏陶下,蔡元培必然也会受到其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如他受儒家中庸的思想影响很深,在他“教育救国”的思想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他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来改良社会,而不提倡革命。这也是他思想局限性的原因之一。无论是优秀的、积极的还是落后的、消极的,不可否认,蔡元培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都是在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的基础之上形成的。1.3.2西方文化的探索与借鉴十九世纪后半期,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在东西方文化激烈摩擦和冲突中,中国人开始接触到了先进的西方文化。蔡元培在探索教育救国之路的过程中认识到旧学的不足,认为要救国就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蔡元培对西方新学的探索开始于对日本文化的学习。甲午战争失败后,一些学者在总结中国失败原因的时候看到,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之所以迅速发展,积极向西方学习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与此相比,晚清政府妄自尊大、闭关锁国,西学不但不被重视,反而遭到排斥。于是无论立宪派还是革命派都纷纷东渡日本开始学习新学,掀起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风潮。虽然蔡元培没有留学过日本,但他很重视对日本的教育制度以及文化的研究。早在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蔡元培就和朋友在北京创办了东文学社,聘请教师传授日语。他对日本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几年间,蔡元培阅读了大量介绍日本文化、思想及制度的书籍,如《日清战争史》、《进化新论》等,这对蔡元培早期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蔡元培在对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和思想的全面改革过程中无疑受到了日本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启剔10】。1907年至1926年间蔡元培先后五次到国外游学考察,深受西方“自由、平等”等民主思想的影响。德国莱比锡大学自由的学校氛围、法国科学和民主的思想、美国发达的教育制度都深深触动了蔡元培,这些在他的教育管理思想中都有所体现。1908年至1911年蔡元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系学习。学习的重点是哲学史、心理学、德国文化史、比较文明史、美学史、美学及文学史。通过对哲学史的学习,蔡元培了解到了康德的二元论,即两个世界的说法,把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这为他“五育”思想中的世界观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德国文化史及欧洲历史的研究蔡元培学习到德国及欧洲教育的发展情况。蔡元培一直对美学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学习,为他提出美育思想做好了理论准备。留学期间,蔡元培考察德国的教育制度,翻译了若干关于德国教育的文献资料。所有这些都为他以后的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德国大学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教学管理方法及评议会制度都为蔡元培改造北京大学之时所借鉴和采用。蔡元培的学生罗家伦说过:“他对于大学的观念,深深无疑义的是受十九世纪初期建立柏林大学的冯波德(洪堡一笔者注)和柏林大学那时代若干大学者的影响。'J【“】1913年至1916年蔡元培携家人旅居法国。在此期间,他对法国的历史和文化教育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为后来借鉴法国教育行政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1920年11月至1921年9月,蔡元培对欧美11国的大学进行访问。通过考察。蔡元培了解到美国大学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大学生养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一切文化事业都由大学包办;大学指导工厂、农人,偏重教育普及;欧洲教授有暑期讲习会或平民大学等,这些都促成蔡元培平民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蔡元培对西方先进文化的不断探索是他教育管理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如果没有蔡元培对西方文化的孜孜以求,就不可产生这些对中国教育影响深远的、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2.1“完全人格”与“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蔡元培认为,教育旨在立人,人立则国立。“凡一种社会,必先有良好的小部分,然后能集成良好的大团体。所以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12】‘‘完全人格”教育就是健全人格的教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无一偏废,和谐发展。“完全人格”教育是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培养“完全人格”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为实现对国民进行完全人格教育,蔡元培提出了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实物,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方针。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他认为民国教育不同于君主时代教育,“君主时代之教育方针,不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用一个人主义或用一部分人主义,利用一种方法,驱使受教育者迁就他之主义。民国教育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有如何能力,方能尽如何责任;受如何教育,始能具如何能力。”【_7l“民国成立,改革之目的已达……欲剐爱国之名称,其精神不在提倡革命,而在养成完全之人格。”【_7】所以蔡元培认为现代民主国家的教育应该以养成国民的完全人格为目的。上任伊始,蔡元培便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对民国教育方针从理论上进行整体构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旨在培养公民完全人格为目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蔡元培认为,“夫军国民教育者……在他国已有道消之兆,然在我国则强邻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且军人革命以后,难保无军人执政之一时期,非得举国皆兵之制,将使军人社会,永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而无以平均其势力。则如所谓军国民教育者,诚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也。”【71可见,蔡元培效法德国提倡军国民教育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敌,防止军人专权。实利主义教育:蔡元培主要把实乖j主义教育作为一种富国的手段,他认为“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之组织尚幼稚,人民失业者至多,而国甚贫。实利主义之教育,固亦当务之急者也。”【”通过实利主义教育传授人民以各种文化知识和技能,提高人民的富裕程度,增强国家的财力,为此蔡元培将实利主义教育列入教育方针。公民道德教育:蔡元培主张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要旨,“自由、平等、亲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71他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认为,实施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固然可以强兵富国,但公民无道德,则不免会出现私斗、侵略、智欺愚、强凌弱,贫富悬绝等现象。因此,蔡元培将公民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方针的核心。世界观教育:蔡元培受德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把世界看作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分。蔡元培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追求超现实的实体世界,使人达到最高精神境界。为此,提出世界观教育,引导受教育者超脱现世,领悟最高精神境界的教育。美感教育:蔡元培认为世界观教育只有通过美感教育才能实现。因为美感教育,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可以起桥梁作用。美感教育是实现完全人格的基本途径,蔡元培多次在著作、讲演中强调美育的作用,“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日“美育一方面有超脱利害的性质,一方面有发展个性的自由。所以沉浸其中,能把占有的冲动逐渐减少,创造的冲动逐渐扩展。”[13】美育可以陶养人的情操,使人日趋高尚;美育可以去私忘我,使人日趋和谐。由此可见,美育对于陶养人的情操,培养人的优良品格有很大帮助。蔡元培将教育分为两大类“日隶属于政治者;日超轶乎政治者。专制时代(兼立宪而含专制性质者言之),教育家循政府之方针以标准教育,常为纯粹之隶属政治者。共和时代,教育家得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标准,乃得有超轶政治之教育”。【71他认为“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三者,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美育主义二者,为超轶政治之教育”【_”,后来又将这五方面概括为德、智、体、美四个方面[8]。蔡元培还对五育各自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他以人体作比喻,形象的说明了五育的关系:“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此即五者不可偏废之理也。”【7】同时,他又特别强调,“五育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7】完全人格是德、智、体、美四方面的和谐发展,培养完全人格就需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不可偏废的发展;完全人格是个性与群性的统一,培养完全人格就需要促进个性和群性协调发展;完全人格是身心两方面的协调统一,培养完全人格就需要促进身心两方面的平衡发展[8l。为了将通过“五育并举”实现“完全人格”的教育构想付诸实践,蔡元培在1912年6月发表的《向参议院宣布政见之演说》中指出,教育方针应分为二:“一普通,一专门。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在专门教育,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7】7月,又在全国临时教育会议上提请大会讨论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定新教育方针问题,在蔡元培的不懈努力下,经会议讨论,确立“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4】为中华民国新的教育宗旨,并于1912年9月2日颁布实施。这一教育宗旨体现了资产阶级关于人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反映了蔡元培把培养公民完全人格作为首要任务的主张,它的颁布,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的教育管理确立了指导思想。2.2“人人平等”的平民教育管理思想平民教育管理思想,是指提倡教育平等,保障平民教育权利,以期推行教育普及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管理思想。【15螓元培十分重视在平民中普及教育,提倡社会教育、女子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劳动化等都是他“人人平等”的平民教育管理思想的体现。1912年蔡元培就任民国教育总长,为了普及平民教育专门在教育部特设社会教育司,与普通教育司、专门教育司并立,使社会教育第一次在行政上得到了独立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对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事业的统一管理,以期人民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禁元培十分重视大学服务社会以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主张以“大学兼任社会教育”的形式来提高和强化这种功能。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时,充分利用大学中的各种资源,开放教育设施,普及图书馆,发挥大学的优势,让校役、附*民等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教育,提高了他们的基本素质,便利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蔡元培还鼓励师生走出校门从事社会教育,提倡大学生组织讲演团向平民传授文化知识。他在《北大校役夜班开学式演说词》中强调:“一种社会,无论小之若家庭、若商店,大之若国家,必须此一社会之各人皆与社会有休戚相关之情状,且深知此社会之性质,而各尽其一责任。故无人不当学,而亦无时不当学也。,,【16】在北京大学学生会平民夜校开学演说中说:“单是大学中人有受教育的权利还不够,还要全国人都能享受这种权利才好。所以先从一部分做起,开办这个平民夜校。平民的意思是‘人人都是平等的’,从前只有大学生可受大学的教育,旁人都不能够,这便算不得平等。现在大学生是分其权利,开办这个平民夜校,于是平民也能到大学里受教育了。”[7】在《市民对教育之义务》中又再次强调“教育决不是专为儿童而设,凡有年长的人,无论其从前是否进过学校,也不可不给他有一种受教育的机会。例如补习学校,平民大学等。”f8】由此可以看出蔡元培平民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即“人人都是平等的”,“无人不当学”,“无时不当学”,每个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蔡元培也很重视女子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他率先打破了男女分校的禁令,先是初等小学实行男女同校,后又在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时,开放女禁,兼收女生,随后,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各大学纷纷效仿,相继开放。他还鼓励设立女子中学和女子职业中学,扩大妇女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职业教育也是普及平民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蔡元培始终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他认为“筹划贫民生计,须提起彼等自立的精神,授以适当的知识与技能,这非使先受一种职业教育不可。”【7】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之时,就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之教育,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其主张最力者,只以普通学术,悉寓于树艺、烹饪、裁缝及金、木、土工之中。此其说创于美洲,而近世亦盛行于欧陆。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之组织尚幼稚,人民失业者甚多,而国甚贫。实利主义之教育,固亦当务之急着也。”【_7】并在同年7月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上,将实利主义教育正式列入民国教育方针。1917年,蔡元培还参与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蔡元培主张教育要劳动化,他认为社会上的不平等,是由于劳心劳力的对立,而劳心劳力的对立是由于教育不平等造成的,所以要想就此弊端,非普及教育不可。他说劳动教育是“养成全国人民劳动的习惯,使劳力者亦可减少工作时间,而得研究学识机会,人人皆须致力于生产事业,人人皆得领略优美的文化”【8】。为了实现教育劳动化,蔡元培主张工学结合,认为工是人生的天职,学是工的预备。因此,他大力提倡“勤于工作,俭以求学”。在他任职教育总长之时就积极支持“留法俭学会”,1913年至1916年旅法期间,蔡元培又同吴玉章等人组织了华法教育会,积极倡导留法勤工俭学,提倡劳工教育。一战期间,法国从中国招募大批劳工,华工赴法后,蔡元培等组建华工学校,并亲自授课。留法勤工俭学使国内许多无力出国求学的青年有机会以半工半读的方法到法国留学,接受西方科学文化知识。1921年蔡元培出任大学院院长,提出教育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三项教育方针。在大学区的规划中,他提出设立扩充教育部,下设劳农学院、劳工学院、公共图书馆、讲演所、咨议处,以给广大的下层民众提供尽可能多的受教育的机会。组织劳动大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谋劳工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在《全国教育会议闭会词》中还特意强调了“教育机会均等,不但厉行义务教育,而且推广民众补习教育,不问男女、长幼、贫富、天才或低能、城市或乡村、满、蒙、回、藏或汉族、国内居人或海外侨民,务使教育普及”。蔡元培在平民教育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支持平民教育、社会教育的活动体现了他的教育救国、人人平等的民本思想,对开发民智,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教育独立”的行政管理思想蔡元培认为,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然要受到其他社会活动,尤其是政治斗争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具有他律性。但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其要旨在于育人,通过培养完全人格的人,间接地,长远的根本的服务于社会,因而教育也具有自律性。民国已经成立,革命的目的已经达到,教育应该排除他律,完全走入自律的轨道[81。于是,蔡元培在1922年提出《教育独立议》。当时,中国正处在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之下,政府更迭较为频繁,且时有战乱发生,教育行政十分腐败,教育部不过是各派军阀势力争夺地盘和权势的官僚机构。得势者上台则安插本系人员,失势便连带下野。这些官僚很多并不懂教育,对教育粗暴干涉,非法逮捕教师学生,克扣教育经费,政教己处于对立的状态。蔡先生提出此“议”,有针对北洋军阀之意,意在使教育免受政党更替与战乱之影响,并得到持续的发展。同时,蔡元培看到中国教育一直受教会影响很深,西方列强希望通过控制中国的教育系统来实现他们的文化侵略,不仅侵犯了中国的教育权,也影响了教育事业的独立自由发展。在《教育独立议》中蔡元培很详细的解释了他提出“教育独立”的原因:“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政党是要制造一种特别的群性,抹杀个性。”“教育是求远效的;政党的政策是求近功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成效,不是一时能达到的。政党不能常握政权,往往不出数年,便要更迭。若把教育权也交与政党,两党更迭的时候,教育方针也要跟着改变,教育就没有成效了。所以,教育事业不可不超然于各派政党以外。”“教育是进步的”,“教会是保守的”;“教育是公同的”,“教会是差别的”;“若是把教育权交与教会,便恐不能绝对自由。所以,教育事业不可不超然于各派教会以外”【”。可见,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是针对当时社会政党和教会阻碍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而提出来的。他希望把教育行政权完全交给教育家,让真正懂得教育的人来管理教育事业,使之保有独立的资格,不受政党及教会的影响。蔡元培在他的教育独立思想影响下,于1927年6月至1928年8月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期间,仿效法国的教育行政制度试行了大学院与大学区制,取消自民国以来实行的教育部、厅、局管理模式,这是法国教育制度在中国的一次全面试行,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关于大学区制,蔡元培在《教育独立议》中把它作为实现教育独立的途径之一有过很详细的描述:“分全国为若干大学区,每区立一大学;凡中等以上各种专门学术,都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可以设在大学里面,一区以内的中小学校教育,与学校以外的社会教育,如通信教授、演讲团、体育会、图书馆、博物院、音乐、演剧、影戏……与其他成年教育、盲哑教育等等,都由大学办理。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学教授所组织的教育委员会主持。大学校长,也由委员会举出。由各大学校长,组织高等教育会议,办理各大学区互相关系的事务。教育部,专办理高等教育会议所议决事务之有关系于中央政府者,及其他全国教育统计与报告等事,不得干涉各大学区事务。教育总长必经高等教育会议承认,不受政党内阁更迭的影响。”【7】在《湖南自修大学的介绍与说明》中也提到:“我对于发展教育的方法,主张仿法国制分全国为若干大学区;一区有一所大学,全区的教育事业都由大学办理。”“我的观察,一地方若是没有一个大学,把有学问的人团聚在一处,一面研究高等学术,一面推行教育事业,永没有发展教育的希望。,,[7】这些都为蔡元培移植法国的教育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1922年9月,蔡元培与李石曾联合在全国学制会议上提出改革中国教育行政制度的建议,即以法国教育制度为蓝本,实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改教育部为大学院,统管全国的学术和教育,将全国分为若干大学区,以大学区为独立的教育行政单位。1927年7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大学院组织法》,规定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承国民政府之命,管理全国学术及教育行政事宣。蔡元培将大学院组织特点概括为三点:学术、教育并重;院长制与委员会制并用;计划与实行并进。“大学区是地方教育行政上的一种制度。,J[”】据《修正大学区组织条例》规定,全国依各地教育、经济、交通等状况划分为若干大区,每个大学区设大学一所,大学设校长一人,综理大学区内一切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宜。【l7】推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目的,是希望实现教育学术化,教育行政独立。但试行一年多后,出现很多问题,国内教育界纷纷责难,理由主要包括:“官制不统一;大学院制其精神为人才集中,程度提高,但与普及教育本旨不合,学术与教育是两项事,大学非教育,教育行政机关不是专管学术:大学制本是试行,据目前试验之结果,可谓专注重学术,忽视教育;小学迁就大学,国民经济能力不足,初小教育基础落空,与儿童本位之旨大相违背。”【18l1928年8月蔡元培辞职,11月国民政府下令:大学院改为教育部。1929年6月废止大学区制。大学院与大学区制是我国近代教育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为实现教育独立的理想,改革旧制度的一种尝试和探索。蔡元培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以学术化、专业化代替官僚化”的教育行政管理改革思路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管理思想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因受清朝科举制度的影响,学校内部官僚积习很深,校政极其腐败。北大的学生多是官宦和富商子弟,他们上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学问,而是为日后升官发财积攒资历。因此,学校里缺乏学术研究的空气,充斥着封建复古的陈腐思想。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为了繁荣学术,倡导学术思想自由,破除中国文化思想领域长期传统形成的抱残守缺、党同伐异的陈规陋习,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他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7]还说“我对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7]“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不仅是北京大学的办学方针,也是蔡元培的一种学术管理思想。他认为实行“思想自由”,是繁荣发展学术的重要条件。“兼容并包”,是指对于各种学术流派、各种人才所持的态度,是对“思想自由”的具体补充。在这种学术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蔡元培开始对北大进行全面的改革。蔡元培认为“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观念,’【。”。1917年上任伊始,蔡元培就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阐明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为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l6J将“研究高深学问”作为北大的办学宗旨,转变学生观念,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前提。只有形成良好的学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才能繁荣学术。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管理思想还体现在“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方面。对教师队伍的整顿,是他实现“研究高深学问”办学宗旨,繁荣学术的又一重要举措。蔡元培多年的留德经验使他认识到要办好学校,关键是建设好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他说“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所以,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记教员讲义,是在教员指导之下自动的研究学问的。为要达上文所说的目的,所以延聘教员,不但是求有学问的,还要求于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学问上很有研究的兴趣,并能弓l起学生的研究兴趣的。不但世界的科学取最新的学说,就是我们本国固有的材料,也要用新方法来整理他。”【7】在选拔任用教师上,鬃元培根据“积学与热心”标准,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延聘很多名流学者到北大任教。他容纳各种学派代表人物及各种学术观点,使北大充满了百家争鸣、桃李争芳的学术空气。只要学术上有造诣,能言之成理,蔡元培就聘请,而不论其派别、年龄、资历、国籍,以网罗众家为根本。诚如马寅初先生所说:当时的北大,以言党派,国民党有先生及王宠惠诸氏,共产党有李大钊、陈独秀诸氏,被目为无政府主义者有李石曾氏,憧憬于君主立宪发辫长垂者有辜鸿铭氏;以言文学,新派有胡适、钱玄同、吴虞诸氏,旧派有黄季刚、刘师培、林损诸氏。……各派对于学术均能自由研究,而鲜摩擦,学风丕变,蔚成巨观【I…。蔡元培的“兼容并包”并不是无所不包,而是很有分寸的。为了严格教师选拔制度,蔡元培组织了教员聘任委员会,并制订了《教员选聘实施细则》,聘任教师都要通过委员会审查并采取投票的方式。他对教员的选择,坚持严格的学术要求,对那些学术水平低下、滥竽充数之辈,无论身份、国籍,蔡元培都坚决辞退。对于旧派教员如刘师培、辜鸿铭等人的学术思想及活动予以支持,但绝对不容许他们在讲坛上宣扬帝制和反动政治宣言。陈独秀对蔡元培的“兼容并包”解释说:“北大教员中,像崔怀庆、辜鸿铭、刘申叔、黄秀生四位先生,思想虽说是旧一点,但是他们都有专门学问,和那班冒充古文家、剧评家的人不可同日而语。蔡先生对于新旧各派兼收并蓄,很有主义、很有分寸,是尊重讲学自由,是尊重新旧一切正当学术讨论的自由”,“他是对于各种学说,无论新旧都有讨论的自由,不妨碍他们个性的发达;至于融合与否,乃听从客观的自然,并不是主观上强求他们的融合。我想蔡先生的兼收并蓄的主义,大概总是如此。”[20】通过整顿校风、广罗人才,北京大学成为中国学术“沙漠中的绿洲”、思想“自由的王国”【2”。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管理思想对北京大学的学术繁荣和人才成长起了重要的作用。2.5“教授治校”的学校民主管理思想蔡元培在借鉴西方大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鲜明的“教授治校”民主管理主张。这种思想最早反映在1912年他亲自起草的《大学令》中:“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种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校长自为议长;大学各科各设教授会,以教授为会员,学长自为议长。学校内的各项管理均由两会分别决策审议。”f8]蔡元培在任职北京大学校长之时,将这一管理思想付诸实践。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北大的封建官僚积习很深,实行的管理体制是与封建文化专制相适应的学监制,学校设有总督,一切校务都由校长及总督等少数人办理。这种形同衙门的行政组织,缺乏民主制约。针对这种情况,禁元培效仿德国大学教育管理体制,对北京大学的行政组织进行了全面改革。首先,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最高的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凡学校重大事务都必须通过评议会审核通过。评议会由校长和从各科学长、教授中推选出来的评议员组成。每五名教授中产生一名评议员,任期一年,任满再选。校长为评议会当然议长,负责评议会的召集、改选等事务。评议会的主要任务包括:学科的废立;学校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审核;教师学衔和学生成绩的审核;学生风纪的审查;学校预决算费用方案的提出等。第二,组织各门教授会,作为各科管理机构。教授会由除助教外的所有教师组成。至1918年共成立了11个学科的教授会。1919年废门改系,共设14个系。各系成立教授会,设主任一人,由教授会选举产生,任期两年。各系教授会的任务是参与规划本系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采用、教学方法改良、学生选课指导、学生成绩考核等。第三,设立教务处、总务处,统一领导全校教务、事务工作。教务处由各系教授会主任组成,并从中推选教务长一名,协助校长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任期一年。总务处,设总务长一人,由校长于总务委员中委任,以教授为限,任期二年,可以续任。主管全校的人事和财物工作。第四,设立行政会议,作为全校最高行政机关和执行机关。行政会议以教授为限,由各专门委员会的委员长、教务长、总务长组成,校长兼行政会议议长。行政会议掌握全校行政的大权,负责实施评议会议决的行政方面事务。行政会议下设各专门委员会,由教师组成,分管每一方面事务。评议会所决定的事项,由行政会议督促、指导各专门委员会负责实施。通过上述改革,蔡元培“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思想在北大得以全面贯彻,改变了旧北大的官僚衙门作风,使教师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行政工作效率,标志着北京大学的教育管理趋于完善,为学术进步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教务长的顾孟余在谈到蔡元培“教授治校”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先生长校数年,以政治环境关系,在校之时少而离校之时多。离校之时,校务不但不陷停顿,且能依计划以进行者,则以先生已树立评议会及各种委员会之制度。此制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度之精神,以在教授治理校务,用民治制度,决定政策以分工方法,处理各种兴革事宜。”【22】2.6“尚自然、展个性”的教学管理思想蔡元培强调学校教育要特别重视培养健全的人格,处处注意养成学生的自动精神。但“通常学校的教习,每说我要学生圆就圆,要学生方就方,这便大误”"]。他认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教育要“尚自然、展个性”最开始是针对儿童教育提出来的。1918年,蔡元培在直隶全省小学会议欢迎会上发表《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的演讲时说:“昔之教育,使儿童受教于成人;今之教育,乃使成人受教于儿童。何谓成人受教于儿童?谓成人不敢自存成见,立于儿童之地位而体验之,以定教育之方法。”I”蔡元培认为旧教育以成人的匿I有思想强加于儿童,追求划一,束缚了儿童个性的发展:新教育则从儿童自身发展考虑教育方法,根据儿童的兴趣特点,囡材施教,注重个性的培养。实际上,这种思想在蔡元培对北大的教学管理中也有所体现。为了打破学生“专己守残之陋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提供接触更多知识的机会,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蔡元培本着教育要“尚自然、展个性”的原则,对北大的教学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蔡元培主张“沟通文理”,打破学科界限,倡导跨学科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他把文、理两科看作其他学科的基础,认为文理分科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多弊端。“大学是包含各科学问的机关”,研究学问“不可专己守残”,治学不可“局守一门”,否则就会“治文学者,恒蔑视科学,而不知近世文学,全以科学为基础;治一国文学者,恒不肯兼涉他国,不知文学之进步,亦有资于比较;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治哲学者,以能读古书为足用,不耐烦于科学之实验,而不知哲学之基础不外科学,即最超然之玄学,亦不能与科学全无关系。”[7】因此,蔡元培指出:必须“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习文科各门者,不可不兼习理科中之某种(如习史学者,兼习地质学,习哲学者,兼习生物学之类);习理科者,不可不兼习文科之某种(如哲学史、文明史之类)。”12卅为了沟通文理,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学科设置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北大的农、商、医科,把工科并入北洋大学,集中力量办文理科。同时废门设系,取消了文理法三科的科别,将三科所属的各学门废止,一律改设成系。这次改革共改设14个系,即哲学、中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系,各系之间可以交叉选修课程。沟通文理、废门设系为选科制的实行奠定了基础。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学分制代替年级制,实行选科制是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教学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蔡元培“发现年级制之流弊,使锐进者无可见长。而留级者每因数种课程之不及格,须全部复习,兴味毫无。”[2”而选科制可依学生的兴趣和专长去选修科目,只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为了使有特长的学生锐意钻研,后进的学生能逐步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蔡元培主张采用美国大学的单位制,提倡“选科制”,实行“学分制”。1919年,北大开始实行选科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沟通文理有很大促进作用。但是蔡元培认为这种选科制度“只能行之于高等以上的学校,并且学生只有相对的选择,无绝对的选择,除必修科以乡卜的科学,才有选择权。北京大学现行这种制度;如入化学科,有三分之二是必修科,余者可自由选择。”同时“学生所选的科学必须经教员审定,因教员知道选何者有益,选何者无益,如走生路,若无人指引,易入歧路。”[7】通过沟通文理、废门设系,实行选科制、学分制,打破了学科界限,实现了跨学科教育,为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爱好、专长。这正是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教学管理思想的体现。一19.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3对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评价3.1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特色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之所咀至今仍然为教育界和学者们所称道,是因为他的教育管理思想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为了更深入透彻的了解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笔者从中总结出以下三方面特色,以期对今天的教育管理有所启示和帮助。第一,中西结合、开放办学。蔡元培在他的教育管理巾一直提倡中西文化的结台,“凝结中国崮有文化的精英,采撷西洋文化的优美”p】。蔡元培被同时代的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誉为“学贯中西”,能将中外新旧文化融为一体的学人。在蔡元培六|五岁诞辰之时,中央研究院赠与蔡元培的寿联中评价道:“萃中土文教精华于身内,泛西方哲思之蔓衍于物外”口j。蔡元培“年少通经,文极古藻”,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而且他曾先后五次出国游学考察,学习到了西方优秀的文化知识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容纳了古今中外的文化学术思想,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他主张在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同时,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理念。他认为中国古代教育与西方教育应取长补短,提倡将欧美教育中的优秀思想借鉴到中国,并结合中国文化教育的特点,对封建旧教育进行改革。首先表现在教育方针的制定|:,蔡元培提出了培养公民之“完全人格”.“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这一方针即是在融合中西教育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新教育理论。以此为思想为指导,蔡元培所进行的教育管理改革也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借鉴法国的管理模式,试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在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借鉴德国的民主管理方法,对北大实行“教授治校”;在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中借鉴美国大学的单位制,实行“选科制”、“学分制”。此外,蔡元培还借鉴欧美经验主张大学开放办学,在学校内部,打破各科限制,废门设系,沟通文理,使个专业相互开放,可以跨系选课。在学校外部,提倡人学兼办社会教育、平民教育。体现在北大开设校役夜班、平民夜校;提倡“推广民众补习教育”;鼓励大学师生走出校门,以演讲的形式向平民传授文化知识;共享学校资源,开放北大图书馆等。他的开放办学思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蔡元培中西结合、开放办学的这种办学思路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管理创新、增强办学活力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二,重视学术、尊重人才。蔡元培十分重视学术研究,这在他的教育管理思想及教育实践中都有所体现。在他看来“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专门教育,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成学问神圣之风习”,“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梯。”【,】他认为学和术可以分为两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大学要偏重于纯粹学理研究的文、理两科。针对社会上“重术轻学”的思想他提出“学”与“术”分校,将应用性学科归并到专科院校,从而真正使大学成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此外,蔡元培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主张创立大学院,他认为大学院是全国教育及学术之最高机关,既不是通常的一个教育部,又不是一个学校,它的职务是兼有教育行政及学术研究。就教育行政而论,为各大学区的最高统治机关;就学术研究而论,为全国最高的学术机关。”【24】创办大学院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学术化代替官僚化”,使教育部门能够不受各政党的影响而独立的发展。为了更好的繁荣学术,蔡元培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管理思想,不拘一格、网罗人才,聘用了一批“积学与热心”的优秀教师,给北京大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蔡元培十分尊重人才,注意对人才的培养和任用。只要他们“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就予以聘用,而不问他们的派别、年龄、资历等。他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珍惜人才,不求全责备。他深知当时的中国人才匮乏,指出“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7】正是在蔡元培的这种重视学术、尊重人才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北京大学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风气,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会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和培养人才,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中体现的这一重视学术、尊重人才的特点在今天仍然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第三,以人为本、科学民主。在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中,随处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特色。蔡元培认为,教育旨在立人,人立则国立,民主共和国家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养成公民“完全之人格”,所以制定教育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着想”,“得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标准”。受民本思想的影响,蔡元培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无人不当学”、“人人都是平等的”,于是他提倡平民教育,使更多的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在学校管理中,蔡元培通过“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管理的主体,重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倡“尚自然、展个性”,从学生自身发展考虑教育方法,设置课程、完善体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爱好,因材旌教,注重个性的培养。以上这些改革和主张都反映出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中“以人为本”的特色。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中还蕴含着科学民主的特色。让真正懂得教育的人才来管理教育,既调动了专家学者的积极性,防止校长权力过大,又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教学质量;将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的权力机关并设立行政、教务、总务共同管理学校各项事务,这种科学民主的组织管理形式为学术进步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在专业划分、课程设置上主张沟通文、理,实行学分制,提倡跨学科教育。这些教育管理改革使学校的教育体制、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21.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需求。蔡元培很注重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办教育,如:在北京大学开办平民夜校;开放图书馆:与他校合并重复学科,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3.2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两大主线蔡元培的各种教育管理思想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实际上,在蔡元培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他的这些思想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而主张“教育救国”和“教育独立”正是贯穿蔡元培这些教育管理思想的两大主线。蔡元培围绕教育所作的改革、提出的方针、形成的思想以及他的教育管理实践都是在这两种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以下就分别从“教育救国”和“教育独立”两方面来梳理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思想体系。“教育救国”是蔡元培投身教育的初衷,面对着中国当时社会内忧外患的社会局面,蔡元培和其他有识之士一样,思考着救国的良方,维新变法的失败使蔡元培意识到只有通过教育,开启民智,培养人才,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于是蔡元培弃官从教,开始了他的“教育救国”之路。因此,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都是在“教育救国”的主张下形成的。以培养“完全人格”为目的的教育方针实际上也是蔡元培为了实现教育救国而提出的,他说“欲副爱国之名称,其精神不在提倡革命,而在养成完全人格。盖国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造成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面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可见,蔡元培是希望通过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公民来使国家隆盛,免于衰亡。蔡元培认为“人立则国立”,“凡一种社会,必先有良好的小部分,然后能集成良好的大团体。所以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23】由此可推,蔡元培办良好的教育是希望培养良好的公民,培养良好的公民是为了形成良好的社会,从而达到救亡图存之目的。蔡元培推行平民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救国,他认为人民不但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也有义务接受教育,“一种社会,无论小之若家庭、若商店,大之若国家,必须此一社会之各人皆与社会有休戚相关之情状,且深知此社会之性质,而各尽其一责任。故无人不当学,而亦无时不当学也。”【。6】为此,蔡元培主张推行平民教育,使更多的人受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此外,“尚自然、展个性”的教学管理思想,也是为了培养人的完全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提出来的。从更深层次剖析,蔡元培在当时兴办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救亡图存”。因此不难理解,他的教育管理思想也都受到这种主张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教育救国”是始终贯穿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一条主线。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蔡元培一生都崇尚自由,“教育独立”一直是蔡元培在教育管理中所要追求的目标。蔡元培认为,“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共和时代的教育是“超轶政治之教育”,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他希望实现教育“自律”,通过培养完全人格的人,间接地,然而又是长远地、根本地服务于社会。在蔡元培当时所处的社会,教育饱受政党频繁更迭之苦及教会的控制。教育独立议提出之时,中国正处在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之下,政府更迭较为频繁,为了使教育免受政党更替与教会的影响,得到持续的发展,蔡元培提出了“教育独立”的主张。提出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摆脱教会及政党对教育的控制,给教育一个独立发展的空间。蔡元培在他的教育管理中的一些主张和实践都体现了“教育独立”的思想。在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中,蔡元培推行“大学院和大学区制”,将管理教育的权力交给大学院及大学,使教育不受政府、教会及各党派的干预;在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中,打破原来的官僚体制,实行教授治校,让真正懂得教育的教授来管理学校,把管理教育的权力还给学校。在学术管理上,提倡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些主张和措施都体现了蔡元培“教育独立”的愿望,同时“教育独立”也反映在了他的教育管理思想中。因此,笔者将“教育独立”作为贯穿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另一条主线。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教育救国”和“教育独立”这两条主线的贯穿下,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管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3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局限性分析关于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历史地位,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日本专家竹内好在1951年发表的《五四运动和蔡元培》一文中这样描述道:“蔡元培的名字,在日本知道的人还不是很多,但是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思想史上,他应该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中华民国的教育体制乃至今天中国的教育思想,教育的每一次重大改革几乎都有蔡元培的一份功劳在里面。”【25】这样的评价,足以看出他对蔡元培本人以及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意义,在于他的教育管理思想都是站在时代前沿提出来的,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蔡元培废除了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建立了新型的教育体制,奠定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基础。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教育管理改革,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学校的范围,这些改革及其所体现的办学思想基本上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教育的客观要求。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贴近教育实际,并且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一套体系,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我国近代教育乃至近代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即使是很伟大的人物,他的思想都要受到其特定年代、阶级等因素的局限。蔡元培也不例外。在当时社会,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无疑是具有超前性的,他认识到了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中国,他的一些思想不能被当时社会所容纳,以致只能是蔡元培的美好构想和愿望。在评价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时,就不得不提到贯穿于他的教育管理思想始终的“教育救国”和“教育独立”思想,因为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都是在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面临着中国社会内忧外患的窘境,任何一个有识之士都不能无动于衷,蔡元培正是想通过教育来启发民智、挽救国家。这种思想的出发点是无可厚非的,体现了作为一个民主革命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操。但是“教育救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虽然通过教育可以启发民智,但是拯救中国,根本原因不在于教育,而是社会制度。在那种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旧中国,仅仅通过教育的改良运动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救国”夸大了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的能动作用,脱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尽管他也主张用革命来摧毁旧制度、用改革政治、改革教育来实现社会复兴,但由于他没有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即生产力和社会的经济基础上来着眼,注定无法实现他“救国”的梦想。因此,蔡元培的平民教育管理思想中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认为人民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劳心劳力的对立是由于教育不平等造成的”,想通过普及教育来提高平民的社会地位。他没有看到阶级的不平等,才是造成社会地位不平等、教育不平等的根本原因,这也是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中的历史局限性。而且,在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是不可能得到全面发展的。蔡元培想通过“五育并举”养成人的完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也只能是一种美好愿望和构想。有学者评价说:“民初教育改革是建立在不成熟的中国资产阶级经济基础之上的一颗不成熟的果实。”[81“教育救国”,无论是以革命的手段,还是走改良的道路,不过是形式的变化而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都不可能挽救民族的衰亡。[26]虽然“教育救国”最终并没能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但蔡元培为此所作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管理思想也一直被提倡和称颂。“教育独立问题,在世界教育史上,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至今仍未解决”【2”,这是因为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必须与社会制度相适应,不同的社会制度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制。而且,任何教育体制都是要与它所处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所以,教育不可能完全独立,它必定要受到所处时代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独立只能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独立,政治与教育绝对分离,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自有历史,就没有脱离过政治的教育,无论哪一种的教育制度,24—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终是由支配阶级,且是为支配阶级。,,【2”教育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够快速发展,才能够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所以一种教育体制的提出、建立必须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如果不适应,就要及时进行调整、完善、改革。蔡元培在借鉴法国教育行政体制之时,忽略了中国当时社会的客观条件,以致大学院和大学区制在试行一年后以失败告终。在废墟之上是永远无法构筑大厦的,在那样的社会里,即使再先进的制度、理念都没有可以实现的条件。由于历史的局限,蔡元培的一些教育管理构想在当时社会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但是,对于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完善,蔡元培这种以教育为立国之根本,以育人为兴邦良策的理想,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所以重温蔡元培的这些教育管理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是有很大启迪作用的。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4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的启示进入2l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化为国民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为此,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终身教育,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根本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要根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方方面面的工作,大到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小到每一个公民自身。蔡元培首倡新的教育制度、重视平民教育、社会教育、开素质教育之先河,他的教育管理思想对今天我国教育管理的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4.1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对教育包的过多、统的过死,使教育缺乏活力和创新力;大学专业结构设置还不够合理,专业划分过细、重复设置;办学效益不高,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钩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要求后,现行的教育体制矛盾愈加突出。那么,如何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或许可以开阔我们的探索思路。首先,转变政府职能、适当放权。蔡元培在他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一直主张“教育独立”,他认为“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管理。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而且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育不可能完全独立于政治,在社会主义的今天,这种“教育独立”的思想,我们可以作以新的诠释即: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给教育以更多的权力和自由发展空间,让学校在国家法规范围内享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对教育的管理逐渐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评估、信息服务、政策指导、执法监督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上来。在教育管理中政府部门主要扮演的角色是创造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即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引导正确的办学方向,规范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标准和行为,确保教育公正性,使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等。其次,教育管理中应注重以人为本。蔡元培的“教授治校”民主管理思想,为今天实行教育民主、专家治校提供了历史依据。教育管理要以人为本,通过人本管理唤醒人26—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主体意识。在教育管理中,通过人性化的管理,使学生和教师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学校的管理,一方面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使教师和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为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里“教授治校”的做法也是可以借鉴的。“教授治校”(也称专家统治)作为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在欧美的一些国家很受重视,甚至有些国家已经把它列入宪法。如法国学区总长必须由获得博士学位并担任过大学校长或教授的人担任。学区督学必须由有博士学位并且由中等学校教员中资历最深或担任过高中级教授的人担任。美国的教育厅长和学区教育局长必须由教育专家担任[281。这种管理制度有利于教育行政领导专业化,从而更加科学的管理教育,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在学校管理中提升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但这种管理容易因强调教育体系的内部因素的作用,而忽视外部影响不及兼顾全局。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其优缺点,我们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来改革完善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再次,开放办学,从整体上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我们的大学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播,而是需要时时调整大学的功能、作用和发展方式。蔡元培的开放办学思想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思路,只有开放才能使大学的院系、专业、课程、教材等的设置更加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性程度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国际化的交流,大胆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与管理经验,才能不断壮大学校的实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在实践开放办学中要适当的调整专业设置布局,~方面使得专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要更加适应现实需求。避免划分过细,重复设置;拓宽专业业务范围,减少专业种类,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学校内部各个院系和部门之间相互开放,实行跨学科教育;完善学分制、选科制,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整高等学校布局结构,通过多种方式促成联合办学和校际合作,提高办学效益;在扩大教育规模的同时,要注重贯彻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4.2促进教育全民化、社会化,维护教育公平以教育这个大系统为研究对象,外界环境是它存在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好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并将知识、技能回馈给社会。所以,我们国家在现阶段提倡的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提高全民族27-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素质的总体思路是正是遵循了这个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胡锦涛总书记在《牢固树立荣辱观》的讲话中说:“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学习培训,使每个人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促进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29]如何促进教育的全民化、社会化,蔡元培提倡平民教育、社会教育的管理思想会给我们以一定的启迪。第一,提倡大学兼办社会教育,强化大学服务社会功能。蔡元培十分重视大学服务社会以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他认为提高和强化大学服务社会功能是中国大学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并主张以大学兼办社会教育的形式来提高和强化这种功能。他鼓励师生走出校门,从事社会活动,共享大学资源。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增强这种服务社会的意识,走出校门,以各种方式,把自己所学回馈给社会,使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如现在中央提倡的“一村一个大学生”、支援西部教育等活动,都给学生提供了服务社会的机会,不但能使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还能促进教育的全民化、公平化。第二,兴办职业教育。蔡元培也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他根据社会需要大力兴办职业教育,即是五育中的实利主义教育。他希望通过给人以各种普通的文化知识,发展实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职业训练,来提高人民的富裕程度,增强国家的财力,从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职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是一种极其务实的教育方式,是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行教育社会化的途径之一。2006年2月28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它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所以它是一个面向人人的教育。”【30】职业教育不但为社会上的更多人提供了学习知识技能的机会,而且也使人具有谋生的本领。职业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职业技术院校之内,应该更加开放其受教育对象,包括大学中的学生,在学业完成,毕业之前都应该获得职业培训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消化理解学习到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就业机率。第三,普及教育、维护公平。蔡元培在民本思想的影响下,很重视教育的公平性,他要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人人都接受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匡I力。蔡元培认为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社会风气的改造等,不能仅靠少数人而要靠大多数人。2006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受到教育。”【3o】要想实现教育的全民化、社会化、终身化就必须维护、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所以,要积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是加强农村教育。加强职教,全民教育,就是使农民充分受教育的途径之一,使城镇、农村新增劳动力受到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同时也要普及农村义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受教育需求,就要推动社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维护教育公平,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人人受教育,终身教育和谐的学习型社会环境。4.3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属。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所以,无论是制度的改革、社会环境的营造,最终的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人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应当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党和国家高度注重发展的能力,特别是更加注重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胡锦涛总书记也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291可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发展的目标。那么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就是通过五种教育的相互渗透、和谐发展,来养成人的完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我们现在的教育中存在的~些问题,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教育思想与方法落后,片面注重知识灌输,片面注重考试和考分,忽视对学生求知欲的启迪与引导,忽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学校的选拔功能。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缺乏学习兴趣,缺乏主动精神,缺乏创新意识。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推行素质教育,德育工作要放到首位。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一些与和谐社会建设不相适应的现象产生如道德滑坡、诚信危机等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们时刻都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蔡元培认为德育是五育中的核心。我们在素质教育中,要通过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高尚的品格,使学生既要重视公德也要重视私德:培养学生重视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勤俭作风。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公民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美育的作用不容忽视。但现行的应试教育往往忽略美育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每天都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导致大学生自杀率、犯罪率上升、抑郁症等问题的出现。其实这些问题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中美育教育缺失的现状。蔡元培曾提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7】美育可以起到陶冶情操、摆脱空虚、培养人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精神世界免受低级庸俗事物的侵蚀。美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和美好心灵,从而改变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美育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教育,通过人们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憎恶,在情感上受到陶冶,达到某种境界。总之,美育是完全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在素质教育所不可或缺的。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校园文化与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异皓同工之处,可以说它包含了美育所起的作用。校园文化,源于管理学中的组织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其中包括:校园环境、场所设施、教学、管理及课外活动,行为准则,校风学风、精神文化等,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无形标志,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让学生和教师产生归属感,自尊感,使命感。例如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时期所形成的校园文化,使北京大学一改以往陈腐作风,为成为现代化的大学奠定了基础。直至今日,仍保持着很多当时的优良传统。在素质教育中引入校园文化建设受益良多。我们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改变“学而优则仕”的求学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风。不断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推进素质教育,注重个性教育。“尚自然、展个性”,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创新意识。蔡元培认为大学教育应以学生自主性研究为主,重在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尚自然、展个性”是蔡元培针对教育无视学生的特点,违反自然,压束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缚个性而提出的教育主张。蔡元培认为教育要顺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反对注入式教育方法,强调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学生自动、自学、自己研究的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要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承认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的教育观。教育之道不在于灌输,而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在于通过鼓励、引导和启迪受教育者的求知欲、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素质提高、个性发展、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新世纪、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全球竞争与合作的环境。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下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思维创新。要培养学生自由探索创新精神,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一专多能人才,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素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拓宽师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结构,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合同制。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忠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爱生重教,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的地位和待遇,为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总之,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切实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坚持以德育为首,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入的全面发展。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结论通过上面的阐述、分析可以了解到蔡元培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创立者和奠基人,将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中国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之中,他付之一生想要追求的就是在中国建立一个近代化的教育体系,养成“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他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主张都源自于“教育救国”的理念,希望通过教育来启发民智,改变旧中国落后的面貌。但他忽视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教育救国”的路是行不通的,要想改变中国的命运,不能仅靠改良,而要能走革命的道路,彻底改变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他所倡导的先进的教育体制,推行他的教育理念,并进而来实现兴邦救国的愿望。虽然他并没有通过教育来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但他为此所进行的思想探索与实践,对当时社会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但建立起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教育制度,而且在北京大学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对当时乃至今天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他的一些思想在当时看来是很理想化,甚至有些空想色彩,但对于改革开放、经济政治体制逐步完善,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是完全有能力实现的。我们在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将他的思想精华,结合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对其重新理解、定位,以期对当前的教育管理改革、创新有所帮助。蔡元培的更多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还有待我们继续去研究、发掘。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今天许多具体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但我们要重视的是其精神实质,我们要将他教育管理思想中具有普遍性、共通性的内容传承、发展下去。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htt口://www.moe+edu.cn/edoas/websitel8/inf03338.htm,2004—2一lO.[2]杨天平.教育管理概念的跨文化语言学辨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30(141):9卜93.[3]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王松.港澳台教育管理比较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4.[5]黄世晖.蔡孑民先生传略.重庆:商务印书馆,1943.[6]黄仁贤.中国教育管理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7]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8]蔡元培研究会.论蔡元培.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9]李兰.试析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对当今素质教育的启示.艺术百家.2005,2(82):17卜173.[10]蔡建国.近代中国知谶人。柬西文化靓一蔡元培思想形成遇程。考察它西(。。(.新溺国隙情鞭大学情鞭文化学部纪要.2000,3:10卜120.[11]肖朗,王鸣.蔡元培与近代中外高等教育交流.高等教育研究.2003,24(3):96—101.[12]高平叔.蔡元培选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13]何俊华,魏会茹.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思想浅析.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6(5):76—81.[14]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15]卓进,王建军.论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6(5):40一45.[16]马燕.蔡元培讲演集.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17]李丹萍,银尧,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改革.理论界.2006,l:132—133.[18]周谷平.蔡元培与法国教育管理模式的移植及其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05,26(2):87—92.[19]刘玉晶.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探微.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6(1):66—68.[20]粱柱.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1]中目威博.北京大学元缝畏蔡元培一曼国。教育家。生涯.柬京:里文出版,1998.[22]林波,柏昌利.我国大学学术管理历史演进及其启示.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3):30一31t[23]高平叔.蔡元培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4,[24]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5]蔡建国.近代中国c:扫时5蔡元培教育思想。役割E干。周边.新溺国陈情鞭大学情鞭文化学部纪要.1998,1:93一“2.[26]杨世谷,蔡元培教育立国与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滨州学院学报.2∞5,2l(2):79—80.[27]李桂林.中国现代教育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28]杨颖秀.教育管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9]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l8/inf019446.htm,2006—4—28.一33,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30]中国教育十五发展和十一五工作有关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http://202.205.177.12/edoas/websitel8/inf018511.htm,2006—2~28,[31]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http://www.fmprc.gov.cn/chn/zxxx/t240297.htm,2006—3—14.一34—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1]吴雪.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管理思想对素质教育的启示.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网络学刊.2006,6.论文:2.1,4.3.35—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致谢本篇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杨连生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杨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受益匪浅,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深的学术水准,给我今后的发展树立了榜样。我要感谢张志刚老师、蔡小慎老师、王丽丽老师、艾丽娟老师、董晓辉老师、杨炳君老师、宋悦华老师、李鹏老师和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在学业上和成长中对我的教导。感谢同寝室的邹勇、李墨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我的帮助。感谢我的朋友井坂麻理子和史新秀帮我搜集日文资料,对我论文的完成有很大帮助。同时,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哥哥,在任何时候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让我认真完成论文的写作。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述评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吴雪

大连理工大学

1.教育部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4

2.杨天平 教育管理概念的跨文化语言学辨析[期刊论文]-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6)3.陈孝彬 教育管理学 1999

4.王松 港澳台教育管理比较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45.黄世晖 蔡孑民先生传略 19436.黄仁贤 中国教育管理史 20037.高平叔 蔡元培教育文选 19808.蔡元培研究会 论蔡元培 1989

9.李兰 试析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对当今\"素质教育\"的启示[期刊论文]-艺术百家 2005(2)10.蔡建国 近代中国知識人の東西文化観-蔡元培思想形成過程の考察をめぐつて 200011.肖朗.王鸣 蔡元培与近代中外高等教育交流[期刊论文]-高等教育研究 2003(3)12.高平叔 蔡元培选集 1959

13.何俊华.魏会茹 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思想浅析[期刊论文]-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5)14.王炳照.阎国华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1994

15.卓进.王建军 论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期刊论文]-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5)16.马燕 蔡元培讲演集 2004

17.李丹萍.银尧 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改革[期刊论文]-理论界 2006(1)

18.周谷平 蔡元培与法国教育管理模式的移植及其启示[期刊论文]-高等教育研究 2005(2)19.刘玉晶 蔡元培教育管理思想探微[期刊论文]-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20.梁柱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1996

21.中目威博 北京大学元総長蔡元培-憂国の教育家の生涯 1998

22.林波.柏昌利 我国大学学术管理历史演进及其启示[期刊论文]-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1)23.高平叔 蔡元培全集 198424.蔡元培研究会 蔡元培全集 1997

25.蔡建国 近代中国における蔡元培教育思想の役割とその周辺 1998

26.杨世谷 蔡元培教育立国与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期刊论文]-滨州学院学报 2005(2)27.李桂林 中国现代教育史 199128.杨颖秀 教育管理学 2002

29.胡锦涛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30.中国教育十五发展和十一五工作有关情况 200631.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20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865271.asp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