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功能
一、什么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
①适应学习。如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疲劳的预防,应考心态的调整。
②适应生活。如生活环境的熟悉,合理应对因生理发育而诱发的心理压力。
③适应人际关系。如学会处理与各种交往对象的关系,消除人际交往的矛盾。
④学会做人。处理好个人和集体规范的关系,处理好自己和各种社会角色的关系。
⑤发展智能。如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掌握各种基本思维方法。
⑥发展个性。如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悦纳自己。
⑦发展社会性。如发展学生责任感、奉献感、合作意识。
⑧发展创造性。如培养学生创造的动机,创造的潜能。
这八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新课程改革所强调学生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精神有吻合之处,也是课改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趋势的反映。
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依据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有以下几方面:
①促进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处于良好的态势中,成为一个健全的人。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功能。
②提高学生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局限于消极、被动地解决学生心理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心理防御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功能。
③培养学生主体性,形成良好人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借鉴此次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使自身人格得到升华和完善。
④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适应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学生心理或行为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相应情境中产生条件性反应,表现出与之匹配的行为,进而形成一定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途径,它的引进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