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毛概论文:毛泽东思想的艺术性在其诗词中的体现

2023-05-03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分组论文

走进毛泽东

毛泽东诗词与他的政治艺术人生

任课老师:张秀荣

组 员:曹晓萌(01108002) 张 晶(01108009) 林 逸(01108013) 臧延庆(01108018) 宁子杰(01108021) 王佳琳(10208104) 日 期:2011年4月2日

毛泽东诗词与他的政治艺术人生

摘 要:毛泽东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政治人生历程。本文以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为基础,结合其写作特点和时代背景等方面因素,对毛泽东的政治艺术人生进行探究。本文从历史性角度,将毛泽东诗词分为形成时期、成熟时期、继续发展时期三个阶段,从欣赏毛泽东诗词这一角度,体会毛泽东政治艺术人生的伟大魅力。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政治艺术人生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毛泽东的诗作跨越大半个世纪(1915-1973),而其本人的传奇经历就是一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新中国的建设史。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几乎与他的三七开的是非功过的政治艺术人生完全一致!毛泽东特有的诗词艺术确实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孜孜不倦的艺术政治追求中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千锤百炼的炉炼中找到了一双带领中国人民打江山、站起来、建立新中国的火眼金睛。

毛泽东的诗词涵盖了自然、社会和人生,反映了现当代全部革命和建设的战斗历程。据此,从历史性角度来划分,基本上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前的作品;第二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作品;第三部分,建国以后的作品。合起来读,恰是一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壮丽史诗。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历史的艺术概括,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艺术再现。

一、遵义会议以前

毛泽东于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韶山冲奇山秀水的长期熏陶使毛泽东从小就明生了诗人特有潜质。在私塾老师的启蒙指导下,毛泽东凭着天生的聪明和诗人特有的气质便开始了创作诗词,他创作的第一首诗是1910年的七言古风《咏蛙》。他青少年时期创作的《咏蛙》、《挽易昌陶》、《送纵宇一郎东行》、《祭母文》等四言、五言、七言古诗都是古风诗,当然,其中有两首长诗古风另算其外。

1921年,在与新婚妻子杨开慧离别后不久的一个一弯勾月远倚天边西岭的晚上,毛泽东独自一人躺在床上独嚼离愁之苦至深夜而灵感突来便翻身起床挑灯夜战直到天明而创作了《虞美人·赠杨开慧》:“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 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后来,这首词毛泽东曾经再次修改过,这首词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无情非是真君子的人间第一夫妻新婚相思离别情愁意爱和拳拳之心的情景,同时也闪现出了毛泽东如徐志摩那西天的云彩般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境界。

1921年7月,毛泽东在上海参加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不久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参加中央领导工作。这一年毛泽东又填了一首《贺新郎·赠杨开慧》词,表达了毛

泽东与杨开慧的离愁之苦和爱恋之情,这首词写得十分的悲切,甚至字里行间写得十分的惊心动魄,词里行间也写得十分凄楚哀怨。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之后,毛泽东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皆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不久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5年,毛泽东创作著名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在政治历史舞台上初露锋芒,“风华正茂,书生意气”,青年得志宏图初展的春风得意。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7年,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和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与八一南昌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与朱德等部队会师,于是,毛泽东填了一首《西江月·秋收起义》。这一年,毛泽东途经武汉并登上黄鹤楼,面对滚滚长江,滔滔江水,心潮起伏,于是在想起三国演义的开首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便跃然纸上而成为毛泽东词中的精品,这首词表达了毛泽东内心世界里探寻中国革命真理和道路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

1928年~1934年10月,在井冈山的1—4次反围剿的军事斗争中,毛泽东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一口气填写了《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

第二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十六字令三首》等12首词。这12首词是毛泽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指挥领导才能实践、军事思想的智慧结晶,也是毛泽东军事领导指挥才华初露锋芒和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毛泽东领导井冈山革命斗争取得彻底胜利的一部活生生的军事教材和军事诗史。在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同志在汉口出席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议决定发动秋收暴动。 9月9日毛泽东在浏阳一带举行武装义。10月,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民革命根据地。在起义之后,毛泽东满怀豪情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诗中的“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以及1930年2月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中的“十万工农下吉安”、《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明确地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以及工农联盟思想。

二、新中国成立以前

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从1935年初的遵义会议到新中国成立,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时期。

(一) 关于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毛泽东关于革命战争题材的诗词较多,这些作品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产物。《七律·长征》用艺术的手法形象地记载了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它集中地表现了红军的英雄豪迈的气概,同时生动地描写了长征的壮阔艰险的场面。以“万水千山”做线索,描写了“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江”“大渡河桥”“岷山的千里雪”。这就使人感受到长征中所历尽的千辛万苦的自然险阻,更使人想象到长征中所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辉煌战绩。

(二) 关于统一战线理论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统一战线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以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即工农联盟;第二个联盟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全体劳动者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的联盟。1942年秋在广西全州举行的戴安澜将军追悼会上毛泽东遥寄了挽诗《五律·挽戴安澜将军》,在诗中称赞了将军所率远征军部队艰苦卓绝的战斗“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同时,一句“外侮需人御”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全民族的立场上,联合一切爱国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这与当时国民党当局制造“皖南事变”,掀起反共高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 抒发革命抱负

1936年1月6日,毛泽东、彭德怀率红军抗日先锋军出发东征,到达黄河边。2月6日,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敌情,深夜,天降大雪。天亮时,毛泽东推开窗户,发现一夜之间,大地变成了银色世界。毛泽东走出窑洞,兴致勃勃地走向黄河,一边观察敌情,一边欣赏雪景。连绵的群山好像银蛇飞舞,起伏的高原宛若白象奔驰。望着这一幅雄伟壮丽的北国雪景,毛泽东神思飞越,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雪》。如此多娇的江山,曾吸引了历代多少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但他们都是非常渺小的,今天国难当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战胜困难,独领风骚。毛泽东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批判了三千多年来的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指出无产阶级才是当代的真正英雄,才是世界的当之无愧的主人。

(四)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消息传来,毛泽东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中的“天翻地覆慨而慷”,一方面称赞了人民解放军的壮志和英勇,同时也有举国欢腾之意,敌人虽然从南京败退,可是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毛泽东号召一定要乘胜追击残敌,把革命进行到底,并用历史故事作为借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三、建国以后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主要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领域,既有对已经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更有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950年十月于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曾填写《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以庆祝“人民五亿得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事隔一个月,又一次同题和词,其背景是抗美援朝战争, 11月,前方传来了志愿军取得胜利的消息,这时,毛泽东读到了柳亚子先生欣赏赞美歌舞剧《和平鸽》的词作,非常欢喜与兴奋,写下了《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短短一月之间,同题两和,歌颂了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唱出了有关国家命运、人类前途的大主题。

但是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与弊端,致使他晚年犯了愈益严重“左”的错误,“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幸”(邓小平)。从毛泽东晚年所写的诗词中,也可以看到这种错误投射的一些阴影。

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全国的时候,毛泽东写了《送瘟神》七律二首。这两首诗是毛泽东读了“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消息以后,在“浮想联翩,夜不能寐”的情况下写成的。这反映了领袖和人民心息相联的可贵品质,但诗中“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的句子,除了应予肯定的文学想象之外,也

包含着某种忽视客观规律、夸大主观意志的因素和成分。至于“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简直就同当时流行的“脚踏地球手攀天,对着太阳点支烟”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类的豪言壮语如出一辙,只不过比较文雅和含蓄一些而已。

“主要是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这三年里,全国老百姓因饥饿和代食品中毒,相当普遍性患上了浮肿病,不少地方甚至发生了饿死人的惨剧,据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达竟三、四千万之巨,真可谓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凡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有着刻骨铭心的悲痛记忆。然而,面对这种极为困难、悲哀的景象,毛泽东却接二连三地吟唱出了“喜看稻菽千重浪”(1959年6月《到韶山》)、“桃花源里可耕田”(1959年7月《登庐山》)和“红霞万朵百重衣”、“芙蓉国里尽朝晖”(1961年《答友人》等诗句,无视现实,粉饰太平,极力为“左”倾错误造成的恶劣后果辩解。这些诗句,同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悲惨处境,同发自人民肺腑的悲怆呼唤(比如,彭德怀到湖南考察时,老百姓就递交给他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与呼。”),其诗词与当时国情并不协调。

四、毛泽东诗词的总体特点

(一)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完美结合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庄子》和《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杜甫和李白分别代表了这两种风格的最高成就。而毛泽东则把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二)以豪放为主,兼有婉约,二者都达到极致

豪放作品:豪迈大气,气势磅礴;雄视千古,囊括宇宙。毛泽东蕴含在诗词中的帝王之气、霸气、豪气,前无古人。充满了革命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但也还可以有个解释,叫做“霸蛮”,霸王的霸,蛮横的蛮。这是湖南人的方言,毛泽东就是特别“霸蛮”。文雅的说法我们可以引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第十二品“豪放”,曰:“观化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天风海浪,大气如虹,如苏轼,辛弃疾,千年以来也不过二三子,正好做了“豪放”一品的注脚。毛泽东则超越了他们。

婉约之作:热情似火,促人奋进;柔情似水,催人泪下。毛泽东自己说:“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岂止不废,其实毛泽东还颇为得意他的婉约之作。他的几首婉约之作都是上品。就说写给杨开慧的三首词吧——《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蝶恋花

•答李淑一》。这几首婉约一派,都很好地体现了毛泽东浪漫的情感和想象力。

(三)文采飞扬,文辞华美,富有诗情画意

文采是毛泽东臧否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他自己也看重文采,追求文采,并且以文采自傲于世。他写文章追求“神气”,追求“光昌流丽”,写诗词亦如是。

(四) 理想远大,哲理深刻,具有指引未来的历史意义 青年毛泽东生活在晚清时期,晚清时国运衰微,被西方国家侵略欺凌,丧权辱国,几乎亡国灭种。毛泽东立志挽救民族的危亡。毛泽东诗词既表现了诗人的远大理想与宏伟志向,又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哲学思考,富有深刻的哲理,不仅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教益,而且指引着人类未来前进的方向。

郭沫若评价毛泽东,即所谓“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就是说毛泽东治理军国大事之外,业余爱好写点诗词,但也足以称得上是泰山北斗。以郭沫若词坛盟主之尊尚如此推崇毛诗,其他人自然信服。其实毛泽东不光是诗坛泰斗,在世人眼中,他首先是一个具有超凡魅力的大国领袖。治大国如烹小鲜,谈笑间导引世界风云。他也是世界人民革命的导师。

纵观毛泽东诗词,就是一部史诗。中国革命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从中都可以看到身影。毛泽东酷爱诗词,但这种兴趣是与他从事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以诗词抒豪情、寄壮志,愈是戎马倥偬,愈是在危难之间,愈是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他愈是思如泉涌、诗兴大作、有感而发。他的诗词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既有大气磅礴、豪情万丈之处,又有细致入微、反映民声之音。诗词中洋溢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和毅力。

总之,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一个革命统帅和国家元首,他不是一般的古典诗词爱好者和欣赏者,他的诗词的内容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辉煌历史,是一部中国近代史诗话。

参考文献:

1、 季世昌,徐四海著. 独领风骚:毛泽东诗词赏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10-01. 2、 藏克家编. 毛泽东诗词鉴赏.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5-05-01. 3、 麓山子著. 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7-10-01.

4、 惊天地、泣鬼神的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思想的艺术化表现. 乌有之乡. 2011-02-10. 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7月.

附:组员分工明细

资料搜集:曹晓萌(01108002)

臧延庆(01108018)

论文撰写:张 晶(01108009)

王佳琳(10208104)

PPT制作:林 逸(01108013) PPT讲解:宁子杰(011080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