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书 报 告 姓名:
班 级: 学 号:
工业设计简史读书报告
引言:
工业设计简史叙述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演变的脉络,包括
各宗代表性的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并且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介绍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这些对于我们理解工业设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是十分必要的。
在我国的设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轻道的现象,设计史的研究与学习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显的无关紧要,但是优秀的商业设计是建立在深厚渊博的理论素养基础之上的,在面对广大的市场变化的同时,扎实的艺术素养,丰厚的理论积淀,可以让设计师沉着的面对不同设计类型的风云变幻,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作品。这其中,艺术设计史课程的科学教授方式与正确学习态度是根本。
学习工业设计简史有助于学生把握艺术设计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与审美能力,为将来的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内容概述:
设计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萌芽阶段(18世纪60年代),手工艺设计阶段,大工业时代。其中影响深远的两大革命是1764年珍妮纺织机的发明的手工业革命和1764年瓦特蒸汽机的发明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设计的发展
设计的萌芽阶段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其特征是用石、木、骨等自然材料来加工制作成各种工具。由于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并受到材料的限制,人类的设计意识和技能是十分原始的。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各种生活用品和工具也不断被创造出来,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都为人类设计开辟了新的广阔领域,使人类的设计活动日益丰富并走向手工艺设计的新阶段。 机械化与设计
在整个19世纪,机械化一直是人们讨论设计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焦点。无论是欢迎它还是反对它的人都参与了关于机器作用的大论战。工业生产的标准化和合理化是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对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标准化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它使设计完全摆脱了手工艺设计的传统,而生产过程所要求的标准化和市场所要求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困扰工业设计师的难题之一。 设计改革
19世纪下半叶,正当美国大批量地生产机械产品,并在后来开始生产家用电器和办公机器的时候,欧洲依然热衷于更加传统的“艺术”工业产品,如家具、陶瓷和金属制品等。在这期间发生了几件有代表新的事件。
水晶宫博览会 1851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博览会之后,各国争相发展,涌现了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和设计思想。 1.拉斯金的设计思想
在反对工业化的同时,拉斯金为建筑和产品设计提出了若干准则,这成为后来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些准则主要是:⑴师承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而不是盲目地抄袭旧有的样式。⑵使用传统的自然材料,反对使用钢铁、玻璃等工业材料。拉斯金厌恶新材料,曾以辞职来抗议在牛津博物馆建筑中使用铁。他反对“水晶宫”也是出于同一理由。⑶忠实于材料本身的特点,反映材料的真实质感。拉斯金把用廉价且易于加工的材料来模仿高级材料的手段斥之为犯罪,而不是简单的失误、缺乏良好意识或用材失当。 2.莫里斯的理论与实践
拉斯金思想最直接的传人是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莫里斯(图5-14)17岁时曾随母亲一起去参观1851年的“水晶宫”博览会,他对于当时展出的展品很反感,这件事与他日后投身于反抗粗制滥造的工业制品有密切关系。莫里斯继承了拉斯金的思想,但他不只是说教,而是身体力行地用自己的作品来宣传设计改革。在他的影响下,英国产生了一个轰轰烈烈的设计运动,即工艺美术运动。
3.工艺美术运动
莫里斯的理论与实践在英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和建筑师纷纷效仿,进行设计的革新,从而在1880—1910年间形成了一个设计革命的高潮,这就是所谓的“工艺美术运动”。这个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到了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19世纪70年代,正当欧洲的设计师在为设计中的艺术与技术、伦理与美学以及装饰与功能的关系而困惑时,在美国的建筑界却兴起了一个重要的流派——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这个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功
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新艺术”(Art Nouveau)是流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种建筑、美术及实用艺术的风格。就像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一样,新艺术一时风靡欧洲大陆,显示了欧洲文化基本上的统一性,同时也表明了各种思潮的不断演化与相互融会。新艺术在时间上发生于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在设计发展史上也标志着是由古典传统走向现代运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转折与过渡,其影响十分深远。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20世纪初,在标准化与合理化理想发展的同时,一系列欧洲艺术运动正在蓬勃兴起,如未来主义、表现主义和构成主义等,它们力图定义在工业文明条件下美学的形式与功能。
本世纪初,美术界产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性运动。尽管这场这场美术运动中的一些重要流派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都对现代设计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代表有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主义主张创造新的形式,反对袭用传统的样式和附加的装饰,从而突破了历史主义和折衷主义的框框,为发挥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功能在造型上的潜力开辟了道路。
现代主义首先是在德国兴起的,后来在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也发展起来。 包豪斯的发展
第一阶段(1919-1925)
⑴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⑵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
量的产品,并能供给工厂大批量生产;⑶强调基础训练,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⑷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⑸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第二阶段(1925-1932)
1,受到政府势力的迫害,被迫迁到德骚 2,二战时期在纳粹的压力下关闭 包豪斯为世界工业设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设计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工业设计的兴起与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商业设计衰落,工业设计于其他现代学科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一门以科学为基础的独立的完整结构。 1,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美国工业设计发展很快,代表有芝加哥风格,流行线风格和简约型风格。 世界各地区工业设计的发展及其特点:
1,丹麦的现代设计具有典型的功能主义和现代设计美学。 2,意大利的现代设计体现的是大众化的设计的理念和风格。 3,日本工业设计
①产品要有良好的功能②产品设计要美观大方③优质④设计要有度创新 ⑤产品设计要讲究合理性⑥便于批量生产⑦本企业产品必须有其独立特征和对应设计特征上的内部关联⑧坚固耐用⑨产品对环境和谐
4德国的现代设计强调技术的表现认为产品在功能上不应有功能无关的表现特征。 工业设计的多元化
1,波普风格-追求新奇古怪
2高科技风格-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 3,理性主义-强调设计过程的理性分析
4,后现代主义-反现代化设计,反对一切为功能论
5,极少主义-美学上追求极其简单的设计没有任何装饰
文献综述:
工业设计简史叙述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演变的脉络,包括各
宗代表性的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并且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
介绍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这些对于我们理解工业设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是十分必要的。
工业设计史研究的现状
经过漫长积累,设计史作为学科建设在过去二十年里才开始被重视。在英国学位体 系中,设计史也拥有坚实的制度基础。在美国,尽管某些机构,如学院艺术协会 (CollegeArtAssociation)对设计史的认识早先存在问题,但对设计史教学的重要性是承认的。在德国和意大利,设计史更多地是用来对设计者在工业文化范畴中的角色进行文化历史批评,而不仅仅是被当作一种教学工具或为设计实践的历史性综述。这些发展与主要工业国家对设计问题普遍增长的兴趣是相符的。 在1936年以前的设计史几乎没有生存空间,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装饰艺术史和建筑史,内容涵盖了室内设计史、园林设计史、空间设计和展示史,同时也包括家具、玻璃器具、陶器、金银器。英国的佩夫斯纳 (NikolauSPevsner)在1936年出版了《现代运动的先锋》 (ThePioneerSofModernMovement),被作为是现代运动的宣言,开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他在公众的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佩夫斯纳论述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西方现代设计运动的发展,从其研究的视角看,基本上将设计看成一种艺术活动,他以从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的一系列著名设计师为主线,研究了他们的创作活动、重要作品以及对现代设计的贡献,同时也阐述了社会背景对设计师的影响。佩夫斯纳的开创之举功不可没,正是他让人们认识到现代设计史的概念,在今天来看依然是设计史的经典。但总的来说,其叙述方式属于传统美术史的范畴,强调设计的艺术性以及设计师对设计变革的作用。 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 (DesignHIStorySoCiety),这标志着设计史成 为一门新的学科。近年来,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王受之教授所著设计理论和设计史著作颇丰,其中包括大陆出版的《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现代建筑史》等,台湾出版的《世界现代设计》等。目前,我国有近300所高校开办了工业设计专业,促进了国内工业设计史研究的发展。何人可教授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工业设计史》自1990年到2005年己出版了三版,被很多高校的设计专业用做教材。但工业设计史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大空白,正如何人可教授所说的那样:“时下,我国出版的一些关于现代设计史的著作,或多或少地存在如下问题:有的材料铺陈,却缺少内在联系;有的对设计风格、流派、设计家及其作品只作些客观的表达,却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诸如这种状况,说明我国关于现代设计史的研究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
在我国的设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轻道的现象,设计史的研究与学习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显的无关紧要,但是优秀的商业设计是建立在深厚渊博的理论素养基础之上的,在面对广大的市场变化的同时,扎实的艺术素养,丰厚的理论积淀,可以让设计师沉着的面对不同设计类型的风云变幻,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作品。这其中,艺术设计史课程的科学教授方式与正确学习态度是根本。
《工业设计史》“本书研究范围从原始社会到20世纪,所涉内容全面、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以设计角度重新看待中国的古代艺术,改变以往工艺美术史的叙述方式。从设计视角切入,重视设计作品的功能性,主要探讨功能性与审美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研究艺术设计的发展演变过程。其次历史划分方式新颖。本书以艺术设计发展演变为线索,借鉴现代设计根据功能、形态划分的方式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分为实用器具设计、陈设品设计、平面设计、建筑及室内设计、服饰设计等门类,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当代艺术设计现实。再者收集资料和著述过程中较以往教材更加兼及到了社会各个阶层。除对社会上层艺术作品进行研究外,也竭力收集普通人生活中的设计作品,将中国艺术设计客观全面地呈现。此外此书也重视中外艺术交流。本书在研究中外艺术交流及艺术设计时强调中外文化的互动与互补,以拓宽读者对中国艺术设计的认识。另外书中着重强调和分析了各个历史时期多民族文化融合对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影响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其他各种因素。
观点分析:
本书叙述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演变的脉络,包括各宗代表性的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并且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介绍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这些对于我们理解工业设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是十分必要的。
艺术设计史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把握艺术设计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与审美能力,为将来的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现代艺术设计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种风格与流派并存。但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仍是现代设计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焦点问题。学者认为艺术设计史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和认识了解传统的重要途径,艺术设计史的学习是我们在校专业学生学习历史、理解传统的最重要、最便捷的途径。
但我认为设计史的研究或者设计史的教材研写中还存在四个较大的问题: 首先,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确定。虽然“以工艺代设计”的问题在新近出版的一些教材中得到了改善,但问题依然存在,以后的教材研写中仍要注意这个问题
其次,历史分期方法宜创新。 再次,教材的适读性应拓展。
最后,史、事联系欠紧密,少代表人物与事件的分析。
在学习方面我认为我们的学习态度及认识态度要正确。学生在艺术设计史等艺术理论课上,表现出轻视及浮躁的认识学习态度,并有“重技轻道”的思想。重视技巧训练与形式表现,轻视历史与理论学习,最终导致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如果我们也不认识到艺术设计史等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而在教学中一味的强调技艺训练,最终一定导致失败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因为我们的大学教学目的是培养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师,而不是只懂模仿和技巧表现的枪手。
结语:
工业设计史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叙述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演变的脉络,包括各宗代表性的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并且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介绍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有助于学生把握艺术设计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与审美能力,为将来的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我国的设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轻道的现象,设计史的研究与学习在整个
教学体系中显的无关紧要,但是优秀的商业设计是建立在深厚渊博的理论素养基础之上的,在面对广大的市场变化的同时,扎实的艺术素养,丰厚的理论积淀,可以让设计师沉着的面对不同设计类型的风云变幻,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作品。这其中,艺术设计史课程的科学教授方式与正确学习态度是根本。
所以我们不仅要了解工业设计史,还要学好工业设计史,为我们的设计创作打下良好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中国艺术设计简史》评述[J]. 美术之友, 2008,(03) .
《工业设计史体现研究》,山东大学,2007
《Towards Post Modernism》COLLINS, Michael,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 《美国工业设计》,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上海科技出版社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新世纪出版社
了解过去 设计未来——谈设计史和设计理论的教学[J]. 美术观察, 1999,(12)
奇洁《<中国艺术设计简史>评述》载于《美术之友》2008年第3期第1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