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浅谈◎刘爱香 (山东省成武县郜城第四实验小学,山东 菏泽 274200)
1.2 具备较强的数学专业能力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为适应未来人才发展需要.互联网技术配合多,小学较强的数学专业能力,是实现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必媒体技术,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运用在数学教学的情要保证.克莱因在《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中说:“数学是一种境设置方面.互联网技术为家校合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渠道,例如班级的家长群、教育教学云平台等.在借助互联网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正视身边的资源,避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免教学“单打独斗”,充分发挥好教研组的优势,勇于实践,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提高专业技能.在远程教育资源里,可以找到很多实用的素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材,可以学习、借鉴优质课例,进而运用到自身的课堂教学涵.”在笔者看来,小学数学的专业能力是在教师丰厚的数之中,对我们的教学疑难问题、重点问题,都可以找到有效学专业知识基础之上形成的个人数学素养.专业能力主要破解路径.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客观分析了小学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涵、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材的知识内容有较强的把控能力;二是能够让教师的教和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便于小学生的学达到最佳契合,方法恰当,教学策略得法;三是对学数学教师同行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清醒认识,全面促进小各种教学资源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整合、运用,有较强的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教学资源创设水平;四是对学生、对教学过程和结果,有符【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合实际的具体评价标准,教学评价能力出色.未达成上述目标,在互联网背景下,依旧要加强网络学习和运用,不断开
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运用和阔眼界,不断提升教师个人的数学专业能力.
实践越来越多,为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多1.3 具备较好的数学教学情感态度
的便利.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有效利用互较好的数学教学情感态度是数学教学的有效“催化联网技术,扎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剂”,也是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1.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分析
注意锤炼自身的教学语言艺术,用语言感染学生、传递知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借鉴先进教学理念,从知识、表达情感;二是要心中装着学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成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界定小学数学专业发展的内涵.
长背景、具体喜好等都有了解,便于走进学生内心,因材施1.1 具备丰厚的数学专业知识
教;三是要不忘教育本心,爱岗敬业,乐于钻研,甘于奉献,扎实的数学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的专业化发展.
践行教育“初心”的基础性条件.特别是在新课改的环境下,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设定广度更为宽泛,数学知识之间的结合笔者教学实际,为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逻辑承接更为紧密.教材开发设计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发展,现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活动等,使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与数学课程2.1 知识结构上,小学数学教师依旧较为“传统”强调的“数学生活化”理念相适应.这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并非完全否定“传统”,但在当今的情况下,依旧全盘运展和达成,都离不开教师深厚的数学知识做支撑.在提高小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结构,难以让小学生更好地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促进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掌握数学知识,不利于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上考师可以综合有效利用互联网,更深入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虑问题.
的知识背景、作用和地位,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思2.2 认识上,小学数学教师的思维较为“顽固”维导图”,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在此基础上,小学教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思师还要精通各阶段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对小学数学的整维较为“顽固”,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仅注意学生的数学成体框架性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对数学学科中蕴藏的文化价绩,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和养成,对小学生的思维方值、美学价值等,也要有所开发和涉猎.
式、心理情感需要关注的也较少.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26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2.3 能力上,小学数学教师的水平待提高
客观来说,不少小学教师都是在中师、大专的学历基础上进入小学教师队伍的.在入职后,才又去进修学历,知识的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浅析3.1 利用互联网,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确实应该更深刻地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个人数学教学专业发展.
一是利用互联网,提升认知能力.互联网技术配合多媒体技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运用在数学教学的情境设置方面.因为其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动态性,可以直观而清晰地将原本抽象单调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也能够使得具体的抽象思维过程生动呈现.这样的教学过程、演示过程,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模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可以在动态直观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对于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都是有切实帮助的.
二是利用互联网,巩固教学成果.教师可以采用互联网加微课的形式,巩固教学成果.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授课可以使用微视频等形式,学生可以随时反复登录观况.实践表明,学生自行下载教学的短视频学习,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对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是利用互联网,更有助于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更好的教育“合力”,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反映.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家校合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渠道,例如班级的家长群、教育教学云平台等,可以实现教师与家长的无障碍沟通交流,促进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实现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3.2 利用互联网,全面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自身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永远是促进自身发展的“终南捷径”.
一是珍惜并利用好职业培训,加强自身学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寒暑假的教师培训,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绝佳机会,对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有效的教学沟通,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职业培训,对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是有极佳帮助的.
二是充分利用远程资源,加强自身学习.在远程教育资源里,可以找到很多实用的素材,可以学习、借鉴优质课例,进而运用到自身的课堂教学之中,对我们的教学疑难问题、重点问题,都可以找到有效破解路径,为我们整合资源、制作教学课件提供大量素材,应该充分利用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26
JIAOSHIJIAOYUYANJIU教师教育研究 161三是充分利用教育网站等,加强自身学习.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互联网知名教育网站浏览、注册,可以开设自己的教育博客、教育微信公众号,可以加入教学交流群,以记录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体验、教学反思,与更多的同行、专家进行碰撞,促进自身专业的更高层次发展.
3.3 利用互联网,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化“硬功夫”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孩子心理把握“软实力”的提升.应利用好互联网,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和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教师要蹲下身子,了解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多听取孩子的心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表达,正视学生的思想;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在掌握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这也是更好地践行专业化发展内涵的需求.
在借助互联网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正视身边的资源,避免教学“单打独斗”,充分发挥好教研组的优势,勇于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形成教学科研的合力,形成教学科研的良好氛围.具体来说,可以集中备课,群策群力,抓住重点难点,计划翔实;重视公开课,虚心听取同组老师的具体意见,及时做好教学反思,促进自身的提高和成长;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业检查评价能力,通过集体学习,查找自身不足,提高教学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肃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空间巨大,意义重大,值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同行重视并积极予以实践.
【参考文献】
[1]张鹤芬.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9):123-124.
[2]周义元.互联网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177.
[3]吴政.“互联网+教育”课程学习平台评价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16.
[4]高慧.互联网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22-23.
[5]徐红平.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整合对策[J].读写算,2019(24):26.
[6]周志霞.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4):11
[7]王会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166-167.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看,便于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