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橙营销的底层逻辑【干货】
原创 2015-12-26 熊玥伽投稿
今年夏天,到成都蒲江县的一个葡萄园里去探访,老板讲述他在做农业之前的经历,曾经也是上亿的身价,餐饮做到每年一道菜就卖出几亿元的营业额,如今3000万投到田里,种了十几个品种的葡萄,无论是管理,还是种植,都是像模像样地标准化操作,眼看着三年过去,钱砸得一个响儿都没出来,又遭遇了新问题,葡萄怎么卖?难道挑起走、运到批发市场吗?
“过去光想着怎么种了,从来没想过种完之后怎么卖啊!”老板说了一句无奈的话。
我本想接一句话,你以为你抓住了农产品的风口,搞出东西来了,实际上,可能你的3000万才刚刚是个开始。但看着这位曾经在餐饮界叱咤风云的地方大亨,如今也是一头扎进黄土地,几年来风里来雨里去,实在没忍心说出这个话来。
投身农业这两年来特别热,热到全民做农业的程度。不管是企业家大佬,还是平民百姓,谁都知道未来农业一定是个金矿,自从雷军说了一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之后,仿佛一夜之间,人人都生怕错过了什么风口。所以,你看到了柳传志投了几十亿建基地,小白领们放弃老辈们眼里的光鲜职位,宁可不要几十万的年薪,纷纷嚷着要回归大自然,回乡种地;普通上班族也不甘于寂寞,实在自己没法搞,就做起农产品的微商来。过去,我从来不知道水果的成熟季节,现在一看朋友圈,就知道纽荷尔脐橙下市了、盐源苹果来了、夏黑葡萄到了……
有钱的企业家拿钱砸,没钱的拿前途砸,去四川的周边高原看看,那里有动辄投资数
亿的高原蔬菜基地,也有玛咖、药材基地,海归们拿着国外商学院里的案例,分析利润、计算毛利率,却发现,在农产品身上,毛利率算个什么鬼?为毛地头收上来2块钱一斤,卖20块一斤最后都要赔钱?他们也不明白,去年明明赚了几百万,凭啥今年倒亏回去不说,还伤了一帮用户,挣得起,赔不起啊!
其实,农业这事真的不是想想就能做的,看似门槛极低,实则非常高。在互联网PC之前,做农业都受制于标准化、渠道、品牌等种种问题之限,导致农产品价值远远挖掘不出来。在互联网PC时代,电商的涌现,带来的是产业的整个更新换代,好不容易等这批新农人终于研究明白了平台是怎么回事?综合性平台和垂直细分平台的差别,也终于搞清楚,到淘宝上开个淘宝店,利润要么贡献给马云,要么就等待0流量的惨剧。晴天霹雳,移动互联网时代到了,连互联网巨头们都在转型,抢占流量入口,霸占手机,这批在黄土地上辛辛苦苦劳作的新农人又傻了,什么是引流,什么是转化率,什么是社会化营销……
不过,和其他行业都是一样的,农业没有那么传统,也没有那么艰难,它的本质也是商业(不过如果你坚持不承认要做的是商业,而要做纯粹的产品,种出来自己吃,那就另说了)。褚橙的出现是一种觉醒,它的意义实在巨大,它像是一记响钟一声闷响就击中了传统农人的惯性思维,也让农产品看到了未来。2012年,我们开始做褚橙的营销,一路实践,一路总结,也一路学习一些基础的商业知识,到现在,我们逐渐掌握了一种能力,起码会对每天前来取经做农产品营销的年轻人,马上会有一种基本的判断,项目是否可行,壁垒在哪里。
这篇文章是我们以褚橙的实践经历,结合见到的大量农产品品牌案例,讲一讲农产品营销的一些基本逻辑,这不是一本真经,也可能不会让你的项目立刻就能打开市场,但至
少,用本文中的一些要素考量,你会迅速知道,为什么你的项目会没前途,为什么有的农业电商一出生就逃不掉死亡的命运。
褚橙营销的底层逻辑
很多人让我们去讲讲,褚橙方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它的逻辑在哪,最好给他们一套规律,能拿着直接去用的规律。
但确实,影响商业的要素实在太多,你的苹果卖不成,说不定还是因为你的星座问题。所以,我们只能试着按照自己的理解,通过褚橙的分析,只告诉你褚橙营销的逻辑是什么。
那么,褚橙营销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我们觉得,是褚橙回归了商业的本质。什么又是商业的本质?从我近来最崇拜的一位商业观察者的话来看,一切商业活动的本质都是对目标客户消费决策的理解和引导。
这位商业大师叫“风尘棋客”,我曾经在凌晨两三点钟认真读过他的商业分析模型TTPPRC,所以,这句话一说出来,一大批农产品项目就知道自己没有前途了,为什么?我先说几个概念:
1、市场需求:存量市场还是增量市场?
先说一下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的差别,存量市场就是现有的市场需求,而增量市场是要新创造的市场需求。风尘棋客在《你和逃离 O2O 死亡名单的距离,只差看懂这 10 个问题》一文中,说O2O应从存量市场入手而不是直接切入增量市场,他举的例子是饿了么和厨师上门做饭,饿了么没有新增加市场需求,而是将打电话发传单改为平台营销,用
互联网技术促进了便捷和体验。但厨师上门做饭,就是增量市场,获取流量和教育用户成本太高,重复消费性太差,而且对于公司来说,成本过高,不持久。
农产品也是一样的,不是说增量市场一定不能做,像这几年牛油果在国内的大火,就是增量市场需求,但这是谁做的呢?是国内实力很强的一家进口商,他们完全有在全国范围内教育用户的成本,同时有着强渠道商的支持,他们可以在牛油果销售不稳定的情况下,或者是用户普及阶段、重复消费低等时候,支撑起牛油果的营销体系,保证产品的稳定销量。但是我们看看,普通的创业者具备这个条件吗?别说是普通人,就是企业家大佬没有在农产品行业多年的深耕,都未必会做得了增量市场的开拓。联想的佳沃蓝莓做得要好一些,那么联想背后又做了多少既有流量导入、媒体站台、用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我们再看褚橙是怎么做的呢?褚老选择种橙子对外界都说是偶然因素,也确实是有很大的偶然性,但褚老选择冰糖橙有他常年游走在市场一线的敏锐感,褚老做过调查,超市里的“新奇士”橙子价格是国内橙子的十倍,卖相最好,但味道偏酸,不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但依然有大量人去购买,说明市场有这方面的需求。褚老是从现有的市场需求去考量,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样,将地区小范围的特色产品入手。此外,加上橙子的产品延展性强,多数水果只适合用来做混合果汁,但橙子可以单独做成橙汁,这是他一开始就想到了的。此外,橙子属于大众水果,消费群体众多,易运输、耐储存。
所以说,对于农产品行业的初创期而言,就不要考虑一些小众化的产品了,什么家乡的蘑菇、冬笋之类的,我们也能明白为什么玛咖早几年成为资本逐鹿的对象,现在面临销售都无一不举步维艰,这是个增量需求,教育全国人民在一夜之间爱上这些新东西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应该还是从存量需求入手。大家可能不知道,考量一家水果电商是
否具备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就是看这家店的香蕉和苹果卖得怎么样。
2、真实需求:你的需求还是消费者的需求?
为什么先上来就说市场需求和真实需求,谈需求的问题,是因为上面说的,褚橙营销的逻辑是回归了商业的本质,本质是对消费决策的理解和引导。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知道你的产品成为商品之前,是做你想做的产品,切入你想的增量市场,还是做以消费者决策行为为考虑出发点的有需求的产品。
说起来拗口,简单来说就是,你是要卖一个已经有很多人爱吃的东西,还是要做一个大家还不知道如何吃的东西;你是要卖一款你爱吃的东西,还是卖一个消费者爱吃的东西。
YC创始人格雷厄姆说过,找到生意所需,哪怕是哪些看起来很傻的网站,但还是应该去搞些能赚钱且有明显初始需求的东西。我们在这几年褚橙营销过程中,也在不断学习,创业者不妨看看《YC创业营》这本书,里面有很多观点很容易让人清醒。比如,一个评估创业想法的方法,他们关注的其中一个要点就是“需求的代表物”,简单来讲,他们在评估一个新想法时,会去查看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最新进展,比如其他人已经做出哪些解决方案,他们也会问创业者,知不知道有谁正在制作将来可供用户使用的产品,如果答案是现在还没有人真的动手在做,许多人会以为这是个好的答案,但其实不然,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人们并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褚老做橙子的时候,橙子和苹果香蕉一样,是已经被接受的大众化水果,大家或许不知道,褚老还考虑过鲜花,云南的鲜花是当地一大特色,但鲜花是不是真实的需求,为什么在全国范围内没有人要把云南的鲜花做出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做到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不是因为没有人想到,而是市场和消费者对云南的鲜花还没有这么强的需求。
3、解决痛点,而不是挠痒痒
褚橙的成功因素很多,从项目选择上来看:
第一,消费者可能因为酸甜喜好、懒得洗懒得切、牙齿咬不动或怕冷等原因而不吃蓝莓、西瓜、枇杷之类的水果,但冰糖橙没有上述问题,因此拥有大量的消费者;
第二,橙子相对比较容易保存,不像樱桃、荔枝、李子等生命周期太短,而且也比猕猴桃、桑葚、圣女果等更方便运输和批量售出;
第三,橙子的产品延展性强,多数水果只适合用来做混合果汁,但橙子可以单独做成橙汁,这也是褚老一开始就想到了的;
第四,在进口水果风潮袭来的时候,褚橙却规避了与他们的竞争。市面上出现的进口水果,主攻的方向都是猕猴桃、葡萄、莲雾、榴莲、蓝莓等等,还没有橙子品类的竞争。就连美国的新奇士橙也因口味偏酸而没有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在现在来看,从某种程度来上来说,褚橙一定算是创业者眼中的“优质项目”。
2012年至今,很多想做水果的人知道我在成都推广和销售褚橙之后,纷纷找上门来,他们都向我询问一个问题,怎么才能像褚老一样选中一个既符合消费者真实需求,又是社会化营销的绝佳产品?
我都会回答,解决痛点,用户的痛点在哪,你的市场就在哪。像很多讲营销和噱头的
公司,我就不点名字了,大批走火的产品都是这样,都是解决了我要耍酷又买不起的痛点。
2010年有一家生鲜电商,倡导“像送牛奶一样送菜”,这家电商叫优菜网,通过互联网技术,蔬菜便能配送上门,走进社区蔬菜店,报出姓名,店员便能从后台获取你所需蔬菜的种类、口胃等。三年后,创始人丁景涛发出转让信息,宣告创业失败,在总结失败经验时,他说到了包括物流、货源、用户体验等等各方面的原因。他们其实找到了用户的痛点,就是买菜的便捷性很重要,但有没有解决痛点,就未必了,买菜的便捷性固然重要,但不能够失去对菜品的挑选、体验还有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判断力。
4、坚持传统还是标准化
作家豆豆的一本书《天幕红尘》我建议大家读一下,里面是一家在海外开的百年面馆标准化运作的过程,这是一部小说,明线就是老九面馆的成功,最初这家声称拥有最古老技艺的面馆始终不温不火,方迪想要搬到北京,用标准化机器生产,老九面王老板老九一开始不相信标准化能打败他的百年手艺,但实践证明,机器生产出来的确实比他做的要好吃一些。
我们看褚橙,褚橙曾经引进了最先进的分拣技术,而七年前,褚橙拥有的分拣技术已经被云南其他公司复制,2015年11月20日,云南橙意农业科技公司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水果自动筛选流水线。
不只是分拣技术,还有种植,管理,营销,褚橙都完成了标准化,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将过去农产品中难以解决的一致性问题解决了,保证了褚橙的整体品质。
▼褚橙分拣现场
▼褚橙装箱现场
对于农产品新项目来说,一味地坚持传统工艺,未必全是好事。消费者对食品天生带有不可原谅性。就是说,哪怕一次的味道不对就会使消费者“叛变”,在这点上,农产品与科技产品不一样,哪怕小米一开始的发烧概念下,消费者可以容忍发烧的产品是不完美的,但是食品不行,不管是在消费选择上,还是体验上,消费者都是极其敏感的。所以,让你的产品保持标准化、一致性,不恰当地说,农产品做得向工业化的商品了,可能你会走得更远。
褚橙营销回归了商业本质,一下子脱离开原来的农产品大军,成为中国超级水果,讨论这个,就是想说明,农产品营销,不能脱离商业的本质,即为目标客户消费决策的理解和引导,那么,这个本质包括着很多环节,从产品品质、包装、营销、物流、品牌、用户体验等,都是农产品需要考虑的问题。说到这儿,开头的葡萄园老板可能会明白了,3000万投入种植,是不是一个开始?你也会衡量一下你的项目,为什么你的产品不好卖?因为你只完成了第一步,把东西种出来,离商业化运作还差个十万八千里。
褚橙营销的操作方法
谈完了底层逻辑,再来谈方法论的问题,方法不难,褚橙你学不会,是说褚橙的成功你学不会,褚橙的精神你学不会,褚橙的思想你学不会。但褚橙的方法论,可以学得会,简单举几个例子:
卖商品,不是卖产品
褚橙基地每年收获的是作为产品的冰糖橙。为了在市场上流通,冰糖橙必须经历从产品到商品的跨越。在农业粗放发展阶段,很多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过程极其简单,只需确定一个价格,甚至连价格都是现成的,只需要摆在那里等待顾客挑选。
随着褚橙为代表的品牌化农副产品的兴起,这类产品的商品化过程有所丰富。在褚橙商品化的过程中,就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产品定位、果子分拣、包装、产品命名,以及确定价格。
从消费者的喜好出发,而不是自己的喜好
卖农产品,特别容易陷入一种误区,经常会从自己的喜好出发,为了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经常用一张图表说明应当了解消费者哪些想法,以及相应的策略办法:
地推的转化率真的太好了
互联网真的很热。很多做O2O的同行跑到成都来交流,然后大谈线上如何如何做,尤其是发优惠券或者是补贴这种办法,我们也在线上干过,但是持续转化率不高,后期维护一样的是高投入,尤其是通过免费等办法接过来的粉丝,后期的转化的确不好做。虽然现在都说互联网打掉了中间环节,然后把利益让给消费者,所以价格可以很低,但是价格过低真的无法做出来。我有几个朋友通过优质低价的方式在做互联网的销售,后来烧了一段时间发现问题来了,一是费用成本高,二是烧回来的用户很多不转化,基本成了僵尸。
我记得第一批褚橙运到成都以后,i有机的团队采用的是赠送试吃的方式,一共送了156箱橙子,每箱橙子大约30个,大约送了4000个种子用户,反馈出奇的好。这个办法在褚橙进入成都市场的头一两年,我们重点做的是社区的地面推广,效果非常不错。
体验式营销
在新的消费时代,消费者不仅关注产品本身,更关注其成长过程。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过程中,也已成为农产品营销的趋势。此前人们购买水果,只关心水果甜不甜、好吃不好吃、价格因素,但在信息社会,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形势下,人们更关注的是该水果的产地、生长特性、生长环境、种植人情况等综合信息。
我经常开玩笑,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人们购买一个鸡蛋,除了知道鸡蛋好吃外,真的还得知道下这个蛋的母鸡名字。换言之,我们不但要让人们知道褚橙作为一个橙子具备的水果特性,还要将褚橙的生长过程公之于众,让人们知道,这颗褚橙生长在哪片山上、哪个区域,它在什么时候开花、在什么时候结果,它喝的是什么水、用的什么肥,它从孕育到发芽经历哪些变化,从成果到餐桌又途经哪些流程。
农产品电商为什么屡败屡战
近两年,时常有人总结之前融到资的又有多少家企业阵亡了,尤其是O2O,其实电商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不过没有人统计过农产品这个行业的死亡名录,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吧,我想没人总结过这个,那是因为做农产品的,连个头儿都还没有开好。尽管每天都有一些零零散散地报道,说某个产品卖到了上亿元了,又是那个新农人开拓了大视界,内
行人一看就明白,虚张声势的多,因为农业本身就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太大的收获。
关于很多人都问过我的,要不要做电商,要不要做公众号,到底有什么用,接下来我就总结一些农产品电商的核心问题:
1、平台问题:
之前有很多言论都证实了,在农产品领域垂直细分的电商平台活得真是太艰难了,有名的一些本来生活网、沱沱工社这类,看起来很光鲜,但实际上获客量、转化率、成本……什么问题都是问题。看数据就知道,他们比不过综合性电商平台,一个喵生鲜、一个京东到家,你就看看自己如何从这两只狼嘴里叼肉吧?
目前,农产品电商正处在初级发展状态,业态各不相同。每种业态又相互重叠,有所交集。比较常见的业态包括个体电商、平台电商、县域农业电商、垂直B2C电商、社交电商、社区O2O。
个体电商不用说了,就是农户开淘宝店,把自家的产品放到网上销售,或者农产品公司在淘宝开店,销售采集到的产品。在淘宝上,这样的个体电商相当多。
平台电商对源头、原产地有一些控制和采集,农产品直接通过电商商城卖给消费者,典型代表是本来生活网、顺丰优选、优果网等。他们的操作方式是采集蔬菜瓜果产品,并整合到自有平台进行统一销售。
垂直B2C电商:与平台电商不同,垂直B2C电商拥有自己的产品生产线。也就是说,平台所销售的产品,是电商自己种植培育的。此类电商的典型代表是沱沱公社。这家企业
在北京平谷有一千多亩地的有机农场,种了些瓜果蔬菜,还养了鸡鸭等。
其他还有县域农产品电商、社区O2O,后者重点说一下,社区O2O服务于居民小区,消费者通过网上下单预订农产品,再由平台供货派送,典型代表包括菜农网、果果哒等。社区O2O与平台电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社区O2O有指定的服务对象,比如某社区居民、某写字楼片区白领等。以菜农网为例,该平台开发了“智能保鲜电子菜箱”。在小区免费安装电子菜箱后,消费者在网上下单,生鲜食材将直接送到智能菜箱,智能菜箱自动开启制冷设备。消费者输入取货密码,就能拿取包裹。
最后一种是社交电商:直接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售卖产品,统称为社交电商。比如,开通微信公众号卖水果、在朋友圈卖猪肉等,都属于社交电商。这类电商门槛低、品种相对单一,但数量多、活跃度高。
对于平台这块,我的理解是,没必要大成本建设自己的电商平台,对于榜上大平台,也有个问题,大平台发展的前期,需要小商家的支撑,等到大平台的用户消费习惯养成后,可能会踢掉中小商家,不过,还是那个问题,走进门是死,不走进去更是死,晚死总会有机会的吧,趁着大平台成熟的时候,多构建自己的服务体系,做品质有差异化的产品,争取把用户的黏性保持住。
2、流量问题:
去年的时候,有很多农业企业要大规模投入电商,过来问我,要不要做天猫店,要不要到京东上合作,自己的网站要不要花大价钱去打造。我说,很好,不过这些都做完了之
后,你的线上店上很可能一单都没有,还不如你在线下的一个非常不景气的店铺,说不定还会有十个八个的路人进来买几次。
所以,流量是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
线下店成本是很高,但店铺位置、周围环境、人群消费习惯都有天生的流量在这里,你需要考虑的是这些流量是不是你的目标客户,比如,你在周围用户群体年龄层次偏大的一个区域,去做开一个水果综合体验区,多半会失败。因为,这些老年人会时刻注意价格的任何变动,你从8.59元一斤调整成8.95元一斤都会被发现,而后被成为奸商,而被弃之。
公众号文章的导流量经过实践证明并不理想,转化率实在是太低了,哪怕是那个阿里都去做广告的公众号顾爷,看他的店铺艺术品销售数据,也并不好看。淘宝网等大平台的广告倒流量,双十一什么的,呃,我只能说,除非你的量非常大,不然你就等着捧着所有的钱上贡吧。
3、物流问题:
很多来和我们沟通的人非常关心我们的物流是如何解决的,i有机之前的分工有线下销售和线上销售,现在我们正在重点做的优果仓销售好的水果,同样也是线上和线下同时销售,也就是总涉及到物流的问题。
2014年,褚橙上市前,我们在成都组建了自己的物流团队,这一团队负责我们在成都市区的配送,物流无论是电商还是020又或者是传统的销售配送,给我们的用户体验的关系太密切,做水果不仅要产品好,还要服务好。
在有规模以前,组建自己的团队投入也不小,如果是交给第三方物流,一方面是成本,另外一个大问题是服务,物流快递是消费者能够面对面接触的服务,一次服务体验不好,很可能就此丢失一个客户资源。
我们自己测算,就目前农产品、生鲜电商的经营情况来说,每单20元至40元的物流成本+损耗是必然的,因此如果单价起不来,物流成本降不下来,盈利只能是一种幻想。
在配送上最有优势的,当数有顺丰速运支撑的顺丰优选。早在2012年7月,当顺丰正式推出新增的“仓储配送”服务时,褚橙在北京的营销团队本来生活网,也早在2012年左右组建了名为“微特派”的物流快递。但是即便是自己的物流团队,比如微特派和我们自己的物流,一样经常有各种投诉。
无论如何,对于还没有入行的朋友,或者准备跳进这个行业的读者在做预判的时候,千万不要漏掉了物流环节,最好能够进行模拟实验,尽可能地计算出精确而且稳定的物流成本。不管是外包业务,还是自建物流,要在实践中去寻找适合你的办法,总之别让物流拖垮了你。
4、成本问题:
说毛利率是个鬼,多半说的是农产品行业。之前看过一个案例,一个逗比青年的生鲜电商血泪史。他举个例子,威海青皮无花果,地头收购价是每斤8元,淘宝零售价大约是每斤35元,4.5倍的毛利,怎么卖都不应该赔钱吧?
“算成本, 8元成本,筛选掉过熟的,过生的,裂口的,破皮的,太大的,太小的,每斤成本要飙升到10元,25%的损耗,这是前损,无花果的保鲜是极其困难的,皮薄,氧化快,正常来讲发货出去烂果会在30%左右,这是后损,成本就到了13元。无花果只能发顺丰航空件,保证次日到达,一公斤首重是22元,每箱还有3元的生鲜费,发货是一箱一公斤,加上包装是按照1.5公斤收费,续重根据区域不同价格不同,平均下来每斤的物流成本是14元,这样成本就到了27元,无花果是定制包装,水晶盒加网袋加泡沫箱加吸水纸加航空冰袋,一套大约8元钱,这样每斤无花果的成本就到了31元了。包装分拣需要人工费,拉货需要运输费,这些费用算进去,一斤加一元钱是正常的,天猫扣点2%,这样算下来,每斤无花果的成本就到了32.64元。貌似还没有算上公司员工的工资开支,公司日常运维费用,直通车油钱,刷单费用等。”(摘自“一个逗比青年的电商血泪史”)
成本贯穿在农产品营销的所有环节,就像很多人都眼红三只松鼠一跃而起,但你知不知道推广成本简直就是烧钱啊烧钱,三只松鼠融到了千万级的资金,加上松鼠老爹此前十多年的农产品行业驰骋,才有了三只松鼠的超高用户转化率。
成本的事儿就不用多说了,总之,别光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任何你能看到的产品走火现象只是冰山一角,安心做自己的产品,在每一个环节都用成本来管控利润,踏踏实实做个三五年,不死即是活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