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改革开放

2020-06-16 来源:好走旅游网
论改革开放

吴泽毅

(四川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土管08级3班 20084992)

摘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国策的制定,才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自我完善。在历史新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和扩大对外开放,以最好的状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 我只是对他们的观点和论述进行概述和总结,并且稍微的向其前推进一步。下文中就改革和对外开放两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改革;对外开放;体制改革;社会主义 一、引言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必需的条件,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改革现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对外开放则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必然选择,现在已呈现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新格局,新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同时我们要正确处理改革、开放、犯罪者和稳定的关系。总之,改革开放从动力、机制、途径、步骤、目标诸方面创造性的解决了中国如何在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尤其是什么样的经济体制的重大问题。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领导亿万人民进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但是这场革命并不是由某个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历史发展做出的必然选择。首先,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要求。恩格斯之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它的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中国仍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水平与人民日益增长

[1]

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在变革中不断相适应,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建国初,新中国逐渐建立起以苏联模式为模板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体制已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建设失去活力。因而对中国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进行。邓小平在1978年明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从根本改变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又说到:“现在,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较低。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2、改革的目的

邓小平指出,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他多次强调,为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必须对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最终实现四个现代化。 3、改革的方法

邓小平指出:进行改革,一是要有秩序、有步骤、有领导的进行。所谓秩序,就是既大胆又谨慎,既是总结经验,稳步前进,不然改革就搞不起来。二是改革要在各方面的协调中进行。“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三是理论应走在时间的前面,先有一个蓝图,再着手改革不。

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说到底,是一个体制创新的问题,不改革,不进行体制创新,那么,许多问题就不能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勇于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旧的体制性障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努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等体制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坚决打破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思想观念,坚决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

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我们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大胆创新,勇于改革,注重制度建设,有计划的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改革与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图一)

[4]

[3]

[2]

改 革 前提稳 定 图一 三、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 1、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国策的制定和实施,首先是由中共对当今世界形势及发展做出的正确观察的结果。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要发展孤立于世界,闭关自守是不行的,自我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历史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孤立于世界之外不利于自身发展。正是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才导致近代中国进百年来的屈辱历史。况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地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我国已无法孤立于世界,必须“走出去”,实行对外开放,以此提升我国国力,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一胡论断深刻的揭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邓小平在1979年前后提出对外开放的国策,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并指出:“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实行改革和开放的政策。不改革不行,不开放不行。过去二十年的封闭状况必须改变。”

2、对外开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中国是在一个经济文化基础较落后的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五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在建设过程中,仍有很多突出的困难。一是各种体制特别是经济体制,已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二是缺少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和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前一困难可通过体制改革来解决,

[6]

[5]

促进带动目的 保证 条 件 发 展 而后者则必须通过对外开放,吸取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3、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和新发展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国不断加快发展创新型和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和水平明显提高。

我国已跻身于世界贸易大国行列,1993—200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3.7%,占全球市场的份额由2.4%上升至5.1%.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沿海、沿江和内陆的城市的对外开放各具特色,“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已成为对外开放三足鼎立之势。加入WTO是中国进入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标志,有利于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初步建立起开放型的经济体制框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将国内市场推向全球,促进我国经济向前发展。

4、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图二)。

对 外 开 放 相互促进 相互加强 独 立 自 主 相互支持 自 力 更 生 图二 四、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就需要进行不断的体制改革和加强对外开放,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以改善我国现有的经济文化水平,是我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无论何时,改革开放都应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只有那样,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有志青年,我们都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改革开放做出自己的关系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35页。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0页。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7页。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