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文化
按照我国的葡萄酒标准,葡萄酒是指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浓度不低于7%的酒精饮品。
我国对于葡萄酒的记载,最早产生于汉代,当时葡萄酒仅限于在贵族中饮用,贫民百姓是没有口福的。之后葡萄酒渐渐普及,直到清末明初,进入了高速转型期。首先由于我国西部经济政治稳定,葡萄品种得到大面积的种植,在这样大面积推广下,清末民初的时候,葡萄酒不在是王公贵族的饮品,在寻常的餐馆或者社交场合都可以看到葡萄酒的背影。如今,随着酒类产品消费习惯的变化,我国葡萄酒消费市场迅速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市场消费规模人群进一步扩大,公司和团体自用和送礼,家庭和朋友聚会等成为葡萄酒市场消费人群的主力军。身边有部分人会自制葡萄酒,有少数葡萄酒讲究者,但不普及,真正懂得欣赏葡萄酒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葡萄酒饮用者并不懂葡萄酒,如年份、葡萄种类品种、葡萄酒种类、器具、温度、开瓶后的储存及可存放时间等等。也有不少人用普通杯子饮用葡萄酒,甚至把葡萄酒当成啤酒般豪饮。
葡萄酒文化在中国的普及是比较晚的,虽然中国也有自己的葡萄酒文化,但是不怎么受重视。所以葡萄酒想在中国得到全面的发展,葡萄酒文化的普及是少不了的。根据数据显示,曾接受葡萄酒培训的人士对葡萄酒消费有明显的增长,所以说中国葡萄酒产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在于教育。品酒是需要学习,而且是可以学会的。人类可以感应约1万种气味,而一个人经训练后,可以识别出1000种气味。经专家估计,葡萄酒包含约有200种气味元素,所以人类是绝对有能力学会品酒的。我国的《葡萄酒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普及国人的葡萄酒文化,弘扬中国传统葡萄酒文化及吸收国外葡萄酒文化之精髓,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葡萄酒文化。相信这有助于扩大中国葡萄酒市场,增加酒商的销售,并提高人们对葡萄酒的鉴赏能力。
当然,中国人学葡萄酒会面临一些困难,比如语言不通就是在中国要普及葡萄酒文化的障碍之一,葡萄酒名众多,如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或匈牙利文等,语言不通会造成障碍,目前能看懂酒标的人极少。另外,中国出现很多混乱的中文翻译,单是以Chardonnay为例,已有霞多丽、莎当尼、霞多内及夏多内等译名,中国对于酒瓶背标的翻译也不够详细,往往缺乏一些重要数据,包括葡萄种类、其成熟程度等。
葡萄酒不仅是世界性的饮品,更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缩影。普及葡萄酒文化不仅仅只是为了葡萄酒市场,在普及葡萄酒文化的同时我们也是在了解其他国家的一个文化习俗,这样也是让我们更加的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让我们真正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西方的葡萄酒发展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浓厚,而在中国葡萄酒文化传播尚不成熟。尽管葡萄酒的产销量在近年基本上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但30多万吨的市场容量与白酒500多万吨的量相比较,显然与市场普及相去甚远。从目前葡萄酒酒消费的主流来看,更多的还是在宴会、酒吧这类场所,离大众消费仍有一段距离。在这一距离中,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发育程度的初级、国人对葡萄酒文化认知的缺陷以及消费习惯牵制的客观存在。这实际就是中国葡萄酒酒业的现状。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也很简单,在一个缺乏标准和潜在市场巨大的行业中,混乱极易产生。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应该是100%葡萄汁发酵酿造出来的,而在市场上却鲜见此类产品,相反,什么半汁葡萄酒,加糖葡萄酒竟然能够大行其道,这反应的正是一个行业的幼稚。当企业提
’.
;
出要为红酒市场“正本清源”这一口号时,同时企业也承担起红酒文化传播的功能。作为传播者,最基本的是要告诉消费者什么是真正的葡萄酒,然后才有资格告诉消费者这种酒的功能、这种酒的文化。
葡萄酒酒文化的普及,是消费者对葡萄酒酒的一个认知过程。脑白金出来的时候,他就是以恶俗的广告在不停地、以各种方式在告诉你,这种产品对你的健康有益。不论这效果能达到何种程度,也不要紧,重要的是让消费者认识了这个产品,并被企业宣传的功能所引导,脑白金成功了。此外,葡萄酒的普及过程,还是葡萄酒酒文化在消费者中的建设过程。文化对商业的影响可以举例子来说明。韩国的手机在中国市场受到欢迎,除了其质量还过得去之外,此外还要归功于韩剧在中国的流行。我们可以看到,几乎在每一部感性的韩剧里面,演员们的手机几乎都是最潮流的,韩剧中漂亮男女演员们拨号、挂机的动作几乎都大同小异,相信这一情景已经深入人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一部分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影视文化赋予商业功能,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些红酒企业已经意识到文化将成为红酒普及必须的通道,他们在开拓市场的时候,反复在申明的一点就是红酒文化的传播者。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本来是红酒的发源国,但红酒文化的主流,红酒酿造技术的话语权却在国外。从这一角度来说,红酒文化在中国出现了断层,企业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断层的修补者。可以这样说,中国的红酒业工业化程度还极低。这不仅仅是说,中国的红酒业竞争层次低,处于起步阶段,我的理解,还包涵工业化的最高境界,还应赋予工业与文化的交融。比如说,我们一提到日本的汽车就联想到日本人岛国心态与精工素养,一提到德国的汽车就会联想起德国人的严谨和处事方式,而中国的葡萄酒,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却少之又少。
从酒文化的形成,到变成消费习惯,实际就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养成过程。我们为什么要喝普通酒,喝葡萄酒酒为什么?从实用主义到生活品位更需要时间。至于如何回答这些问题,这不过是企业在营销过程当中的技术问题,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葡萄酒酒文化的建设只是过程或手段,其终极目的还是销量和利润。当企业的市场行为不再回答这些问题,更为纯粹的是企业间的商业竞争时,葡萄酒酒离普及已经不远,或已经离普及很近了。
从某种程度上看,只有在一个成熟起来的行业中,其产品更有可能在市场上形成普及。从目前中国葡萄酒酒业的发育程度来看,显然还需要企业去精心培育。葡萄酒酒业所处的正是诸侯并起的战国时代,并购与扩张,企业间的合纵连横从来就没有消停过。以开放的眼光来看,企业间跨行业的合作,同业间的竞争,它们对于葡萄酒酒文化的形成、传播都是一种积极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人对葡萄酒文化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