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我国政府的网络问政

2021-11-24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我国政府的网络问政

作者:崔蕾

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7期

摘 要:网络问政近年来发展迅速,引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重视。网民的参政热情高涨,并呈现出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从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聊天,到各省官员以实名登录论坛或实名开设博客等各种方式上网和百姓交流。 “史上最牛钉子户”、“华南虎照”事件、南京“天价烟局长”周久耕案等许多社会热点事件中,都有网民积极参与其中。

关键词:网络;网络问政;网络问政机制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7-0311-02

一、我国公民网络问政的现状

“网络问政”之所以能引起全国上下的重视,是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传统媒介更为便捷的沟通渠道。一方面,政府部门可能通过网络听取民意、汇集民智、了解民情;另一方面,网发可以通过网络反映问题、提供民间智慧。网络问政已被各地政府部门所认同。在人民网创建的“地方政府留方板”一栏,栏目自2006年开办以来,影响力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持续保持增高态势。至今全国共有157921条网友留言,回复总数达31570条,涉及到64位省委书记、省长。

政府部门网络平台构建情况。目前,政府及各职能部门都非常重视门户网站的建设。从各省人民政府到各地级市、县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各部门基本上能把当日的新闻及时更新到网站上去,不足之处在于,统计数据更新落后。有些内容虽然设置了相关板块,但是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各县级政府网站,这种情况更多。

网民参政问政情况。大多数网民看好网络问政。在对网络问政问题调查中,“您是否看好网络问政”一项中,94%的网民选择看好。在“您相信官员通过网络回复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吗?”一项的调查中,75%的网民相信问题会得到解决。同时,64.4%的网民认为网络能够对党员干部直到监督作用。但是网民对网络问政所反映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网民选择“不知道”的占51%,选择“不相信”的占21%。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领导上网热现象背后的动力可能是树立亲民形象,容易演变成形式化的东西。 二、我国公民网络问政面临困境 (一)政府部门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监督给政府部门带来一定的压力。由于传统的监督机制处于半封闭,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的动作过程不够了解,但是现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政务更为公开、透明,民众可以随时的监督政府的行为。这使得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很多工作不得不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自然也就会给政府部门带来一定的压力。公职人员和公共机构的言行举止,往往会被放在聚光灯下。因此,对于公职人员,尤其是一些见不得人的猫腻的公职人员,当然不希望网络对自身加以关注,于是本能地排斥网络问政。政府官员的网络问政能力有待提高。政府为官民互动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但除了个别网络渠道有明确的办事机制外,官员的回复率和办理事件的能力很有限,甚至只是一个摆设人员。现在的公务员博客也犹如虚设,2年多来,公务员人数再无增加,文章也单一枯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民众与公务员之间的互动仍然处在一个似有似无的状态。

(二)网民方面存在的问题

网络民主不是全民民主。在我国网民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年轻人网民比重远远高于老年人。另外,农村人口、城市中的农民工,由于相对条件有限很少上网,成为了网络时代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声音也就容易被淹没。网民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网民由于没有涉及到自身利益,可能会提出不理性,没有建设性的意见,这就会给政府管理工作带来影响。还有诸如“政府网站一周都没有更新”、“百姓提出的问题无人问津”“无证商店为何得以长期经营下去?”这样的质问也开始不断出现,这种现象使得公民对政府等监管部门失去信心,那么即使是推出了网络问政这样的平台,公民仍然是以观望甚至事不关己的态度对待,没有尽到作为一个公民的义务,更没有很好的参与到为政府国家建设中。 三、网络问政面临困境的几点意见

(一)政府官员走向网络前台。广大网民由单一的诉求,到自主参与公共事件,必须要有一个更加民主的网络舞台。政府官方网站全新改版,增强了互动交流的环节,如政务论坛、对话、公务员博客、市民邮箱、市长信箱、政务投诉等互动栏目。政府官员他们走到电脑前,通过网络展开与市民的直接对话。政府必须接受民众的投诉,而不是公民单方面的诉求。首先,建议政府官员从实体政治的角度入手,在自我选举、城市重大决策等方面真正凸显人民的主体地位形成公众问政;其次,官民双向互动要以政务公开为基础,使公众真正掌握知情权,从而有可能参与问政;最后,要全面建立真人互动,必须是政府官员本人与百姓的真實交流,使网络问政真正落到实处。

(二)将政府网站办成“商业网站”。这个“商业网站”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务行为,而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越来越接近商业网站,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网站形式来吸引大众,比如增设社情直通车、调处现场、媒体互动等。那么在加强公民参政意识的同时,公民就会不仅只因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去进入政府网,并且也会乐于进入政府网站,了解他们身边的大事小情,会体会到一种公民的存在感。辽宁都市频道的都市红绿灯、新闻正前方、新北方等这一系列的节目,只要是辽宁人没有不知道的,没有没看过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几档节目播的全是百姓身边的大事小事,全是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妙招,全是讲的百姓正常生活中有价值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信息,这样的节目百姓怎么会不喜欢呢?我们的网络政治就应该像这些节目学习,多发布些对百姓有益的新闻,多贴近人们的生活,每天都有所更新,每天都有让百姓感兴趣的消息,百姓也可以留言,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官民互动的网络平台。

(三)可将网络问政纳入政绩考评。“我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来写,至于写什么,多长时间发一次,目前还没有约束。”一名官员称。由于没有机制约束,他身边的不少同事都已经“停笔”。那么我们在完善约束机制的同时,应将网络问政纳入到政绩考核中,使政府官员的政府前途与网络问政的参与程度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参加选举、决策、问责。从实体政治的角度入手,在官员选举等重大决策方面凸显人民的主体地主,并且要全国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网络问政的形式和结果都纳入到政绩考评体系,使网络问政真正落到实处。

(四)设立监督机制。为了完善政府的网络问政系统,政府整合了新的问政机制,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的约束机制,制定“一个平台受理、一个部门调处、一个结果答复、一个平台监督”的办事规则,明确处理部门和处理期限,合理的约束和管制,对相互扯皮、推诿,致使群众反映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由市政府予以通报。 四、未来,网络问政将走向何方

2010年网络问政亮点纷呈,但若要论最亮的那颗“星”,当属微博。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网络问政与微博及时结合,达到了最佳的传播效果。政府推出“公仆微博”、公安厅推出“公安微博”。微博代表了新技术潮流,跟上这一潮流,就跟上了网民新的思维、交流、表达方式。

借助微博进行网络问政的启示是,新兴技术对推动网络问政走向新高度至关重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任剑涛称,一个低成本、高绩效的技术平台,是网络问政最重要的保障条件。正是由于认识到了这一点,越来越多的网络问政新技术闪亮登场。例如,信访局推出的手机短信信访系统、公仆信箱手机版,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创新了网络问政的形式,使群众问起来更方便。此外,中央在部署加强社会管理时,特别强调了创新。利用网络进行社会管理,正是适应时代的一种创新,它可以最直接、最有效、最广泛地联系群众,达到沟通民意、了解民情、解决问题的目的。社会管理的核心就是做群众工作,执政绩效怎么样,要靠老百姓评论,而网络评论就是很重要的渠道。“如果网民给分比较高,这个领导就是称职的,这样的领导多了,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巩固,社会就会和谐。”网络问政的最终受益者,还是政府与民众。频繁的网络互动既解决了民生疾苦,又让行政行为有了好口碑,这就是经济学中的双盈了。所以网络问政不是浮云,而是万里晴空中的彩云。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作者简介:崔蕾(1988— ),女,辽阳市人,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2010届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中国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单位:

[1]姜胜洪.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理论月刊,2008,4. [2]彭丽琼.网络问政与网络监督反复争议[J].中共乐山市委学校党报.200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