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论莎菲女士的“病态性”及其出路

2020-08-22 来源:好走旅游网


试论莎菲女士的“病态性”及其出路

[摘要]莎菲女士作为五四以后接受新思想的知识女性,是当时社会的叛逆者。时在今天,莎菲的很多追求都仍可列为进步、时尚女性的前沿。这样一个今天看来仍个性迥异、鲜艳夺目的知识型独立女性,为何最终没能达到理想的生活彼岸呢?这其中,固然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但是莎菲女士自身的“病态”也是其最终悲剧命运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叛逆者 社会环境 敏感的心灵 病态的心灵

莎菲女士作为五四以后接受新思想的知识女性,是当时社会的叛逆者。她走出家庭,明确大胆、执着不懈地追求美好的爱情,不仅超越了五四时期一般文学作品仅仅表达女性要求冲破家庭束缚、张扬个性的反封建范畴,甚至在今天,莎菲的很多追求都仍可列为进步、时尚女性前沿。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今天看来仍个性迥异、鲜艳夺目的知识型独立女性,为何最终没能达到理想的生活彼岸呢?这其中,固然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但是莎菲女士自身的“病态”也是其最终悲剧命运的关键因素。

一、莎菲躯体的病态

莎菲女士身患肺病,严重失眠,在公寓里过着孤苦寂寞、穷愁潦倒的生活。肺病不仅是作者思想苦闷的象征,是当时时代特征的特写;也是莎菲性格的配衬,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点缀。小说里,凡莎菲心理矛盾最激烈情绪最激动时,肺病的病情便加重,反之,病情则减轻。

二、莎菲心灵的病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小说像《莎菲女士的日记》这样,如此精湛卓绝的描写出一个少女为爱情、为情欲苦苦挣扎的心理,使我们仿佛触摸到一个活生生的灵魂,那样炙热,那样痴迷,那样伤感,那样苦闷,又那样孤傲……无可置疑,面对旧礼教的束缚,莎菲女士是一位勇敢的叛逆者。她的思想和行为中,充满了孤僻、多疑、多愁善感、狷傲、乖张、过度敏感等等病态因素。这是最终导致莎菲不成功并且绝望迷茫的重要性格因素。

首先,莎菲女士的不幸来源于她有一颗过度敏感的心灵。

“今天我请毓芳同云霖看电影,毓芳却邀了剑如来。我气得只想哭,但我却纵声的笑了。”“毓芳真不知想的那一股劲,明知我已不愿再提起从前的事,却故意要邀着她来,像有心要挑逗我的愤恨一样,我真气了。”

“我的笑,毓芳和云霖是不会留意这有什么变异,但剑如,她是能感觉得;可是她会装,装糊涂,同我毫无芥蒂的说话。”(十二月二十八日)

且不说毓芳和云霖是否真的知道莎菲从前和剑如的矛盾,单说剑如的“毫无芥蒂”都被她看作是“会装”,敏感过度的心导致多疑,多疑让莎菲自己和他人都不快活。

“但我想能接得几个美丽的画片,却不能。连几个最爱弄这个玩意儿的姊妹们都把我这应得的一份儿忘了。不得画片,不稀罕,单单只忘了我,却是可气的事。不过为了自己从不曾给人拜过一次年,算了,这也是应该的。”(一月一日)

这很耐人玩味。只有想到自己不曾给人拜过年才能想到“算了”,但是当‘想能接得几个美丽的画片’,却不能时,就说人家‘单单只忘了我’,因此’可气’。莎菲这种极度敏感的表现在文中还有很多,虽然说,敏感是女人的天性,但是过于敏感也是人类不快乐的根源,莎菲的不快乐与此大有关系。

其次,莎菲女士对自我的过于怜爱给她带来了更多的失望和痛苦。

一个人渴望得到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莎菲渴望得到的不是一点,也不是一些,而是“我迫切的需要这人间的感情,想占有许多不可能的东西”,这种情感的占有需求实际上是莎菲过度自我怜爱的表现。

第三,莎菲女士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虐倾向。

莎菲自虐的表现不仅在于明知身体有病仍然痛饮红酒导致吐血住院,还表现在经常让自己处于不愉快的心情之中,即不断地因为各种莫名其妙的原因生气。

第四,莎菲女士有不能自制的虐他行为。

“剑如既为我病,我倒快活,我不会拒绝听别人为我而病的消息。并且剑如病,还可以减少点我从前自怨自艾的烦恼”(十二月二十九日)

对莎菲来说,折磨别人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习惯。

“苇弟是从东城买了许多信纸信封来我这里玩,为了他很快乐,在笑,我便故意去捉弄,看到他哭了,我却快意起来,并且说‘请珍重点你的眼泪吧,不要以为姊姊是像别的女人一样脆弱得经不起一颗眼泪……’”(十二月二十九日)

“在一个老实人面前我是已尽自己的残酷天性去磨折了他”(十二月二十九日)

“他信了。我竟愚弄了他,我得意我的不诚实。”(一月十二)

如此看来,莎菲长久的孤僻和任性,以及身体病痛,心理矛盾的折磨,已经到了以折磨别人为习惯、为乐趣的境地。这种虐他性,又是本性善良的莎菲不能容忍的。所以,这种虐待他人的行为最终又成了莎菲自我懊悔、折磨的原因。

三、莎菲病态心灵的深层原因

小说里,莎菲把爱情当作是生活的唯一追求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手段。莎菲的情感和理性时常处于矛盾的对抗之中,发自于潜意识的情欲往往要突破理性的规范,但理性来自于强大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又牢牢的掌握着感情,不轻易让情感流露出来。这样,莎菲就不断地陷入一种对情感的追求和理性制约的两难境遇中。

莎菲很清楚凌吉士的为人,这个人的情感和内心远远不是莎菲理想的恋爱对象。

“真的,在他最近的谈话中,我懂得了他的可怜的思想:他需要的是什么?是在客厅能应酬他买卖中朋友们的年轻太太,是几个穿得很标致的白胖儿子。”(三月十三)

可是莎菲本能上不能拒绝来自内心强烈情欲的召唤。

“谁都可以体会得出来,假使他这时敢于拥抱住我,狂乱的吻我,我一定会倒在他手腕上哭了出来:‘我爱你呵!我爱你呵!’(三月二十一日)

但是每当莎菲听从情欲的召唤做出一点点的爱的表示来后,她的理性又会在事后用饱含痛苦的心极端地对她进行折磨。

“我懊悔,我懊悔我白天所做的一些不是,一个正经女子所做不出来的”(一月四号)

“我决心了。我为拯救我自己被一种色的诱惑而堕落,我明早便会到夏那儿去,以免看见了凌吉士又痛苦,这痛苦已缠缚我如是之久了!”(三月二十四日深夜)

日记里,莎菲与凌吉士感情上的矛盾与挣扎,是她极度痛苦的最大原因。而其中,面对外在感情的诱惑和内心理性及道德的挣扎,既是她自虐的外在表现,她自虐以及其他病态心理的深层原因。

四、莎菲的出路

小说结尾,莎菲“战胜“凌吉士后满怀着失落和迷茫,对于未来莎菲感到非常困惑。然而即使如此,莎菲怎样做了呢?“我决计打车南下”,虽然有悲观,有叹息,可是却决计南下了。这不仍然是在向前追求吗?莎菲的病态并没有彻底摧垮她,她饱含苦闷、历经挫折,仍然能够向前追求,是莎菲最大魅力所在。

当然,莎菲女士如果要有更好的出路,就应当按照丁玲《三八节感想》里所写的那样,在今后的生活中,保持经济独立,让自己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同时做好吃苦的决心。

参考文献:

[1 ]王周生,丁玲.飞蛾扑火.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茅盾 ,丁玲.文艺月报,1933-7-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