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政治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22-09-10 来源:好走旅游网


政治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篇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讲 政 治

一.名词解释

1.政治:

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2.部落联盟:

若干胞族结合而形成了部落,部落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和方言。有亲属关系和仅在方言上有差异的共同语言的若干部落,出于共同的需要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则构成了部落联盟。

3.管理政治观分析:

政治是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但并没有说明公众性的含义,忽视了统治性的一面。

4.氏族民主制

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社会中的这些共同利益与利益差异和矛盾,规约氏族成员的社会

活动,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其机关应运而生。

5.国家政权

是指掌握国家主权的政治组织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以维护对社会的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是国家的具体化身,通常都是通过国家政权来理解国家的。

二.简答

1.政治的起源和发展是如何进行的?

政治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存在着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四级组织。在这四组织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共同的利益。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社会活动,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其机关应运而生。氏族组织内的权力带着道德强制性,在特定情况下也具有暴力强制性。原始社会中的这种政治,被称为氏族民主制。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和政治统治是这些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特征,同时社会公共权力也有协调和管理的另一面。

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阶级利益对立的基础,但社会利益差别仍然存在。社会政治以非阶级性的利益差别的协调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及实现为主要特征,但社会公共权力仍然有统治的性质。

到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消灭,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不复存在,人类再回到无政治社会。

2.怎样理解政治的涵义及其本质?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含义的理解。把政治定义为: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借助于一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其二,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和形成的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其三,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3.政治的社会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的社会地位,是在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的。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政治是由社会经济决定的,是社会经济的集中反映。另一方面,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保护着特定的阶级和政治力量,进而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政治是法律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法律对于政治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宗教会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极其

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的局面,宗教在维护剥削阶级统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宗教与政治逐渐分离。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已不再支配社会政治生活。

(4)政治与道德。两者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政治对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

4.对道德政治观进行分析?

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

优点: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

不足:但是,道德政治观也有其弱点,就是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这就使得它带有浓重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而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三、论述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有规律。政治即使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精神,从而为我们深刻把握政治的内涵,确定政治的定义提供了基本思想方法。

2.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把政治与某种伦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理想。

(2)权力政治观分析。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是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被称为现实主义政治观。

(3)管理政治观分析。政治是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但并没有说明公众性的含义,忽视了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但都没有能够深刻而全面地确定政治的含义。

第二讲 政治学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理论,国际政治方法论,国际组织,国际法,国际战略研究,外交学,区域政治和各国政治研究,世界政党研究,国际关系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政策,以及国际政治的交叉学科研究等。

2.微观政治学

以个体政治人为研究对象,它主要包括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化研究,政治角色理论,政治人格研究等。

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首先是以国家问题为对象,同时对政治权利,公共事务,公共决策和政策进行研究。

4.静态研究

主要指对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的研究,包括对国家、政党、政府、政治团体、政治制度的研究。

5.规范政治学

即以哲学和规范研究的方法,以逻辑的解释、思辨和证明说明特定政治价值含义的政治学研究。

二.简答

1.政治学的内容构成有哪些?

答:(1)按政治学的本质属性划分,可以划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两大类。

(2)按政治学的功能划分,可以划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

(3)按照政治学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可以划分为宏观政治学和微观治学。

(4)按照政治学研究学对象的状况来划分,以划分为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

(5)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划分,把政治学划分为规规范的政治学和实证的政治学。

(6)按照政治学研究的领域划分,把政治学的研究划分为若干内容结构。

在我国政治学的研究与教学中,把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分为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国际政治这三大类。其中政治学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政治学原理就其内容来看,具有抽象性,一般性、基础性等特性。

2.如何理解政治学的涵义?

2.由于人们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不同,因而对于政治学的定义各不相同。政治学的定义是与政治的定义联系在一起的。

政治本质上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这一定义表明: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政治学是一门科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等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就是唯物辩论法,它是政治学研究的其他一切方法的基础,因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包括历史的、经济的、阶级的和利益的四个角度。由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研究方法、经济研究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

(3)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基本程序。

4.西方政治学主要运用哪些研究方法?

4.(1)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它包括哲学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等。

(2)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主要有社会学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等。上述研究方法都不能不带有唯心主义的胎记。

现代西方政治学还利用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形成了政治系统分析方法、政治 问题沟通分析方法等新方法。

三.论述

1.论述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1)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西方政治学开了先河,其理论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为分析对象。这一时期的政治学也被称为古典时期的政治学。

(2)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欧洲封建社会完全处于神权的统治与支配下,政治学成了神学的分支,神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是A.奥古斯汀和托马斯.阿奎那。他们的学说是蒙昧主义、禁锢主义的政治学说。

(3)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先声。马基雅维利和博丹最早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

17、18世纪,为了适应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欧洲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形成西方政治学繁荣时期,出现了大批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学家。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期,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社会实证主义政治学说的出现,标志着资产阶级由革命转向保守,标志着西方政治学逐步转向庸俗。

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政治要求的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社会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

188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创立,标志着西方政治学进入现代时期。现代西方政治学大体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政治理论方向,基本上是17、18世纪以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延续与发展,不过其作用为地位己不如以前;另一个方向是行为主义政治学。60年代起,它逐渐向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嬗变。

2.论述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2.(1)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在商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到西周,则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这表明当时的政治思想主要围绕统治的合法性和统治手段展开的,它们反映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春秋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一时期出现了政治学说“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治学说主要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学派。不仅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后世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把中国政治学说从论证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推进到以阐述如何进行统治为主要内容。

(3)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政治学说占据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同时也大大禁锢了其他政治学说的发展。儒家政治学说在其长期发展中,逐渐达于精巧和成熟。

(4)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学。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除了传统的儒家政治学说,先后传入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三大政治学说相激相争,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取得了胜利。

(5) 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学。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1979年后,政治学在中国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它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第二篇 政治关系

第三讲 利益与政治

一、名词解释

1.利益

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按照这一定义,利益由三方面因素构成:第一,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第二,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第三,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首先是在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共同利益的基础是个人利益,或构成某一群体的各子群体利益,比如构成某一阶级的各阶层的利益,构成某一国家的各地区的利益等等。这些不同的个人利益或子群体利益的相同之处,构成了共同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共同利益就是人们结成群体后形成的利益,即群体利益。共同利益具有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群体性等基本特点。

3.利益矛盾

利益矛盾是利益关系的另一个侧面,它指的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它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和对立的一面。利益矛盾包括两个方向上的矛盾:一方面,利益矛盾是指同一层次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是横向发生的,所以它们又被称为横向利益矛盾。另一方面,利益矛盾又是指不同层次上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由于这种矛盾是纵向发生的,所以人们又称其为纵向利益矛盾。

二、简答题

1.同一利益主体的两部分利益的不同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直接性和间接性的差别。特殊利益的实现一般表现为利益主体需要的直接满足,因而具有直接性,共同利益的实现则意味着该利益主体的需要必须在群体共同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满足,因而对于利益主体的直接需求来说,它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2)局部性和全局性的差别。相比较而言,特殊利益一般是具有局部的意义,而共同利益则具有整体的意义,因此,特殊利益往往表现为局部利益,共同利益则表现为整体利

益。

(3)当前性和长远性的差别。特殊利益的实现,在时间上通常要先于共同利益,而共同利益则是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保证特殊利益的实现和自身的实现。

(4)非根本性和根本性的差别。特殊利益在内容上常常表现为非根本性利益,相形之下,共同利益对于利益主体来说具有更加重要、更加根本的利益,因此,特殊利益具有非根本性,共同利益更具有根本性。

2.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的内在矛盾决定了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的特性

3.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题要点:(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四讲 政治权力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2.压力方式

压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以此使权力客体意识到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而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作出行为选择,从而达到最佳的既定目的。严格地说,这是政治权力的势能作用,因此,它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压力方式常常存在于对抗性的利益之间。人们施行压力的具体方式如政治警告、政治恐怖、政治戒严、政治威胁、政治舆论、院外活动等。

3.社会公共权力

社会公共权力是全社会范围内的政治权力,它是以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在国家产生后,它表现为国家权力。由于私有制社会中剥削阶级的利益常常冒充为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因而剥削阶级统治权力常常以社会公共权力的虚幻形式出现,只有公有制社会中的社会公共权力才真正是全社会的权力。

二、简答

1.政治权力中包含着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构成要素。请解释什么是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什么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

答题要点:(1)客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或者准确地说,是这些因素和条件对于政治权力的内化。就其内容来说,它主要是指政治资源,但并不仅限于政治资源。政治权力客观构成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有:生产资料、物质财富、暴力、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等。

(2)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或者说,是这些状况和条件在政治权力中的凝结。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有:能力素质、身份资格、理论与策略、组织、已有权力、实际政绩等。

2.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题要点:(1)制约性。政治权力是政治权力主体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它本质上是一种力量制约关系,因此,制约性是一切政治权力的基本特性。

(2)能动性。政治权力是政治权力主体能量的高度积聚,因此,它具有巨大的能动性。

(3)动态发展性。政治权力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的政治权力,也是与其他实际政治力量相互作用中的政治权力,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力量相互作用的变化,政治权力也会不断发展变化。

(4)工具性。相对于政治权力主体的根本目的来说,政治权力本身只具有工具的意义,就此而言,政治权力具有工具性的特点。

3.政治权力能动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它是政治权力主体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动杠杆,能够使这种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就此而言,它体现为权力作用结果的有效性。

(2)它是政治权力作用范围内的积极支配力量,能够对其他力量和社会生活施以强大的支配和影响作用。

(3)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动的反作用力。

4.社会公共权力具有哪些特点?

答题要点:(1)普遍性,它作用于全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并在这个范围内普遍有效;

(2)至上性,它是社会范围中的最高权力;

(3)排他性,在全社会范围和层次上,它是唯一的,排斥其他同等权力的存在。

5.请简要回答政治社团的权力与政党的权力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之处?

答题要点:政治社团的权力与政党的权力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其共同之处在于:较之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说,它们都是次级范围内的政治权力。

其不同之处在于:两者利益基础不同,政党权力的利益基础是阶级利益,政治社团权力的利益基础是阶层利益、集团利益或其他社会关系下形成的利益。这种利益基础的差别,

使得两者的作用范围相应不同。此外,政党作为阶级的核心组织,其权力具有极大能量,相形之下,政治社团的权力能量要小得多。

6.政治权力主要有哪些作用方式?

答题要点:(1)暴力方式。暴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实施政治权力。

(2)压力方式。压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以此使权力客体意识到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而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作出行为选择,从而达到最佳的既定目的。

(3)命令方式。命令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传播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为。

(4)规范方式。规范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制定或借助于某种社会规范来贯彻自己的意志,规约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

(5)说服方式。说服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以特定的理论、方案实现与政治权力客体思想的和心理的沟通,进而贯彻自己的意图。

(6)奖酬方式。即政治权力主体运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对政治权力客体施行奖酬,以鼓励或激励其按照预定的目标行为。

(7)处罚方式。处罚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依照某种规范或要求对政治权力客气的逾矩行为进行程度不同的惩罚,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规范方式的一种补充方式。

三、论述题

1.政治权力既是社会政治关系的核心内容,又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其意义与作用之重大,那么,请论述,政治权力对于政治关系、政治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具有哪些作用?

答题要点:从政治关系来看:(1)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凭藉。

(2)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如果说利益是政治生活的基础、动力和目标,那么政治权力则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1)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的。

(2)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

(3)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4)社会政治权力的发展是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从一个方面显示着社会政治发展的规律和发展水平。

从社会生活来看,(1)如前所述,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力,它能够极大地推动、阻碍乃至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作用常常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保护和破坏来间接实现。二是通过对政治权力直接组织或破坏社会生产直接实现。

(2)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由于政治权力在全社会或特定范围内具有巨大渗透力,政治权力不仅是思想文化生活的构成素材和内容,而且影响甚至支配着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发展进程和发展方式。

(3)政治权力是凌驾于社会或特定组织之上的巨大力量,因此,它的特定性质、组织构成、运行方式、规则规范不仅影响着社会各个方向和各个领域,而且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第五讲 政治权利

一、名词解释

1.权利

所谓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取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这种资格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

2.政治权利

所谓政治权利,不过是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1)政治权利本质上是政治权利主体单个成员利益与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2)政治权利是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统一

(3)政治权利是对社会成员的一种特定身份性规定

(4)政治权利是以建立在特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基础上的政治权利为先决条件和后盾力量的,政治权利是政治权力在其主体成员政治身份资格上的体现,因此政治成员的政治权利的获得必须以特定政治权力的确定为先决条件,其政治权利的实现也必须由政治权力来保障。

3.政治权利的规范性

政治权利的规范性是政治权力制约性在社会成员政治资格方面的直接体现。政治权利是政治权力以法律或法规形式对于社会成员政治资格的确认,为了使这种确认切实有效,政治权力必须把自己的制约性转化为政治权利的制约性,并且以自己的力量作为政治权利的力量后盾,这种由政治权力的制约性转化而来的政治权利的制约性,就形成了政治权利的规范性。它包含着对于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两个方面的规范,是一种强制性规范,同时它也是明确的、具体的规范,不同于道德规范那种潜在的规范。

二、简答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明了科学确定权利内涵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答题要点:(1)权利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决定的。

(2)权利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它是有阶级性的。

(3)权利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在社会法律形式中的体现,是政治权力的延伸。

(4)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2.为什么说政治权利和义务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

答题要点:首先,政治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政治权利是单个政治成员的利益与全体政治成员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在政治成员资格上的体现,因此,它既规定着社会成员的政治身份,又规定着人们的社会联系,在人们的政治活动方面,它体现为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

其次,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互为条件的。政治义务是实现政治权利的基础,政治权利则是履行政治义务的前提。没有政治义务的政治权利,只是剥削阶级的政治特权,而离开了政治权利的政治义务,只能是政治上的被压迫和被奴役。

第三,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在量上是同等的,社会成员拥有多大的政治权利也就相应地承担着多大的政治义务,反之亦然。

第四,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都需由强制的法律保证,因此,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不同于道德意义上的义务,后者是非强制性的,靠个人心理活动和社会习俗来维持的。

第五,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最终指向都是利益的实现。

3.政治权利有哪些特性?

答题要点:(1)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具有规范性

(2)政治权利意味着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

(3)政治权利是不断发展的

(4)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实现政治利益的手段

4.原始社会后期的政治权利有哪些特点?

答题要点:(1)它是社会成员人人都具有的政治资格;

(2)氏族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资格是平等的;

(3)氏族社会成员的政治资格不是法律确定的,而是道德习俗确定的;

(4)氏族社会成员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完全溶合的。

5.奴隶社会政治权利具有哪些特点?

答题要点:(1)政治权利专属奴隶主阶级所有;

(2)政治权利具有宗法等级制的特色;

(3)政治权利第一次和私有财产联系到了一起;

(4)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相分离。

6.封建社会政治权利有哪些特点?

答题要点:(1)私有财产直接决定着政治权利的归属;

(2)君主享有最大的政治特权;

(3)政治权利与官僚等级制和僧侣紧密相关;

(4)由于封建社会实行政治世袭制,因此血统也成为政治权利的重要依据,这就使人们生来就有高低贵贱之分;

(5)农民虽然也享有某些政治权利,可是,其社会政治地位始终是低下的,其政治命运始终受着地主阶级和封建官僚的支配,而且农民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基本上不具备发言权。

7.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利有哪些特点?

答题要点:(1)政治权利形式上体现为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

(2)政治权利以其形式上的平等掩盖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不平等;

(3)政治权利以其法律上的平等掩盖着实际政治生活中的不平等;

(4)政治权利以其表面上的正当性掩盖着资本剥削的不正当性。

8.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有哪些作用?

答题要点:(1)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政治统治阶级的利益;

(2)有利于政治生活的正常运行;

(3)有利于政治权力主体成员政治积极性的发挥;

(4)有利于社会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三、论述题

1.请论述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权利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利的扬弃,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实现的人民真正的政治平等资格,也是实现人民政治利益和社会平等的重要途径。

答题要点: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运动,使得无产阶级最终进行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公共权力归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所有,使得社会主义政治权利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特点。

(1)就广泛性来说,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权利是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广泛享有的权利,而不是某一阶级和集团的特权。同时,人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又具有广泛的内容,如公民享有管理国营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的权利,享有广泛的社会自治权等;

(2)就公平性来说,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权利为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不受金钱、财产状况、种族等的限制。人民不仅在政治活动的资格上人人平等,而且在政治任职等机会上也是人人平等的。

(3)就真实性来说,真实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得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地位,使其政治上的平等和经济上的平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它也使得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政治权利真正成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依据

和保障,政治权利由此而“返回实在世界”。

而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利的特点是:

(1)政治权利形式上体现为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

(2)政治权利以其形式上的平等掩盖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不平等;

(3)政治权利以其法律上的平等掩盖着实际政治生活中的不平等;

(4)政治权利以其表面上的正当性掩盖着资本剥削的不正当性。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权利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利的扬弃,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实现的人民真正的政治平等资格,也是实现人民政治利益和社会平等的重要途径。

第三篇 政治行为

第六讲 政治统治

一 、名词解释

1.政治权力制约个关系是政治权力与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它体现着政治权力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绩治方式是政治权利主体以承担社会职能和实现公共利益的绩效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

3.德治方式是通过社会道德和伦理建构、维护政治统治的方式。

4.政治统治行为旨在把政治权力关系转变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是建立和维护政治权力与社会其他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权威与服从的活动。

5.心治方式是通过对于社会成员政治认同心理的培养和强化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

二 、简答

1.(1)若干政治学者对政治统治的含义进行解释和确定。这些解释和确定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政治统治或者权威服从关系建立的内在依据出发,对于政治统治的含义进行的探讨和解释,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神权统治观、父权统治观等。二是根据掌握政治统治权的特定主体来解释政治统治。其中有代表性的如精英统治观、官僚统治观。对政治统治含义的这些解释和确定,并没有指出政治统治的本质含义。

(2)政治统治只不过是解决权利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选择途径,是这一矛盾的的基本行为体现。政治统治的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既有权力制约关系,进而有效实现其利益和要求。…政治统治的功能是对于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控制和约束。政治统治的行为内容是把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

2.政治统治的类型划分应该以政治权力主体及其利益为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可以把社会政治统治划分为奴隶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等剥削阶级的的政治统治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对于政治统治类型的马克思注意划分,可以做如下理解:

马克思划分政治统治类型的基本标准是政治统治主体。

马克思划分政治统治类型的现实依据是政治统治主体的利益实现和主导。

马克思划分政治统治类型的重要标志是政治统治主体对于社会的控制支配性。

二.政治权力的存在和作用,是政治权力关系存在和维系的基础和标志,也是政治统治行为得到实施的基本凭籍,因此,政治权力对于政治统治具有前提性意义。政治统治的强弱状况首先取决于作为其首要基础的政治权力的强弱状况。对于政治统治来说,政治权力的强大,是由构成权力的各种因素或者变量决定的,同时,也是由这些因素或者变量与政治统治行为实施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吻合性决定的。与此同时,还取决于政治权力转化为社会公共权威的能力。这种转化能力的强弱,同样在正相关的意义上决定着政治统治的政治权力基础的强弱。

三.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威的服从心理,关键在于社会成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于政治统治及其方式,方法的认可和同意。而政治统治的过程就是政治权力合法化的过程。因此,政治认同和合法性首先取决于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取决于社会成员在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中的利益要求的满足和利益关系的协调。

同时,作为社会成员认同政治统治的思想心理趋向,政治认同通常有三个指向:一是特定的政治权力的执掌者或者执掌集团;二是特定社会的政治制度规则及其所体现的核心价值;三是特定的社会共同体。

三 、论述

1.政治统治的方式:是政治权力主体建构、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的方式,也是政治权力主体实施政治统治的方式。政治统治方式是政治权力作用在政治统治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它是政治权力主体围绕着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权威与服从关系这一特定任务而形成的特定活动方式。主要有:强治方式、法治方式、绩治方式、理治方式、德治方式、心治方式。

作用:(1)政治统治维护和保持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权力地位。(2)政治统治保证和维护社会和政治的安全。(3)政治统治保持和维护既有政治关系的存续(4)政治统治保证政治权力作用的效力(5)政治统治保障特定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6)政治统治保证社会秩序和稳定,为政治管理创造条件。

2.(1)政治统治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为出发点。既然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是政治统治行为发生的动因,那么,它必然构成政治统治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政治统治的这一特征,是政治权力制约关系内含的矛盾性的必然要求。

(2)政治统治以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为基本内容。为使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政治权力主体必须把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这一转化就成为政治统治行为的基本内容和任务。政治统治行为的这一内容特征,是政治权力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解决途径规定的。

(3)政治统治以社会公共伦理的正当性为道义依据。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是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政治联系,表现为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意识和心里层次上的关系形态。正因为这样,政治权力关系向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转化,必须要以道德层次上的政治正当性为伦理和精神依据。而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的强化,同样需要政治正当性的伦理依据。是解决政治权利制约关系内在矛盾的重要凭证。

(4)政治统治以控制和约束矛盾和冲突于政治范围内为政治功能。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通常需要把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控制和约束在社会政治秩序的范围内。因此,政治统治行为转化为政治权力关系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的活动,在其现实性上,经常体现为政治权利主体构建和维护政治秩序的活动。

(5)政治统治以政治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为价值。在社会公共利益的多种价值和政治权力的多种功能中,政治统治行为力求实现的是社会安全和稳定的价值,它以这些价值作为行为的基本取向。政治统治行为的安全和稳定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公共利益多重价值中的特定价值,是政治权力多重功能中的特定功能。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政治统治通常按照安全和稳定的价值要求展开活动,正因为这样,安全和稳定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也成为政治统治行为效果的衡量和评价标准。

第七讲 政治管理

一 、名词解释

1.政治管理的含义,政治权力主体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协调不同利益矛盾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利主体的利益和要求。政治管理的重要功能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的内在矛盾。

2.共同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的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上所形成的总体一直和要求的表达迷失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表现。

3.行政活动是政治权力按照社会利益要求,执行和实施社会公共意志的活动。

4.司法活动是政治权力维护既定社会利益关系和法定规则的活动。

5.政治决策是政治权力对于政治管理活动问题的决定行为。

二 、简答

1.(1)政治管理具有公共性(2)政治管理具有组织性(3)政治管理具有责任性(4)政治管理具有服务性(5)政治管理以实现公共生活的效率和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

2.(1)按政治管理实现的本质利益目标划分,可以把政治管理划分为不同社会形态的政治管理,包括原始社会的公共管理、奴隶社会的政治管理、封建社会的政治管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管理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管理。

(2)按政治管理的功能,可以把政治管理划分为立法管理、行政管理和司法管理。

(3)按照政治管理的不同对象,可以把政治管理划分为对于社会成员的管理、对于政治组织的管理、对于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对于经济组织的管理。

3.政治管理的职能,即政治权力在政治统治的前提下,对于社会运行和发展所承担的任务。可以抽象地概括为实现社会共同利益,协调和规制不同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

(一)实现社会共同利益。(1)确定社会共同利益(2)实现社会共同利益(3)维护社会共同利益(4)分配社会共同利益(5)发展社会共同利益

(二)协调和规制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1)把握利益矛盾(2)分析利益矛盾(3)解决利益矛盾

4.(1)政治管理是政治统治得以强化和巩固的基础。

(2)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力的社会实现机制。

(3)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利的实现途径。

(4)政治管理是社会有序运行的积极保证。

(5)政治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论述

1.政治管理方式,是政治权力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的总和。

(一)关于政治管理的政治行为方式分析

自然经济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构成基础上,形成了特定政治管理方式。其特点是:

(1)政治管理具有父权管理特色。国家被视为政治权力掌握者的私人财产。

(2)政治管理具有高度集权性。

(3)政治管理以血亲关系基础上的伦理规则为管理依据。

(4)政治管理具有强烈的人治特色。

(5)政治管理以单一的直接行政方式进行。

在市场经济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构成基础上,形成了特定的政治管理方式。其特点是:

(1)政治管理具有契约管理的特性。

(2)政治管理是有限权力与有限责任的管理。

(3)政治管理以市场经济理性为基本依据。

(4)政治管理以法治方式进行。

(5)政治管理以多种手段进行。

(二)政治管理的管理行为方式分析。 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行为的方式通常都体现为管理过程各环节的行为,因此,政治管理行为体现为其管理过程各环节的方式,这些过程方式贯穿于政治管理的各种类型和各个方面。从管理行为过程来看,政治管理主要有:

(1)政治规划。就管理目标、任务、条件和方式进行计划部署。规划通常是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和行为,因此,政治规划是政治管理的首要行为(预先性,预测性,协调性,适度弹性,方向性规范性)

(2)政治决策。政治权力对政治管理活动的决定行为。政治决策具有公共权威性和公共选择性的特点(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判定)

(3)政治组织。为实现政治规划和政治决策而对于各种资源进行整合配置的行为。是政治管理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和步骤(政治性,合理性,有序性,规则型,动态性)

(4)政治指挥。按照特定规划和目标,凭借政治组织,支配协调社会成员来实现政治决策的行为。(主导性,支配性,协调性,操作性)

(5)政治监督。在管理过程中,对公职人员和社会成员的监督和规范行为。具有维护社会成员利益,维护政治决策和组织规则,防止、纠正和处罚公职人员和社会成员逾矩行为的功能(权力性,合法性,监控性,追究性)

2.政治管理本质是权力主体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协调不同利益矛盾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而行政管理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

政治管理的有一下基本特征:政治管理具有公共性;政治管理具有组织性;政治管理具有责任性;政治管理具有服务性;政治管理以实现公共生活的效率和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

而行政管理是根据国家法律推行政务的组织活动。在执行中又能动地参与和影响国家立法和政治决策,制定政策是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行政管理既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又执行阶级统治的政治职能。而且行政管理要讲究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监督和改革等方式,最优地实现预定的国家任务,并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第八讲 政治参与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法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2. 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政策之间,或政治和公共职位候选人之间,或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达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3. 政治结社:是指具有共同利益的公民结成持久性的集团组织的政治行为。

4. 政治表达:是公民行使政治表达和诉愿权利的行为。

5. 政治接触:是公民解决个别政治问题,谋求个人或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接触有关政府官员并影响之。

二 、简答

1. (1)把政治参与分为自动参与、动员参与和消极参与三种。自动参与是公民基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而自觉地对政治过程施加影响的行为。动员参与是公民因受他人鼓动或响应政府号召而发生的影响政治过程的活动。消极参与指的是公民出于自觉或不自觉的原因而对政治问题漠不关心或对政治活动采取消极行为。(2)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不同民主政治形态的划分来区分政治参与的类型,主要分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两种。

2. (1)政治投票。公民在选举、罢免、复决等领域表达自己政治倾向。

3. (2)政治选举。普通公民控制政府的重要的、制度化了的最有效的手段。

4. (3)政治结社。包括参加政党活动和参加社团活动两大类。

5. (4)政治表达。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过程。

6. (5)政治接触。公民解决个别政治问题或谋求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接触有关官员并影响之。

7. (6)政治冷漠。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

8. 政治参与在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上具有重要作用,就其政治作用来说,主要体现在:(1)政治参与是公民以其政治权利和资格,通过政治权力及其作用最终实现其利益的重要方式(2)政治参与影响到政治统治的合法性;(3)政治参与影响到政治管理的民主化;(4)政治参与影响到政治文化的发展;(5)政治参与影响着社会政治的稳定。

9. 政治参与对社会环境所起的作用:(1)政治参与影响社会公平;(2)政治参与影响经济发展;(3)政治参与影响到社会流动和自治;(4)政治参与影响历史发展。政治参与作为政治民主的内容,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4.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1)从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行为(3)从政治参与的法定关系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公共权力的政治权力、义务和责任关系。(4)从政治参与的外延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5)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

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三.论述

1.(1)经济发展。一国的政治参与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

(2)社会地位。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与政治影响力强弱相关

(3)政治心理。政治参与行为离不开它的心理因素驱动力。

(4)政治机制。直接发挥作用的有选举制度、政党、监督等制度。

(5)社会机会。它由经济的、制度的、心理的等条件和每个人先天条件相结合而造成。它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也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2.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政治参与发展的历史趋势,从资本主义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到社会主义的政治参与,最后发展到无阶级社会的政治参与,那时已无所谓政治参与,而是全社会的自我管理。

从政治主体的发展变化看。其基本方向是,由少数人参与到多数人参与,再到全体人参与。就政治参与模式而言,其发展方向是从消极参与到动员参与,再到自动参与。

就政治参与的行为方式而言,其发展方向是从方式的单一化到多样化,再到多层化的发展。

具体到一个国家,如果要随着本国民主化进程的加深而要扩展其政治参与,就必须综合考虑影响政治参与及其发展的各种变量。首先,必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具备政治参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次,必须培养公民的政治责任感,提高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和政治素质。再次,要提高政府的威信和与政治的文明程度,使政府能够取信于民并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最后,必须加强政治的制度化建设,在鼓励人民了解政治,吸引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时,建立健全政治参与的调节机制,以保证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 政治体系

第九讲 国 家

一、名词解释

1.国家

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不同于原始社会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性的公共权力”组织,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上述定义和有关论述,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我们可以认为,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2.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

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按照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不同构成方式,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分为单一制国家和复合制国家。

3.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之间的意志和利益,完成政治权力的职能而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各种机关的总和,它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实体体现。一般来说,国家机构具有阶级性、实体性、严密组织性、特定的职能性的特点。

二、简答

1.简要回答什么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什么是国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题要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国家政体,它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之间的政权机关”。

所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体是密不可分的,由于统治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直接决定着国家的阶级属性,因而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内容。由此可见,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一般来说,国体是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决定因素,同时,国体又必须通过一定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来反映和实现。

2.什么是民主共和政体?按照不同职能机关和职位的地位和权限,又可以划分为哪两个政体?并请简要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题要点:民主共和政体是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政体形式,其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这些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并实行限定任期制。按照不同职能机关和职位的地位和权限,民主共和政体又可分为议会共和政体和总统共和政体。

在议会共和政体中,议会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而不掌握实权,他与议会君主政体中的君主的地位作用和享有权限相似,不同的是前者由选举产生,后者为世袭继承;前者政治活动负政治法律责任,后者则无需负责。

在总统共和政体中,最高国家权力由总统和议会按不同职能分别执掌和行使,总统和议员分别由选举产生,并有特定任期,内阁由总统组织并对总统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他和议会之间有权力制约关系。

3.请简要人民代表大会政体的主要特点。

答题要点:(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其代表由真正的民主选举产生,接受人民监督,选民或选举单位有权罢免不称职的人民代表;

(2)国家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他职能部门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4.什么是联邦制国家?具有哪些特点?

答题要点:联邦制国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州、共和国、邦)结合组成。

联邦制国家的特点在于:

(1)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这些机关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它们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行使政治权力;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之间的宪法和法律;

(3)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

(4)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不过,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可以再联邦宪法允许范围内,与外国政府就某些次要事项签约,有些联邦国家的组成单位还可以以独立资格加入国际组织。

5.什么是邦联制国家?具有哪些特点?

答题要点:邦联制国家实际上是一种国家联盟,它是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组成的联盟体。

邦联制国家的特点主要是:

(1)各成员国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相互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彼此隶属和制约关系,

而且只是在某些方面采取程度不同的一致行动;

(2)邦联本身不是主权国家,邦联一般不设有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没有统一的军队、赋税和国籍;

(3)邦联设有邦联成员国的协商机关,其成员主要由各成员国的政府首脑担任,其职能主要是协商成员国之间的共同事宜;

(4)邦联成员国之间的共同活动以各方共同签字的条约为基础。

由此可见,邦联制国家实际上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国家,而只是一种松散的国际组织。

三、论述题

1.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有哪些?并分别论述其基本内容。

答题要点: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集权原则:集权原则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机构设置的通常原则。集权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国家的最高立法、行政、司法、监督、军事、外交等大权于国王或皇帝一身,一切国家事务和决策均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国家根据国王或皇帝的旨意设立机构,这些机构全部向国王或皇帝负责,其主要官员均由国王或皇帝任命或撤换。由此可见,集权原则是与专制主义政治联系在一起的。

分权制衡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有两层基本内容,第一是按不同的功

能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第二是不同功能的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分权制衡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上的贯彻,常常体现为按不同的功能权力设置不同的权力机关,如立法机构、行政机构等,同时这些机构之间具有相互监督、相互否决的权力,从而形成相互制约。分权制衡是资产阶级设立不同的国家机构为自己阶级利益服务的原则。一方面,资产阶级不可能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分权制衡;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可以通过影响不同功能的权力实现自己的利益,抑制他人利益,规约政府行为,以此来协调本阶级内部的利益矛盾,平衡各种集团的力量,维持资产阶级统治的稳定。

议行合一原则是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斗争中创造的政权组织原则。基本内容包括:第一,人民对于国家事务拥有最高权力,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实施这种权力;第二,人民对于各种国家职能机构具有统辖权。议行合一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人民利益之上的原则,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国家机关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具有三权分立原则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十讲 政 党

一、名词解释

1.政党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根据这一定义,政党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政党是阶级的组织,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政党是阶级的先锋队组织;(3)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纲领;(4)政党具有特

定的组织和纪律。

2.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3.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掌握国家政治权力,领导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镇压敌对阶级反抗的基本途径和方式。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处于领导地位。这种领导地位主要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结构,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身特点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三方面因素决定。

二、简答

1.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政党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题要点:(1)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2)由资产阶级的政治积极分子所组成;

(3)以选举和议会斗争作为主要政治活动;

(4)组织体系大多比较松散,选举活动之外少有全党统一的政治活动。

2.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题要点:(1)以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

(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3)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

(4)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

3.政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

(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

(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

(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

(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4.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有哪些?

答题要点:(1)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

(2)各种不同的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发展成熟程度;

(3)不同的国家政体;

(4)不同的选举制度。

5.政党具有哪些自身的特点?

答题要点:(1)政党制度是按照通知阶级的利益要求而设立的,其最大原则是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利益实现,因此,统治阶级可以根据自己利益和统治需要而随时改变政党制度;

(2)政党制度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

(3)政党制度不仅规定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方式。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有哪些?

答题要点:(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8个政党,而且,这些政党都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政党和积极力量

(2)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

(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协商合作、相互监督的关系。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有利于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解决各种利益矛盾

(2)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汇集建设社会主义的各方面力量

(3)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政治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防止政治腐败

(4)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的积极健康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

第十一讲 政治社团

一、名词解释

1.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是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社会集团。利益集团可能介入社会政治生活,也可能不介入社会政治生活。

2.压力集团

压力集团是以向政府和政府公职人员施加政治压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的,它是资

本主义社会政治社团实现自己政治利益和要求的一般方式,反映着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利益之间、不同利益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对立关系。但是,压力集团并不能概括和反映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的性质、活动方式和利益关系特征。它意指那些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而以压力方式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的政治性社会团体。

3.院外集团

院外集团特指资本主义国家中力图影响议会制定、修改议案的利益集团,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以特定方式,对特定对象——议会施加政治影响和压力的压力团体,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压力集团不仅向议会施加压力,而且向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施加压力和影响。

4.政治社团

政治社团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从社会方面来看,政治社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利益复杂化、多样化的结果。从政治权力的作用来看,近年以来,尤其是现代以来,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扩展和加强,政府的政策对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深远和巨大影响。从民主政治的发展来看,政治社团产生、发展和发挥作用,是以民主政治为制度条件和背景的。

二、简答

1.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组织,政治社团具有哪些一般特征?

答题要点:(1)政治社团的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

(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3)政治社团参加、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过程;

(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2.政治社团的群众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政治社团的成员构成具有群众性;

(2)政治社团服务于特定的群众利益;

(3)政治团体的目标、方针、活动方式及内部组织构成,均由该社团的群众自己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来决定,因此,政治社团是构成该社团的群众自己的组织。

(4)政治社团与特定的群众有着直接和广泛的联系,政治社团直接代表着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群众的利益,其成员又是这些群众直接构成的,从这些意义上来讲,政治社团等于生活在普通群众之中,直接感受着他们的生活、情感、态度和要求,因而与他们具有紧密的联系。

3.政治社团按照技术分类,其具体划分办法主要有哪些?

答题要点:(1)按照政治社团所维护和寻求的利益来划分,人们常常把政治社团划分为维护、寻求特殊利益的政治社团和维护、寻求公共利益的政治社团。

(2)按照政治社团成员的某一方面社会特征来划分,可以把政治社团划分为产业工人、企业主、农民、农场主、教师、学生、有色人种、妇女、青年、退伍军人、宗教徒等等政治社团。

(3)按照政治社团自主性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完全自主的政治社团、依附性的政治社团、相互合作的政治社团。

(4)按照政治社团的法律地位来划分,可以分为合法性政治社团和非法性政治社团。

4.资本主义社会压力集团具有哪些自己的特点?

答题要点:(1)压力集团书目和种类繁多;

(2)压力集团活动范围广泛;

(3)压力集团相互之间利益对立,在政治活动中相互排斥;

(4)压力集团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

4.为什么说压力集团归根结底是为其政治统治服务的?

答题要点:资本主义社会压力集团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的性质。虽然资本主义压力集团为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的利益进行合法政治斗争提供了一种途径和形式,可是,它既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根本利益基础——资本私有制,也没有改变垄断集团甚至少数政治经济寡头控制政治的格局。在私有制基础上,这些垄断集团和寡头既把握着政治权力,又形成代表自己利益的压力集团或支配其他的压力集团,使整个社会压力集团政治“反映

出一种上层阶级的倾向”。所以毋宁说,压力集团是资产阶级统治手法的变换,归根结底是为其政治统治服务的。

三、论述

1. 请结合实际,回答政治社团具有哪些功能,并论述政治社团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答题要点: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象征性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提供情报的功能、工具性功能、经济性功能以及政治社会化功能等。

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称表示性功能,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如作为一个中国共青团团员的人具有一种组织身份,据此他就可获得与此身份有关的权利。

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其成员的意识形态性质的信仰。如消费者协会则反映了美国资本家对美国自由企业制度的信念。

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政治官员,为议员或人民代表,为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如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上传下达。

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非常具体的目标,如美国反战集团被人用来结束美国参加的越南战争。

政治社团是一种政治性集团,但是它的活动和利益要求与经济紧密相关,在资本主义国家,大量的政治性利益集团都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建立、发展起来的,如美国石油协

会。在中国,各政治社团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本社团成员争取经济利益。如工会监督政府有关部门落实有关法律、政策,保护职工在劳动工资、劳动保护及生活方面的经济利益。

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学会自我管理和管理社会,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政治社团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决定了它必然要对社会政治生活发生重要影响:

在资本主义国家,形形色色的政治社团通过其利益表达活动,在不同程度上维护了本社团成员的利益,实现了本社团成员的利益要求,从而还从各个方面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

首先,它通过在竞选中的活动对西方国家政治权力的更迭产生了影响;

其次,政治社团通过院外活动影响了国家的立法以及行政部门的政策;

此外,政治社团通过其利益表达活动还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协调资本主义国家各阶级、各阶层以及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护了资本主义国家正常的政治秩序。

在社会主义国家,其主要表现有:

一是在党、政府与本社团群众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是各政治社团通过对党和政府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和政府的廉政建设;

三是各政治团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参政议政,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定、立法活动有着一定的影响。

第五篇 政治文化

第十二讲 政治心理

一、 名词解释

1.政治心理

所谓政治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

就其主体而言,政治心理的主体是“政治人”,而不是“生物人”。

就其形成过程而言,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心理投射。

就其实质而言,政治心理作为一种精神生活过程,是对政治实现的反映。

就其反映形式而言,政治心理是一种直观的、自发的心理反映。它以一种潜在的形式出现,是对政治生活的一种不系统的、不定型的感性认识。

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政治心理是对政治关系、政治行为和体系等政治现象的直观的和模糊的感应。

2社会心理的物质环境

所谓的物质环境就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一切物质条件的统称,它表现为以各种物化结构和形式存在的物质生产力、生产资料和工艺技术的等。政治心理的物质环境就是影响社会成员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物质生产水平和社会成员所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的总称。物质环境作为政治心理的物质基础,主要通过刺激政治需求、提供政治资源和改变政治方式等途径来发挥作用。

3.政治认知

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4.政治情感

政治情感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人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之感、爱憎之感美丑之感等心理反应的统称。

5.政治动机

政治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的政治行为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

6.政治态度

政治态度是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从肯定到否定、从赞成到反对的连续状态。

二、 简答

1.政治心理的特性有哪些?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具有如下特性:

(1)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自发产生的

(2)政治心理因社会成员个体差异,社会地位和所处环境不同而不同

(3)政治心理是一种潜在的社会意识

(4)政治心理积淀相对稳定

2.政治心理的自发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政治心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2)政治心理是一个不够深刻的、尚未上升的“自觉”程度或状态的政治意识;

(3)政治心理是一种缺乏理性指导的心理现象。

3.政治心理的潜在性主要是指什么?

答题要点:(1)政治心理不是一种显象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较为直感,但更深层次、更为隐蔽、更为难以把握的文化形式;

(2)政治心理不是理性抽象的自觉状态,而是政治意识的准备状态,从政治认识发展的角度讲,它有待于理论的升华。

4.政治心理之所以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原因在于?

答题要点:政治心理之所以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原因在于:政治心理的形成是一个及其缓慢的过程,它是长期的政治社会化的结果,是政治环境长久作用的产物,是政治文化的世代积淀。因此,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心理定势,具有一种稳定性。

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与政治心理三者呈现出了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的结构序列。政治心理处于政治文化的最深层次,相对于前两者来说更为稳定和更为持久。这正是我们改变社会政治制度容易而改变人的社会政治心理难的原因。

5.政治制度作为政治心理的制度环境,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社会政治制度是政治心理的一个主要来源,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下会形成不同的政治心理特征,大致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下则会形成相似的政治心理特征。

(2)社会政治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政治心理的发展水平。

(3)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必然带来政治心理的变化。

6. 政治心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政治心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政治心理是产生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

(2)政治心理是社会政治形势的晴雨表

(3)政治心理是政治变革的制约力量

第十三讲 政治思想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政治思想是人类对政治问题的理性思考,是人们认识现实并同现实密切结合的手段;政治思想是客观政治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心理相比,它是一种现象的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是一种观念体系,它包括一系列的政治认识、政治判断和政治推理。

2.政治哲学

政治哲学是指对政治现实进行价值性的判断、评价和说明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它的研究重点在于力图阐明政治的价值、政治的实质和政治分析的概念与逻辑,其方法主要是哲学思辨式的。政治哲学的主题包括:人的本质层面分析;政治理想分析层面;政治手段分析层面。

3.政治科学

政治科学就是指运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方法对一切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进行的经验研究,它注重对于实际政治状况的客观描述和阐释。政治科学属于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范畴,它主要从事于描述某一个政治系统,解释或叙述某一政治现象的理论活动。它的内容包括对政治生活的事实性判断和描述,对某种政治现象的因果性分析,对政治概念和命题与政治事实之间的逻辑联系的分析。政治科学应该符合五个标准:客观性、精确性、系统性、普遍性、可验证性。

二、简答

1.为什么说政治思想是客观政治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答题要点:(1)从本质上说,政治思想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和政治意识,来源于现实的政治生活;

(2)政治思想作为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它并不只是现实政治生活的一种直观反映,换言之,政治思想并不只是停留在对各种政治现实要素的个别的、直观的反映水平上,而

是要通过对各种表象的政治现实的思考,来把握其本质,即隐藏在诸种现象之后的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3)政治思想是对政治现实的能动反映,它发端于人们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困惑和寻求理想答案的自觉意识,而且又将各自的价值观念深渗于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活动中,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理性的分析,建立一种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思想和观念体系。

2.政治思想具有哪些特性?

答题要点:(1)政治思想集中体现特定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

(2)政治思想是人类对于政治现象进行理性思维的产物;

(3)政治思想具有相对独立性。

3.政治思想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不同阶级属性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思想,或者会寻找不同的政治思想作为其精神支柱;

(2)不同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反映不同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3)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总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

4.政治思想的理性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政治思想是一种自觉的思维过程;

(2)政治思想是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

(3)政治思想是合乎逻辑的观念体系。

5.政治思想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政治思想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同步;

(2)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与政治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

(3)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6.在政治学研究中,政治思想的常见划分标准和分类有哪些?

答题要点:(1)依据政治思想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划分,可以把人类政治思想划分为古代政治思想、近代政治思想和现代政治思想;

(2)依照政治思想本身的思维结构和研究方法来划分,可以把政治思想划分为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3)依据政治思想内容所反映的统治阶级利益要求和所维护的统治阶级利益来划分,可以把政治思想划分为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7.政治思想具有哪些作用?

答题要点:(1)反映特定的政治利益,并论证其政治合理性

(2)维护或破坏特定的政治统治

(3)政治思想对人们认识政治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4)政治思想统领着人们的政治意识

第十四讲 政治社会化

一、名词解释

1.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对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2.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是人们直接获得政治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式,它具有广泛的作用范围,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政治知识和价值规范一般都是通过政治教育获得的,它可以通过反复作用而有效地灌输特定政治价值和信念。此外,它具有可控制性,政治体系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要求通过它来调整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方向。

二、简答

1.政治社会化具有哪些特点?

答题要点:(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3)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4)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2.政治权力从哪些方面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答题要点:(1)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影响着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政治权力促进或阻碍社会成员利益实现的效能,政治权力对社会生活的覆盖程度,政治权力为社会成员进入社会政治生活所提供的实际可能,都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发展程度。

(2)政治权力本身所推行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对于人们获得政治知识和价值,进入政治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

3.社会文化对于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任何社会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特定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定势无疑会影响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2)任何社会文化都有其发展的当前内容,因此,社会文化发展特定阶段上的社会价值取向,社会信念和社会行为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程度;

(3)在政治共同体成员之间,社会文化水平分布是不平衡的。研究表明,在社会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和群体中,政治社会化的广度、深度和速度,都要大于社会文化水平较低的地域和群体。

4.政治社会化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答题要点:(1)赋予个人以特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使之适应、参与乃至改造社会政治生活;

(2)维持、改变和创造社会政治文化;

(3)维持或改变政治体系。

第六篇 政治发展

第十五讲 政治革命

一、 名词解释

1.革命

革命的深刻根据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性;革命产生于新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基础上的阶级利益与旧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基础上的阶级利益之

间的不可调和性和矛盾的对抗性,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革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其结果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从而极大地解放社会生产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根据马克思主义对革命涵义的阐述可见,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社会形态的质的飞跃。

2.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就是以阶级为政治主体的旨在推翻另一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实现政治权力迅速变更、用一种政治体系取代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主体的人民反抗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激烈斗争,是政治体系发生的全面质变。

3.暴力革命

暴力革命就是采用战争或血流斗争的方式用武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即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和机关),推翻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4.和平过渡

所谓和平过渡,就是指在革命形势的逼迫下,统治阶级不得不让出政权,从而实现政治权力非暴力性的新旧交替。和平过渡的前提条件在于客观形势和力量对比大大不利于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和集团对维持自己的统治感到彻底绝望。

二、 简答题

1.政治革命具有哪些本质特点?

答题要点:(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

(2)政治革命的首要标志是夺取政权

(3)政治革命以政治体系的根本变革为内容

(4)政治革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5)政治革命是一种短暂而急剧的变革

(6)政治革命往往与暴力相联系

2.政治革命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主要有哪些?

答题要点:(1)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的极端激化

(2)统治阶级不能再照旧维持自己的统治

(3)人民群众不愿再以旧有方式生活下去

(4)被统治阶级形成革命的意识

(5)革命分子建立革命的组织

3.从人类社会的历史来看,哪些情况往往是激化阶级矛盾的直接诱因?

答题要点:(1)民族矛盾和民族危机引发阶级矛盾激化和政治革命

(2)统治阶级极端专制主义的高压和腐败无能的倒行逆流,使人民忍无可忍,从而诉诸革命性的反抗手段

(3)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和经济危机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引发政治革命。

4.为什么说暴力革命的方式能如此普遍地得到运用?

答题要点:暴力革命之所以能够如此普遍地得到运用,是与政治革命的本质、暴力本身的特性和统治阶级的本性分不开的。

从政治革命的本质来说,它是对立阶级利益对抗的总爆发,是对立阶级生死存亡的大搏斗。

从暴力本身的特性来看,暴力是政治力量构成要素中最有组织、最为直接、最具机动性、最具威慑力和最便于应用的力量,因此,对于政权的更替来说,暴力是最为强有力和便利有效的手段。

从统治阶级和集团的本性来说,任何阶级和集团,都不会轻易和主动地放弃自己的利益和政治经济特权。

5.农民革命具有极大的自发性,这种自发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农民革命自发地要求和夺取土地,反对封建剥削,但却不能自觉地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作为革命的目标;

(2)农民革命反对某一个皇帝,但却不反对整个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在武装起义反对封建皇帝的同时,摆脱不了皇权主义思想的影响;

(3)农民革命反对地主压迫,但却将这种压迫归结为个别人的残暴和贪婪,没有认识到在封建政治经济体系中占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的阶级特性,因而没有把地主作为一个阶级来反对。

6.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答题要点:(1)资产阶级革命一般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已在封建社会内部生长和日益成熟的条件下发生的,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只不过是为了保证和促进这种经济形式的发展。

(2)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来发动人民群众,并利用他们的力量夺取革命的胜利;但另一方面又时时压制人民群众的革命行动,当人民群众的力量强大到威胁他们的利益时,甚至不惜向封建地主阶级妥协,以换取对人民群众的联合镇压。

(3)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是以一种压迫和剥削关系代替另一种压迫和剥削关系,所以,它一般不需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而只需要对封建国家机器加以改造。

7.无产阶级革命不同于以往的任何革命,这种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它不是以一种剥削压迫关系代替另一种剥削压迫关系,而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关系,建立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2)它是在现成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没有具备或几乎没有具备时开始发生的,所以,夺取政权只是革命的开始,它还要进行剥夺剥夺者、完成对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完成技术、文化等方面的革命任务;

(3)它不是为少数剥削者谋利益的革命,而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因而是绝大多数人参加的革命;

(4)它不是把现成的国家机器据为己有以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而是通过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

8.政治革命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政治革命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政治革命改变政治环境;

(3)政治革命更新政治体系;

(4)政治革命变革政治文化。

总而言之,政治革命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动力,是被统治阶级的盛大节日。它可以使一个民族在剧烈震动时期几年就走完在普通环境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还走不完的路程。它能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人民群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作出巨大的历史奇迹。

第十六讲 政治改革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改革

所谓政治改革就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换言之,也就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政治权力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革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2.综合性改革方式

综合性改革方式就是政治改革者制定全面的改革计划,在改革的最初阶段就全面地加以推开的方式。在运用综合性改革方式时,改革者从一开始就其全部的改革目标和主张全盘推出,从人事到组织、从结构到体系,成套地和全面地实施改革计划,用设计好的全新的政治关系取代旧的关系。

3.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

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就是政治改革者确定其最终的和总体的目标后,将改革内容分成相对独立的若干项,分期分批加以实施的方式。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要求改革者选择改革的序列,分解改革的内容,根据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的特点,按照一个时期推行一项改革的方式来达成其总体目标。

二、简答

1.政治改革具有哪些特征?

答题要点:(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层为主体;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变革;

(3)政治改革是一个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4)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5)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有统治为目的;

(6)政治改革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7)政治改革以经济改革为先导。

2.政治改革的方式与政治革命的方式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答题要点:(1)从根本上说,政治改革采用自上而下渐进的和平的方式,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局部的而不是根本的、渐进的而不是突飞猛进的变化,所以,改革者不像革命者那样致力于政治动员,从事大规模破坏一切现状的暴力活动,而是采取一种和平的方式,运用政府的“合法”资源,通过政治途径、行政途径、法律途径等来逐步地实现其调整政治关系、革新政治体系的目的。

(2)政治改革一般采取缓和矛盾的方式,而政治革命往往采取促进矛盾发展的方式。政治革命一般要在把握革命时机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促进矛盾发展,从而使革命形势尽快成熟。而政治改革则一般采用缓和矛盾的方式,改革者总是力图保持政治的弹性和适应性,通过缓和各种社会力量间的矛盾,弥合社会裂痕,来驾奴各种社会力量,以最大限度

地减少革命的阻力。

(3)政治改革一般采用以社会经济结构变革为开端,然后逐步向政治体系变革转化的方式。政治革命一般致力于政治动员,扩大政治参与,然后运用由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而形成的政治力量去促成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革。与政治革命不同,政治改革往往首先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入手,以此来推动政治体系的变革,并且使两者达到均衡,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3.政治改革需具备哪些条件?

答题要点:政治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它得以顺利地展开并最终取得成功,需要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4分)

1、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

(1)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是政治改革的首要条件。

(2)政治文化条件,政治改革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文化条件,即必须形成一种“革新”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体系中,社会成员在对政治改革的认知、情感和评价方面能够形成普遍的共识。

(3)社会条件,政治改革的社会条件就是指改革必须具备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2、主观条件:

(1)政治改革需要有一批具有改革取向和改革意识的力行者

(2)政治改革需要有合理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

(3)政治改革要选择和把握有利的时机

(4)政治改革要充分调动本阶级成员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4.政治改革具有哪些作用?

答题要点:(1)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一样,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特别是社会利益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它首先是缓解或消除社会利益矛盾的有效方式,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2)政治改革也是适应社会利益发展要求,维护政治统治,提高政治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所以政治改革的作用之一就在于适应社会要求,完善或改进社会政治,从而保持现有政治秩序,保障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行。

(3)政治改革又是医治政治弊端的良药。通过政治改革,针对这些政治弊端建立相应的防止和克服弊端的制度,是人类政治不断进步的表现。

第十七讲 政治民主

一、名词解释

1.民主

民主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

式。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统治阶级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2.间接民主

间接民主又称“代议民主”,是由人民选举出特定的公职人员实行社会政治管理的方式。代议民主的基本原则是保证人民的利益要求通过代议制政府得到实现,而防止公职人员背离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

3.直接民主

直接民主即由社会全体政治成员直接管理或决定社会公共事务。由此可见,直接民主区别于间接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社会政治成员本身而不是通过其代表实施政治管理或决定公共事务。直接民主的具体实行方式主要有全民表决、全民讨论、群众自治等。

二、简答

1.民主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1)政治民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立为其前提特征

(2)政治民主与商品经济紧密相关

(3)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

(4)政治民主以多数决定作为基本规则

(5)政治民主以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为基本实施方式

(6)政治民主以法制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

2.法制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条件,这种保障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题要点:(1)法制承认民主政治的原则、规范,使之法律化、制度化,从而使民主具有最高权威性;

(2)法制规定了民主政治的具体内容和范围,从而使公民明确自己实际享有的权利;

(3)法制规定了实现民主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从而为社会政治成员提供了按照民主政治行为的基本准则;

(4)法制为民主政治提供恶劣保障措施。法律以国家机器为后盾,在民主政治中,它以强力保障着民主政治的正常实行,而惩罚违反民主政治原则的行为。

3.民主政治中的法制必须以民主政治作为基础和内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法律必须以维护公民的利益而不是个别权势者的利益为取向;

(2)法律原则和具体规定必须由全体人民通过一定程序来制定和确认,而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

(4)法律裁决只能由民主程序产生的司法机关作出。

4.资本主义民主具有的特定历史地位、经济基础、阶级内容和社会政治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就其历史地位来看,资本主义民主对于封建专制政治来说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2)就其经济基础来说,资本主义民主是以私有制为核心的商品经济为基础的;

(3)就其阶级性质来看,资本主义民主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资产阶级凭借其掌握的财产和各种政治组织、传播工具,对社会政治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

5.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1)社会主义民主可以维护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治统治

(2)社会主义民主可以最大限度地实施和协调人民利益要求和利益矛盾,从而既体现人民政治的本质,又实现人民内部的团结和社会政治的稳定发展

(3)社会主义民主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

(4)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提高政治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

(5)社会主义民主是防止政治专制和政治腐败的有效工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