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标,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有前瞻性的,体现了当代教育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结合我实施新课标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 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如我在每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这样做可使好、中、差学生都所得。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基础。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推向教学的舞台。 3. 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
我在课堂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教学手段,使自己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各抒已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拓宽学生的思路,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我常组织学生广泛地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得出自己结论。
例如,学习化学《必修1》中氯气溶于水时,为了搞清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我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将新制的氯水分别滴加到紫色石蕊试液、FeCl2溶液、Na2CO3溶液和AgNO3溶液中观察有何变化,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已见,相互启发,教师再巡回点拨,最后在众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效果较好。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创造力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是推动个体顺应环境、挖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呢?
1. 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不直接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允许学生保留自已独特的观点,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例如,我在讲授《选修1》中“生命的基础·蛋白质”后,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蛋白质的变性都是化学变化吗?如果都是化学变化,那么鸡蛋煮熟后还是蛋白质呢?”听完学生的问题,我大吃一惊,这个问题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所以觉得特别尴尬,但看到孩子充满疑惑的眼神时,我毫不犹豫地表扬他:“你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学生,这个问题问得挺好,老师都没考虑到,看来课后我们需要好好讨论。”后来,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讨论,也成了老师讨论的焦点。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疑多问,激活思维,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自形成以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收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创设生动的课堂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 例如,化学《必修2》中的原电池,我是这样创设教学情景的:将2 mol/L NaOH 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然后分别投入纯铝片和表面沉积有铜的铝片,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后者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前者的快,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能否设计出比较活泼的金属作正极,不活泼的金属作负极的原电池?”而学生熟知的是: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所以问题一提出,有的学生联系教材中的实验展开了联想,我提出了以下设计方案:金属镁、铝作电极,浸入NaOH溶液中,镁的金属活泼性虽比铝强,但镁不跟NaOH溶液反应,所以铝作负极,镁作正极。
用电流计验证,果然符合。化学实验诱发学生突破常规,能使学生的思维激活到最佳状态,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新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化学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