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仅供参考)美学原理考点

2020-02-24 来源:好走旅游网
美学原理知识梳理

美学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审美思想美学学科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750年作品《美学》标志美学学科形成人的心理情况分为:认识情感意志

中西方审美体验理论概观:直觉——克罗齐,柏格森,马利坦想象或灵感——柏拉图

移情(情感或感受从自我向对象投射)——朱光潜,胡赛尔,巴赫金,立普斯,由菲舍尔明确提出

移情类型——对象的形式被赋予生命,向自然界移情,氛围移情,生物感性表现的移情内模仿——谷鲁斯高峰体验——马斯洛

心理距离(审美主体必须与使用功利拉开距离)——英国布洛

完形心理(完整的知觉优先于个别的感觉,外在事物与心理之间存在相仿结构)

思想:

孔子——中国第一个提倡美育

叶费希纳提出(自下而上)的心理学经验美学模式,取代了“自上而下”的美学形而上学思维。

集体无意识说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严格地区分美感和快感的是康德1746年巴图提出美的艺术概念

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黑格尔把绝对理念看做是精神性的本体,向绝对理念实体表示敬意,就是崇高。

古罗马的朗基努斯是西方第一个讨论崇高的人,在《论崇高》一书中明确提出并论证了崇高这一范畴。博克讲的美指:优美

尼采——尼采的第一部作品《悲剧的诞生》

柏格森用“生命的机械化”来解释喜剧及笑产生的原因

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作为第一部研究丑的美学专著,标志丑从此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

西方美学史上最早研究讨论美的专著——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席勒写成了《美育书简》(冲动——感性冲动,理性冲动,游戏冲动,美育是实现自由的根本途径,主张人性革命)被人称为“第一部美育的宣传书”,梁启超是中国最早引进西方美学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结合起来的尝试者,并首次在中国提出趣味教育概念,王国维对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作了阐述第一个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蔡元培主张以纯粹的美育代替宗教,赞成和提倡美育的还有鲁迅。

美学研究方法:

区别于实证经验的哲学思维区别于纯思辨的人文体验描述美学研究的特征:研究方法多元性

哲学思维是核心方法——观察了解分析体验追问感悟构建审美意识:对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认识还没上升到理论阶段美学思想:审美意识不断发展的结果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观念范畴

审美活动:创造审美价值的人类实践活动

美学学科性质: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美学的学科对象:

鲍姆嘉通认为美是美学的学科对象,强调感性认知的完善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美学的学科对象美学是关于艺术的哲学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美是现实

强调艺术与现实的美的关系

德国立普斯:美是研究审美心理的

如何理解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这一命题?

@1人类懂得按照某种尺度进行生产,并懂得把内在固有尺度运用于自由生产实践,

@2人类将劳动定向于超越动物性活动的自由方向中

@3美的本质归结于自由的劳动,而美的规律,体现在自由劳动方向之中

@4审美在人类全部行为结构中有原初位置所以,人也是按照……

如何理解人的劳动才是人的劳动?

@1人的自由本质必须依托于劳动,人的自由劳动具有无限性,从未

停滞于某一特定的实体劳动形态,面向未来无限自我超越

@2人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是与动物式劳动的区别,是对动物式谋生活动的超越。所以人的劳动……美的本质:

@1马克思认为美的本质归于自由劳动

@2就根源而言,审美的本质是规律与目的相统一活动所产生的自由形式;

就功能而言,审美的本质是能够协调规律与目的的自由活动方式;就价值而言,审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对象化理想。美与真善的关系极其现代意义:

@1美与真善相互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具体的历史的说明真善美的统一。@2美以善为前提,真是美的基础。美的产生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中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的。

@3善直接和功利相联系,美与功利是间接关系。善是意志活动的对象,美是认识和观赏活动的对象。善虽有形式,但不主讲形式,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美与真善互相颠覆:例商业广告,只要风度不要温度

审美趣味:是指在一定审美感受的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审美爱好,即有所偏好、具有独特心理定势的审美风格倾向或个性化的审美态度。

审美理想:是对审美最高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是审美的最高范型和标准。审美理想具有升华概括性,但它是非概念、非逻辑的,是一种典型的意向。意向,在此不仅指其形象性,而且强调的是包含主体意愿在内的审美对象。它不是现成既定的。审美理想还具有个性,就此而言,它是审美趣味的升华和结晶。

审美活动经验:又称审美经验,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感受知觉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

美感非认识而直觉地合规律性;美感非意志(意欲)而直觉地合目的性。

@1认识是具体规律内容的认识,而基于审美心理结构的是抽象而普遍性的规律形式,以此,美感非认识。

美感对规律形式普遍性把握的时候对特定具体的规律有着包涵性,因而美感普遍地合乎规律性。

@2人类总体目的对个体的价值定向,以期个体的美感能为族类整体选择和安排最好的东西,以期使现实事物的组织结构和形式特征符合人类生活的目的性。审美心理要素:感觉、知觉、想象、情感、领悟。美非情感:

@1审美感受的情感活动有时被称作审美快感。这一称呼容易引起的误解,是把审美情感归于生理性的快感。

@2审美情感不同于生理快感,生理快感是由生理欲望和冲动得到满足而引起的身心快适,它是本能性的。而人类多样丰富的情感无不具有社会化的性质。

@3审美情感的对象就是人的自由本质;审美情感就是对人区别于动物、为人所特有的自由创造性的本质的体验感受,然而,并非所有的情感都可能诉诸审美或艺术:少女可以歌唱失去的爱,守财奴却不会歌唱失去的财富。二者情感之人性正负取向,决定了它能否成为审美情感。@4审美情感的判断性先于愉悦性,快感则更多表现为愉悦性

审美领悟的基本特点:情感性、非概念化和感知性、趋向无限性、直觉性。趣味无争辩:

@1审美趣味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审美趣味客观标准,具有具体历史性,具有民族地域时代差别。因而具有多样性,趣味是无可争辩的。

@2审美经验具有普遍性,审美可以跨越时代和文化,形成趋同的审美标准@3五争辩传达出普罗大众的自由心声趣味有高下:

@1精英阶层的价值判断,在坚持独立审美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

@2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高下雅俗之分的,如无厘头网剧,文学作品中的暴力,色情,媚俗部分。

审美体验基本特征:源初性亲历性整体性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色,形,声,质,味

形式美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对称与均衡,调和与对比,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

九、技术美:英国诗人和文艺评论家赫伯特·里德发表了《艺术与工业——工业设计原理》。他将艺术划分为人文主义艺术和抽象艺术。前者可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情感、理想,而后者可用于工业产品的造型。这实际上是承续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将艺术分成纯艺术和实用艺术,前者涉及人的精神生活,后者涉及人的物质生活。(总结:艺术分为纯艺术和实用艺术)

自然美的内涵(定义):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1、对自然事物及其属性的依赖性或鲜明的自然性;2、自然审美的内容相对朦胧、宽泛;3、自然美的形态多变性与变异性;4、自然审美的处身性与不可传达性。

自然美的代表性模式:如画模式、比德模式、宇宙模式、天成之美。

如画模式:指风景模式,指艺术美中的自然美题材作品因其典型化,而成为引导现实中自然美欣赏的典范。

比德模式:美的批判同道德批判存在类比或象征关系,人欣赏的自然与人的内在情感,道德品质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德,实乃比人。宇宙模式:宇宙本体论的自然美欣赏模式天成之美:内在天性之美的自然美

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自然界的天然美,人生社会的天然美、艺术品的天审美与人生的关系:

@1密不可分,审美离不开人生,审美是一种人生境界。+人生艺术化的几点@2可以分离,生理缺陷,心理障碍,鉴赏力匮乏,例,对牛弹琴。

艺术的终结:正真意义上提出该论题的是黑格尔(艺术通过哲学趋向终结),150年后,美国丹托提出更精致的艺术中结论(艺术被哲学剥夺,艺术品被商品化)。

然美。

人生艺术化:装饰的人文意义、劳作技艺化、生活的节奏韵律、艺术意象凝聚人生境界。

优美:以感性形式的和谐为主,其审美意蕴,情感力度柔和平稳的审美范畴。崇高是一种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对立,感情力度异常暴烈、无限、模糊、神秘等为基本特征的审美范畴。

崇高突出的形式特征是“大”,既具有对各种特定有限形式的包容涵括的性质,带有无限性特点,黑格尔认为崇高是内在理念压倒形式,按康德的说法是一种痛苦的愉悦感。

悲剧,又称悲剧性或悲剧美,是指具有值得人同情、认同的个体,在特定必然性的社会冲突中,遭遇不应有却又不可避免的不幸、失败甚至死亡结局的同时,个性遭到毁灭或者态。悲剧的特征:

1、悲剧至少有一个值得人同情和认同的个性化人物作为主人公;

2、悲剧人物会遭遇到一个结局不幸的灾祸、失败或死亡的悲惨事件,并常常使个性遭到毁灭或者使自由自觉的人性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3、悲剧人物所遭遇的痛苦甚至死亡结局及其人性伤害或丧失,既是必然而不可避免的,又同时是不正当的、令人不可接受的;

4、悲剧会引发其审美者恐惧、怜悯与悲伤等诸多复杂的情感反应与审美感受,甚至发生某种精神提升或转变。

悲剧四大要素:悲剧主角,悲剧事件,悲剧悖论,和悲剧审美者所承受的悲剧效果喜剧,又称喜剧性或喜剧美,是指有这样那样的弱点、缺陷甚至虚假、丑恶特性的人象,在特定的矛盾冲突或不和谐情境事件中暴露出自身的不协调与自相矛盾性,从人发笑的审美状态。喜剧的特性:

1、喜剧人物的无价值或反价值性;2、喜剧事件的矛盾性与可笑性;3、喜剧矛盾的突发性;4、喜剧效果的愉悦性。

喜剧四个基本要素:喜剧人物,喜剧事件,喜剧矛盾,喜剧审美者所承受的喜剧效果丑的审美特征:狭义的丑与优美审美范畴相对立,丑的事物所呈现的外观特点是不完整(事物畸形怪异)、无规律(无规律,无节奏,杂乱无章)和不和谐(各部分相互冲突,彼此对立)。美丑关系:美丑对立、美丑共存、美丑转化。

丑的审美价值:对比和陪衬美的价值;丰富和激活美的价值。丑的审美范畴:怪、酷、荒诞、恐怖。

或对而引自由自觉

的人性受,并激起审美者的悲伤、怜悯与恐惧等复审美情感,乃至发生某种转变的一种审美形

强烈,

具有以痛感、压抑感为基础,由不和谐到和谐、由痛感到快感的复杂心理体验,并以狂放、

荒诞是使对象化过程变成一种无根基、无秩序、无归宿的解体过程,是无意义、无无深度、无价值本身的对象化过程。

荒诞的特征:一是形式的碎片化和丑怪;二是内容的平面化和无中心;三是主体的化和无力感。举例:等待戈多

本质、零度

寓教于乐:古罗马驾拉斯提出,把美育看成娱乐之道与道德之道的统一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

美育的特性:从施教手段来看,美育是一种形象教育;从受教者的受教方式来看,是一种情感教育;从受教者产生的受教效果来看,美育是一种快乐的教育。

美育的功能: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性情、完善人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美育的实施途径:审美理论学习、艺术陶冶、自然欣赏、人际交往。

美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