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准尺度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与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它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生产中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有双膜育秧、软盘育秧及工厂化育秧。工厂化育秧投资成本高,实际生产应用的范围不广。软盘育秧、双膜育秧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更为简便,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主要机插育秧方式。
一、规格化育秧(软盘、双膜育秧)
水稻软盘育秧技术是从工厂化育秧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低成本简易化育秧方式。该育秧方式简便易行,成本较低,质量好,成功率高。
双膜育秧指在秧板上平铺有孔地膜,再铺放2-2.5厘米厚的床土,播种覆土后加盖覆膜保温保湿促齐苗的育秧方式。在机插水稻的几种育秧方式中,双膜育秧投资少、成本低、操作管理方便,是目前最为简易的育秧方式。
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制铺放空盘 晒种脱芒 选 种发芽试验 药剂浸种 催 芽 作秧 板匀装盘土 洒水土消毒播 覆 封 盖 种土膜草揭膜炼苗 秧苗管理 起秧机插 取土拌 过 堆 细
肥筛闷土 双膜育秧作业流程:
晒种脱芒选种发芽试验药剂浸种催芽 制作秧床 地 膜打孔过筛、堆闷 取 土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
(1)床土选择 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作床土的一是菜园土;二是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三是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
(2)床土用量 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杂交稻需备70公斤。另备未培肥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籽土。
(3)床土培肥 肥沃疏松的菜园土壤,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kg(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kg-70kg。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kg细土匀拌0.5kg-0.8kg旱秧壮秧剂。取土地PH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pH值为5.5-7.0)。施后连续机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4)床土加工 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细土手捏成
铺有孔膜铺土洇浇水消毒播种覆盖籽土封膜盖草揭膜炼苗秧苗管理切块起秧机插( ) 拌 肥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秧池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
1
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结束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在早稻育秧及倒春寒多发地区,为防止发生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每立方米床土施用65%敌克松50-60克兑水1000-1500倍进行消毒。
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宁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过筛细土,在秧苗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的,至少于播种前30天进行。兑肥时要充分拌匀,确保土肥充分交融,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禁止未腐熟的厩肥以及淤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
2.秧田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邻近大田的熟地作秧田。秧田、大田比例常规稻宜为1∶100,杂交稻为1∶150。
播前10天精做秧板,苗床宽1.4-1.5米,长度视需要和地块大小确定,秧板之间留宽20-30厘米、深20厘米的排水沟兼管理通道。秧池外围沟深50厘米,围埂平实,埂面一般高出秧床15-20cm,开好平水缺。为使秧板面平整,可先上水进行平整,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播种前两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充分拍实,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实,秧板沉实不陷脚;平,板面平整无高低;光,板面无残茬杂物;直,样板整齐沟边垂直。
3.秧盘或有孔地膜
进行软盘育秧时,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要准备25张左右软盘,杂交稻15张左右。
采用双膜育秧,一般每亩大田应备足幅宽1.5米的地膜4.0米。育秧前需要事先对地膜进行打孔,即将地膜整齐地卷在长、宽、厚分别为1.5米、15厘米、5厘米的木板上,然后划线冲孔。孔距一般为2.0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3.0厘米,孔径0.2-0.3厘米。孔径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大量秧根穿孔下扎,增加起秧难度。
4.其它材料
(1)覆膜 每亩机插大田需准备2米宽覆盖用农膜4米。早稻育秧,以及春季气温较低,特别是倒春寒易发地区,应采用拱棚增温育秧,为此需备足竹片等供棚用料。
(2)稻草 每1米秧板,需准备无病稻麦秸秆约1.2kg。芦苇秆或细竹竿7-8m。用于覆盖膜后盖草遮阳保温防灼。
2
(3)木条、切刀 双膜育秧过程中,为了保证床土的标准厚度,需备长约2.0m、宽2.0cm-3.0cm、厚2.0cm的木条4根。切刀1-2把,用于栽前切块起秧。
5.种子准备
(1)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茬口、品种特性及安全齐穗期,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分蘖中等、抗性好穗粒并重型优良品种,同等条件下以生育期相对短的为宜。
(2)大田用种量 杂交稻一般每亩大田用种量为1-1.5公斤,常规粳稻3-3.5公斤。双膜育秧由于起秧栽插时要切块除边,用种量略高于软盘育秧。
(3)种子处理 根据播期、机插面积提前推算好种子用量及浸种、催芽时间。 ①确定播期
机插育秧与常规育秧有明显的区别:一是播种密度高,二是秧苗根系集中在厚度仅为2-2.5厘米的薄土层中交织生长,因而秧龄弹性小,必须根据茬口安排,按照20天左右的秧龄推算播期,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机插面积大的,要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和机手技术熟练程度,安排好插秧进度,合理分批浸种,顺次播种,确保秧苗适龄移栽。
②精选种子 种子在浸种前要做好晒种、脱芒、选种、发芽试验等工作。种子的发芽率要求在90%以上,发芽势达85%以上。
采用传统盐水法选种时,水液比重为1.06-1.10(即用新鲜鸡蛋放入盐水中,浮出水面面积为2分硬币大小即可)。盐水选种后要用清水淘洗种子,清除谷壳外盐份,以防影响发芽,洗后晒干备用或直接浸种。
杂交稻种子一般采用风选法选种。选种前先将种子晒1-2天,再用低风量扬去空瘪粒,确保种子均匀饱满,发芽势强。
③药剂浸种
水稻以稻种带菌为主的病害有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此外还有苗期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等,这些均可用药剂浸种的方法来防治。浸种时选用“使百克”或“施保克”1支(2毫升)加“吡虫啉”10克兑水6-7千克浸5千克种子。浸种时间长短应随气温而定,一般粳稻需浸足80日·度(3天左右),籼稻60日·度(2天左右),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谷壳透明,米粒腹白可见,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
④催芽 催芽可以分为高温破胸,适温催芽和摊晾炼芽三个阶段。
高温破胸 自稻谷上堆至种胚突破谷壳露出时,称为破胸阶段。种子吸足水分
3
后,适宜的温度是破胸快而整齐的主要条件,在38℃的温度上限内,温度愈高,种子的生理活动愈旺盛,破胸也愈迅速而整齐;反之,则破胸愈慢,且不整齐。一般上堆后的稻谷自身温度上升后要掌握谷堆上下内外温度一致,必要时进行翻拌,使稻种间受热均匀,促使破胸整齐迅速。
适温催芽 自稻种破胸至幼芽伸长达到播种的要求时为催芽阶段。催芽标准为:根长达稻谷三分之一,芽长为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催芽阶段的适宜温度为20-30℃。
摊晾炼芽 为了增强芽谷播种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播种均匀度,催芽后还应摊晾炼芽。一般在谷芽催好后,置室内摊晾4-6小时,且种子水份适宜不粘手即可播种。
(二)播种育秧
1.顺次铺盘 秧板上平铺软盘,为充分利用秧板和便于起秧,每块秧板横排两行,依次平铺,紧密整齐,盘与盘的飞边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2.匀铺床土 铺撒准备好的床土,土层厚度为2-2.5cm,厚薄均匀,土面平整。 双膜育秧步骤:在秧板上平铺打孔地膜。沿板面两边(秧板沟边)分别固定事先备好的木条(宽2-3厘米,厚2.0厘米,长200厘米左右,不宜过长)。在有孔地膜上铺放底土,并用木尺沿两侧木条刮平,使铺土厚度与秧板两边固定的木条厚度一致(2.0厘米),切忌厚薄不均。
3.补水保墒 播种前一天,灌平沟水,待床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水,亦可在播种前直接用喷壶洒水,要求播种时土壤饱和含水率达85%-90%。可结合播种前浇底水,用65%敌克松与水配制成1∶1000-1500的药液,对床土进行喷浇消毒。
4.精量播种 播种时按盘称种。一般常规粳稻每盘均匀播芽谷120-150g,杂交稻播80-100g。播种时要做到分次细播,力求均匀。
双膜育秧播种:粳稻一般每平方米播芽谷750-950g,杂交稻播500—700g。播种时要按畦称种,分次细播、匀播,力求播种均匀。
5.匀撒覆土 播种后均匀撒盖籽土,覆土厚度为0.3-0.5厘米,以盖没芽谷为宜,不能过厚。注意使用未经培肥的过筛细土,不能用拌有壮秧剂的营养土。盖籽土撒好后不可再洒水,以防止表土板结影响出苗。
6.封膜保墒 覆土后,灌平沟水湿润秧板后迅速排放,弥补秧苗板水分不足,并沿秧板四周整好盘边,保证秧块尺寸。
芽谷播后需经过一定的高温高湿才能达到出苗整齐,一般要求温度在28-35℃,
4
湿度在90%以上。为此,播种覆土后,要封膜盖草,控温保湿促齐苗。
封膜前在板面每隔50-60厘米放一根细芦苇或铺一薄层麦秸草,以防农膜粘贴床土导致闷种。盖好农膜,须将四周封严封实,农膜上铺盖一层稻草,厚度以看不见农膜为宜,预防晴天中午高温灼伤幼芽。对气温较低的早春育秧或倒春寒多发地区,要在封膜的基础上搭建拱棚增温育秧。拱棚高约0.45米,拱架间距0.5米,覆膜后四周要封压严实。在鼠害发生地区,要在苗床膜外四周撒上鼠药,禁止将鼠药撒入膜内。 (三)苗期管理 1.高温高湿促齐苗
(1)封膜盖草立苗 适用于气温较高时的麦茬稻育秧。立苗期要注意两点:一是把握盖草厚度,薄厚均匀,避免晴天中午高温烧苗。二是雨后及时清除盖膜上的积水,以免造成膜面积水,局部受压“贴膏药”,造成闷种烂芽,影响全苗。
(2)拱棚立苗 适用于气温较低时的早春茬育秧和倒春寒多发地区,此法在幼芽顶出土面后,晴天中午棚内地表温度要控制在35℃以下,以防高温灼伤幼苗。
播种到出苗期一般为棚膜密封阶段,以保温保湿为主,只有当膜内温度超过35℃时才可于中午揭开苗床两头通风降温,随后及时封盖。此间若床土发白、秧苗卷叶时应灌“跑马水”保湿。
2.及时炼苗
(1)揭膜炼苗 盖膜时间不宜过长,揭膜时间因当时气温而定,一般在秧苗出土2厘米左右、不完全叶至第1叶抽出时(播后3-5天)揭膜炼苗。若覆盖时间过长,遇烈日高温容易灼伤幼苗。揭膜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若遇寒流低温,宜推迟揭膜,并做到日揭夜盖。
(2)拱棚秧的炼苗 秧苗现青后,视气温情况确定拆棚时间。当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方可拆棚,否则可采用日揭夜盖法进行管理,并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
3.科学管水
(1)湿润管理 即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做到以湿为主,达到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护苗的目的。
操作要点:揭膜时灌平沟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晴天中午若秧苗出现卷叶要灌薄水护苗,雨天放干秧沟水;早春茬秧遇到较强冷空气侵袭,要灌拦腰水护苗,回暧后待气温稳定再换水保苗,防止低温伤根和温差变化过大而造成烂
5
秧和死苗;气温正常后及时排水透气,提高秧苗根系活力。移栽前3-5天控水练苗。
(2)控水管理 即揭膜时灌一次足水(平沟水),洇透床土后排放(也可采用喷洒补水)。同时清理秧沟,保持水系畅通,确保雨天秧田无积水,防止旱秧淹水,失去旱育优势。此后若秧苗中午出现卷叶,可在傍晚或次日清晨人工喷洒水一次,使土壤湿润即可。不卷叶不补水。补水的水质要清洁,否则易造成死苗。 4.用好“断奶肥”
断奶肥一般在一叶一心期(播后7-8天)施用。每亩秧池田用尿素5公斤兑水500公斤,于傍晚秧苗叶片吐水时浇施。床土肥沃的也可不施,麦茬稻为防止秧苗过高,施肥量可造当减少。
5.防病治虫
秧田期病虫主要有稻蓟马、灰飞虱、立枯病、螟虫等。秧田期应密切注意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对症用药防治。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逐年加重,务必做好灰飞虱的防治工作,可于一叶一心期用吡虫啉2克(有效成分)加80千克水喷施。另外,早春茬育秧期间气温低,温差大,易遭受立枯病的侵袭,揭膜后结合秧苗床补水,每亩秧池田用敌克松1000-1500倍液600-750公斤洒施预防。
6.辅助措施
在提高播种质量,抓好秧田前中期肥水管理的同时,二叶期根据天气和秧苗长势可配合施用助壮剂。若气温较高,雨水偏多,幼苗生长较快,特别是不能适期移栽的秧苗,每亩秧池田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2000倍液兑水喷雾(切忌用量过大,喷雾不匀,如果床土培肥时已使用过“旱秧壮秧剂”的不必使用),以延缓植株生长速度,同时促进横向生长,增加秧苗的干物质含量。 7.苗期倒春寒的应对措施
(1)深水护苗,以水调湿,以水调气。遇低湿寒潮,灌深水至秧叉处护苗,注意不要淹没秧心。寒潮过后若天气突然放睛,切勿立即退水晒田,以免造成青枯烂秧死苗。倒春寒的主要危险就在于天气突然放晴气温骤然回升,造成秧苗生理脱水,深水层可以缓解苗床温度剧烈变化。
(2)及时泼浇敌克松。低温来临前或寒潮过后,每分秧田可用100-150克敌克松兑成1000倍液泼浇,防止烂秧死苗。长时间阴雨低温过后应及时喷施壮秧宝防治立枯病发生。
(3)拱棚防冻。如遇降温幅度大时间长,有条件的可结合前两条措施,搭建拱棚保温防冻。
6
(4)忌过早追肥。低温过后,秧苗抗逆能力较差,若过早施用化肥,对生长微弱的秧苗来说等于雪上加霜,加速了烂秧死苗。因此,应在低温过后3-4天再开展追肥。
二、栽前准备 (一)苗的准备
机插秧苗采用中小苗带土移栽,单季稻及中稻一般秧龄为15-20天,早稻育秧由于气温偏低,秧龄应适当延长。但无论秧龄如何变化,一般都在3.5-4.0叶龄内移栽。常规粳稻育秧要求秧盘每平方厘米成苗1.5-3株,杂交稻成苗1-1.5株,秧苗根系发达,白根量多,盘结牢固,提起不散。
1.看苗施好送嫁肥
具体施肥时间,一般在移栽前3-4天进行;亩用尿素4-4.5千克兑水500千克于傍晚均匀喷洒或泼浇,施后并洒一次清水以防肥害烧苗;叶色正常、叶挺拔而不下披苗,亩用尿素1-1.5千克兑水100-150千克进行根外喷施;叶色浓绿且叶片下披苗,切勿施肥,应采取控水措施来提高苗质。
2.适时控水炼苗
春茬秧一般在移栽前5天控水炼苗。麦茬秧控水时间宜在栽前3天进行。控水方法:晴天保持半沟水,若中午秧苗卷叶时可采取洒水补湿。阴雨天气应排干秧沟积水,特别是在起秧栽插前,雨前要盖膜遮雨,防止床土含水率过高而影响起秧和栽插。
3.坚持带药移栽
机插秧苗由于苗小,个体较嫩,易遭受螟虫、稻蓟马及栽后稻蟓甲的危害,栽前要进行一次药剂防治工作。在栽前1-2天亩用25%快杀灵乳油30-35毫升兑水40-60千克进行喷雾。在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区,防治时应亩加10%吡虫啉乳油15毫升,控制灰飞虱的带毒传播危害。做到带药移栽,一药兼治。
4.正确起运移栽
软盘秧:有条件的地方可随盘平放运往田头,亦可起盘后小心卷起盘内秧块,叠放于运秧车,堆放层数一般2-3层为宜,切勿过多而加大底层压力,避免秧块变形和折断秧苗,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让其秧苗自然舒展,利于机插。
双膜秧:在起秧前首先要将整块秧板切成适合机插的规格,宽一般在27.5-28厘米,长58厘米左右的标准秧块。为确保秧块尺寸,事先应制作切块方格模(框),再用长柄刀进行垂直切割,切块深度以切到底膜为宜。切块后一般就可直接将秧块
7
卷起,并小心叠放于运秧车。
(二)大田耕作准备 1.耕整方法
春茬田(空白茬)在春耕晒垡的基础上,机插前的一星期进行旋耕整地上水耙平。为提高前茬秸秆的深埋效果,应采用旋耕灭茬机灭茬,同时做到边灭边埋茬。旋耕后进行干整拉平,并做好清除田埂杂草,整修沟渠、田埂等工作。上水后待土垡完全吸足水份后进行耙地墁平,高留茬地可先直接上水浸泡,再用水田埋茬起浆机进行耕整作业。另外,麦、油茬在上水耙地前应根据秧龄长短,在确保适期移栽的基础上视天气情况可晒垡2-3天,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2.施足基肥
基肥施用应根据土壤肥力、茬口等因素,并坚持有机和无机肥结合施用的原则,施用量一般为总施肥量的20%,以满足水稻前、中期生长养分的供给。可结合旋耕作业每亩大田施人畜粪15-20担,氮、磷、钾复合肥20-25公斤、碳铵10-15公斤(或尿素3-4公斤)。在缺磷土壤中应亩增施过磷酸钙20-25公斤,对麦茬秸秆还田较多的田块,在插秧前一天,需亩增施碳铵10-15公斤作面肥。避免秸秆在腐烂过程中形成生物夺氮而造成土壤中速效氮肥短时亏缺。
3.泥浆沉淀与化除封杀
为提高机插质量,避免栽插过深或漂秧、倒秧,大田耙地墁平后须经一段时间沉实。沉实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土质情况而定。砂质土需沉一天左右,壤土一般需沉实1-2天,粘土一般需沉实3天左右。对稗草、牛毛草等浅层杂草发生密度较高的田块,可结合泥浆沉淀,耙地后亩用60%“丁草胺”乳油100毫升或25%“恶草灵”乳油200毫升拌湿润细土20-25公斤均匀撒施,施后田内保持2-3寸水层3-4天,进行药剂封杀灭草,压低杂草发生基数,待泥浆完全沉淀后即可排水机插。
三、大田管理关键技术 (一)活棵分蘖期
活棵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分蘖高峰前后,主要是长根、叶和分蘖,以营养器官生长为主,这一时期的栽培目标是创造有利于早返青、早分蘖的环境条件,培育足够的壮株大蘖,达到小群体、壮个体,为争取足穗、大穗奠定基础。根据机插水稻秧龄短、个体小、生长柔弱的特点,在水层管理上,要坚持浅水活棵、分蘖,做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形成强大根系。在肥料运筹上要分次施用分蘖肥,同时坚持肥药混用,以达到追肥、除草、治虫的三重效果。
8
水浆管理 坚持薄水移栽,机插结束后,要及时灌水护苗,水深以不淹没秧心为宜。插后3-4天进入薄水层管理,切忌长时间深水,造成根系、秧心缺氧,形成水僵苗甚至烂苗。
水稻活棵后即进入分蘖期(插后10天左右)。这时应实行浅水勤灌,灌水时以水深达3cm左右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达到以水调肥、以气促根、水气协调的目的,促分蘖早生快发,植株健壮,根系发达。
分蘖期是增加穗数的主要时期,在适施基肥的基础上分次施分蘖肥,促进早发,以利攻大穗、争足穗。若稻田肥力水平高,底肥足,要防止群体发展过快,封行过早,以致最高苗数虽多,但成穗率低,因而不宜多施分蘖肥,以控制前期稳健生长。为此,一般在栽插后5-7天施一次返青分蘖肥,并结合使用小苗除草剂进行化除,方法是每亩用尿素5-8公斤,与稻田小苗除草剂一起拌湿润细土,堆闷3-5小时后在傍晚田内上水5-7cm后撒施。施后田间水层保持5-7天,同时开好平水缺,以防雨水淹没秧心,造成药害。对栽前已进行药剂封杀灭草处理的田块,不可再用除草剂,以防连续使用而产生药害。在栽后10-12天亩用尿素6-8公斤再施一次肥,以满足机插水稻早分蘖的需要;栽后18天左右视苗情施一次平衡肥,一般每亩施尿素3-4公斤或25%复合肥12-15公斤。 (二)拔节长穗期
拔节长穗期是指分蘖高峰期前后,开始拔节于穗分化前这段时间,此期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是壮秆大穗的关键时期。栽培目标是在保蘖增穗的基础上,通过搁田控氮,改善根际环境,促进颖花分化,防止颖花退化,以达到壮秆大穗的目的。
1.适时轻搁田,坚持浅水勤灌,干湿交潜
适时适度多次轻搁田,是提高成穗率、强根壮秆,为形成大穗打基础的关键技术措施。机插水稻的开始搁田期与常规手插稻一样,遵循“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苗到不等时”是指总茎蘖数达预期穗数(俗称够苗)时,即应开始脱水搁田,“时到不等苗”则是指无论总茎蘖数多少,到了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即应开始搁田。由于机插分蘖势强,分蘖期长,在栽插质量和肥水条件较好的田块可造当提早至总茎蘖数达预期穗数的80%时开始搁田。机插秧够苗期的苗体小,分蘖也小,对土壤水分敏感,应特别强调轻搁,每次搁田尽量使土壤不起裂缝;切忌一次重搁,造成有效分蘖死亡,导致亩穗数不足。一般经多次断水,便可使土壤沉实硬板,站人留脚印(不陷脚),叶色褪淡显“黄”。经3-4次反复后,就能达到沉
9
实土壤,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根系活力,抑制茎秆基部节间伸长和无效分蘖的目的。 搁田后的水浆管理与常规稻基本相似,要坚持浅水灌溉,干干湿湿,以湿为主,达到清水硬板的要求。 2.正确施用穗肥
穗肥一般分促花肥和保花肥两次施用。
促花肥主要是促进稻穗枝梗和颖花的分化,一般在穗分化始期,即叶龄余数3.0-3.5叶左右施用,具体施用时间和用量要因苗情而定:若分蘖末期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140%-150%,且叶色正常褪淡,可亩施尿素7-9公斤,若叶色较深不褪淡,可推迟并减少施肥量;若分蘖末期总茎蘖数不足预期穗数的130%,叶色较淡的,可提前3-5天施用促花肥,并适当增加用量;若分蘖末期总茎蘖数超过预期穗数的150%,且叶色褪淡,促花肥用量应酌减,并适当推迟使用;若叶色较深也可不施。
保花肥一般在出穗前18-20天,即叶龄余数1.5-1.2时施用,具体施用期应通过剥查10个以上单茎的叶龄余数确定,当50%的有效茎蘖叶龄余数不超过1.2时为追施保花肥的适期。用量一般为7.5公斤/亩尿素,对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多施,但不宜超过10公斤/亩;相反,则少施或不施。 (三)开花结实期
此期是决定饱粒数的关键时期,栽培关键和目标是要养根保叶,防止早衰,以促进籽粒灌浆,达到以根养叶,以叶饱子的目的。
水稻出穗后一般不需再施肥,如叶色明显落黄,可每亩用尿素1公斤和适量的叶面肥,加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在水浆管理上,由出穗至其后的20-25天,稻株需水量较大,应以保持浅水层为主,即灌一次浅水后,自然耗干至脚印塘尚有水即再上浅水层。在出穗25天以后,根系逐步衰老,稻株对土壤还原性的适应能力减弱,宜采用间歇灌溉法,即灌一次浅水后,自然落干2-4天再上水(脚印塘无水),且落干期应逐渐加长,灌水量逐渐减少,直至成熟,此间应防止断水过早,要坚持运用养老稻的成功技术,以达到延缓根系衰老,提高稻株抗倒性、结实率与千粒重的目的。
(四)病虫防治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由于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因此病虫的发生种类、时间、程度都有很大差异,机插水稻病虫害防治同手插秧没有太大的区别。
10
附:常见技术问题与对策
一、育秧环节常见技术问题与对策 1、播量不合理
机插秧适宜播量的确定应以确保匀播和盘根为前提。生产上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籼稻的差异性,大幅度降低用种量,有的每盘播量不足60克,造成秧苗极不均匀,缺穴增多,严重影响作业质量。二是过分强调播种的均匀度,或从获取太平苗、减少用盘量等方面考虑,擅自提高播种量,有的地方达到每盘芽谷(170--200)克,甚至出现堆籽苗,结果虽然播种均匀,但严重影响了秧苗素质,降低了秧龄弹性,容易导致后期死苗。
2、床土处理不当
主要表现在:一是临时兑肥、拌和不均等,出现了肥塘烧苗的现象。二是土壤颗粒过大、混有小石块等杂质,影响苗的正常生长和插秧机的正常作业。三是盘土过薄、过厚,影响了标准秧块的形成。因此,床土必须过筛并熟化,土层控制在2-2.5厘米。对盐碱地和早稻田,要特别强调床土调酸。在床土准备过程中,万一不能做到提前培肥熟化,宁可不培肥,通过使用壮秧剂或适当追肥,同样可以培育壮秧。
3、苗床质量不高
一些地方的苗床不平,宽度不够,造成软盘的秧块塌边,双膜的秧块边缘缺失,有的地方的苗床出现了大的裂缝后没做填平处理,造成盘(膜)悬空,因床土的温湿度不一致,导致秧苗生长的不一致,形成大小苗,甚至引起秧苗落黄苦死。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把苗床宽度放到1.4米左右,且在播种前一定要对苗床作二次平整处理。
4、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量过大
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能有效地控制秧苗的生长,提高秧苗的素质,但如果施用不当,就会造成不良后果。酸类旱秧大面积上应用的剂型和用量是针对常规种植水稻的,必须认真选型,严格控制好施用量。调酸类旱秧壮秧剂用量应为(5-8)‰。对一些调节机制不明,有效成分比例不清,又没有经过正规试验的剂型,宁少勿多,甚至不用。在一些地方就出现过因多效唑类药剂剂种用量过大、壮秧剂培肥过量、叶面肥喷施过勤,而造成僵苗不发的现象。
5、覆膜不当
覆膜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高温高湿促进齐苗。在生产上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地膜贴土,闷种烂芽。二是铺草不均,漏光烧苗。三是揭膜过迟,造成秧苗嫩弱。四
11
是个别地方不覆膜,认为温度够了,但由于夜间温度还较低,而影响出齐苗,而且25℃左右是恶苗病菌最适的浸染温度。
6、苗期肥水运筹不合理
突出表现在常期水层深和忽视断奶肥的施用。苗床的水浆管理坚持湿润灌溉,控水管理,应以透水为主,以达到通气促根,提高根系生长量和生长活力的目的。水稻的三叶期是由自养生长转向异养生长的关键时期,胚乳养分已消耗完毕,所以要重视一叶一心期的断奶肥的施用,以确保其正常生长。同时,应根据秧苗的长势长相,对瘦弱的秧苗在移栽前2—3天施用一次送嫁肥。
二、栽插作业环节常见的技术问题与对策 1、整地质量不高
表现在田块内部的高低落差超过3公分以上;残茬浮面,现耙现插等等。沉实时间不足是一个普遍问题,沙性土壤要沉实1天以上,沙壤土沉实2天左右,粘性土壤沉实2-3天,否则容易造成田脚过烂,栽插过深,不能发挥机插秧的浅栽优势。对于冬闲田,由于冬季长期泡水,泥脚较深,地温偏低,土壤还原性差,要注意提早排水施肥浅旋耕。
2、基本苗过多
基本苗过多,极易导致高峰苗太多,并产生“夹心苗现象”,从而使大小穗严重。若按每株发生4个分蘖、每亩1.8万穴计算,穴苗8株时,亩总茎蘖72万;穴苗7株,亩总茎蘖为63万;穴苗6株,亩总茎蘖54万;穴苗5株,亩总茎蘖45万;穴苗4株,亩总茎蘖36万;穴苗3株,亩总茎蘖27万。根据目前机插秧情况看,每穴成苗3-4株为宜。
3、缺苗断垄严重
这是新推广地区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既有机械调试的问题,又有秧苗不均、秧块不标准、缺边等问题。大量实践表明,一般情况下,粳稻漏插率控制在5%,杂交稻控制在10%左右是不会影响产量的,但如果过大就一定要采取补栽措施。
4、超秧龄栽插
主要原因是育插秧的时间没有衔接好,不是秧等田,就是秧等机,从而造成秧苗素质大幅度下降。研究表明,机插秧栽插叶龄一般不易超过4叶,与此对应的秧龄即为适易移栽的临界期。最适秧龄的长短与气候等条件密切相关,一般秧龄20天左右较为适宜。生产上必须准确预测前茬的让茬时间,周密做好机械作业计划,
12
分批育秧。一但出现超秧龄情况,应严格控水管理,并适当增加取秧量,以确保足够的大田成苗数。
4、栽插过深
究其原因:一是栽插前没有将插秧机调整到最适作业状态;二是栽前大田没有适当沉实;三是农民对栽深的后果认识不足。
三、大田管理环节常见技术问题与对策 1、僵苗不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质僵苗。因落谷量过大、栽插过深或严重超秧龄,导致苗质弱,蹲苗期很长。应精细肥水管理,促其恢复生机。
(2)水僵苗。因栽后长时间水层深,影响了根系的生长发育,抑制了秧苗正常生长。应坚持浅水活棵几时露田促根。
(3)毒僵苗。因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秸秆还田量过大,加上长时间浸水,田间产生毒素而恶化环境,抑制了根系发育。应几时脱水露田,增氧促根,并适施适量肥料。
2、死苗较多
产生死苗的原因:一是播量过大;二是盘土过薄、过厚导致机械植伤和长距离运输造成伤害;三是因栽后脱水暴晒致死。在大面积生产上,应高度重视提高秧苗质量,规范床土用量,调整机具作业状态,避免长途运输和栽后水浆管理,千方百计提高大田成苗率,确保足够的成苗数。这是实现机插秧稳产高产的基础。
3、搁田不当
一是不及时,尤其是早茬田发苗过头,成穗率很低;二是搁田过重,一搁就死,穗数不足。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营养生长的严重浪费,因此,在大面积生产上,要把握搁田的两大原则:一是要及时,在够苗数的80~90%时必须搁田;二是要多次轻搁,以田土不陷脚,稻株叶色腿淡,为标准,反复多次。必须做到适时、适度。
4、除草效果不好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除草时机和药剂的选择不当造成的。为此在时机的掌握上,应控制在栽插后的5~7天。在药剂的选用上,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草相特点来确定,采用小苗除草剂;在使用方法上,特别要注意建立浅水层,一定不能过心叶,否则会造成药害。对茬口较早的田块要结合土壤沉实,大力推广栽前封杀的防治措施。并因地制宜搞好二次化除。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