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2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29 No.2 2006年04月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Apr 2006 试析波普的经验证伪原则 郑国玉 唐代虎 (韩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摘要:卡尔・波普的科学哲学的核心是经验证伪原则,该原则是建立在其对归纳法的批判基础上的,波普把 它看做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该原则的提出是波普较为深刻地洞察了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的结果,有其进步 性,当然也不尽完美。 关键词:证伪主义;划界标准;证实原则;归纳法;批判 分类号:B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2006)02—0157—02 卡尔・波普是当代西方最著名的科学哲学哲学家之一。 都是白的”。而且,就算我们把过去出现的所有人和所有天 科学哲学是波普哲学的主要部分。波普称他的科学哲学为 鹅都作了统计,发现以前的所有人都是要死的,所有天鹅都 批判理性主义,有时又称之为证伪主义。科学哲学所要解决 是白的,但我们仍不能说“凡人必死”,“所有天鹅都是白 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确定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线,波普的批 的”。因为抽象的“凡人”、“所有天鹅”包括了过去、现在和 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也要确定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未来出现的所有个别的人和天鹅,而未来的东西我们经验不 针对逻辑实证主义提出的经验证实原则,波普提出了与之相 到,因此我们不能臆断地推测今后的人也必死,今后的天鹅 反的经验证伪原则。该原则是建立在其对归纳法的批判基 也是白的。也就是说,过去重复不能保证未来必然重复,归 础上的。 纳法所谓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所获得的知识的确定性是不能 在西方哲学史上,较早使用归纳法的是古希腊的苏格拉 保证的。 底。他的精神助产术中就包含着这一方法。如诱导对方从 其次,波普否定了现代归纳法。逻辑实证主义者(如卡 具体的美(美的人、美的花、美的草,等等)中推出一般的美的 尔纳普等)在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上坚持经验证实原 概念。不过,苏格拉底还没有明确地把他的方法叫做归纳 则,主张只有被经验证实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波普认 法。第一个明确提出归纳法并对它极为推崇的是近代哲学 为,逻辑实证主义的这一主张与其方法上的归纳主义态度是 的奠基人之一弗兰西斯・培根。培根几乎认为归纳法是惟 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也是错误的。因为经验所能证实的只是 一能获得正确的科学理论的方法。此后,近代经验论者大多 个别陈述或单称陈述,如“这个人死了”,“那个人死了”;“这 对归纳法很推崇,直到休谟出现。休谟对归纳推理结论的普 只天鹅是白的”,“那只天鹅是白的”。而科学的理论或命题 遍有效性进行了深刻的质疑,提出哲学史上著名的“休谟问 应该是具有普遍性的一般性知识,个别不能通过归纳法上升 题”。波普则走得更远,他对归纳法进行了彻底的否定。 为一般,因而经验也不能通过证实个别而证实一般,从而波 波普首先否定了传统归纳法。传统归纳法即我们通常 普否定了卡尔纳普等人的证实原则。后期逻辑实证主义者 所理解的从个别的特殊事例中推导出一般性的理论,并认为 也发现了其证实原则的局限性,赖欣巴哈提出了概率理论, 该理论不管过去或未来都是普遍有效性的知识的方法。波 对严格的证实原则进行了修正,企图挽救归纳法。他认为, 普否定传统归纳法的主要论据是:从个别的经验事实中不能 归纳法虽然不能得到必然有效的知识,但却可以得到或然有 推出普遍性的一般性的知识,因为过去重复不能保证未来必 效的知识。譬如太阳过去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虽然不能保 然重复。比如,不能因为我们看到张三死了,李四死了,王五 证它今后必然从东方升起,但是却说明它今后有可能从东方 也死了……于是就得出结论“凡人必死”;同样,我们也不能 升起;而且,过去它从东方升起的次数愈多,今后它从东方升 因为我们所见过的天鹅都是白的,就得出“所有天鹅都是白 起的可能性即概率就愈大。因此归纳法虽不能获得必然真 的”这样的理论。因为我们所能经验到的只是个别的具体的 理,但可以获得或然真理,它还是有用的。赖欣巴哈的这种 事实,如具体的某人死,某些人死;某只天鹅是白的,或某些 概率理论,也被称作现代归纳法。波普对此进行了批驳。他 天鹅是白的,我们经验不到抽象的“所有人”、“所有天鹅”。 认为,归纳法不仅不能获得必然真理,而且也不能获得或然 因此我们不能因看到某人死、某些人死就说“凡人必死”,不 真理。他的主要论据是t从数学角度看,无论过去的经验重 能因看到某只天鹅是白的、某些天鹅是白的就说“所有天鹅 复次数有多大,它总是一个有限数,而未来则是无限数,一个 收稿日期:2006—02—10 作者简介:郑国玉(1974一),女。四川泸州人,讲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研究;唐代虎(1972一),男.四川德阳人,助教,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58・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4月 有限数与一个无限数相比,其所得概率只能是零,即有限数 学的命题。第五,宗教神话,如“上帝是万能的”,“人是上帝 造的”,“女娲补天”等,它们与“形而上学”命题一样,也属经 字/无限数字=0。因此,无论在什么意义上,归纳法都不是 有效的科学方法,建立在归纳法基础上的证实原则和概率论 验之外的无法用经验证伪的非科学命题。第六,伪科学,如 占星术、相面术、弗洛伊德的性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 心理学,等等。它们虽然讨论经验问题,表面看来像科学,但 用词含义不清,论断模棱两可,无法用“经验证伪”,因而也是 非科学的。 ’ 也是错误的。 从反对归纳法和证实原则出发,波普指出:“科学的理论 和命题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即观察和实 验所提供的经验事实只能证明一个理论是假,却不能证明一 个理论是真”_I J (。因为作为科学理论的普遍陈述不能为 应当承认,波普的证伪哲学思想是其较为深刻地洞察了 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的结果。20世纪以来取得的一系列科学 成就,表明科学真理的发展是一个通过发现新理论否定旧理 论而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辩证过程。科学的深刻变 革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波普的证伪主义思想正 个别经验事实所肯定,但却能为个别经验事实所否定。无论 看到过多少只白天鹅都不能证实“所有天鹅都是白的”,但只 要发现一只黑天鹅就能推翻或证伪“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 ~普遍陈述;同样,无论观察到多少次太阳从东方升起都不 能证实今后太阳必然也从东方升起,但只要有~次发现太阳 不是从东方升起就可证伪“日出东方”这一普遍陈述。由此, 波普认为,既然作为科学命题的普遍陈述根本不能被“证实” 是这种影响的反映。在爱因斯坦批判精神的影响下,波普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证伪主义哲学思想。在他看来,科学是试验 性的事业,错误在所难免。因此,在科学和知识的问题上,不 应采取信仰主义的态度,保守地证实和维护它的永恒真理 性,而应当批判地发展它,找出它的“可错性”、“可证伪性”。 而只能被“证伪”,因此,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就不是经 验证实原则,而应是经验证伪原则,即一切知识命题,只有能 被经验“证伪”的,才是科学的;否则,就是非科学的。 ‘‘ ” 需要指出的是,波普这里所说的“可证伪”是指逻辑上的 “可被证伪”,即凡是逻辑上可以被“经验证伪”的命题或理 论都是科学的理论,它既包括历史上已经被经验证伪的理 科学的任务就在于不断批判和否定已有的理论或命题,不断 地发现和消除错误,创造出新的理论和命题,从而推动科学 向前发展。 但是,波普的证伪原则所主张的“一次反例”(如只要发 现一只黑天鹅就能证伪“所有天鹅都是白的”)就应否定和 论,如地心说、原子论、燃素说等,也包括至今尚未被证伪,但 在逻辑上将来有可能被证伪的理论,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 量子力学理论,等等。而任何在逻辑上不可能被“经验证伪” 抛弃一个理论或命题的看法却过于轻率,也不能全面地概括 科学发展的事实。因为有些时候“反例”的出现并不能否定 一的所谓永远正确、绝对正确的理论或命题,他认为都是非科 学的命题。根据上述观点,波普认为下列几类命题都是非科 学的。第一,重言式逻辑命题,如“单身汉是没有结婚的男 人”。其中“单身”意指“没有结婚”,“汉”意指“男人”,该命 题的谓词已包含在主词中,因此这样的命题仅是同义词更 换,并不表述任何经验内容,因而是非科学的。第二,列尽各 种可能性的逻辑命题,如“明天这里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 雨”;“他在国内或在国外出生”。它们把各种可能性都包括 了,是不可能被“证伪”的命题,因而是非科学命题。第三,数 学命题,如“偶数是能被2整除的数”;“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 形是等边三角形”。它们与逻辑命题一样,同属同义反复.是 逻辑永真而不能被“证伪”的非科学命题。第四,“形而上 学”命题,即物质与意识关系等传统的哲学命题。如“自然界 客观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等。它们讨论的是 个理论或命题,相反却可能恰恰发展了它。例如,科学史 上天王星的轨道异常的发现,非但没有否定牛顿理论,相反 却发展了他的理论。并且,波普以证伪原则为标准决断地划 分科学与非科学,以致把基础性的科学——数学以及作为世 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等统统排斥在科学之外,这显然也是有 失偏颇和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英)波普、科学发现的逻辑[M].查汝强,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 [2]Karl Popper.Conjectur ̄and Refutations[M]、London:Routledge&Keg- all Paul,1963. [3]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责任编辑叶利荣 “经验之外”的问题,无法用经验证实或证伪,因而也是非科 An Analysis of Falsiifability Criterion of Karl Popper ZHENG Guo・-yu TANG Dai・-hu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 Guangdong 521041) Abstract The key part of Karl Popper ̄philosophy of science is“falsiiabiflity criterion”which is based on the criticism to induc— t/on.Popper takes it as bracketing standard of science and non—science.Invention of the criterion results from profound insight by Pop- per into developing tendency of modem science,which is progressively but imperfect. Key words falsificatlonism;bracketing stndaard;justiifability criterion;induction;criticiz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