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晏子及《晏子春秋》
2021-12-06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3卷第3期 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 Vo1.23 No.3 2002年6月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June,2002 略论晏子及《晏子春秋》 雒有仓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历史系,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真伪问题及《史记》对晏子主要事迹的缺载,学术界往往忽略对《晏子春秋》一书学术 价值的重视与关注。本文主要依据《左传》等较为可信的有关记载,勾画了晏子政绩及其思想的主要方面,并从西 周官学向私学过渡的角度,对《晏子春秋》一书的史学、哲学及文学史价值,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晏子;政绩;《晏子春秋》;价值 中图分类号:K225.0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34(2002)03一o098—04 《晏子春秋》是一部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具有一 司马迁之所以这样作传的原因,主要是当时有书广 定史学和文学价值的著作,其主要内容记述了春秋末期 为流传,人们熟知晏子的故事,即所谓“至其书,世多有 齐国大夫晏子的言行。这部书在西汉武帝时期已广为流 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1其次,这种选用一个典型 传,后经刘向校订,班固著录,更名为《晏子》,认为它是 生活片断的立传方法,据推测还可能与司马迁的自身因 晏子本人所作”1。 素有关。司马迁因谏劝武帝获罪罹祸后,交游无人相 晏子名婴,字平仲,一说谥平仲或谥平字仲 1,故又 救。这一方面使他深感人生知己之难求,晏子知人之可 称晏平仲或晏平 1。莱地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末 贵;另一方面又以钦佩晏子“犯颜谏说”相比况。这样的 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初为齐国大夫,后 一种心态,应该是司马迁给予晏子高度评价的内在原 任国相,历辅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以节俭力行重于 因,同时又是他替晏子作传而不论其功业与著作的内在 齐”,善于荐贤,敢于直谏,“以此三世显名诸侯”…。晏 因素,即所谓“即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子为人率直,为官清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知 司马迁这样作传作为一种修史的方法,固然无可厚 人”。孑L子曾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1司马迁 非,但却留给了后人关于晏子的许多难解之谜,这是他 也赞叹:“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1 始料不及的。因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晏子春秋》,在许 但是今天,人们对于晏子的主要活动、思想及政绩 多方面已不是司马迁所见到的原貌。晏子的政治主张、思 却知之不确。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今本《晏子春 想及主要政绩究竟有哪些方面?今天从经过后人增饰的 秋》对晏子事迹的记述有增饰的成分,且在长达二千多 《晏子春秋》中已不易分辨了。那么,如何认识历史上真实 年的流传过程中,错简讹误乃至伪窜增补的内容不少, 的晏子?并依此去确定和辨别《晏子春秋》有关记述的真 因而其中有关晏子的记述与历史上真实的晏子含混不 实性,从而为其史学价值及哲学史上的学术地位进行定 清,真仂莫辨。银雀山汉简《晏子春秋》的出土,虽证实 位,就成为先秦学术思想研究中应该引起普遍重视的一 了《史记》关于此书在汉代流行情况的记载,但由于汉简 个问题。可惜地是,这个问题自银雀山汉简《晏子春秋》出 本属部分内容节选,仍难以说明今本主要内容的可靠 土后,仍往往被忽略或未引起有关学者足够的重视。 性。二是晏子的主要活动及政绩,正史缺载甚多。司马迁 笔者以为,既然根据银雀山汉简本及《史记》关于 曾说:“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 1《孟 《晏子春秋》在汉武帝时代广泛流传的记载,基本可以推 子》亦载:“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1按照这些 定该书成书在战国时代。那么就应该承认该书的主要内 说法,晏子应该是春秋末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 容属汉代之前所记,尤其是反映春秋战国之际学术变化 物。但《史记・管晏列传》只《晏子春秋》一选取了晏予 情况的有关内容,更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关于《晏子春 荐贤两件轶事,与管仲相对照来体现晏子的知人善任 秋》的写作时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高亨先生已经作了 收稿日期:2001一l1—30 作者简介:碓有仓(1 966一),男,”肃西峰市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 9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较为缜密的推定。后来,对于该书的价值,吴则虞先生又 待。身为国相,晏子的生活十分节俭,“食不重肉,妾不 衣帛。” 其住宅靠近集市,嘈杂狭窄低洼,景公或为其 迁居,或为其扩宅,晏子都坚决不从。“公笑日:‘子近 市,识贵贱乎?’对日:‘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日:‘何 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日:‘踊贵 作了更加深入探讨 。本文以下内容,在前人研究的基 础上,主要依据《左传》及先秦诸子的有关记载,参照两 汉学者及汉简本《晏子春秋》的有关记述,试对晏子的生 平事迹及其主要思想,略作钩沉,兼及《晏子春秋》一书 的学术价值。 一履贱。’……景公为是省于刑。”对于这件事,《左传》称 “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l ,给予了高度评价。身正不怕 邪,理直胆气壮。晏子的廉洁奉公、简朴的生活作风及其 关心民间疾苦的为官之道,不但使他指斥公室奢侈时显 得理直气壮,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爱戴。这是今 、关于晏子的生平事迹 晏子生年不详。钱穆先生考证说,晏子之死“至迟当 在景公四十二年前,其寿殆逾八十。”_l I按照这个推测, 晏子约生于齐顷公十三年(前586年)左右。《左传》记晏 子言行,始于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止于齐景公三 十二年(前516年),四十年间共有十四年十八处提到了 晏子及其言行,据此可推知晏子一生活动的大概。 天我们所能见到有关晏子政绩的主要方面。必须指出, 上述晏子政治活动的主要方面,与《晏子春秋》所载基本 一致,因而它对认识该书的史料价值,无疑具有重要的 晏子生活的时代,正值我国古代社会发生大变革、 大动荡的春秋末期,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深 参照作用。 晏子的政治主张与行为,与其出身及生活环境密切 相关。晏氏姜姓 191,属齐公室旧族。《左传》襄公六年载 晏子之父晏弱围棠灭莱,童书业先生认为此时晏氏家族 的政治地位仅在崔、庆、国、高之下,尚在田氏之上。【2。I 按宣公十七年所载,晏弱曾代表齐公室参与诸侯会盟, 表明早在晏子出生前后,晏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已较为显 赫。晏子的这种出身,说明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贵族 刻地变化。首先,长期的争氟战争,使晋楚齐秦等大国都 不同程度地相互削弱,其它中小诸侯国因为自保与生 存,长期追随大国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而疲于奔命。因 而当时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了一种普遍地厌战情绪。同 时,由于经济关系的改变,各国内部公室与新兴贵族之 间的矛盾与冲突日趋激烈。这种情况,具体反映在齐国 政治上,一方面自齐顷公开始至灵公、庄公时期,齐国不 甘心于自桓公以来的霸业中衰,常有乘晋国削弱或内乱 教育。《左传》襄公十七年还说,晏子继其父为大夫,为 父服丧,披麻食粥,结庐枕草,一如古礼,第二年又随齐 灵公参与抗拒十二国联军伐齐的平阴之战。由此可见, 晏子自幼不但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知书达礼,熟悉古 代礼仪,而且按照“世卿世禄”制的传统,顺利地踏上了 仕途。晏子家住齐都临淄的街市巷里 I,因此他熟悉一 般平民的生活,知道他们的疾苦。《左传》宣公十四年 载:“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见晏桓子,与之言鲁乐,桓 之机企图争 的举动与要求。另一方面,齐公室内部先 后因受崔、庆、国、高、田、鲍等新旧贵族之间的一系列 争斗和攻杀影响,使国力几度受到了削弱。从内政上讲, 最集中地体现在公室衰落及其与田氏一系列争夺民众 的斗争,晏子就生活在“田氏代齐”的前夜。 同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相适应,晏子对外反对国家 扩张政策或从事争霸战争,主张与晋国结盟;对内反对 子告高宣子曰:‘子家其亡乎!怀与鲁矣。怀必贪,贪必 谋人。谋人,人亦谋已,一国谋之,何以不亡?…桓子即 晏弱,公孙归父是鲁公室宠臣。此次谷地之会,晏弱从他 悖礼,主张公室通过推行轻徭薄赋、宽政省刑来争取民 心归附。如公元前550年,好勇喜战的齐庄公兴兵伐晋, 晏子表示反对,甚至认为:“若不济,国之福也。”_l I前 536年,齐景公率军攻打北燕,晏子认为景公此举是贪财 留恋宠幸中谈其贪,又由“贪”论到亡。这或许是晏子父 亲当时的真实想法与感受,或许是他借机向执政卿表白 自己虽然得宠,却无意争夺高氏的权力与地位。但无论 怎样,它都毫无疑问地表明晏子出身于权贵之家,而且 好利,不讲信用。… 前547年,晋国扣押了卫献公,晏子使 晋,私会叔向并通过他说服晋侯释放了卫献公” 。在涉 外事件中的这些主张与行为,与晏子对齐公室内政黑暗 的现实有较清醒地认识有关。公元前522年,齐景公患 后来他之所以在新旧贵族的一系列斗争过程中,总是竭 力避免冲突,谨慎地保持中立,这种立场与态度显然又 病,宠臣梁丘据等认为,景公久病不愈的原因与祝史不 尽职祈祷有关,因而主张杀掉祝史。晏子据理相争,认为 公室“赋敛无度,淫乐不违;内宠之妾肆夺于市,外宠之 臣僭令于鄙”,是造当时政治黑暗的主要原因,因而“民 人苦病,夫妇皆诅”,“-_人祝不如一国诅”,说服景公免 去祝史之罪,并下令“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 责。”I I公元前516年,有慧星在齐国上空出现,“是时 是深受其父的影响。 晏子所受的教育及其生活的环境,不仅决定了他的 政治倾向与立场,而且集中地体现在其言行又具有两面 性,即一方面他有传统的观念与倾向,同时又具有开明 与进步的一面。首先,晏子忠于公室,每当有危及国君统 治的事件发生时,他总是忠心不贰地站在国君的一边: 公元前532年,田氏联台鲍氏攻打旧贵族栾氏和高氏, 栾、高企图挟制景公制服田、鲍,四族在宫门外展开激 战。当时,晏子因顾念景公的安危,也赶到了宫门之外, “四族召之 无所往……公召之,而后入 ” ‘晏子忠于 公室的这种行为,与他对君臣关系的深刻理解有关。齐 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删。”I I晏子及时 利用景公的畏惧心理,又一次谏劝景公革除弊政。食粱 及l訇,车马住宅,对于当时的贵族来说.似乎是生活中的 小事,但晏子却把它当成关系政风 j民 的大事来对 9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庄公重武轻文,穷兵黩武,有争霸诸侯的企图,其施政方 上,对新兴势力一概反对。相反,它更多地体现出对新兴 针向来与晏子的政治主张不合。但是,当他困与崔抒之 势力的认同或赞赏。又如对团氏取代齐公室的趋势.晏 妻私通而被崔抒愤而弑杀之后,晏子仍从君臣大义角度 子尽管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和说明 ,但他并未认真地 出发,既没有离开是非之地去逃亡,更没有静观事态的变 帮助公室去限制、消灭田氏,而是主张公室应向田氏学 化回家去躲避,而是冒死赶到了出事地点,“立于崔氏之 习,施惠于民,同时注意整饬礼制,推行礼艾治国 只有 门外”,当随从问他是否殉死、逃亡或回家躲避时,他说: 这样,才能收揽人心,有效防止田氏与公室争夺民众,保 “臣君者,岂为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君 证国君手中的权力 。 为 稷亡,则亡之。若为已死而为已亡,非其私噎 ,谁敢 晏子这些看似矛盾而实际统一的言行,正是春秋社 任之。”最后“门启而人,枕尸股而哭” I。显然,这样一 会转型时期新旧社会的二重性,在他身上的具(本体现 种把忠君与国家的利益相联系的思想,无疑具有进步意 因为晏子不可能超越自己的历史时代。 义。即使后来在崔杼剑戟加胸强迫入盟的情况下,晏子 纵观晏子的一生,忠君而不守旧,开明而不保守;饥 仍不为所动,声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 智灵活而不固执呆板,遵礼尚贤而又节俭爱民,是他一 有如上帝!” 川在君臣关系的认识上,晏子还有所谓“和 生活动的主要方面。按《左传》所载,晏子的政治活动明 而不同”的理论 。他认为臣下与国君的意见分歧,不 显地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前期活动包括灵公、庄 但正常而且非常需要。因为治国如同吃饭要以油盐酱醋 公时期,以反对齐国从事或参与侵伐战争,主张偃武修 进行凋味~样,需采纳各方的不同意见。因而国君善于 文为主。后期活动主要集中在景公时期,以反对公室横 听取多方面的不同意见 对治理好国家有百益而无一 征暴敛,主张推行礼治、宽政省刑和节俭爱民为主。 害,臣下善于提出切合实际的不同意见与主张.就象烹 二、《晏子春秋》的成书年代及学术价值 调师要给酸性食品调盐加糖一样重要,非常有利于国家 《晏子春秋》一书,最早见于《史记》记载,西汉成帝 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否则,如果一味地附和国君,唯上 时刘向校书,编为内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与今本略 是从,投其所好,就只能象给酸不可食的菜肴继续加梅 同。隋唐时期曾改篇为卷,合杂上、杂下为一卷 ,称 加醋一样有害。晏子对于君臣关系的这种理解和认识, “《晏子春秋》七卷。”【36I此后直到清代,除《四库全书总目 是他敢于犯颜直凉,反对苛政害民的思想基础。 提要》著录八卷外,《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郡斋 面对春秋社会的一系列变化,晏子认为整饬国政的 读书志》、《玉海》、《文献通考》及《直斋书录解题》均作十 中心在于推行礼治。他说:“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 二卷。可见其间的卷次分合,又经过较大的改动。 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因 《汉书・艺文志》曾将《晏子》八篇列在儒家,自汉至 而“礼之为国者也久矣,与天地并。”【1 I晏子所指出的 唐,均题晏子撰。这实际上代表了对《晏子春秋》学术派 “礼与天地并”,实际上赋予了礼的宇宙含义,与子产所 别划分的一种传统观点。唐柳宗元著《辨晏子春秋》~文 谓“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同义(昭二十 指出:“其旨多尚同、兼爱、非乐、节用、非厚丧久丧者”, 五),并非指一定仪式,而是指治理国家应该遵守的共同 认为它是“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 。此论一出,后世 义法。客观地说,晏子以礼治国的思想来源于西周的传 的知名学者如宋代王应麟、明代焦弦、清代章学诚等大都 统观念,并没有什么新的创见。但是,当面对社会现实时, 赞同此说,甚至有人把它看成是六朝后人的伪作 。吴 晏子的许多做法已完全突破了西周以来的传统观念。如 则虞先生曾经指出:“前后期墨家人物的著作历历可考, 晏子所荐的贤才,既有奴仆身份的越石父和御者 ,又 除《墨子・非儒篇》曾提到晏婴之外,在其它章节里也看 有“田氏庶孽”的司马穰苴 ,这说明晏子用人已完全 不见墨子及墨学者与晏婴的关系,更找不出墨子门徒编 突破了“世卿世禄”制下的宗法观念,对新兴势力田氏的 写《晏子春秋》的任何迹象……把这书说成是墨子门徒 崛起,采取的是开明而不是压制的态度。事实上,晏子的 的作品,是根本说不通的。”【3 高亨先生据该书与《墨 重贤,已使他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旧贵族的窠臼。公元 子》、《苟子》及《吕氏春秋》比勘,推定它创作在战国时 前545年,新兴贵族庆封父子准备铲除齐惠公之孙—— 代。其实,《晏子春秋》一书,既有上述与墨家相近的思 子稚和子尾,谋求与晏子联盟。晏子虽婉言谢绝,但答应 想,同时又有大量与儒家相通的思想。那么,它究竟作于 替他们保守秘密 。后来,庆封父子失败,子雅与子尾 何时?这个问题,自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出土后, 共同执掌国政,权倾一时,但晋国的新兴贵族韩宣子聘 学术界基本上有了统一的认识。首先,六朝伪作之说不 鲁,却断言他们的子孙“非保家之主”,“大夫多笑之,唯 攻自破。其次,该书并非出自晏婴之手,已是不可推翻的 晏子信之。” 前544年,吴国贤公子季札观礼于鲁后 铁论 因为该书自始至终对晏婴一直以“晏予”相称, 聘齐,晏予与他交谈,显得推心置腹,甚至后来完全采纳 “晏子”一词本是后人或同时代人对晏婴的敬称。该书又 他的建议,“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 称“齐景公”,“景公”之称,是齐景公死后的谥号,史载 难。” ’同样,对于晋国新兴贵族范氏,晏子颇多溢美之 晏子比景公早死十年卜“ ,不可能使用后死者的谥号。至 辞【32l。这洋的例子还说明,除重贤的因素外,在新旧势 于把该书的作者说成是墨子之徒,只不过是柳宗元根据 力的矛盾与冲突中,晏子并非完全站在旧贵族的立场 《晏子春秋》一书有关内容与后世墨家思想比较后的臆 10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测,并无史料上的直接依据。同样,也不能依据该书其中 有大量关于仁义、礼治、德政、孝道等与儒家相同的思想 内容,就据此断定《晏子春秋》是儒家或自成一家。我们 认为.晏子生活的时代,在孑L子之前,尚不具备私学兴盛 的历史条件。据该书所载,亦不见有任何门徒或养士的 礼亡佚说之误。三、晏子使楚,它史不载,《杂下》九章所 述,又见于《说苑・权谋》。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则 说:“畏晋通楚,晏子谋。”《左传》载齐侯先“使陈无字 如楚,辞。”杜注:“辞有晋师,未得相见。”又载“且乞 师。”【48 当是晋出兵后,齐侯又派晏子入楚“乞师”。可补 迹象 司马迁曾说,孔子礼敬的人“于齐,晏平仲”,并说 “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秋 可见晏子的主要思想仍是西 周以来的传统观念,接近后世的儒家。因此,《晏子春 .书既不是墨子之徒或晏子门徒所作,也不是儒家 或自成一家,它是晚周学术思想从官学转向私学过渡阶 段的产物。一方面,它对西周敬德保民的传统思想有继 《左传》关于此事记载的缺漏。四、《问下》一章引“夏谚” 说,夏代国君巡游的目的在于救助宗族的贫困成员。这 对理解“巡狩”制度的起源及夏代王权的状况,无疑又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汉书・艺文志》。 承,同时又是西周官学适应变化了的社会随之发生变化 和发展了的一种新思想,其书当成于战国时代。关于该 书的思想价值,具体来说,至少在如下几方面应该引起 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一、赎越石父、荐御者、荐司马穰苴 等均见载于《史记》,说明晏子的“荐贤”已突破了世卿 世禄制下任人唯亲的宗法原则,有利于国君在更大范围 f 2 J《史记・管晏列传》索隐。 【3】《三国志・魏书-曹真传》。 【4】【6 J【9】【17¨27】《史记・管晏列传》。 【5】《论语-公治长》。 【7】《史记・太史公自叙》。 【8】《孟子・公孙丑》。 【1O]高亨《晏子春秋的写作时代》,载《文学遗产增刊》 1961年第8辑。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中华书局1962年 版。 内选用人才。二、坐路寝、叹遄台,均见于《左传》,其中 关于君臣关系“和而不同”的理论,以及从公室“厚敛”、 田氏“厚施”来论述田氏代齐的必然性,这种正视现实的 态度,以及从现实出发论证和看待贵贱转移的合理性及 君臣关系变化的认识,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观。三、韩非子 【4O]《史记-齐太公世家》。 【11]《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卷一。 说:“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食,材木尽于棺椁。”【4 晏 子谏厚葬梁丘据、不敛嬖者 ,除针砭时弊外,其中“送 【12】【48】l14¨29 J【31 J【23¨24]《左传》襄公二卜三、二十 四、二十六、二十八、二PJL、二十五年、二十五年。 死不害生”的原则,具有明显重人事、轻鬼神的倾向。 我国早期史籍一般都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晏子春秋》也不例外,除了将它视作儒家或墨学作品两 【3O¨i 8 J【1 3¨22 J【25¨26¨15¨21¨34]【32]《左传》 昭公二、三、六、卜、二卜、二1 六、二十、三、二十六、二十年。 【16】《史记・齐太公世家》,又见《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f 19J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卷f一《春秋列国姓氏表》。 【2O】《春秋左传研究》卷一《陈氏专齐》,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第1O0页。 大传统观点之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将它改列在史 部传记类,史学史上多归之于记言体,文学史上今人多视 为“短篇小说集”或称“记叙文学”。从文体风格上来看,这 部著作确实具有与战国晚期文风相符合的内容。于省吾 【28】《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33 J《左传》昭公三年、二十年。 【35】《史记正义》引《七略》。 【36】《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藉志》、《新店书・艺 文志》。 先生说:“《晏子春秋》多古义古字。”l4 孙星衍云:“皆足 证发经义。” 在许多方面,它还可纠补其它史籍记载的 相关谬误及疏漏。前人已经指出者如:《内篇・杂下》二 十四章所记越石父身份为奴仆,可纠正《史记・管晏列 传》以越石父为被拘囚的罪犯之误。 《内篇・谏上》二 【37】《河东集》卷四。 I 38】管同《因寄轩文集》卷三。 【39】《晏子春秋集释・序》。 【41 J《史记・忡尼弟子列传》。 【42】《韩非予・内储说J 》。 【43】《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二t-二、二fJ~章 十二章载“景公伐宋,师过泰山。”此事又见于汉简本,但 《左传》、《史记》均不见载,可补其缺漏。l4 除此之外,据 笔者所见,尚有如下几条:一、《外篇・重而异者》四章 载晏子日,其中有“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语,同 样的记载又见于《左传》昭公二1 年,蒲姑氏即薄姑 氏。《汉书?地理志》云:“齐地殷未有薄姑氏,为诸侯,国 【44】《晏子释秋新证・序》。 【45】平津馆刻本《晏子春秋・序》。 此地。至周成王时,薄姑氏与四国共作乱,成王灭之,以 封师尚父。”皆可证《史记・周本纪》及《齐太公世家》关 【46 J 玉绳:《史记志疑》第1185页,中华书局,1981年 4 tj第1版。 于齐国始封在武王世说法之误。二、《内篇・杂上》三章 载崔、庆强迫晏子入盟,其中关于盟誓的礼仪及程序记 载洋细,《左传》则语焉不详,足证郑玄《礼记注》关于盟 【47]关则虞:《晏子春秋集释》;骈宇骞《晏子春秋校释》 (汉简本),书l 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责任编校 卓向东 J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