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有一个正确的作业教学观,明确作业的功能、设计、使用以及评价,将极大促进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学校积极落实作业教学监控工作。开展活动,加强作业的指导,提高教师意识。
明确要求,规范指导。 1.对作业量的要求
我校严格执行《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对学生书面作业提出的明确要求,实行作业总量干预制度,有效减轻学生负担。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学校统一设置《家校联系手册》施行学生作业量家长监控办法。
2.对作业教学的规范要求
作业教学包括教师设计作业、学生做作业、教师评改作业、实施矫正教学等环节。加强对学生作业设计的研究,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引导学生认真完成教材和国家提供的练习册上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提供学生可选择的补充性作业。不得利用教辅资料布置作业。认真检查和评改学生的书面作业,做到书面作业全批全改。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情况,根据对反馈信息的科学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加强矫正性教
学。不得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
学校对作业布置及批改要求提出明确要求。作业布置做到“四留、四不留”:留适量的、有一定自主性的、好习惯养成性的、实践性的作业;不留机械性、随意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作业批改必须做到“三有”、“三及时”、“一重视”:有批阅符号、有评语或等级、有批改日期;批改及时、反馈及时、评补及时;重视第二次批改。个别问题当面讲、共同问题集中讲。落实“有做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补”的基本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