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立宏 何晓霞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8年第6期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从天下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百姓餐桌,实现了农业发展质的飞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河南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河南怎么干? 3 月15 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宋虎振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落实“五个振兴”,谱写乡村发展新篇章
记者:*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明确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河南将如何贯彻落实?
宋虎振说,河南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0.16%,虽然超过一半,但仍有4765 万人生活在农村。作为河南农业部门,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围绕落实“五个振兴”,乘势而上,认识要再深化,任务要再聚焦,方法要再把握,推动河南从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扎实迈进。在乡村产业振兴上,要抓好现代农业建设,推动产业融合、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划定好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持续开展高标准粮田建设,稳定提高粮食产能,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以“四优四化”为突破口,调优种养结构,调长产业链条,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生产规模,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乡村人才振兴上,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重点实施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探索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今年要培训职业农民20 万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抓好政策措施落实,推广“保底收益+ 按股分红”等模式,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完善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帮农带农能力。
在乡村文化振兴上,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继续挖掘拓展农业的教育、旅游、休闲等文化功能,着力弘扬好天人合一、以丰补歉、精耕细作、节气时令、农谚农谣、田园诗歌等传统人文精华,发挥好农耕文明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在新时代,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带有文化气息的新产业新业态,让人们回归自然、铭记乡愁。
在乡村生态振兴上,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要加大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要优化种植业、养殖业、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生态发展。要持续开展“一控两减三基本”行动,开展病虫统防统治、化肥统配统施等绿色生产技术研发推广,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切实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态建设水平。
在乡村组织振兴上,要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要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点对资源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身份界定,将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要成立股份合作社、物业管理公司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村党支部委员会、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三套马车”,构建机制健全、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的治理机构,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打下基础。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河南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宋虎振说,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前提。河南粮食产能跨越1200 亿斤大关,占全国1/10,其中小麦常年产量在700 亿斤左右,占到全国四分之一强,为国家口粮绝对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此基础上,把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以“四优四化”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调优种养结构,推动种养业转型升级。针对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不优、品牌不响、效益不稳等问题,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果蔬,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在发展优质小麦上,重点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以22 个示范县为带动,开展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实行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去年共种植优质小麦840 万亩。在发展优质花生上,重点发展高油和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达到606万亩,占全省花生面积的1/3。在发展优质果蔬上,重点发展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40 万亩,占到全省蔬菜播种面积1/5,提高了种植效益和均衡供应能力。在发展优质草畜上,重点打造百万头肉牛产业化工程和百万吨优质生鲜乳产业化工程。
调强加工能力,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针对河南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体大、中小企业比例大、精深加工能力弱等问题,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做强肉、面、乳、油、果蔬制品五大优势产业。2017 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986 家,实现营业收入2.36 万亿元,占全国的11.6%。
调大经营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针对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强等问题,重点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激活主体、激活市场、激活要素。2017 年,河南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为进一步放活承包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型、服务带动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土地资源在流转中增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24.7 万个,是五年前的2.38 倍,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53%,比全国高13 个百分点。
调长产业链条,推动三产融合发展。针对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够完整、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重点规划培育了520 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初步形成了以三全、思念、白象为代表的面制品、速冻食品产业链,以双汇、牧原、雏鹰为代表的生猪产业链,以科尔沁、伊赛、恒都为代表的肉牛产业链,以蒙牛、伊利、花花牛为代表的乳制品产业链,以华英、永达为代表的肉禽产业链,推动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17 年全省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4 万亿元,成为河南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
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为乡村振兴提供信息化支撑
记者:2017 年,农业部将河南列为首批10 个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省之一,目前进展如何?
宋虎振说,河南坚持把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作为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农业信息服务、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农民手机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等,建设农业信息化的“云”“网”“端”,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高农民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农业、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推动形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农民、新农村的“五新”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 河南已基本完成37600 个益农信息社建设,对近4 万名村级信息员开展了相关业务培训。完成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开通上线和益农信息社的基础数据上传。在春节期间,以省信息进村入户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豫农宝”电商平台为载体,开展“百县千社千品”特色农产品网络促销活动,初步统计,1000 家益农信息社实现销售收入1024 万元,益农信息社上线运营初见成效。
宋虎振说,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是“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农村落地的基础性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信息化支撑。下一步,河南将加快益农信息社与省政务云平台衔接,按照标准规范,接入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推动开展农产品电商出村试点工作,优先选择贫困地区和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地区,推进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电商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