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
暴力,我以为是打架斗殴,读了《非暴力沟通》,才知道还有精神暴力,隐蔽、神秘、沉重而又灰暗。观察、感受、需求、请求,让爱融入我们的生活,让尊重、理解、感恩和欣赏充满我们的生活。我从小生活在胶东半岛,这里有大男子主义,有唯我独尊的母性观念。幸运的是我的家里没有大男子主义,但是真切的感受到了“锅里洗脚我是娘”的母性观念。
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2010年和老公结婚,婚后我们一直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婆婆人很好,很讲理,很随和。婆婆的妈妈,老公的姥姥今年96岁了,打结婚开始每年都和我们一起住10个月左右,头几年老太太就把“锅里洗脚我是娘”的观念表现的淋漓尽致。“嫩不能给俺那双筷子吗?”“嫩不能给俺倒点水吗”......有时候婆婆会说一下自己的老母亲,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当成了笑话。再说我,我和老公是高中同学,恋爱的10年结婚,感谢他和婆婆的包容,致使我这个不会说话的人可以在这个大家庭里快活的生活这么多年,10多年前有一天老公对我说“伤人的话语会伤身体的,让人见了你很久都会难受”。我曾经记恨了他好久,后来慢慢地我发现这是真的耶。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会直呼老公姓名,当然也不会忘记表现出我心情的烦躁和不满,心情好的时候会叫小名,婆婆跟我说“不要总是让人知道你心里烦躁,这样一开始聊天,你的自身因素就把天聊死了”......
读了这本书我重新回忆生活中的话语,说话真的是一门艺术。比如说有时候我还会说“你怎么又在......”,这个“又”,虽然对方不良的行为是在重复,但是“又”字一出口,本身就包含了埋怨的意思。
书中不仅讲到愤怒时如何控制情绪,如何沟通。也讲到,在面对他人的抱怨、指责和愤怒时如何去倾听。观察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去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现在可能有什么样的感受;猜测对方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需求。当事情来临时真心地做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其思考,去想事情。
除此之外,在体会对方感受的同时,适时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的感受。
说话方式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处,现在孩子们的作业辅导深受关注,我们在不满的时候是否想过,当年我还不如她/他呢。疫情已经让本该活泼的孩子们圈在家里,然后还要上网课,听父母的唠叨,如果是家长自己,或许我们做的还不如他们,所以在教育孩子好好说话的同时,先让自己好好说话。
遇到冲突,即便不能温柔以待,也要平静相待,避免硬碰硬,让自己的话语令结果更加令人满意。
威海市立医院张丽娜
2020.04.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