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好医生
2024-02-25
来源:好走旅游网
如今一提起“医生”,感觉话题马上要变重了,体制的问题让医生和患者这对直接的矛盾体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医闹事件层出不穷,社会都在纠结好医生哪去了。虽然医生不是事情原因的根本,但是医生在这当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怎样才算是一个好医生,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医学工作者或医学继承人认真去考虑,去探寻属于每个人自己心中的答案。 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它是一种善良人性和友爱情感的表达。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医学求善。自古以来,医学都被称作仁术,行医与其不如说行善。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因此,在世界任何地方,好医生的标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为病人谋幸福。医生本来就是为病人而存在的,没有病人就没有医生。 好医生不仅是给予病人最基本的治疗,更重要的是人文情感关怀。作家陈祖芬曾学过一篇题为《当看病成为温暖享受》的文章,记录了她在美国哈佛医院看病的感受。由于医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以至于她竟然不愿离开医院,甚至觉得对医院欠下“人情债”。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到医院看病,试问谁曾有如此美妙的感受呢?在很多时候,冷漠与傲慢成为医生的特定表情。病人恭恭敬敬的递上片子,医生随手接过片子,眼睛根本不看病人,只看片子便问怎么了,接下来便是低头开单,整个过程无非几分钟,病人一大早跑去排队等来的只有一句“先去化验吧!”从头到尾,医生可能都没看过病人一眼,试问一个把病人当成机器的医生,即使有妙手回春之力,谁又会说他是好医生呢?
其实,老百姓求医看病,除了希望解除生理上的疾痛,更渴望得到医生的情感关怀。哪怕只是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真诚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就足以令人感到。对于病人来说,医生虽不可能治愈所有基本,但至少要有一颗仁慈的心,不乱开药,不乱检查,不胡折腾。然而,就是这些简简单单的要求,在中国几乎成了奢求,这是我们医学界的悲哀。事实上,医生的医术固然重要,但由于医学的局限性和疾病的复杂性,患者很难对医生的医术作出判断,反之他们更在乎更为直接的人情冷暖。有人曾说:“再年轻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长者;再无能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圣贤。”因此,作为病人,往往更看重医生的人文修养。人文修养虽然是无形之物,却隐藏在医生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没有它,医生就成了修理匠,手术刀就成了屠宰刀。
好医生的标准有千万条,但归根到底就是人文关怀,善待病人。我期待医生不要再成为冷漠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