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
学
原
理
填
空
题
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5、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6、(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7、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按照经济理性人的原则,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纪人)。 10、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11、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2、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13、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4、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5、(伦理)与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6、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17、使神学和政治理论分家的是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他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8、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将遇到以下三个难题:第一个是数据问题,第二个是隐性价值问题,第三个是(价值中立)问题。
19、(公民权利)的外延大于政治权利的外延,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20、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21、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2、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 23、经验事实表明,(权利)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4、(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 25、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26、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 27、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 2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 29、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 30、国家三要素说,是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31、所谓四要素说,是在人民、领土、主权之外再加一个(政府)。
32、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33、封建地主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特点是:在权力分配上采取封建等级制度,使政治权力与土地所有者密切结合;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34、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利益)的诉求。 35、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36、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
37、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38、权力制约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 39、(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40、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
41、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
42、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因此,
42、(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43、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竟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44、美国政治舞台一直有(民主党)和共和党所把持。
45、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和(军人集团)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撑力量。 46、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团体是(工会)、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47、政治集团(提供信息)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 48、(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49、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50、(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具备的精神。 51、(政治正义)现是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基础。 52、(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53、宪政民主实现了政治权力的合法化,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 54、资产阶级国家将三权分立确定为其宪政规则,而社会主义将(议行合一)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55、(政治合法性)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56、(罗尔斯)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 57、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的是通过(重叠共识)的形式来实现的。 58、(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 59、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 60、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利)的思想。 61、(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62、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63、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政治斗争)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64、在中国,参与政治的社团一般称作(人民团体)。 65、在中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室(信访)。 66、近代选举制度有三个特点:一是被选举者往往是代议机关的代表或议员;二是形式上采用(普选制)。 67、有些国家的总统,如(法国)、冰岛、爱尔兰、奥地利、墨西哥、阿根廷等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68、有些国家的总统(如美国、芬兰等)选举也实行先由选民选出选举人,再由选举人选出总统的间接选举原则。 69、有些国家的总统(如意大利、德国、印度,巴西等)是由一个有国家议会议员、地方或联邦各州议会议员组成的联席会议或联邦大会选举产生,实际上也属于间接选举。 70、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 71、孟德斯鸠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职权)。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72、(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73、根据(分权制衡)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74、我们把人民运用其(民主权利)直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之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
75、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 76、(顺从型)政治文化往往与独裁政治统治相伴随。
77、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传统阶级的思想观念。
78、政治理论,它研究的是个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强调个人自由永远是目的、(国家权威)始终是手段。
79、(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80、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81、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82、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具体表述就是:(自由经济)+(强国家)
83、(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个政而口号 84、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85、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都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和(福利化)三个阶段。 86、(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87、(宪政)主要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88、(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89、选举权和(罢免权)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90、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 9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92、(20)世纪,民主化则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 93、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94、宪法和(个人权利)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95、(代议制民主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96、哲学家苏格拉底甚至被以危害国家安全罪而判处死刑。这一贯被看成是(暴民政治)的典型。 97、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人民的统治和对(人民)的保护。 98、(民主化)也意味着两个方面的进展:一是建立现代民主制度,二是明确公民自由权利。 99、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100、西方现代政治学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01、(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02、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之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103、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104、(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宫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05、(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10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述,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107、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
108、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利益)的诉求。
109、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110、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111、(分权制衡)原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11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13、政党的产生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114、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断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1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政治正义观念。
116、(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
解。
117、与古代社会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普选制 )。 118、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119、在我国,参与政治的社团一般称作(人民团体),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
120、(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121、现代社会科学把(意识形态)当作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122、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永远的目的、(国家权威)始终是手段。 123、政治(正义观)是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基础,它是人们评价政治体系的标准。 124、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管理)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125、(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126、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利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127、(民主化)意味着两个方面的进展: 建立现代民主制度,明确公民自由权利,并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角度,为之设立保护屏障。 128、 19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129、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130、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 13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