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专题13 真题解析+《红楼梦》举例6-2021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理论+实践全面指导

2023-12-02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整本书阅读高考真题+解析

题型二:主观题

4.(2016江苏,25,10分)名著阅读。

(1)《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6分)

(2)在《药》中,华老栓眼里的观刑者时而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眼里闪出攫取的光,时而像鸭,被无形的手捏住,向上提着。这两种联想表明鲁迅对于“庸众”有什么样的认识?(4分)

答案:(1) “元妃省亲”前,贾政带着宝玉给各个景点题匾额、对联,宝玉文思泉涌,贾政称其为“孽障”,表面上是责怪,实际上是欣赏;“宝玉挨打”中,贾政认为宝玉在外流荡优伶,在家淫辱母婢、荒疏学业斥之为“孽障”,表达了强烈的痛惜之情。

(2)-方面,凶残、贪婪;- -方面,愚昧、无聊。

解析:(1)前一回中,既然 贾政对宝玉题的匾额及对联有点儿满意,那么宝玉的议论在贾政心里应该也是得到赞同的;之所以这时贾政口头上称宝玉为“孽障”,不过是为了不让宝玉沾沾自喜以致止步不前,而且在众人面前应该客气一下,不能显得过于轻狂。

后一回主要内容是宝玉挨打。起因有三: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无端给贾政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归结为一点, 就是贾宝玉不愿意走仕途经济的老路,与望子成龙、渴望重振家业的贾政背道而驰。贾政认为儿子如此发展下去不仅会损害家族利益,而且有可能与宗法、社会对立,这是思想保守的贾政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打宝玉时下手极狠、内心极痛。

(2)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细节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考生阅读名著时,若能关注细节、反复推敲,解答此题轻而易举;但若是对名著内容记忆模糊,便要从题目本身入手。“ 眼里闪出攫取的光”体现“庸众”的贪婪,“时而像鸭,被无形的手捏住,向上提着”体现“庸众”的凶残;不过“观刑”而已,竞有如此表现,可见“庸众”愚昧、无聊。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建议及方法

吴泓

我们知道,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文件,教材会严格按照这一标准来编撰其教学内容。选人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也不例外。为此,在进行教学之前,我们首先就得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具体内容,并把握其精要。

课标制定者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里,从“学习目标与内容”和“教学提示\"两部分提出要求或给出建议。其中,第一部分“学习目标与内容\"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有关的就有四条:

(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第(1)条针对任何一本“整本书”。从“探索”“门径”“形成和积累”\"“经验”到“运用”“方法”“读懂文本”等可以看出,其要求不仅是会读,而且还要读懂。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

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第(2)条锁定“一-部长篇小说”,具体地说就是我们所共知的选人教材必修下册的《红楼梦》这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中“通读全书”是其底线要求。具体可从“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人手”,而且还要体会其“主旨”,研究其“艺术价值”。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第(4)条提醒我们要“利用”整本书正文以外的内容或信息。因为无论是“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还是“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对“深人研读作家作品\"都具有重要作用。

(5)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成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第(5)条指出无论是作品理解情感体验,精神滋养、语言运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的形成,还是学习作业的“撰写”与“分享”,都应落实到学生“个人”“自己”具体的实践层面。

如果说第一部分侧重于“学” ,那么第二部分“教学提示”则是给予教师“教”的提示。其中“安排1学分,18课时”,既是出于学习任务群课程比重的考虑,也在于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人思考,讨论与交流\",而非“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从“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可以看出,高一上学期选人教材必修上册的是“。部学术著作”《乡土中国》。“宜集中使用\"而不是分散,其目的是“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而“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则更是提醒我们:学生读整本书不应受限于课内,而是应该利用课内外时间并“自主\"完成。当然,教师的角色除了提出目标、组织教学、引导学习外,还“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等。

总之,在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前,教师要吃透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要深切领悟通读全书是其前提条件;没有了通读全书,后边的阅读思考等实践活动便没法开展。

下面,我就从《红楼梦》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主旨”和“艺术价值”当中选出一两项,从“分类”“梳理”的角度设计出具体的学习活动以作说明。

第一,以《红楼梦》前五回的人物出场和故事情节的分类梳理为例。阅读这部大书,很多学生迈不过的“第一道坎”就是前五回。在前五回里,作者的笔触神秘而魔幻]:一会儿仙界,一会儿人间,一-会儿梦境,既充满了浪漫、诡异、离奇的色彩,又有着对现实生活的折射与映照;既有全书在宏观上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又有在幽微处设置无数令人遐思的悬念和伏笔,天上地下,亦真亦幻,虚虚实实,时隐时现,确实会让人一时半会儿摸不着头脑。然而,仔细分类梳理前五回的人物出场和故事情节就会发现:作为这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总纲,它大体出现了统领全书的三个神话故事,即炼石补天、绛珠还泪、太虚幻境;三个现实故事,即甄士隐人道、林黛玉进京、贾雨村断案;以及三个过场人物,即甄士隐贾雨村和冷子兴。作者通过这三个过场人物,将很多故事逐一连缀起来,如画卷般次第展开,把镜头逐步推近贾府.把主要人物送进贾府。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

分类、梳理并概括前五回的人物出场和故事情节(见表1。附第一回示例。无内容可填请留空白。此活动也可用思维导图呈现)。要求:(1)按前五回行文顺序,依次填写表格空白处内容(语言要简练,不要遗漏项目);(2)说说每一回目作者的目的或作品的寓意;(3)说说《好了歌》、“护官符”和《红楼梦十二支曲》所隐伏的作者寓意或作品中人物的命运;(4)从整体上思考,前五回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第(3)、第(4)条要求的思考或答案可附在表格之后]

前五回尽管内容繁复,头绪交错,但一脉而下地道出了“炼石补天”“绛珠还泪”的神话故事、甄家荣枯甄士隐出世人道、冷子兴演说宁荣两府及主要人物、主人公宝黛亮相、门子说“私单\"社会关系网、第三

主人公宝钗登场,以及“太虚幻境\"暗示一大批人物的命运和结局等内容。分类、梳理并概括作者这种由远及近、由外人里,行文如榫卯咬合般的结构线索,学生就能看到贵族之家繁文缛的礼仪、钟鸣鼎食的生活、炙手可热的权势,更可体会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人物命运的悲欣与荒诞,以及作者对历史、对人生深重的感慨与悠长的叹息。

在此补充一句,之所以在上述活动中强调阅读、分类、梳理并概括前五回的主要内容是指“人物出场”和“故事情节”,目的是要提醒我们:高中生不是红学家,不要在“绛珠草”等神话原型,或在“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副册”“又副册”、《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意象上作过多“逗留”(或大讲特讲,或烦琐考证)。简单地说,前五回是甄士隐带出贾雨村,贾雨村带出冷子兴,然后再牵出林黛玉.....曹雪芹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对全书的背景作一个全面、大致的介绍,要让一个个重要人物悉数登场。另外,高中生运用表格分类梳理作品的结构形式,要比用思维导图显得更加条理明晰。

第二,再举《红楼梦)主旨(主题)研究分类梳理的例子。

《红楼梦》的主旨(主题)是20世纪红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索隐派”提出“清康熙朝政治

小说”,“新红学派”提出“自叙传说”之后,20世纪50年代后又先后提出“爱

情主题说”“政治历史主题说”“家族衰亡史说”“反封建主义说”“歌颂女儿才华说\"等,共有30多种不同的说法。阅读《红楼梦》当然要深人思考《红楼梦》的主旨(主题),这也是每一位高中生无法回避的一项学习任务。

那么,怎样完成《红楼梦》主旨梳理、探究的学习任务呢?查找相关的研究论述固然可行,但学生总不能照搬结论却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吧?为此,我们还得从小说的内部去寻求,以便对其主!旨有一个相对比较正确或合理的解释和看法。这里,举一个我们团队成员张安群老师对《红楼梦》回目分类梳理的例子。受其启发,我设计如下学习活动:

按列表提出的要求,分类梳理《红楼梦》回目标题(见表2、表3。这里我们给出所有结论,供参考。在具体操作时可只给出示例)。要求:(1)分类梳理第一组回目,找出点明居所及盛衰变化的关键词(地点名词、事件动词);(2)分类梳理第二组回目,找出点明众女子及其命运的关键词(称呼或形容众女子的名词、短语、形容词或动词);(3)综合两份表格整理的内容,思考并概括《红楼梦》的主旨意蕴。

《红楼梦》无愧为一部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尤其是它不以波澜壮阔的场面和曲折离奇的情节取胜,所展示的不过是日常的生活和情趣,那可是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写法。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大书,就是这样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笔法,却实实在在考验着读者的耐性,也影响着学生对其主旨(主题)的一窥究竟。但提取回目,“管中窥豹”就完全不一样,因为回目是对每一章回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分类、梳理居所空间及众女子命运这两组回目,以此为突破,虽“动刀甚微”,却能让其“讓然已解,如土委地”。据此,学生便可毫无疑义地确认,这部大书的主题就是一句话:“大厦倾覆”(见表2),“香消玉殒”(见表3)。其实,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推想, 那亲眼看见“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可怜男孩贾宝玉(从某种角度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眼见这贾府由盛及衰的过程,这众女子由聚到散到亡的命运,怎能不令人扼腕,不让人痛彻心扉。然而,不管你怎么“哭”,怎样“悲”,都不能阻挡这繁华落尽,这旧时代的衰颓,而这就是这部大书暗含的价值判断一“千古红楼只一梦”。

以上仅举出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红楼梦》前五回人物出场、故事情节及主旨主题分类、梳理和探究(推理、判断等)的例子,意在抛砖引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对宝黛爱情、贾府宴请、大观园儿女居住的环境等进行分类、梳理与探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