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古诗词、古文目录:一、芣苢/《诗经.周南》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 三、短歌行/曹操
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六、登高/杜甫 七、琵琶行/白居易
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古诗词诵读
十一、静女/《诗经·邶风》 十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十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一、芣苢/《诗经.周南》
【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第一章首先讲了“薄言采之”,也就是她们要去做“采芣苢”这么一件事情。 B.第二章描写的是采芣苢时的动作。“掇”意味着小心谨慎;“捋”意味着熟练而快乐。
C.第三章描写的是当芣苢采得很多时,用衣服的下摆兜住并扎在腰带上。 D.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女子采芣苢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太平盛世时期女子的平和之美。 【参考答案】 三)选择题:
1、D 解析“一个女子”说法有误,应该是“一群女子”。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 辙
【习题】 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芣苢(fú) 襭之(xié) 天籁(lài) ..B袺之(xié) .C.捋之(luō) .D.薄言(báo) .
场圃(fǔ) 书笺(jiān) ..
阴霪(yín) 袅袅(niǎo) ..
闭廪(lǐn) .
细绎(yì) .乳臭(chòu) .赋诗(fù). .
掇之(chuō) 涵泳(hán)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掇之 掇:拾取,摘取。 .B.薄言袺之 .
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阴霪:连绵不断的雨。 博:宽广,广博。
C.三夜阴霪败场圃 ..D.多博村酤劳苦辛 .
3.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采之:是说妇女有意去采摘芣苢,有此意然后才能开始前往采摘。 B.薄言袺之:用一只手提起衣襟,把芣苢的种子收放起来。
C.一竿晴日舞比邻:雨过天晴,人们纷纷起舞,进行比赛,以表达对天晴可以收麦的欢欣之情。
D.赋诗怜汝足精神:麦收入库,诗人以吟诗赋词的方式来表达辛勤劳动后的喜悦心情。
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芣苢》一诗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B.《芣苢》一诗以其明快的节奏、表现妇女劳动欢快的场面与热烈的情绪,受到读者的喜爱。
C.《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运用对比的手法,“三夜阴霪”后的“一竿晴日”,突出了麦收时节农人对收麦的期盼与欢欣。
D.苏辙在《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对麦收劳动场景进行了直接描写,既表现了劳动的辛苦,也表达了家庭团结协作的愉悦。 5.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B.《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C.《周南》是国风中编次在最先的,其产生地、产生年代说法很多,令人多认为可能是平王东迁前后的诗,产生地范围包括洛阳(其北限在黄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
D.清代名臣张鹏翮撰大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中的“三词客”其实指的是“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芣苢(fú) 襭之(xié) 天籁(lài) ..B袺之(xié) .C.捋之(luō) .D.薄言(báo) .
场圃(fǔ) 书笺(jiān) ..
阴霪(yín) 袅袅(niǎo) ..
闭廪(lǐn) .
细绎(yì) .乳臭(chòu) .赋诗(fù). .
掇之(chuō) 涵泳(hán) ..
1.A解析B项,“袺”应读“jié”,“圃”应读“pǔ”; C项,“臭”应读“xiù”;D“薄”应读“bó”,“掇”应读“duō”。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掇之 掇:拾取,摘取。 .B.薄言袺之 .
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阴霪:连绵不断的雨。 博:宽广,广博。
C.三夜阴霪败场圃 ..D.多博村酤劳苦辛 .2.D解析博:求取。
3.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采之:是说妇女有意去采摘芣苢,有此意然后才能开始前往采摘。 B.薄言袺之:用一只手提起衣襟,把芣苢的种子收放起来。
C.一竿晴日舞比邻:雨过天晴,人们纷纷起舞,进行比赛,以表达对天晴可以收麦的欢欣之情。
D.赋诗怜汝足精神:麦收入库,诗人以吟诗赋词的方式来表达辛勤劳动后的喜悦心情。
3.C解析“人们纷纷起舞,进行比赛”说法有误,“比邻”是“邻居”之意,应该是:雨过天晴,可以进行麦收了,邻居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芣苢》一诗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B.《芣苢》一诗以其明快的节奏、表现妇女劳动欢快的场面与热烈的情绪,受到读者的喜爱。
C.《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运用对比的手法,“三夜阴霪”后的“一竿晴日”,突出了麦收时节农人对收麦的期盼与欢欣。
D.苏辙在《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对麦收劳动场景进行了直接描写,既表现了劳动的辛苦,也表达了家庭团结协作的愉悦。
4.D解析“直接描写”有误,诗人用“急炊大饼”“多博村酤”来侧面描写麦收劳动场景。
5.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B.《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C.《周南》是国风中编次在最先的,其产生地、产生年代说法很多,令人多认为可能是平王东迁前后的诗,产生地范围包括洛阳(其北限在黄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
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
D.清代名臣张鹏翮撰大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中的“三词客”其实指的是“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
5.A 解析“浪漫主义”说法有误,应该是“现实主义”。
三、《短歌行》曹操
【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加点汉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pì) 慷慨(kǎi) 青衿(jīn) ...B、笙箫(shēng) 阡陌(mò) 契合(qiè) ...C、周匝(zā) 哺育(pǔ) 鼓瑟(sè) ...D、沉吟(yín) 拾掇(duō) 呦呦(āo) ...2、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参考答案】 1、A 2、A
四、《归园田居》其一
【习题】
选择题: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2、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C 2、D
五、《梦游天姥吟留别》
【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
A.天姥(mǚ) 天台(tāi) 渌水荡漾(lǚ)
...
B.剡溪(shàn) 熊咆(páo) 訇然中开(hōng)
...
C.瀛洲(yíng) 虹霓(ní) 殷岩泉(yǐn)
...
D.魂悸(jì) 长嗟(jiē) 水澹澹(dàn)
2.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依据 B.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
C.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震动 D.栗深林兮惊层巅 惊:惊动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列缺霹雳 .③烟涛微茫信.
难求
②仙之人兮列如麻 ④自可断来信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选出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
A.向天横.(遮断)势拔(超出)五岳.
B.因(因为)之梦吴越..
清(凄清)猿啼
C.列缺.(缺少) 鸾回.
(回旋)车
D.觉(睡觉)时 向来(助词,不译) 6.选出与其它三个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云青青兮欲雨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D.虎鼓瑟兮鸾回车
7.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 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8.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B.C.
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9.下面哪一句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表现手法相近( ) A.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B.长白峰高尘漠漠,浑河水落草离离。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10.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沛公安在?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风雨不动安如山 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悸以魄动(惊动) 失向来之烟霞(先前)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虎鼓瑟兮鸾回车(驾驶) 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 12.对虚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觉时之枕席(独、只)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怎么) C.恍惊起而长嗟(表顺承) D.云霞明灭或可睹(有的人) 1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A.云青青兮欲雨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越人语天姥 D.虎鼓瑟兮鸾回车
14.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安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安在 B.尔安敢轻吾射 C.既来之,则安之 D.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15.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指如削葱根 16.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与此法不相同的两句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17.古诗歌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词序颠倒的情况。下列句子没有词序倒置的情况的一项是( ) A.渌水荡漾清猿啼 B.一夜飞度镜湖月 C.一唱雄鸡天下白 D.天生我材必有用
18.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请指出( )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C.杨柳岸晓风残月 D.唯见江心秋月白 19.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A 2.D 3.C 4.B 5.A(B:因,依据 C:缺,云的缝隙D:觉,睡
醒) 6.C(此项中有通假,其他三项都有词类活用:A“栗”、“惊”使动 B“雨”名作动 D“鼓”名作动)7.D 8.D 9.C分析:例句与C项都是用衬托的手法。 10. A 分析:A项与例句都是怎么之意;B、C两项均可作哪里讲;D项为安稳之意。 11. D分析:D.暝:天黑、夜晚。12.D. 分析:或:有时。13. B分析:D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14. B 分析: B项语气副词怎么。15. B分析:A、C、D三句为比喻。16. D分析:D项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是衬托,其余都是与第一段一样的衬托。17. D分析:A项,渌水荡漾猿啼清。B项,一夜月飞度镜湖。C项,雄鸡一唱天下白。18. A分析:A项,喜爱之情。19. D分析:D.逃避现实,有;消极,也说得上。但是没有颓废,没有消沉。
六、《登高》
【习题】 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潦倒(liáo) 多财善贾(gǔ) 传记(zhuàn) 杳无音信(miǎo) ....B.双鬓(bìng) 前后相属(zhǔ) 伺候(cì) 洁身自好(hǎo) ...C.萧条(xiāo) 人才济济(jì) 静谧(mì) 博闻强识(zhì) ...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徜徉(cháng) 稳操胜券(q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临摹 度假 作客他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浊酒 旋律 涣然冰释 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呼啸 寂寥 要言不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协迫 邂逅 穷困潦倒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陆地) .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 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 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
D.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 政治上不得志。 ..4.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百年/多病/独登/台 D.潦倒/新停/浊酒/杯 5.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7.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
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D点拨:A中“杳”读“yǎo”; B “鬓” 读“bīn”“好”读“hào”;C“济”读“jǐ”。
2.A点拨:B“悴”应为“瘁”C“繁”应为“烦”D“协”应为“胁”。 3.D点拨:指年老因疾病困顿。
4.C点拨: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独”应单读,“登台”是一个词连贯起来。
5C点拨:“怨天尤人”与“孤独”错。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贯的,他并不孤独。 6.C 7.C “缠绵悱恻”情感错
七、《琵琶行》白居易
【习题】 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o) 六玄(yāo)B.铮铮然(zhēng) 贾人(jiǎ) 荻花(dí) C.虾蟆陵(há) 嘈杂(cáo) 钿头(diàn)D.江浸月(jīn) 呕哑(yā) 嘲哳(zhā) 2.选出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湓(pén)浦口 水浆迸(bèng) 呕哑(ōu yā) 悯(mǐn)然 B、贾(jiǎ)人 轻拢慢捻(niǎn) 嘲哳(zhāo zhā) 荻(dí)花
C、恬(tián)然 声声思(sì) 钿(diàn)头银篦(bì) 铁骑(jì) D、六幺(yāo) 虾蟆(há mā)陵 转徒(xǐ) 铮铮(zhēng zhēng) 3.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 B.歌以赠之 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句。D.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眼泪。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 6.下列各句在诵读时,节拍正确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 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悲凉身世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8.下列各句中不具备 “互文”特点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B.主人忘归客不发 C.秦时明月汉时关D.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9.下面描写乐曲演奏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B.“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
C.“间关”之声,婉转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10.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琵琶弹奏精彩的句子。( )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1.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12.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1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14.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15.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16.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17.对诗句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不仅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而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18.对诗句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
D.“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
19.对诗句及词语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丝竹”是借代修辞格,诗人用原来终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
B.“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用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
C.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人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细节,从巨大的落差中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命运的突变。这种描写的审美价值在于以点带面凸现她沉沦的社会根源。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和自己被贬不得志的悲愤融在一起,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与黑暗。
20.对诗中描写有关音乐的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女的美妙音乐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B.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可理解为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乐音的急切,圆润清脆。
C.第二乐段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间关”句表现了乐音的婉转、流畅、动听,接着描写乐音由低沉至缓慢半终止的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提供给读者充分的思维空间,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深化了人们对诗人所描绘的琵琶乐音的玩味和品评。
D.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音乐高潮到来的信号;“铁骑突出刀枪鸣”,乐音激越雄壮,强化了热烈而紧张的场面,是音乐的高潮所在;乐曲的终止也写得非常精彩,“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撕心裂肺戛然而止,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均从侧面烘托,使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韵味中。 21.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格的一项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对饮无管弦。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22.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寻声暗问弹者谁 别有幽愁暗恨生B.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C.琵琶声停欲语迟 今夜闻君琵琶语D.添酒回灯重开宴 商人重利轻别离
23.诗的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 B.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
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
24.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25.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B.自言本是京城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C.轻拢慢捻抹复挑。 商人重利轻别离。D.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26.介宾短语后置的一项是( )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张良具告以事。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27.不含有名词作状语用法的一项是( )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B.秋水时至。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左右欲刃相如。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C分析:A.“憔”应读为“qiáo”。B.“贾”应读为“gǔ”。D.“浸”应读为“jìn”。 2. B
3. D分析:A.畅快。B.作歌。C.字。
4. A分析: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 5. B分析:A.突出:突然爆发出。C.整理。D.以前。
6. A(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贝/江心/秋月白。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7. B 8. B 9. A 10. B
11. C分析:C“别有”句表达了琵琶女的“幽愁暗恨”之情,而不是听众内心的愁思和怨恨。
12. C分析:ABD三种说法均与原诗不合。
13. C分析:A.“衬托……昂扬”说法不当。B.“衬托……成功”说法不当。D“衬托……凄凉”说法不当。
14. D分析:C“惨”是悲伤的意思,而不是悲惨之义。
15. C分析:C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
16. B分析:B “广阔的想像空间”应为“悠然不尽的无穷韵味”。 17. D.“反问”应为“设问”。
18. A分析:A项人物未出场露面,应是个人感受,并非直接刻画。 ) 19. B分析:B项以偏概全,诗歌不仅浓缩春秋二季,还有朝夜两时。 20. D.分析:D并非一样,前者未从侧面烘托
21. B分析:A项中“管弦”和D项中“丝竹”均代指音乐,C项中的“秋月春风”代指时光、岁月
22. A分析:A.轻轻地;B.暂时,忽然;C.说,曲调;D.重新,看重 23. B
24.B分析:B是比喻。
25. B 分析:B都是判断动词,是。A.使快弹数曲。数: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一曲红绡不知数。数:名词,数量。C.轻拢慢捻抹复挑。轻:形容词,轻轻;商人重利轻别离。轻:动词,轻视。D.满座重闻皆掩泣。泣:动词,哭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泣:名词,眼泪。 26. D 27. D
八、《念奴娇 赤壁怀古》
【习题】 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战栗(zhàn) 炽烈(chì) 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 ....B樯橹(qiáng) 酹(lèi) 吟啸(xiào) 羽扇纶巾(guān) .....C针砭(biǎn) 粗糙(cāo) 差别(chā) 创伤(chuāng) ....D笺注(qiān) 赤鼻矶(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萧瑟 桅杆 淘气 永葆生机 B已而 凭吊 纶巾 繁冗拖沓 C赤壁 风姿 樯橹 绘声绘色 D故垒 酒樽 罗网 安份守己
3.下列选项中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表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字不仅给人以大浪撞击巨石的视觉形象,而且还给人以听觉形象。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了惊涛翻滚之貌,写出了浪花激溅之状。 D.“惊”字既写出了浪涛之气势,更写出了浪涛给人的心理感受。 4.下列选项中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善于以时世为词,丰富了词的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营造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它借咏史,抒写出了诗人郁积于胸中的块垒。
C.诗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融,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慨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可算是苏轼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作,作者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 B.这首词开篇就描绘出了一种广阔、雄浑的景象,不仅有自然景物,而且有千古的英雄人物在读者面前一一浮现。
C.词中豪壮的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和诸葛亮形象的塑造上。比如,肖像描写、笑貌的描摹,而且以美女衬英雄。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壮志未酬的一种无奈,一种自慰,可以说是豪放中略见苍凉。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B.“大江”三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故垒西边”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
C.“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阕作铺垫。
D.“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己。“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 7.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垒西边 C故国神游
B已而遂晴,故作此 D故人西辞黄鹤楼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 .C卷起千堆雪 .
B樯橹灰飞烟灭 .D都门帐饮无绪 .
9.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10.对开头三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沉淀出历史人物。
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
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分析:A项称应读chèn。C项砭应读biān。D项笺应读jiān;峭应读qiào。 2.D
3.C。“卷”字状惊涛翻滚之貌,但不是拟人手法。
4.D。“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说法不对。不应是“直抒”,应为“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慨叹。 5.C。词中没有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
6.B。“人道是”说明只是传说如此,并非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所在地。 7. B分析:B当“所以”讲,其它都当“旧”讲。 8. C分析:C是词的比喻用法,其它都是名作状。 9. C分析:C“樯橹”不是比喻,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10. C
11. B分析:把“苏轼”去掉。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习题】 选择题:
1.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进而表达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2、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词语是没有借代用法的是 ( )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A.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D.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4、“可堪回首,佛猩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上述诗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 B.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表明陷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当地百姓,处境凄惨。C.写出宋朝百姓在狒狸祠下迎神致祭,慨叹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的耻辱。
D.以“元嘉草草”造成侵略者竟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迎神致祭的惨痛后果,
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D 2、B 3、D 4、D
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习题】 选择题:
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 A.初秋 B.深秋 C.初春 D.暮春 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 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 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 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5、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
A.《乐章集》 B.《漱玉词》 C.《花间集》 D.《稼轩长短句》 6、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 ) A.婉约词 B.豪放词 C.抒情词 D.清旷词 7、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
A.稼轩体 B.半山体 C.易安体 D.漱玉体 8.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是( )
A.南唐 B.北宋 C.南宋 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
9、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 A.夸张 B.拟人 C.叠字 D.比喻
10、《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 A.初秋 B.深秋 C.初春 D.暮春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2.D 3.D 4.B 5.B 6.A 7.C 8.D 9.C 10.B
课外古诗:
十一、《静女》
【习题】 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
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5.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6.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7.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D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C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5.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6.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B ) 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7.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B )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十二、《涉江采芙蓉》
【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各项对诗歌划线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下列各项对诗歌划线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开篇两句中“采芙蓉”、“兰泽”以及“芳草”以乐景衬托哀情。 B.第三、四句作者以自问自答方式很自然地体现诗歌的情感转变。 C.第四、五句之间空间转换,采用对面着笔手法,一倍增其情感。 D.最后两句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含蓄写出离居之因。
十三、《虞美人》(李煜)
【习题】 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 虞美人(yù) 窈窕(yǎo) 惊蛰(zhé) B、 漫溯(sù) 庐冢(zhǒng) 雕栏玉砌(qiè) C、 羯鼓(jié) 青荇(xìng) 愀然(qiǎo) D、 滂沱(pāng) 瑰怪(guǐ) 深思慎取(sh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辨别 筹码 颠簸 雕阑玉砌 B、忽略 题词 肄业 疼心疾首 C、联手 召唤 惆怅 屈意逢迎 D、朱颜 伏法 寂寥 对薄公堂 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终止
B、雕栏玉砌应犹在 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 C、只是朱颜改 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你
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5、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C )
A、 虞美人(yù) 窈窕(yǎo) 惊蛰(zhé) B、 漫溯(sù) 庐冢(zhǒng) 雕栏玉砌(qiè) C、 羯鼓(jié) 青荇(xìng) 愀然(qiǎo)
D、 滂沱(pāng) 瑰怪(guǐ) 深思慎取(sh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辨别 筹码 颠簸 雕阑玉砌 B、忽略 题词 肄业 疼心疾首 C、联手 召唤 惆怅 屈意逢迎 D、朱颜 伏法 寂寥 对薄公堂 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终止
B、雕栏玉砌应犹在 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 C、只是朱颜改 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你
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5、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B ) 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