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指导意见

2024-04-13 来源:好走旅游网


牡丹江小学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为价值取向,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目的及意义

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教学信息反馈功能和鉴定功能。要保证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优质高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作用,构建一个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促进每位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此引导教师积极探索科学可行的课堂有效教学,努力遵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有利于落实“以学定教”的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通过反思提升教学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教科研方向的把握,推进有效教学研究的大面普及。

三、 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有效教学课堂评价的目的不仅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完善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优化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把关注点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关注教师行为,也是集中在关注老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讨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

(二) 开放性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一个标准也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因此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标准具有开放性。这样不仅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教师和学生留出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三)有效性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能够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并为从事具体课堂教学的人员所认可。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应力图做到:一是反映既定的教学目的;二是体现课堂教学内在的规律;三是体现课堂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四)激励性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教师的发展和提高,要利用各种因素,激发评价对象在内心中产生向上的要求,调动执教者不断探究,实施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的欲望。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改进学习方法,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四、指标与标准

(一)学生学习表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学生的学习表现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是否拥有较大的自主性,是否有自我评价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能否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参与的热情、情感体验如何,是否形成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风尚。

探究学习:学生是否通过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学习有关技能和科学研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探究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如何。

2.学生的参与程度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来体现的。一般而言,衡量学生参与程度的标志有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

广度,一要看学生参与的人数是否是大多数,是否涉及到学生的各个层面;二要看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时间上是否有保证。

深度,要看学生在参与教学中所解决的问题是否是深层次的问题,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还是被动地参与。

3.学生的学习效果

知识技能: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新知识,是否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关技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是否能在学习中生成新的问题。

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他们的信息资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是否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是否进一步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和求知欲是否增强,是否逐步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师生间的关系是否更加融洽。

(二)教师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课堂评价,在重视关注学生学习表现的同时,并不忽视对教师教的评价,而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

1.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有效教学要求以设计适切的目标为落脚点,提倡以目标为导向展开教学,坚持基础性

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统一,用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目标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分层、具体、可察、可测。首先要看教学目标是否明晰。能否根据新课程标准,理清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定位;设计课时目标是否具体明确,并以可观察、可测量的方式记忆陈述。其次三维目标能否有机融合。能否落实显性目标“知识与技能”为主线,夯实基础;能否挖掘、渗透隐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否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知识形成过程和有效学习方法运用的“过程与方法”之中。再次能否做到教学目标的优化。是否体现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标设定学生要参入;教学目标要有挑战性;教学目标要有生成性;教学目标要问题化。

2.教材内容的处理与转化

教师能否根据新的课程体系正确理解教材所表达的意图,并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展示了知识的“再产生”,体现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挑战性,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内容是否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是否注重实践性,有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密切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

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教师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充分开发、利用有关的课程学习资源,选择符合课改理念,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能有条理、有层次;能否衔接紧密,过度自然,合理分配时间;能否在面对生成的问题时灵活、恰当、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步调,表现出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机智;能否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媒体、方式选择的选择是否适时、适当、适度、特色鲜明。

4.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有效教学要求重视策略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策略,逐渐形成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教师能否根据新课程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能否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教师能否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

5.教师语言与仪态

教师语言能否做到规范精炼,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教师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大方,仪表端庄。

6.教师板书与设计

教师板书是否工整规范,美观大方;设计是否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并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三)学生反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的评价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因此,根据学科特点课后随机对学生进行测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

(四)自我反思

教师课后能否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弱点,针对某些评价指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落实

情况进行反思,能否发现问题,并寻求改进措施。

(五)教学风格

教师是否具有创新和创造性。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创造性开发教学资源,以创新理念进行教学实践;是否具有深厚的学科素养和文化底蕴,厚积而薄发,教学开放且调控得体、得力;是否具有民主的教风,思维清晰,个性鲜明,具有极强的亲和力。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的课堂评价可分为学生学习表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反馈、自我反思、教学风格五个方面。将教学研究人员、本人以及学生的评价结果,整合成为被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鉴定性评价结果。当然,以上指标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进一步细化和量化,指标的表述还需明确化,使教师通过主观努力能够获得改进。

我们对新课程下有效教学课堂评价体系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地修改、完善之中,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小学有效教学课堂评价表(讨论试行稿)

课题: 教师: 班级: 科目:

项目 分值 评价内容与要求 得 分

学生

学习

表现

(40) 学习

方式 自主 5 学生在学习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性,有自我评价的机会。

合作 5 能积极主动地和其他同学开展合作学习,能够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探究 5 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观念。

参与

程度 广度 5 各类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来。

深度 5 学生通过有关学习活动能够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深层次问题。

学习

效果 知识技能 5 学生对有关知识、技能的学习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在学习中生成新的问题。

能力 5 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科学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得到发展和提高。

情感态度 5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信心增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师

教学

行为

(45)

教学

目标 5

目标具有纬度和层次,关注生成性目标,并能有效引导学生达成目标,将目标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

教学

内容 10

有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

方法 12

教学方法符合课改理念,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教材特点。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条理、有层次;衔接紧密,过度自然,合理分配时间;能表现出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机智。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媒体、方式选择适时、适当、适度、特色鲜明。

学法

指导 10 教学过程中能恰到好处地融入学法指导,学生能采用适宜的学习

方法进行学习。

语 言 4 语言规范精炼,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教态亲切,自然大方,仪表端庄。

板 书 3 工整规范,美观大方,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学生反馈 5

自我反思 10

教学风格 加分 最多加5分

评价

结果

评 语

最后得分或等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