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聋校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它有重发现、重过程、重主体、重实践四个特点,其目标是通过自主学习和亲自实践来获取知识,旨在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潜能,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特教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当前,语文学科在聋校占的课时最多,花的精力最大,但效率不高,聋生读写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笔者在对初中聋生读写能力和作文能力的调查资料中显示,聋校语文教学“费、慢、差”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聋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只稍高于及格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目前聋校课堂教学忽视聋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一个主要原因。本人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将自己的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研究性学习体现在学生的预习之中
课前预习,是老师在讲课以前让聋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自学。课前预习可以增强聋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预习过程可以让聋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但教师要针对聋生在预习中常犯的错误进行指导。例如,一字多义在中国语汇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字典中查到一个生字,这对于中高年级的聋生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从众多的意义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的解释,却比较难。聋校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安排预习查字典,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浅显问题。之后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逐渐增大。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五册语文课本的第三课《小站》一文中,生字“逼”在字典中有三个意思:(1)强迫;(2)切近;(3)狭窄。学生很容易错误地选择(1)强迫。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选择正确的解释。文中句子“火车两旁依然是逼人而来的山崖和巨石。”“逼”字很显然就不是“强迫”的意思。火车两旁也不可能是“狭窄”的山崖和巨石,所以只能是“切近”的意思。
因此,要做好研究性学习,我觉得在预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求每一位聋生自己预习课文、查字典和完成预习题,可能聋生预习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但在预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这也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重实践、重过程。
第二,对聋生预习题的答案不要要求过高。如同一册课本的第九课《落花生》,预习题中要求学生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正确答案是四件事情: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但只要学生能回答出两三件事,我觉得都应表扬。
二、研究性学习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包办代替”的现象很普遍。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缺陷早已被大多数同仁所认知,但限于传统教学的影响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研究性学习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检查完预习之后,一篇大字课文贴了出来,或者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首先要求聋生手语“读”两遍课文,第一遍找出文中除生字新词以外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字、词、句试着自己理解。然后大家进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弄懂了整篇课文的内容之后,提出要求,要聋生思考完成。这个要求,可视年级层次的不同而定。初中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进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尽管全班可能没有一个聋生能全对,但他们在分段的过程中分析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聋生分完段后,教师对他们分的段进行小结,指出他们的错误,肯定他们正确的地方。聋生们的学习能力便在一次次的点评中得到进步,这也体现了研究性学习重发现、重过程、重主体、重实践的特点
三、研究性学习体现在作业批改中
作业是理解、复习、运用学到的知识,初步形成技能的训练。通过作业,促进聋生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技能更熟练,为进一步培养能力打好基础,为进一步掌握新知识创造条件。批改作业的过程实际上是聋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改,是指改正作业中的缺点和错误。聋生的作业往往不能达到满分,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难度的增大,每次作业都全对的可能性非常小。比如有道题目聋生答错了,有的教师批改时,会用红笔把正确答案写在旁边。这样可以帮助聋生认识到错误,但我认为,这样的知识获得,对聋生来说只有结果,而没有过程。聋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研究性学习重视的是聋生这个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我觉得在批改作业时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批改要及时,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对聋生的知识巩固得越及时就越有效。 第二,尽量做到面批,面批可以使聋生认识到错误,也便于教师及时对聋生的错误进行指导,效果较好。 第三,不在答错的旁边写出正确答案,而是打个“?”,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如果聋生仍有困难,则作适当的启发,无论如何,也要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以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教学,它有以下优势:第一,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加强。教师在课堂上的话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起作用了,而是教师归位了,回到了他应在的位置——主导地位。第二,聋生回归到主体地位,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在研究性学习中,聋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多了,但这并不是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为从长远来说,培养了聋生的自学能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感觉越来越轻松,学生也归位了,回到了他们早应在的位置——主体地位。
总之,研究性学习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开展,使教师回归到了主导地位,聋生回到了主体地位,长此以往,一定能达到开发聋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潜能,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