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税收政策的几点思考

2024-05-01 来源:好走旅游网
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税收政策的几点思考

王肖

摘要:创新从来都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成败和发展成效的关键。能否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决定着我国“十三五”乃至中长期 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文章通过研究现有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分析优惠政策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 建议。

关键词:创新驱动;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 动能,*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构建创新型 国家,并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税 收作为国家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促进社会公平、政治稳 定、经济发展和国际交往的作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中提出要继续实施减税政策,可见在促进科技创新实现高 质量发展中,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不可小觑。

一、我国现行鼓励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尤为重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2018年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的建议。本文拟从现有税收优 惠政策角度分析政策发展方向,现有鼓励科技创新的税收政 策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见表1。

表1

科技创新税收政策梳理表

自2007年起,创业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 创业以上的,可按照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 平台

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年度结转抵 扣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高新

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享有二免三减半、减按15%征收、五免五减

技术

半等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

企业

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以后年度予以结转

1. 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和教学的进口设备、仪器免税

2.

研发活动中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人当期损益实扣除的基础上,按本年度实际发生额的50%,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 额中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3.

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

研发

由50%提高到75%

投人

4.

生物药品、专用设备、运输设备、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和信息软术6个行业自2014年1月1日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 器、单价不超过100万元,允许一次扣除,超过100万元的,可以加速 折旧;轻工、纺织、机械和汽车4个重点领域自2015年1月1曰起

科技

居民企业转让技术所有权所得的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

成果

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转化

科研1. 对国家发给专家学者的补贴、津贴,由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组织

人员对科研人员颁发的科技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创新2.

对回国服务的留学人员用现汇购买1辆自用国有小汽车和长就业

华定居专家进口1辆自用小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602018年第5期

二、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分散。鼓励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

策比较分散,涉及税种多,范围宽泛,内容高度概括不细致, 有些政策可操作性差。另外,我国每年发布大量的财税通知 和公告等文件(主要是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发布),有些政 策没有上升到法律高度,缺乏统一的管理,政策的对接不协 调,给减免税管理带来一定的执法难度。

2.

税收优惠门槛高。国家给予了众多促进科技创新的税

收优惠政策,但是针对的主要是特殊地域或者高新技术企 业。万东华对企业调查发现,多数企业由于“不具备享受政策 资格”不能享受税收优惠,导致税收政策认可度不高,不能达 到政策预期效果。高新技术企业要求11项指标同时达标,如 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费用占比等,设定要求过于严格,适合财 务和税收管理规范基础较好的企业,中小企业很难同时达到 这些要求,一些真正需要鼓励的高新技术企业被关之门外。 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地域要求和其他条件设定才能享受 税收优惠政策,技术转让所得要经省级以上科技部门或商务 部认定才能享受税收优惠,税收门槛较高。

3.

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操作性差,落实困难。在操作过程

中,税收优惠存在现实问题,如在安全生产、节能节水税收优

,据惠

中,对设备范围进行规定及对设备型号要求的过于严格。 目前,企业一律实行备案管理方式,即便如此,企业很难自行

上判

断适用何种税收优惠政策,涉税风险大或税会差异工作量 大,都可能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意或者不能享受税收优惠。税 技务

机关或税务人员放松对享受税收优惠企业后续的监管,导 致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效果得不到及时反馈。

4.

税收优惠政策范围窄、力度小。我国税收优惠政策涉

及的范围较小,力度有限。首先,在研究开发费用中,调研过 程中发生的差旅费和会议费等支出不能加计扣除,涉及的范 围比较小。其次,如果有些税收优惠收益小但取得成本却高,

企业就会选择放弃,如一些税会差异大、加速折旧计算复杂、 工

作量大的企业积极性不高,范围窄、力度小造成税收优惠 政策吸引力不足。

的额件期来5.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率低,科研人员享受的税收优惠 项目少。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庞大,但优等尖子人才相对 匮乏,整体创新能力薄弱,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 展。虽然我国科研人员的论文发表数、专利申请数快速増长, 已处于世界的前端,但是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却非常低, 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我国在科技成果 转化方面缺乏系统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体现在科技成果转 化创新产品制造后期和市场推广方面。个人所得税中针对科 研人员的优惠较少,只对国家给予的津贴和延长退休、离休 高科技人才的工资等项目上才予以免税,对知识产权、著作 权、特许权转让同样是按照20%的比例收税,超过4000元的 减征20%,不足4000元定额扣除800元,科研人员的工资相 对其他职业人员也并没有税收优惠,同时在职工教育培训方 面的支出积极性不够。

三、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税收政策的建议

1.

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法规体系。我国税收优惠体

系不健全,不完全适应我国国情,这也是2018年政府需要攻 克的难题。依据税收法定原则,我国法律要经由人大、国务院 进行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国家政策对产业的导向作用,充分 听取民意,设计的政策应全面具体,涉及企业创新活动的方 方面面,及时清理现行优惠政策,及时失效、废止或修订不适 宜政策,同时要加强对政策法规执行的监督,用税收优惠鼓 励企业科技投入和个人创新热情,尽快完善法律来保护知识 产权,创造一个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切 实达到减税目的,激励科技企业的发展,真正成为科技强国,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但我们必须也了解到这是一个探索的过 程,需稳步推进。

2.

降低税收优惠政策门槛。为降低使用门槛,第一,适合于特定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实行 普惠政策,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鼓励更多企业创新。第 二,要拓展相关税收政策的适用范围,适度减少高新企业资 格认证指标,使得更多的企业能享受税收优惠,如在考虑高 新企业的资质问题上,应多考虑发明专利与成果转化的占有 率,充分释放经济社会的活力与潜力。

3.

简化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手续。由于一些申报手续

过于烦琐,有些条件也非常苛刻,不利于税收优惠政策的落 实。而税收优惠更能发挥市场作用和企业的自主能动性,优 化税收优惠纳税服务大有禆益。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高 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税收优惠过程中,税务局能做到信息 共享,部门间充分协调,以减少纳税人重复报送资料,节约人 力物力,提高纳税效率;应尽量缩短审核时间,可将专门备案 改为通过纳税申报表自动履行备案手续,切实为纳税人服

务;同时,要注重对纳税人的监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动态 监督系统,防止纳税人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钻税法漏洞,扰乱 社会秩序和市场公平;税务机关应积极开展宣传,提高政策 认可度引导企业正确使用相关法规,避免影响纳税人享受税 收优惠的时间,对未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采取补救措施。

4.

扩大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口径。扩大科技创新税收优

惠执行口径,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社会的贡献率,我国目 前正在进行产业政策改革,应充分发挥政策对创新活动的引 导作用。第一,税收优惠政策应更多向研发环节倾斜,淘汰落 后产能,适当缩短摊销年限,放宽研发支出的范围,应将税收 优惠的重点放在具体研发项目的扣除,进一步细化研发费用 扣除政策内容,同时可适当放松科研人员所占比例。第二,提 高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免征额,将500万元免征税进行相 应调增。第三,需考虑地区差异,应根据不同地域实情,有针 对性地减少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约束,效率与公平兼顾,促进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并应适时将特定地 区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向全国,促进税收公平。

5.

加大人力资本税收激励力度。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 国家指导方针上,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培养 高水平人才,为有效促进产学研结合,就需要税收政策的引 领作用。从企业所得税方面考虑,企业、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教 育、培训等方面的支出给予加计扣除,合作研究的研发支出 可以享受高于一般加计扣除比例的优惠,使得更多的科研成 果能转化为市场产品,同时在创新产品市场推广过程中给予 税收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创新活力。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目 前人大提出改革方案为提高费用扣除标准、增加专项费用扣

除、建立分类和综合相结合的征收模式,其中可适当增加研 发人员的专项扣除,激励科研人员多元化发展科研,加快产 学研转化,促进我国新时代经济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来明,赵昌文.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N]光明日

报,2016—01—27.

[2J周丹,蒋丽丽.完善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J].管

理世界,2015(9): 176-177.P J张农高.科技创新税收政策的思考[)].中国税务,2 016(6) :64.

[4J孙岩岩.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J].中国税务,

2016(2) :67-68,

[5 ]袁建国,范文林,程晨.税收优惠与企业技术创新—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税务研究,2016 (10) :28-

33.

2018年第5期61

要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